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看中國:7成人不認為中國有吸引人的流行文化

2020-11-28 手機鳳凰網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蔡華偉製圖

人民網上海1月30日電 (記者姜泓冰)上海交通大學發布「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大型實證調研結果。調查顯示,美國人對中國的總體印象好感度上升,了解增加,更重視中美關係,但對中國的流行文化和傳統文化認知度都相當低。

這一調查是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形象與城市文化創新戰略研究基地「中國形象全球調查」系列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學術機構首次開展有關中國形象的跨國調查項目。調查由上海交大與美國杜克大學、印第安那大學聯合組織,在2010年6月至11月開展,最終收集810份有效問卷,調研採用電話訪問的形式,並應用隨機數字撥號系統,以保證調查樣本具有代表性。

近八成受訪者認為「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將增加」

調查者採用了「情感溫度計」來評估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在0至100度之間,中國得分47.97度,處於好感度中間的區段。結合皮尤、蓋洛普等國際同類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專家發現,隨著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入,美國民眾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中國商品價廉物美的福利,對中國的好感度不斷上升。

調查顯示, 61%的美國民眾認為「中國已經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影響力」;77%的受訪者認為「十年之後,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將增加」;64%的美國民眾基本認同「中國的經濟具有國際競爭力」;42%的美國民眾對「中國操縱貨幣,意圖在國際貿易中獲利」這一觀點持否定態度,僅有28.9%的美國民眾對此表示同意,這說明美國民眾並不認同美國政府和媒體強調的人民幣匯率問題,美國對中國貨幣升值問題一直施加壓力的民意基礎並不穩定。

多數美國民眾都非常重視中美關係,並認為雙方有較多的共同利益,並不把中國看作像蘇聯似的敵對競爭對手。在被問及「如果美國徹底斷絕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您認為對美國經濟的傷害更大,還是對中國經濟的傷害更大?」時,近六成美國民眾認為對美國經濟的傷害更大,七成民眾將中國視為盟友或保持中立態度。

逾五成受訪者認為「中國有滿足其公眾需求的政治制度」

雖然有55%的美國民眾認為「中國有滿足其公眾需求的政治制度」,顯示了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增多,但對中國的政治制度,美國人缺少認同。

調查發現,不同黨派的受訪者對於「中國是美國的敵人、中立還是盟友?」的認知上有懸殊差異。共和黨人士中,有54%的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的盟友」,不足20%的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的敵人」;38.7%的民主黨人士和37.4%的無黨派人士認同「中國是美國的盟友」,約1/3的人持中立態度。民主黨人士更傾向於否定「中國操縱貨幣,意圖在國際貿易中獲利」。

在美國人對中國的總體印象中,美國媒體起著重要作用。受訪美國民眾頻繁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依次是電視、報紙、網絡和廣播。看電視較多的美國民眾更傾向於認同「中國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上網越頻繁的美國人,越認為「中國影響力會增加」。而在對中國未來的民主進程以及10年後中國的世界影響力等方面的看法,學歷越高者越樂觀。

超七成受訪者不認為「中國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

具體的文化差異體現在中美雙方的文化觀上。美國民眾更強調「個人」,但他們也認同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認同「如果產生了衝突或矛盾,我們應該讓長者來主持正義」、「為了家庭的利益,個人應該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二位」、「即使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子女仍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個人利益應當為了國家利益而犧牲」等。但在國家、家庭之外,「一般來說,個人利益要讓位於集體利益」一題,不認同率為52.6%;「我們國家就像一臺大機器,個人只是其中的小齒輪,沒有獨立的身份和地位」,不認同率佔57%。62.7%的美國民眾認為「涉華問題上,歐巴馬政府在與中國進行經濟和商務談判中不夠強硬」。這表明一旦涉及國家利益的衝突,美國民眾很容易被政府傾向和媒體輿論所引導。

