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偉/劉攀Angew:MOFs晶體亞層表面結構及其結構演化

2020-09-05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韓小藏 ;通訊作者:陳明偉、劉攀
通訊單位: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論文DOI:10.1002/anie.20208100

全文速覽

鑑於表面結構對於MOFs晶體生長的重要性,我們利用先進的低劑量Cs校正HRTEM成功地對MIL-101 MOF晶體的亞層表面進行了成像和結構表徵。揭示了MOF晶體的表面生長似乎與亞層表面過渡到更高飽和配位態的穩定表面有關,通過構建 Q5和Q6 鉻三聚體逐步形成完整的STs,由無機Cr3(μ3-O)三聚體構造單元調節而成。此研究為無機節點調節的亞層表面組裝MOFs晶體生長提供了實驗證據,對理解MOFs晶體生長機理和表面相關特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研究背景

A.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及其結構表徵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是一類由金屬結點和有機配體自組裝形成的結構和孔徑可調的多孔晶體材料。自1990年,Yaghi組和Kitagawa組成功合成穩定孔結構的MOFs以來,高度有序、種類繁多、比表面積大、孔結構可調等多種特性的MOFs不斷出現,並在氣體儲存/分離、催化、傳感、藥物傳遞、光電磁等諸多領域都展現出巨大的潛在應用前景,也因此在化學和材料領域引發了MOFs研究熱潮。


B. 亞層表面

與傳統晶體材料一樣,結構決定性能。MOFs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其分子和原子結構的全面理解,因為這對設計和合成具有最佳孔隙率和拓撲結構的新MOFs,實現所需的功能至關重要。近二十年來,雖然MOFs在製備和應用領域發展很快,但有關電子束敏感材料—MOFs的結構表徵,尤其是局部缺陷結構,如點缺陷,表面,界面等,仍然十分匱乏。特別是,其表面結構,對理解晶體生長機制和表面相關特性(氣體/顆粒吸附, 催化性能)等方面尤為關鍵。以往,通過原位原子力顯微鏡觀察表面生長臺階高度,發現了二維形核和亞層連續擴展長大的生長方式。在低過飽和度生長條件下,此類亞層表面在多種MOFs體系中被發現,由此說明,亞層表面與MOFs晶體生長息息相關。原子力顯微鏡側向解析度的不足限制了亞層表面結構及其結構演變的研究。而傳統電鏡因其所需電子束劑量高—MOFs結構易損傷,球差較大—圖像襯度解釋的複雜性,也造成了MOFs表面結構研究的困難。


C. 研究的出發點

表面亞層結構及其演變機理的研究還相當匱乏,缺乏完整、清晰的晶體表面生長的描述。鑑於表面結構對於MOFs晶體生長的重要性,我們採用了球差校正的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結合最新發明的電子直接探測(Gatan K2)相機,在低劑量(1e-/A2)模式下,對典型MOF材料—MIL-101亞層表面結構進行了探索和分析(由不飽和配位的Q5和Q3 Cr3(μ3-O)三聚體複合物終止),成功捕捉了MIL-101晶體亞層表面的結構演變,闡釋了晶體的生長與亞層表面過渡到穩定表面有關,通過構造Q5和Q6的鉻三聚體逐漸形成完整的STs,由無機Cr3(μ3-O)三聚體調節而成。此研究為無機節點調節的亞層表面組裝MOFs晶體生長提供了實驗證據,對理解MOFs晶體生長機理和表面相關特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MIL-101的內部結構

首先,我們對MIL-101的內部結構進行探索,如圖1所示,在低劑量球差校正模式下,無機鉻三聚體,超四面體(STs)結構單元可直接觀測到,且圖像襯度可直接通過電荷密度投影近似來解釋,也就是說亮襯度對應於電荷密度大的原子或分子位點。圖中可以看出,MIL-101晶體可以看作是孔籠一層一層堆垛而成,且具有八面體形貌特徵,晶體穩定暴露面是八個{111}面。

▲Figure 1.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IL-101. a, HRTEM image of a MIL-101 crystal viewed along [110], together with structure model and simulated image as the insets. b, Left, zoom-in denoised image (using Wiener filter) from the region marked by the white dashed rectangle in a; right, atomic model of MIL-101 along [110] direction. c-e, Low-dose TEM images of MIL-101 nanocrystals acquired from three zone axes: [110], [111] and [112]. The insets are the corresponding FFT images.

