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文研究:美的歷程有待深入

2020-12-06 中國社會科學網

駢文是具有鮮明漢語文字特色的文體。在我國文學史上,大量膾炙人口的駢文作品對其他文體產生了重要的輻射影響,推動了文學文體的演進。近日,記者採訪了國內駢文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了解駢文研究的最新動態。

駢文對後世文體的影響

駢文將參差不齊的散句變得整齊、對稱、音韻和諧,使普通散文上升到了藝術美文的層次。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譚家健介紹,駢文出現於魏晉,它展現的特徵影響到了散文、詩歌和辭賦(駢賦),使這些文體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對稱美、音韻美和含蓄美,提高了整個文壇對藝術美的追求。

雖然駢文在文體類別上屬於散文類,但它對詩歌、戲曲和小說等其他文體產生了跨文類的輻射影響。在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莫道才看來,駢文的跨文類滲透是文體演進過程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例如,在詩歌方面,永明體的出現與六朝詩歌的駢化有關,而其所講究的四聲和對仗,為唐代近體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戲曲方面,作為元代文學代表的戲曲唱詞大量採用駢句;在小說方面,唐初出現了用駢文寫就的傳奇小說《遊仙窟》,明清章回體小說回目也多採用駢體句式。

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呂雙偉認為,駢文對後世文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語言的駢儷化。如明代戲曲史上的駢儷派,多用四六句式,追求華麗辭藻,大量使用典故等,這標誌著南戲由俗變雅,由民間舞臺走向文人案頭,從而豐富了戲曲的表現形式。二是內容的學問化。小說戲曲中的駢儷多使用前朝典故,體現了當時文人宗經尚古的文化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將經典中契合現實的部分通過小說展現,從而實現了傳統文化的轉化。三是風格的典雅化。小說戲曲中的駢儷在增強了聲韻和諧的同時,還營造了抒情氛圍,形成了迂迴舒緩的故事節奏,具有典雅之美。

駢文研究的熱點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駢文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內蒙古民族大學教授於景祥看來,這些成果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對歷史文獻的搜集與整理,如《〈駢體文鈔〉校注》《〈四六法海〉校點》《歷代駢文分類注釋集評》《明清駢文文獻整理與研究》。二是駢文史的寫作,如《駢文史》《中國駢文通史》《駢文史論》《中華古今駢文通史》。

當前學界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明清駢文理論、明清駢文作家作品及明清駢文與地域文化關係研究方面。呂雙偉表示,學界對明清兩朝《四六法海》《駢體文鈔》《駢文類纂》等駢文選本的研究成果豐碩,對明代吳中派、清代常州駢文、江浙駢文、湖湘駢文與地域、家族、文化關係的研究也方興未艾。

隨著我國對古籍整理工作的日益重視,對駢文文獻的整理也應該是學者研究的重點方向。呂雙偉建議,駢文研究者可以在文獻整理和文學體系構建兩個方面進行開拓。在文獻整理方面,要加強對歷代駢文集敘錄、歷代駢文批評資料校注的研究,加快對明清駢文文集的整理工作;在文學體系構建方面,要加強對六朝至清代駢文文本和駢文理論的研究,提煉具有代表性的駢文研究話語,從而推動駢文文學體系的構建。

提升研究理論深度

在我國文學研究中,相較於古典詩歌、小說和戲劇的研究,駢文和散文的研究都相對薄弱。在譚家健看來,學界針對駢文研究的理論深度不夠,以致某些基本概念、基本界線還較為模糊,多數駢文研究停留在作品介紹與賞析上。

