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本報北京12月4日訊 記者郭靜原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基本完成,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
-
四省協力推進綜合氣象觀測智能分析判識系統建設
中國氣象局通訊員楊潔報導 近日,「綜合氣象觀測智能分析判識系統」項目建設推進會在寧夏銀川召開。項目參加單位湖南省氣象局、江蘇省氣象局、安徽省氣象局、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局項目負責人及技術骨幹、中國氣象局專家參加會議。會議對前期項目建設工作進行總結,對優化完善系統核心判識算法、研究制定判識結果檢驗評估技術方法進行討論。 會議明確了下一階段工作計劃。
-
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運行信息化平臺投入運行
1月1日8時,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運行信息化平臺(以下簡稱「觀測業務信息化平臺」)在全國正式業務運行,實現橫向覆蓋綜合氣象觀測全業務鏈條、縱向貫穿國省市縣四級業務應用,基本實現氣象觀測數據支撐、業務應用融合和產品應用一體化,將進一步保障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運行質量
-
廣州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正式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楊群娜 通訊員陳碧強報導 5月6日,廣州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2019年增強觀測期啟動會召開。來自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廣東省氣象局、上海市氣象局、廣州市科技局、廣州市氣象局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共100餘人參加啟動會。 按照中國氣象局部署,廣東省氣象局將開展為期三年的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致力於解決大城市臨近預報和環境氣象服務中關鍵性核心技術問題。
-
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2010-2015年)
本規劃依據《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指導意見》(氣發〔2009〕 175號)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氣象工作日益增長的需求,統籌國家、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行業對氣象工作的投入,按照綜合、協調、可持續發展思路,提出了2010-2015年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目標,明確了科學調整站網布局、提升觀測自動化水平、增強觀測能力、確保穩定運行、發揮觀測系統效益等方面的發展任務
-
氣象局:我國颱風預報水平和世界水平相當
中國網7月2日訊 中國氣象局2012年7月份新聞發布會今日上午在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會議室舉行,針對中國颱風預報的準確率問題,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表示,我國颱風預報水平和世界水平相當。
-
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儀器設備進場對接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 通訊員趙世穎報導 為推動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順利開展,近日,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與北京市氣象局召開觀測試驗設備進場對接會,對京津冀觀測試驗儀器設備進場、觀測流程、運行保障、技術規範等相關事宜進行研討溝通
-
中國氣象局:中國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綜合氣象觀測網
中新網客戶端5月11日電 據中國氣象局消息,氣象部門綜合氣象觀測能力不斷增強,建立形成天地空一體化的綜合立體氣象觀測體系,衛星、雷達等監測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氣象部門現有地面氣象觀測站7萬多個,全國鄉鎮覆蓋率達到99.6%,數據傳輸時效從1小時提升到1分鐘。
-
中國氣象局: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意見
氣發[2007]477號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認真總結改革開放29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工作的需求,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
-
中國氣象觀測交流會暨2019年度氣象觀測會召開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 通訊員張本志 李雁報導 2019年12月27日至30日,中國氣象觀測交流會暨2019年度氣象觀測國際會議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會議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與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聯合舉辦,旨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產學研用協同促進的氣象觀測技術發展體系,破解氣象觀測核心和關鍵技術難題,引領氣象觀測技術發展,推進氣象觀測現代化,推動我國氣象觀測技術與研究型業務發展。
-
湖南:綜合觀測智能分析判識系統通過業務驗收
11月27日,湖南省氣象局組織專家組對省氣象臺牽頭實施的「綜合氣象觀測智能分析判識系統建設」進行了業務驗收。 專家組在聽取項目組匯報,並了解相關情況後,認為該項目實現了預期目標,達到了考核指標要求,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專家組表示,該項目圍繞業務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持續性的研究,成果在全國推廣應用,是研究型業務開展的典範。
-
新中國氣象事業70年:從地面人工到空天地一體化自動觀測
1949年12月8日,中國氣象局的前身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70年,凌雲志不改。從21人的延安清涼山氣象訓練隊到如今十餘萬之眾的高素質氣象人才隊伍,從觀測預報服務業務基礎薄弱到氣象現代化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從以服務國防為主到走入尋常百姓家……70年新中國氣象事業史波瀾壯闊,盪氣迴腸。
-
山東:規範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管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彥報導 自2016年1月1日起,《山東省氣象部門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狀況通報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生效,山東省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開始實行嚴格的通報與評估制度。
-
中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 填補海洋觀測資料空白
填補海洋觀測資料空白 提升颱風監測預報水平中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本報北京8月3日電 (記者劉毅、趙貝佳)8月2日下午,在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影響海南期間,一架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
-
南京市氣象局以需求為牽引加強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建設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躍琍報導 點開「南京市氣象綜合信息平臺」,除了常規的自動站數據外,灰霾、梯度風、能見度、農業大棚等多種數據每分鐘都在更新。「要滿足政府多部門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這些是重要『法寶』。」江蘇省南京市氣象局局長韓蘇明稱。
-
山東:「關口前移」讓觀測數據更精準
記者走訪山東省氣象局該系統建設相關人員,力圖一窺「創新本末」。 業務需求催生系統升級改造 1月9日,記者從山東省氣象局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主任馮桂力處了解到,以前,省級綜合氣象觀測運行監控業務和數據質量控制業務在平臺上是分離的,分別由綜合氣象觀測運行監控系統(ASOM1.0)和氣象資料業務系統(MDOS)來實現。
-
中國氣象局布局生態系統氣象觀測站網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通訊員楊曉武報導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生態系統氣象觀測站網布局指南》(簡稱《指南》),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態監測網,著力增強生態系統綜合氣象觀測能力,為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
2020年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分析:近地軌道小型...
中國地面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成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不斷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目前,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最全的地面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這主要由於根據2017年6月中國氣象局公布的《國家地面天氣站布局優化方案》,從近6萬區域氣象觀測中和行業部門觀測站中遴選出8174個站點,補充進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隊伍,導致區域自動氣象站點數量下滑。初步預測2019年,中國區域自動氣象站點數量為53430個左右。
-
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在對地觀測系統中,氣象觀測系統的建立是最早的。最早研製的對地球環境進行系統探測和研究的衛星也是氣象衛星。直到今天,氣象觀測系統依然是全球對地觀測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古代人類文明的記錄包含著無數有關天氣和氣候的記載,但通常是與天文學和佔星術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