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血清素缺失導致憤怒難被抑制

2021-01-08 99健康網

本文導讀:人們常用「憤怒得失去理智」來形容一個人發怒的樣子,其實這時並不一定是其大腦中沒有理智,而可能是大腦中負責理智的部分缺乏一種信號物質——血清素的幫助,因此難以控制與憤怒相關的大腦部位活動。

  人們常用「憤怒得失去理智」來形容一個人發怒的樣子,其實這時並不一定是其大腦中沒有理智,而可能是大腦中負責理智的部分缺乏一種信號物質——血清素的幫助,因此難以控制與憤怒相關的大腦部位活動。

  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新一期《生物精神病學》雜誌上報告了這項研究成果。專家解釋說,神經細胞需藉助血清素傳遞信息,人體通常用食物中的色氨酸來合成血清素。研究人員請一些志願者在不同日子裡分別進食富含或缺少色氨酸的食物,隨後用一些圖片來激起他們大腦中的憤怒情緒,用磁共振成像技術來觀察大腦內部的反應。

  結果顯示,在缺少色氨酸並因此導致血清素含量較低時,大腦的憤怒反應更難被抑制。而對大腦活動的觀察發現,在血清素含量低的時候,大腦中額葉部位和杏仁核部位之間的信號聯繫就會減少。杏仁核部位與憤怒情緒有關,而額葉部位發出的信號可以幫助控制這種憤怒。因此,在缺少作為「信使」的血清素時,「理智」的額葉就難以控制「憤怒」的杏仁核。

  研究人員莫利·克羅克特說,以前研究者就知道血清素含量與憤怒情緒有關,但直到最近才有技術手段來探測大腦內部的相關活動特點,本次研究最終發現了血清素在負責理智和憤怒的大腦部位之間充當信使的機制。

  因此,如果你是一個易於發怒的人,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以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的含量。通常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中都含有不少色氨酸,如大豆、雞蛋和雞肉等。