於景祥認為,目前駢文研究有三個薄弱環節:一是研究者對駢文中的生僻字解讀能力欠缺;二是研究中平面化的敘述和介紹過多;三是選題重複、觀點重複的現象比較突出。

目前學界針對單個駢文作家的研究較多,而綜合性的研究則比較欠缺。莫道才表示,駢文研究者需要進一步拓展研究範圍,可以從文學史整體角度、與其他文體的交叉關係、文化史大視野來進行研究。他還提出,影響駢文研究進一步深入的主要原因是文獻獲取的不便。除了常見的一些總集和別集外,大量駢文文集被全國各地的圖書館分別收藏。在他看來,為學術研究提供原典文獻總集和別集至關重要,應該加強駢文的文獻整理和影印工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永傑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推動駢文研究走向深入
    他告訴記者,駢文從魏晉正式形成後,很快影響到散文、詩歌、和辭賦(駢賦),使這些文體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對稱美、音韻美和含蓄美,提高了整個文壇對藝術美的追求。  在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莫道才看來,駢文從文體類別上屬於散文類,但對詩歌、戲曲和小說等其他文體產生了跨文類的輻射影響。這表現在句式上將駢體句式滲透到其他文體中去,並產生了積極影響。
  • 曾經由盛轉衰的駢文,卻引領後人在文質兼美的創作之路上堅定前行
    在駢文盛行的時代,駢文水平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作家文學水平的高低。駢文極其講究形式美,故而文辭精美,節奏明快,跌宕起伏,氣勢充沛,一篇好的駢文,讀來令人愜意舒暢,盡興不已。駢文或雄偉奔放如泰山大河,或小巧含蓄如蘇州園林。駢文本脫胎於散文,可以說是文學發展中出現的一個「驕」子。
  • 什麼是駢文,來源是什麼?
    什麼是駢文?來源是什麼?「駢文」其實我們平時聽得挺多的,但仔細想想,確實不像詩詞一樣有個明確的概念。就好像我們平時總是說「詩詞歌賦」,那「賦」到哪裡去了?也是一樣的常識類問題。其實「駢文」和「賦」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甚至可以說是賦的一種。
  • 獨家整合丨古詩詞大熱之後,駢文也飈上新熱度
    此前2月13日的《光明日報》文化版,也專門就晚清湖湘才子王闓運在駢文上的成就進行過解析…… 那麼,什麼是駢體文?文山市長的駢體演說詞文採究竟如何?湖湘才子王闓運在駢文上有何成就?還有哪些駢體文名篇值得一看?
  • 《穿越美的世界歷程》新書發布會在成都啟動
    《穿越美的世界歷程》新書發布會&藝術概念展於11月24日下午三點整在成都IFS旗艦店言幾又書店隆重舉行。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分享會,海穌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水墨創新作品被懸掛在場內,為新書分享會增添了濃烈的藝術氛圍。造型別致、創意新奇的大熊貓海報視頻形象與新書封面上的圖案相映生輝,十分引人注目。
  • 他被稱為「王氏三株樹」之一,寫了一篇駢文,用典37個
    駢文寫的精彩的人很多,其中尤以王勃的駢文寫的最為精彩,說到王勃,就不得不提他的那篇著名的千古駢文《滕王閣序》,《滕王閣序》是王勃的代表作也是王勃的上乘之作,這篇文章被大家稱之為千古駢文,短短的一篇八百多字符的文章,王勃用了37個典故,可見王勃知識之淵博、涉獵之廣泛。
  • 「九淺一深」的圖書推薦,從藝術的故事到美的歷程(下篇)
    10《美的歷程》作為壓軸的書來介紹,想要了解種花家的藝術是怎麼形成的,那這本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是每個人藝術啟蒙的必讀書籍。《美的歷程》是中國美學的經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澤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國人古往今來對美的感覺玲瓏剔透地展現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親切。今配以精美的插圖,本書就更具體地顯現出中國這段波瀾壯闊的美的歷程。《美的歷程》是部大書(應該說是幾部大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
  • 新中國七十年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歷程與發展
    研究的歷史分期與當代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人員儲備和理論準備階段、改革開放到20世紀90年代的興起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到21世紀初的深入發展階段以及21世紀初至今的繁榮階段。
  • 四年吉藝,美的歷程 | 吉林藝術學院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
    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校長郭春方以《美的歷程》為題,作畢業典禮講話,將心中的幾點寄望留贈吉藝學子,伴與前方的路途。  郭春方校長寄語大家,願同學們以至純的藝術初心,永持青春之美;願同學們以至心的藝術視角,繪就天地之美;願同學們以至廣的藝術思維,開拓先鋒之美;願大家以至真的藝術情懷,書寫時代之美。
  • 我國課程知識研究70年的歷程審思
