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八十四周年紀念日。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的文字被時代凝視,並被編進幾代人的語文課本;他的彷徨吶喊,歷經一個世紀的滄桑流轉,依舊激蕩在國人心頭。
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故事可以說廣為人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我國最早一批進行地質學學習和研究的人……
1903年,魯迅以筆名「索子」撰寫《中國地質略論》,發表在日本東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8期,這是我國近代地質學上最早的啟蒙性文獻。
1906年,魯迅與同學顧琅合著出版了《中國礦產志》,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全面記述本國礦產資源的書籍,在中國地質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魯迅1899年開始學習地質、礦物課程,1901年畢業。1902年開始翻譯地學相關作品,至1906年期間,除了上文提到的「一志一論」,還有多篇地學作品問世。1906年開始,魯迅開始專攻文學及藝術創作事業,直到去世。
關於他和地質學的「分分合合」,小編之前曾推送過一篇科普文章,感興趣的朋友戳這裡:
提到我國近代地質事業史上最早學習地質、而後又從事地質工作的科學家,人們可能很快便會說出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李四光幾個人的名字,他們幾位都是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為開創和發展我國的地質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但是按學習及從事地質工作的時間來說,他們都要在魯迅先生之後。只是魯迅後來在日本先學醫後從文,沒有繼續攻研礦學或地質學。
章鴻釗1904年赴日留學,1911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地質系;
丁文江1908年開始學地質,1911年動物學和地質學雙科畢業;
翁文灝1908年赴比利時攻讀地質,1913年獲理學博士;
李四光1913年赴英學習礦學,後轉學理科地質,1918年獲碩士學位。
不僅僅是這些大名鼎鼎的地質學家,同時代的還有一些取得卓越成就的地質學家,在這裡小編想著重介紹一下這些地學界的前輩,以及他們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1.鄺榮光
鄺榮光,1862年出生,1872年作為清朝第一批留學生之一赴美留學,在完成小學和中學課程後升入大學學習礦業學科,返國後曾於清朝宣統年間擔任直隸省礦政調查局總勘礦師,在華北一帶做過地質、古生物和礦產調查。
1910年在中國地學會所辦的《地學雜誌》上,發表了彩色的《直隸地質圖》、《直隸礦產圖》及《直隸石層古蹟》,這是我國地質工作者自行編制的最早的彩色地質圖、區域礦產圖和古生物化石圖版。
鄺榮光繪製的《直隸地質圖》比例尺約1∶250萬,地層由下而上分為太古代、甘布連紀(寒武紀)、炭精紀(石炭紀)、朱利士紀(侏羅紀)、近今代和黃土六個層位,清晰易懂;
《直隸礦產圖》明確標誌了金、銀、銅、鉛、鐵和煤的分布;
《直隸石層古蹟》共描繪了動物化石珊瑚、螺、蛤、三葉蟲和植物化石棕樹葉、石蘆葉、鱗木、鳳尾等8種,這是中國人自己採集、自己鑑定、自己繪圖的第一批化石標本,開創了我國古生物研究的先河。
2. 王寵佑
王寵佑,字佐臣,廣東東莞縣人,1879年生於香港。1895年入天津北洋大學,1899年畢業於北洋大學採礦系,1901年赴美留學,1902年底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礦物學和地質學,1904年取得碩士學位,後又留學英國、法國和德國,獲得博士學位,於1908年回國。
王寵佑著述頗豐,自1907年在美國《工程與礦業》雜誌發表《中國煤的生產》開始,幾十年中不斷地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
1912年、1925年和1933年,他曾三次發表所編《中國地質礦產文獻目錄》,1935年又為楊遵儀所編《中國地質文獻目錄》作序,是我國最先重視編輯地礦文獻目錄的學者。
他的地質論文《地質構造與礦床之關係》及《海洋深淵和地槽對於礦床的關係》,是我國學者泛論礦床和成礦規律的兩篇最早的論文,具有一定的歷史及學術價值。
3.顧琅
顧琅,原名芮石臣,又名顧石臣,1880年生於江蘇江寧,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學習採礦,1902年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先入弘文學院,後入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系,1908年回國。
留日期間,顧琅於1905年至1906年,與魯迅合著《中國礦產志》,並編繪《中國礦產全圖》。
顧琅回國後,先在天津參與創辦高等工業學校,並參與中國地學會的創建;
辛亥革命以後曾擔任本溪湖煤礦公司礦業部長兼煉鐵部長,做過大量地質礦產調查,先後考察過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和吉林等省,撰寫《中國十大礦石調查記》,對不同礦山的礦床成因類型、礦石質量、礦層分布、開採歷史、規章制度、經營管理和工程設施等情況,均有詳細記述,備受各方稱讚。
綜而言之,要論「早」期學習地質並從事地質工作的科學家,鄺榮光、王寵佑和顧琅等先輩也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他們對於在我國傳播地質學和推動地質事業發展,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來源:震知卓見(ID:dizhen_s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