  來源:文匯報(記者黃堃)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焦點

  • 難以抑制憤怒,問題在大腦,那是血清素不夠所致
    血清素,還有1個學名,叫5羥色胺,它不像多巴胺那麼有名氣,不過,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血清素,其實對情緒控制及表達,至關重要。 為了探究其中的詳細調節機制,英國劍橋大學的學者曾進行過相關研究。
  • 科普:理智和憤怒之間以血清素為信使
    新華網倫敦9月17日電(記者黃堃)人們常用「憤怒得失去理智」來形容一個人發怒的樣子,其實這時並不一定是其大腦中沒有理智,而可能是大腦中負責理智的部分缺乏一種信號物質——血清素的幫助,因此難以控制與憤怒相關的大腦部位活動。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新一期《生物精神病學》雜誌上報告了這項研究成果。
  • 科學期刊《細胞》:研究表明,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如今,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答案:高脂肪飲食導致的肥胖,使癌細胞在與免疫細胞爭奪代謝「燃料」的戰鬥中勝出。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與正常飲食的動物相比,高脂肪飲食的動物腫瘤生長得更快,但這只是發生在具有免疫原性的腫瘤中,這些腫瘤可能含有大量免疫細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統識別,更有可能引發免疫反應。實驗表明,與飲食相關的腫瘤生長差異特別依賴於 CD8+ T 細胞的活性。但是,如果在實驗中消除小鼠體內的 CD8+ T 細胞後,飲食就對腫瘤生長沒有影響。
  • 脊髓損傷後的免疫抑制研究進展
    因此,與低位SCI相比,T6及以上節段的SCI更可能破壞SNS通路,導致相應神經支配的淋巴組織免疫調節過程受損。②Meltzer等通過實驗性脾神經切斷術、腎上腺切除術和腎上腺髓質素去髓化發現,應激的免疫抑制主要通過SNS而非HPA進行調節。另有研究表明,SNS的激活可對適應性免疫起到抑制或增強作用,但對先天免疫功能僅起到抑制作用。
  • 美媒:研究表明一種口服藥可在動物體內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新華社北京4月9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4月7日報導稱,美國科學家6日報告稱對動物的試驗表明,一種口服藥物能夠阻止新冠病毒在體內複製
  • 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將導致病毒更難被根除
    瑞士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全球變暖讓病毒引起的疾病越來越難以消滅,或將導致人類受到進一步的威脅。據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9月9日報導,上述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月刊上的研究指出,由於氣候變化而被迫適應溫暖氣候、通過水傳播的病毒的傳染時期變得更長,並且對氯等消毒劑更具抵抗力。這意味著在炎熱地區微生物水的質量可能會更差,而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更大。
  • 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將導致病毒更難被根除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新媒體專電 瑞士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全球變暖讓病毒引起的疾病越來越難以消滅,或將導致人類受到進一步的威脅。據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9月9日報導,上述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月刊上的研究指出,由於氣候變化而被迫適應溫暖氣候、通過水傳播的病毒的傳染時期變得更長,並且對氯等消毒劑更具抵抗力。這意味著在炎熱地區微生物水的質量可能會更差,而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更大。
  • 【盤點】腫瘤抑制因子p53亮點研究一覽
    p53蛋白是必要的抑制腫瘤因子,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Xinbin Chen說:當RBM38抑制p53基因,生物體發展腫瘤。敲除RBM38會增加p53,我們認為這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太多的p53會抑制細胞周期進程,導致細胞死亡,早衰甚至癌症。
  • 加拿大研究表明戒菸難與大腦處理香菸方式有關
    菸癮為何如此難戒?日本BUZZAP網站3月12日援引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其原因和大腦緊密相關。此前有說法稱,尼古丁中毒使吸菸者對香菸產生了依賴,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這和他們的大腦接受香菸的方式有關。簡而言之,就是他們的大腦容易接受關於香菸的積極信息。報導稱,加拿大研究者指出,吸菸成癮的人接受來自香菸的積極信息和消極信息時的反應截然不同。
  • 研究揭示茉莉酸抑制鐵吸收的分子機制
    儘管土壤中含有豐富的鐵,但受土壤理化特性的影響,在大多數土壤中鐵主要以難溶性的三價化合物形式存在,很難被植物吸收利用。缺鐵會導致植物葉綠素合成減少,光合速率降低,植物生長受阻甚至死亡。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兩種高效吸收鐵的機制,即機理Ⅰ(strategy I)和機理Ⅱ(strategy II)。
  • 儲能系統抑制電網功率振蕩的機理研究
    結果表明:ESS控制策略採用功角控制時,ESS只需調節功角控制環的PD參數即可等效改變同步機電力系統的同步能力和阻尼水平;ESS控制策略使用轉速作為外環反饋信號時,轉速控制環的PID參數分別影響同步機電力系統的阻尼水平、同步能力和慣性效應。仿真結果證明ESS抑制同步機電力系統功率振蕩機理分析的正確性。
  • 研究表明:過度捕撈導致鯊魚瀕臨滅絕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全球研究發現,即使是海洋最偏遠的地方,面對工業化的捕魚,鯊魚幾乎沒有良好的庇護場所。來自26個國家的150多名科學家通過對近2000條鯊魚的活動數據與衛星標記相結合。
  • 憤怒是一種自我毀滅-野馬結局
    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小體積的蝙蝠吸血量其實很少,對野馬而言,根本不足以致命損害心臟:發表於《Circulation》一篇文章,表明激強烈的情緒都會讓患者心臟病發作的概率顯著增加。研究也表明,強烈的情緒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機體兒茶酚胺水平升高,從而導致血壓與心率升高、血管收縮,甚至可能造成阻塞動脈的脂肪斑塊破裂,冠脈血供發生障礙、由此促使心臟病發作。
  • 人細胞和小鼠研究表明EIDD-2801高效抑制多種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截至2020年4月3日,SARS-CoV-2已在全球疫情大爆發中讓超過100萬人受到感染,並導致58000多人死亡。當前,尚未批准任何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SARS-CoV-2或任何其他引起人類疾病的冠狀病毒。
  • 研究表明肉類食物與慢性疾病的聯繫可能是胺基酸導致
    2020年2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植物性飲食最近在媒體上很流行,研究表明,吃素或純素食不僅對環境有好處,對我們的健康也有好處。富含肉類的飲食與一系列健康問題有關,從心臟病、中風到二型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研究還發現,經常吃肉的人壽命較短。
  • 一項研究表明肌動蛋白1過表達可導致高血壓
    首頁 » 高血壓 » 一項研究表明肌動蛋白1過表達可導致高血壓 一項研究表明肌動蛋白1過表達可導致高血壓 來源:搜狐健康 2008-02-
  • 科學家研究表明抽菸可導致男性Y染色體消失
    如果你認為你目前的身體沒有不良表現,體檢單也並沒有亮紅燈,這就能表明吸菸沒有影響你的健康。  勸你還是不要太任性了。  一項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的論文表明:與非吸菸人群相比,長期吸菸的男人,Y染色體變短,甚至消失了。
  • 黃病毒NS5抑制STAT2在結構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該研究通過晶體學和冷凍電鏡的方法,解析了ZIKV病毒NS5和hSTAT2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並揭示這些相互作用與hSTAT2-IRF9結合競爭,對hSTAT2的降解、抑制I型幹擾素反應和有效的病毒感染至關重要。
  • 研究發現:巖藻多糖可抑制肝纖維化
    近年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表明,如果能給予有效的病因治療,或能直接抑制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和/或促進其降解,則已經形成的肝纖維化甚至早期肝硬化也是可以逆轉的。 五、巖藻多糖可抑制肝纖維化 多項研究表明,巖藻多糖通過消除肝臟中的脂質過氧化來減輕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