MIL-101的表面結構特徵

鑑於表面結構和配位狀態對晶體生長的重要性,我們詳細分析了其表面狀態。如圖2所示,八面體的截斷(001)表面是由(111)和(001)生長臺階構成,與內部完美結構相比(10個STs),(001)表面的小孔籠結構是不完整的(≤7個STs),且組建孔籠結構的STs有的也不完整。而對於穩定的(111)暴露面,儘管晶體學結構相同,我們還是發現了兩種不同的表面終端:一種是光滑穩定的(1-11)表面,最外層表面上無機三聚體是Q5和Q4的配位狀態;一種是粗糙的(-111)亞層表面,擁有Q5和Q3的配位狀態,且孔籠不完整 (6個STs)。粗糙亞層表面可綿延幾十納米,形成一個大平臺,由此推測,亞層表面取自晶體生長的某個中間態,處於亞穩能量狀態,提供了豐富的有關晶體表面生長的信息。

▲Figure 2. Surface structure of MIL-101. a, Drift-corrected HRTEM image of a truncated octahedral MIL-101 crystal viewed along the [110] axis (scale bar, 10nm). b, Denoised image (using Wiener filter) of (001) surface from Frame 1 in a. c, The structure model (left) and colored Gaussian filtered image (right, to increase the visibility of weak periodic surface chromium clusters contrast) of (001) surface growth steps taken from the white dashed frame in b. d, e, Structure model (left) and unfiltered HRTEM images (right) of stable (1-11) surface (Frame 2 in a) and sublayer (-111) surface (Frame 3 in a). f, The Q3, Q4 and Q5 chromium trimers coordination state of {111} surface termination.

MIL-101亞層表面到穩態表面演化機理

此外,我們還發現了與晶體的生長有關的亞層表面到穩定表面的過渡區。從能量上來說,晶體生長傾向於發生在臺階處,如圖3b所示,通過構造Q5和Q6型配位度較高的鉻三聚體,逐漸形成完整的STs結構,可以實現亞層表面到穩定表面的過渡,且由無機Cr3(μ3-O)三聚體構造單元調節而成,與亞層表面鉻團簇的未飽和配位狀態相對應(Q5和Q3的不飽和配位)。

▲Figure 3. The transition from a sublayer surface to a stable surface. a, The structure of sublayer (-111) surface, which is comprised of incomplete and perfect structure cells on the topmost surface. The image is taken along [110] direction. Scale bar, 5 nm. b, Zoom-in image from the dash frame in a showing the evolution from sublayer to stable (111) surface. Scale bar, 2 nm. c, Structure model of the sublayer (-111) surface of MIL-101 corresponding to green dashed frame in b.

結論

總之,在電荷密度投影近似的成像模式下,我們利用最新的低劑量Cs校正HRTEM成功地對MIL-101 MOF晶體的亞層表面進行了成像和結構表徵。揭示了MOF晶體的表面生長似乎與亞層表面過渡到更高飽和配位態的穩定表面有關,通過構建 Q5和Q6 鉻三聚體逐步形成完整的STs,由無機Cr3(μ3-O)三聚體構造單元調節而成。這種分子尺度表徵為MOF的表面結構提供了新的見解,並為無機節點調節MOF的表面晶體生長提供了強有力的實驗證據。

