2020-06-24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桐城市位於安徽省中部,是皖西南的交通樞紐和承東啟西的通衢之地,滬蓉高速、德上高速、即將建成通車的合(肥)安(慶)九(江)高鐵穿境而過。現轄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個省級開發區、12個鎮和3個街道,總面積1571平方公裡。改革開放40年來,桐城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先後榮獲「全國鄉鎮企業百強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市」、「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市」、「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市」、「全國綠化模範市」、「全國中部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等榮譽稱號。近年來,桐城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退役軍人工作的重要論述,通過優化服務方式、堅持示範帶動、健全工作機制等一系列措施,積極發揮退役軍人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
桐城市針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擔負著基層社會治理重任的村(居)「兩委」幹部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實際,為保障村(居)「兩委」幹部高素質候選人來源,積極引導退役回鄉軍人參加村(居)「兩委」幹部選舉,高標準化培育村(居)退役軍人「領頭雁」,一大批政治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退役軍人成為全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線的生力軍。
一、創新服務方式。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堅持以黨建為指引,通過建立「老兵之家」、「退役軍人聯誼會」等載體,確保廣大退役軍人「轉業不轉志」、「退役不褪色」、「離隊不離黨」,著力打造退役軍人管理教育堅強陣地;堅持以創新為動力,構建市、鎮、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實現服務保障常態化、長效化,用擔當實幹提升退役軍人的幸福感、滿意感;堅持以黨員為主體,引導退役軍人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將退役軍人黨員納入各村支部委員會,參加村級「一事一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組織,充分讓軍人黨員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大舞臺上施展才華。二是引領基層治理。積極引導退役軍人參與基層治理,進社區、進機關、進鎮村義務宣傳脫貧攻堅、文明創建、擁軍優屬、鄉村振興等知識,築牢基層治理載體。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期間,全市 2200多名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家屬積極報名參加卡口值班執守工作,履職盡責、堅守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退役軍人聽黨話、跟黨走的軍人優良品質,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在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先進典型。全市組織了近300名青年退役軍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爭做「戰鬥員」、「宣傳員」和「保障員」,主動投身防疫一線,進村入戶發放並張貼疫情防控「明白紙」,深入超市賣場、農貿菜市勸導外出採購居民佩戴口罩、少出門、不串門、勤洗手、多通風,認真做好武漢等地返鄉人員摸排、居家隔離等工作,進一步擴大防控面,對居民小區進行嚴格管控,確保疫情防控無死角,為打贏全市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積極貢獻。
疫情期間環衛公司退役軍人在「疫」線
疫情期間供水公司退役軍人在「疫」線
疫情期間血防系統退役軍人在「疫」線
三是優化資源配置。用活市內市外資源,讓退役軍人的腦袋「富起來」、辦法「多起來」、能力「強起來」、產業「旺起來」。堅持走出去,借鑑成功經驗,先後組織了200餘名退伍軍人免費參加市級組織的技能培訓,採取市領導、專家教授、上級部門業務專家、上級黨校教授支援授課等形式上課,努力提高授課內容豐富性。利用上級下派農業專家精準服務脫貧攻堅工作契機,邀請農林專家、致富能手等舉辦培訓會或深入現場指導,專場為農村籍退伍軍人勞動力提供理論知識支撐和技術服務保障。發揮黨校人才優勢,積極和省市外高校合作,建立專家庫資源,聘請了10餘名高校專家教授掛職擔任「發展顧問」,為退役軍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社區治理等工作方面提供專業化科學化指導。
二、堅持示範帶動。一是選好「領頭羊」,壯大基層組織力量。優先選擇想幹事、能幹事的退役軍人補充到村兩委,特別是選好「兵書記」,壯大基層組織力量,不斷增強基層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影響力,切實推進鄉村經濟發展。通過引導退役軍人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充分發揚老兵精神和部隊光榮傳統,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在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為推進村級基層治理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截止目前,全市在職村(居)「兩委」幹部中退役軍人數已達152人,佔全市村(居)「兩委」總人數的12%,其中38人已任村(居)「兩委」主要領導。二是致富「帶頭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重點發揮年輕退役軍人帶頭創業為「雙創」豎起標杆,在發展事業的同時堅持履行社會責任,弘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在創業回報社會助力脫貧攻堅中作出了突出貢獻。黃甲鎮葛灣村退役軍人吳維龍創辦的維龍茶葉有限公司,通過電商線上銷售帶動周邊20多戶貧困茶農脫貧致富,2018年榮獲安徽省民政廳、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安徽省軍區政治工作局聯合表彰為「全省優秀退役軍人」榮譽稱號;向陽村退役軍人熊巢創辦的紅顏草莓採摘園,帶動10餘名鄰裡鄉親就地就業,同時,還為10餘名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幫助殘疾人解決就業難問題。
三是扛起「先鋒旗」,主動擔當下沉一線。認真貫徹落實「聯防長」制,優先在退役軍人、黨員、農村致富帶頭人等群體中選人,並不斷增強聯防單元職責,探索建立「聯防長」工作長效機制,讓退役軍人站在聯防長的崗位上繼續發揮餘熱,在脫貧攻堅、基層治理、掃黑除惡、信訪維穩、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鄉村振興等需要全民參與的工作中持續性發揮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退役軍人在抗議工作中主動擔當、連續作戰一個多月,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離軍不離黨」的戰鬥精神,退役老兵第一時間響應疫情防控的號召,投入一線,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
三、健全工作機制。一是建立能人「儲備庫」。建立城鄉退役軍人「能人」儲備庫,在堅持思想政治素質優先的前提下,由村(居)黨組織推薦、黨員群眾評議、經鎮(街道)黨(工)委考察合格後,將城鄉退役軍人中具有一技之長的技術能手、種養殖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農民經紀人、經營實業的企業主並且有意在家鄉創業發展的黨員納入「能人」儲備庫,建立儲備「能人」成長檔案,並作為村(居)後備幹部進行重點跟蹤培養,待到條件成熟時通過換屆選舉或組織調整進入村(居)「兩委」班子。截止目前,全市建立「能人」數據儲備庫100餘人,為城鄉社會治理特別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儲備了人才資源
桐城市八一村駐村工作隊扶貧專幹退役軍人齊釗
桐城市九零後向陽村村幹退役軍人熊海峰
二是政策向一線傾斜。積極落實上級各項政策,確保從政治權力、經濟待遇上讓村(居)幹部感到工作有幹頭、有盼頭、有甜頭、有勁頭。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建立了村(居)幹部報酬逐年增長機制,實現村(居)「兩委」主要領導平均報酬達4200元/月,範崗鎮新聯村黨支書記、退役軍人黃曉棟考取鄉鎮公務員,打通村(居)幹部職級上升的「天花板」。通過權力下放、待遇保障,大大提高了退役軍人參與村(居)「兩委」工作的積極性,使退役軍人能夠安得下心、穩得下來。三是建立「容錯機制」。做到嚴管與厚愛相結合,為實幹者撐腰,市委專門印發建立容錯機制辦法的文件,客觀公正對待「領頭雁」在改革創新、攻堅克難中出現的失誤過錯,鼓勵退役軍人「領頭雁」放開手腳,大膽工作,勇於創新。村(居)工作千變萬化,政策掌握難免有疏漏之處,對因在工作中造成失誤的退役軍人村(居)幹部,主動對其做好關心關愛,做好疏導溝通,讓因工作受處分「領頭雁」放下思想包袱,鼓勵退役軍人村幹部在社會治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中發光發熱,奉獻力量。
(安慶桐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彭旵生 趙 娟)
原標題:《桐城市積極發揮退役軍人作用 合力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