在經濟領域之外,美國人對中國的文化了解甚少。72.5%的美國人不認為「中國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僅40.6%的人認為「中國有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可見,無論是現代流行文化,還是讓國人自豪的「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傳統文化,都沒有在美國民眾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打動美國人 美觀眾穿上旗袍唐裝看演出
    幾名婦女被中國的泥塑所吸引   美國觀眾看得過癮   10月1日晚,擁有1000多個座位的艾森豪劇場座無虛席,東方歌舞團、中國雜技團等為美國觀眾奉獻了歌舞、民樂、京劇、雜技等節目,為長達一個月的「中國文化節」拉開了序幕。在大約120分鐘的節目中,觀眾的掌聲有幾十次!
  • 宋旦漢字藝術美國巡展,讓美國人讀懂中華文化
    7月21日至8月底,「宋旦漢字藝術海外百城展·2016美國巡展」在美國8大城市舉辦了展出交流活動,得到美國社會各界和華人華僑的高度評價,直接吸引10.2萬人觀展。 許多地道的美國人對宋旦的作品表現出極大興趣,共吸引10.2萬人到現場參觀。「儘管一些美國人不懂中文,但是藝術無國界,他們讀懂了漢字藝術裡蘊含的中華文化和東方智慧。」宋旦告訴記者,在美國巡展期間,宋旦漢字藝術及文創作品被美國國會山莊、紐約3H基金會、Bellevue市博物館、GTM公司等眾多機構和個人收藏。2000冊《宋旦漢字藝術》被美國30多家學校圖書館及美國公立圖書館收藏。
  • 「打工人」即「社畜」?「凡爾賽」等熱詞火出中國,背後有何玄機
    至於「凡爾賽文學」,有不少人直言不諱地說,這是一種情緒化、誇張、轉彎抹角、無病呻吟式的「自炫文化」,不值得提倡。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很多流行語實際上表達了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及其後備軍典型的矛盾心態——「既是一種嚮往的生活狀態,也是一種被嘲笑的狀態」。
  •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中國湖南「乘風破浪」打造流行文化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中國湖南「乘風破浪」打造流行文化 2020-08-10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瘋狂「自黑」只為傳播中國文化,這個美國人在想啥
    一開始被方塊字所吸引的他把自己定義為「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愛好者」,《趣簡中國話》《趣簡中國史》是他學習的成果,也是他想和更多像他一樣的西方人分享的東西。「不要覺得中文很難,就不去嘗試。想要了解當代中國,就要了解中國歷史。」
  • 從俄語和俄國文化的全球困境,看中文和中國文化如何傳播
    因為有好萊塢大片、電子遊戲、英文歌曲、日本動漫,這些文化作品讓語言變得生機盎然,趣味十足。中文在東南亞容易推廣,根本原因是中國文化在當地非常流行,三國演義、西遊記家喻戶曉,幾乎伴著他們的童年成長。 中文要想崛起,辦多少孔子學院都沒用,真正有用的還是讓中國文化成為流行趨勢!這些年中國影視劇、網絡小說在國外的流行,對中文傳播居功至偉!
  • 中國職場人睡眠健康調查:九成人睡眠不足
    九成人睡眠不足 八成人睡眠亞健康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歐陽海燕調查顯示,只有6.5%的職場人堅持按時就寢,而推遲就寢時間的最大理由是休閒娛樂活動;逾八成人存在入睡困難、睡不踏實、多夢等「睡眠亞健康」狀況;近九成人感覺睡眠不足,其中廣告/傳媒人最缺充足的睡眠,相對而言,感到睡眠不足比例最少的一類群體是黨政機關公務員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這五年】在華工作的美國人:中國充滿活力、多元...
    初步統計顯示,目前在中國的外國人接近80萬,而來自美國的瑞安·克雷奇就是其中的一員。他表示,近年來中國發展速度之快超出想像,而中國充滿活力且多元包容的特質,為外國人營造了非常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美國人克雷奇來到中國已累計有三年的時間,目前他是一家高檔公共衛生間品牌WeCare WC公司公關與市場部的負責人。
  • 鍾情中國文化 美國人年節展上體驗中國年
    鍾情中國文化 美國人年節展上體驗中國年     不少老美居民28日也相約來年節展逛街、購物、品嘗小吃,感受濃濃的華人春節年味,「為了體驗真正的華人春節氣氛」。
  • 美國人:為何中國不信仰上帝,而相信祖先神靈?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中國逢年過節家裡總會宰雞宰鴨,燒香拜佛,這是我們在農村裡習以為常的一件事了,因為我們想求與這些」神仙」保佑我們家庭安康,來年風調雨順
  • 「中國新年家庭日」在華盛頓舉辦 數千美國民眾體驗中國文化