相關焦點

  • 「圖書推薦」B-C-O化合物硬質結構的理論設計與性質研究
    冶金工業出版社劉超 陳明偉B2Cx0超硬相、非金剛石等電子體系列B-C-O化合物高硬結構的計算方法、晶體結構、穩定性分析、力學性質、電學性質、熱力學性質等,從而分析了結構對其性質的影響。目錄1B-C-O化合物的研究進展1.1概述1.2國內外研究現狀1.3本章小結參考文獻2sp3雜化型四方晶系B2CO超硬相2.1概述2.2計算方法2.3晶體結構2.4穩定性分析2.5力學性質
  • 金屬的晶體結構
    金屬的晶體結構 2.2.1 三種典型的金屬晶體結構???面心立方結構A1或 fcc、體心立方結構A2或 bcc和密排六方結構A3或 hcp三種。如果把金屬原子看作剛球,並設其半徑為R,根據幾何學關係不難求出三種典型金屬晶體結構的點陣常數與R之間的關係:面心立方結構:點陣常數為a,且???3.配位數和緻密度:所謂配位數(CN)是指晶體結構中任一原子周圍最近鄰且等距離的原子數;而緻密度是指晶體結構中原子體積佔總體積的百分比。
  • 「一抹黃金」就可改變晶體的結構及其內在屬性
    《自然》雜誌8月19日報導,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們證實,晶體中也能誘發電流效應:在晶體表面添加一小塊金屬,就可以將動能或熱能轉化為電能。值得注意的是,晶體中的這種效應,比在傳統大尺寸材料中更顯著,因此非常適合應用於傳感器和能量轉換等技術。新技術的關鍵在於打破了晶體結構的對稱性。
  • 如何選擇蛋白晶體結構
    (UniprotKB蛋白詳情頁,了解蛋白功能與結構信息)(蛋白的結合區域信息)3. 選擇口袋完整的晶體結構對於某些蛋白,RCSB PDB資料庫可能存在許多晶體結構。這種情況下,應當選擇包含完整口袋的晶體結構。
  • 最新《Science》:揭示單個納米晶體的三維原子結構!
    但由於表面懸空鍵、缺陷和位錯的存在,以及有限尺寸引起的內在量子效應,納米晶的3D結構通常會偏離其整體對應的周期性原子排列,尤其是在直徑小於4nm的小納米晶體中表現得更為突出。正因為如此,這些獨特的物理性質使納米晶體在多相催化劑方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同時由於在單個納米晶體的合成水平上很難得到均勻的控制,因此合成的納米晶的總體傾向於具有異質原子結構。
  • Nature :傷寒毒素的作用及其晶體結構
    作者進而發現細胞表面糖蛋白上的碳水化合物是傷寒毒素的受體,並且確定了該毒素的晶體結構,從而為了解這些相互作用提供了信息。這些發現表明,基於抗毒素的治療方法對治療傷寒可能會有效。
  • 松石的晶體結構
    前兩天有朋友問我,綠松石晶體結構是個什麼情況?現在我就集合體綠松石和晶體綠松石和大家講講: 1、集合體綠松石通常見到的綠松石材料是一種隱晶質結構的綠松石集合體。隱晶質結構就是眼睛分不清顆粒大小。因此單個綠松石晶體非常小。
  • 耐火材料晶體結構
    晶體是具有空間格子構造的固體。一般情況下,晶體具有整齊、規則的外形,確定的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構。晶體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性質,以及相對固定的密度、硬度、熔點、晶格能、熱膨脹係數等物理性質。圖1-1顯示了溫度變化時,同組分的晶體、玻璃和液體的體積變化。
  • 高考化學二輪複習物質結構知識點專題總結
    電子亞層結構為全滿、半滿時較相鄰元素要大即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分別大於同周期相鄰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電離能的運用:  a.電離能是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實驗驗證.  b.用來比較元素的金屬性的強弱.I1越小,金屬性越強,表徵原子失電子能力強弱.  (3).元素電負性的周期性變化.
  • 晶體和原子的世界結構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阿春的環球地理精選,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晶體和原子的世界結構。我們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無論我們的目光多麼銳利,我們能夠看見的小東西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我們的眼睛限度的小東西,我們是無法用肉眼看見的。我們周圍的東西,例如:山峰、森林、人們、野獸、房屋、石頭、晶體等,我們都可以用眼睛看見。