    筆者認為,系統梳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這一歷程中課程知識研究的基本脈絡與主要觀點,不僅可以讓我們明了課程知識今天之所是的原由,而且可以讓我們進一步明晰課程知識研究未來之所往的方向。  二、我國70年課程知識研究的發展歷程  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課程知識研究,經歷了從單一視域下的借鑑模仿與經驗總結,到多元概念術語與話語體系並存,再到研究視域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的發展歷程。
  • 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
    紀實圖書《零的突破》《中國國家地理(鹽城特刊)》、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宣傳片……9月29日上午,在鹽城舉行的「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儀式上,圖書作者、攝影師和視頻拍攝者向廣大觀眾分享了創作中的細節和感人故事。
  • B肝抗病毒靶點新見解,cccDNA形成抑制劑,有待進一步研究
    B肝抗病毒靶點新見解,cccDNA形成抑制劑,有待進一步研究然而,HBV-cccDNA是如何由病毒基因組鬆弛環狀DNA(rcDNA)形成的,又是由哪些宿主因子形成的,一直是人們長期研究的問題。人們普遍認為,HBV通過DNA修復機制劫持細胞功能,使rcDNA的開環DNA構象轉變為cccDNA。
  • 深入解讀IO:從基礎到臨床,連接西方和東方——百時美施貴寶CSCO...
    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MS)作為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先行者和領跑者,在CSCO大會首日即為大家帶來一場高質量的學術盛宴肺癌免疫治療衛星會,會上中外名家匯聚,思想碰撞,光彩大放。全球III臨床研究CheckMate 057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為我們深入解讀了免疫治療在NSCLC二線應用數據,帶來國外腫瘤免疫治療的臨床實踐經驗。
  • 美媒:研究表明瑜伽有助加強大腦功能
    美媒稱,一項新的大腦掃描研究也許能給你動力,讓你把瑜伽放在新年待辦事項清單的首位。據合眾社2019年12月31日報導,對11項已發表研究的回顧發現,瑜伽的運動、冥想和呼吸練習與大腦關鍵區域的擴大存在關聯。這些區域參與清晰思考、決策、記憶和調節情緒。
  • 西遊IP背後的演化歷程及深入解讀
    如果我們了解西遊IP的整個演化歷程,就不會輕易相信那些過度解讀。鹽溶在水裡,水鹹了,鹽卻不見了。真正偉大的作品不用說教什麼,而是不知不覺刻入我們的骨髓。我試著結晶鹽水,展示一些大家視而未見的《西遊記》經典。百回本《西遊記》問世以來一直不乏各種解讀,每一種解讀都帶有當時的文化需求,看開了,別有一番滋味正回甘。
  • 血凝酶類藥臨床應用仍需深入研究
    2月3日,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在京召開「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來自江蘇省血液研究所、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瀋陽藥科大學、北京大學藥學院等單位的基礎研究、臨床醫學、臨床藥學、藥物經濟學等方面的院士和資深專家學者、製藥企業負責人等,就血凝酶類藥物的發展情況、臨床應用、基礎研究等內容深入分析與討論。
  • 星知識|透過佔星,了悟生命歷程之本真
    《俄狄浦斯王》裡的寓言說:早上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形象地把人這一生的歷程放到了一日晝夜之中。而生命謎題的謎底究竟在哪裡?誰也無法準確回答。不過我們依舊可以從佔星的角度一瞥生命的奧義。公元2005年,生物基因學家揭露人類三十億個生命基因密碼的天書,而宇宙學者也透過黑洞、超新星、宇宙大爆炸的研究在探測宇宙生命起源的奧秘,而地球科學家對大陸板塊移動、火山、地震、氣候變遷的研究,不僅解釋了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命延續,也提出了對未來物種滅絕的警訊。在這些科學的進步鼓聲中,人類對神秘學的研究也正加緊步伐,以趕上人類進化的旅程。
  • 相同的選擇,各異的心路歷程——生命歷程理論下的離職媒體人職業...
    2 研究框架:基於生命歷程理論的職業認同研究 國內外學者對職業認同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師、醫護人員等專業群體,主要有「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兩種視角,「社會認同」視角是根據社會成員對某種職業的認同程度來探討職業角色、職業目標等,「自我認同」視角從個體感知出發
  • 同名紀錄片榮獲艾美獎:《宇宙的歷程》
    作者: (美)布賴恩·託馬斯·斯懷默    瑪麗·伊夫琳·塔克1978年從俄勒岡大學數學系獲得博士學位,現為加利福尼亞整合研究學院教授。他致力於加深人們對於宇宙演化的理解,並為此成立了宇宙的故事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Story of the Universe)。他創作了多部圖書和紀錄片,包括與託馬斯·貝裡合著的《宇宙的故事》(The Universe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