    人民網華盛頓2月9日電(記者鄭琪)當地時間9日,華盛頓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掛滿大紅燈籠和中國結,一年一度的「中國新年家庭日」在這裡舉行,吸引了超過7000名華盛頓地區民眾參與。 今年是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第四年舉辦「中國新年家庭日」。
  • 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背後是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從2009年開始,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這樣完全不懂漢語的日本網友只用日語中的漢字也能聊天。這甚至也紅到中國,因為根據一些日語中遺留的一些古代漢語詞彙和句式,中國網友也能猜出大概意思。偽中國語流行後,因為很多語法是古代的,在中國人看來,這很有古風味道,所以一些中國人也很有興趣地用它和日本人交流。
  • 從《雪花與秘扇》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女性
    民俗電影中的民俗不是一個中性的概念,這種展示之所以吸引眼球,瞄準的是東方與西方、舊世界和新世界有高下之判的差異性;受眾是渴望在一個古老的國度尋覓東方奇觀的西方人。以強者自居的他們,想看到的是一個貧窮、愚昧、有異域風情的「他者」。而中國第五代導演一度以歐洲三大藝術電影獎項的評委會為目標人群,不遺餘力地這樣想像中國。
  • 這些權勢人物在看什麼中國書?
    讀書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性格,而領導人看的書往往隱含一些特殊信息,因此吸引外界窺探和研究。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大國,又是新興崛起國家的代表,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也由此成為難以迴避的話題。那麼,有哪些外國政要愛讀「中國書」,他們都讀什麼「中國書」?
  • 寧波非常著名景點,是中國佛教五大山之一,有尊彌勒佛吸引眾多人
    不同地區會有很多一些不一樣的發展趨勢很多,現在這樣的情況就是比較常見的,每一個區域都有自身的一些發展,今天要介紹的是寧波非常著名的一個景點,一起來看看究竟是哪裡吧。浙江省整體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好的,在這樣的模式之上也會有更多的一些優勢實力,這裡是能過在發展上繼承優勢的地點,這樣的發展就能夠保證有更多的一些發展。今天介紹等著一個景點就是在寧波的一座是寺廟雪竇寺。
  • 美國連中國麻將都不放過,改打法、變圖案,這是「文化挪用」
    能折騰的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籤署了一項新行政命令,禁止與支付寶、騰訊QQ、微信支付等8家中國應用軟體進行交易。折騰8家中國APP還不夠,還有美國人盯上了中國麻將。中國麻將是中國人在節假日或平常休閒娛樂時的一種工具,由於麻將的競技性和趣味性,近年來,打麻將也在海外流行起來,甚至成了中國出口貨物的一宗。20世紀初,歐洲的丹麥、法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荷蘭等國相繼成立了麻將協會,並還設立了麻將錦標賽,可見,西方人也樂見在牌桌上進行「拼殺」。
  • MCR思想前沿 | 結晶化與現代化:西方流行電影中的中國文化元素變遷
    本文認為:經典的中國文化元素日益結晶為一種穩定的文化構件,展現出較強的跨文化遷移潛力;「傳統-現代」的故事體系趨於平衡,並展現出多元變化態勢;西方流行電影仍然呈現出複雜的漢學東方主義傾向;海外華人能夠在生產實踐層面有力推動中國文化的跨文化傳播。本文的結論同時能夠為中國文化元素在應用層面提供具有跨文化實踐意義上的經驗借鑑。
  • 中國近7億人近視,給你驗光配鏡的人卻有90%不合格
    在不同的用眼距離下以及用眼場景下,人對於視力的要求往往也是不同的。一個經常近距離用眼的人,比如學齡期的孩子,可能更需要一個適合看近處的視力;而一個經常看遠處的人,比如司機,可能就需要一個適合看遠處的視力。
  • 為幫中國戰勝B肝,這個美國人少賺了中國5千億,卻很多人不知道
    許多人都非常希望疫苗可以儘快研發出來。疫苗對於大規模的傳染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許多過去駭人聽聞的傳染病,就是因為疫苗的研發而得到了控制,甚至是消亡。 提起B肝,許多人應該都不陌生。中國曾經是全球B肝患者最多的國家,1970年開始,B肝就在中國大規模流行,當年每年就有27萬人死於B肝,比起今天的疫情更加讓人感到恐怖。
  • 探秘宅男文化起源地和盛行:日本及世界各地的宅男文化,令人震驚
    根據《華爾街日報》,「日本動畫的海外銷售額去年增長了79%,達到2.88億美元,其中約一半來自中國買家。」在動漫和漫畫方面,聽起來不是所有的過往都重要。比如,美國不太喜歡古巴,但是許多美國人仍然對古巴雪茄感到流口水。但是,中國的宅男文化比這更為深刻。最近在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被稱為「二人院」的娛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