  • 晶體結構知識點匯總MS
    晶體結構17個知識點匯總,晶體及其結構這一章在高考中也是有涉及,主要是在描述判斷語句以及推斷題中可以見到,給同學推薦的這些知識點不僅有基礎知識
  • 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合成了一種既不同於尋常晶粒取向隨機的多晶材料、也不同於無晶界的單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馬賽克晶體熱電材料,從而實現了類似玻璃材料的極低熱導率和晶體材料的優異電輸運性能,其熱電優值遠高於普通多晶材料體系
  • 聲子晶體:表面散射
    聲子表面散射過程可以解釋聲子晶體的超低熱導率。
  • 研究解析酵母Shu蛋白晶體結構
    然而,由於缺乏對Shu蛋白的生化及結構信息,它們在該通路中精確的作用還不明確。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滕脈坤課題組解析了Psy3-Csm2複合體在1.9 埃解析度的晶體結構。 晶體結構表明,Psy3與Csm2主要通過一個疏水核心形成了一個異二聚體。出乎預料的是,Psy3和Csm2都有一個相似的非常類似於Rad51的ATPase核心結構域。
  • 曼切斯特大學利用石墨烯表面化學特性控制晶體結構新方法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 曼徹斯特大學 的 研究人員於ACS Nano發表的&34;一文 證明石墨烯的表面性質可用於控制從溶液中獲得的有機晶體的結構。研究背景從溶液中結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經歷的基本過程之一。
  • 晶體的結構和性質
    一、晶體的常識1.晶體與非晶體⑴晶體與非晶體的特徵◆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晶體:離子化合物、冰、金屬、寶石、水晶、大部分礦石。非晶體:玻璃、橡膠、瀝青等除晶體外的固體,玻璃又稱玻璃體。⑵得到晶體的途徑①熔融態物質凝固。
  • 科學家發現硼酸鹽晶體新結構
    圖1.KZnB3O6的晶體結構和硼氧基團配位環境的示意圖(左)以及該晶體的熱穩定性(右)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陳小龍研究員及其領導的功能晶體研究與應用中心在該領域進行了長期系統的研究工作,發現了一系列新型硼酸鹽功能晶體材料:如YBa3B9O18是優良的薄片雷射器基質材料,並且在很高的稀土離子濃度下也不會發生濃度淬滅;(K1-xNax)2Al2B2O7(0≤x<0.6)和MM'4(BO3)3(M=Na, M'=Ca, M=
  • 新物質化解晶體和準晶體結構「水火不容」—新聞—科學網
    強衍射點呈現明顯的十次對稱,說明該結構跟準晶密切相關。(d)計算的周期結構塊之間鑲嵌非周期結構。其中黃色扁六邊形成周期排列。這類計算結構不局限於這一種,可以千變萬化,在晶體結構上具有廣泛性。近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晶體學雜誌《晶體學報A卷》,論文名為《周期點陣中鑲嵌有非周期結構塊的準晶相關馬賽克結構》。 這種新的物質形態與鋁基十次準晶的結構相關,由周期排列的結構塊之間鑲嵌非周期結構塊形成。它同時具有傳統晶體材料的周期平移對稱性和準晶體的準周期性,將晶體和準晶體結構上的矛盾巧妙的融合在這一新的固體物態之中。
  • 葉綠素合成關鍵酶晶體結構首次揭示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10月30日,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程奇帶領的課題組首次揭示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三維晶體結構,對認識蛋白質結構如何控制重要光碟機動酶的催化作用產生重大突破。
  • 利用結構雷射合成人造固態晶體結構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利用結構雷射來實現人造固體晶體結構的方法,製造的能帶只需要調整雷射的模式就可以輕鬆實現,從而可以在一種無創傷性的方法下進入人造晶格的量子物理系統中利用雷射合成人造固態晶體結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來自英國的斯科爾特和南安普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