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研究揭示了為什麼政治如此容易地控制社會

2020-11-07 意識三磅的宇宙


我們都聽過這句話,

"我們不要談論政治"

一項新的科學研究《面對反證維持政治信念的神經相關》顯示了為什麼人們很容易為了政治信仰而放棄理性。它也強調了實權派勢力是如何能夠將民眾推向 "我們與他們 "的心態。

大腦與創造力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技術,通過將腦血流和神經元激活耦合起來繪製大腦地圖--來找出大腦中關於政治的情況。

"神經科學家發現,當人們的政治信仰受到挑戰時,他們的大腦在管理個人身份和對威脅的情緒反應的區域變得活躍。"

這無疑可以解釋超黨派的氛圍是如何滋生膝下的敵意,對任何事情的一致意見都變得遙不可及。

在他們的大腦成像課程中,參與者被展示了8個政治聲明,他們曾說過,他們相信的政治聲明和一組8個非政治聲明一樣強烈。

然後,他們被展示了五個反訴,挑戰每個聲明...

研究發現,與那些更願意改變想法的人相比,最抗拒改變信念的人在杏仁核(大腦中心附近的一對杏仁狀區域)和島狀皮層有更多的活動。

"這些區域的活動,對情感和決策很重要,可能與我們遇到反對我們信念的證據時的感受有關,"南加州大學多恩西費認知神經成像中心的聯合主任卡普蘭說。

"特別是杏仁核被稱為特別參與感知威脅和焦慮,"卡普蘭補充道。

"島狀皮層處理來自身體的感受,它對於檢測刺激物的情感顯著性非常重要。這與以下觀點是一致的:當我們感到威脅、焦慮或情緒化,那麼我們就不太可能改變主意。"

與其像對待一個正常的辯論話題一樣對待政治話題--權衡事實證據及其與其他重要現實的關係,不如迅速演變成一種非理性的狀態。

啟蒙被犧牲了,因為目標變成了打敗'他人'。

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說。

"一個有教養的頭腦的標誌是能夠接受一種思想而不接受它。"

可悲的是,這正在成為一門瀕危的藝術。

這種情況已經成熟,可以被宣傳機器利用來推進 "敘事"。當人們被無意義的爭論和製造的憤怒分散注意力時,公司制和主流媒體就會蓬勃發展。

理性的討論是對體制的威脅。

現在,全國性的討論不過是由帶著當天談話要點的談話者們進行的大喊大叫--就像在有線電視 "新聞 "頻道上看到的那樣。

杏仁核正在瘋狂地運轉。

當有人真正試圖在 "我們與他們 "的情景之外解析一個問題時,對觀眾來說,這似乎是一種外語。

參與研究的研究人員持不太悲觀的觀點,他們指出,當政治信仰受到挑戰時,大腦的默認模式網絡的活動也會激增。

"大腦的這些區域一直與思考我們是誰有關,並與那種使我們遠離此時此地的沉思或深思有關,"主要作者喬納斯·卡普蘭說。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最新的研究以及今年早些時候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默認模式網絡對於有關重要的個人信念或價值觀的高級思考非常重要......

"我們應該承認,情感在認知和我們如何決定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不真實的方面起著作用,"卡普蘭說。

"我們不應該期望成為冷靜的計算機。我們是生物有機體。"

當然,他說得沒錯,任何爭論都不會脫離主觀經驗,這將會影響到即使是最理性的人如何辯論一個話題。

我們可以有高度的客觀性,但是--就像科學無法達到100%的確定性一樣,我們永遠無法做到100%的客觀。

杏仁核和默認模式網絡的功能對我們的高度進化狀態確實至關重要。它們當然沒有什麼 "壞 "的地方。

然而,政治辯論與這些強大的力量--對威脅和個人身份的情緒反應--相關聯,意味著政治討論更沒有機會達成沒有偏見的邏輯結論。


多虧了科學,我們對政客們如何將理性拋出窗外,卻能如此有效地影響大眾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由大腦區域決定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導 英媒稱,兩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友善之人的大腦中引發移情衝動的區域更活躍。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18日發表題為《為什麼有些人比別人更友善?問題全在腦子裡!》的文章稱,待人如己——正如老話所言。
  • 為什麼記憶會如此強烈地依附於情感?
    記憶總是使人回想到過去或美好、或心酸的時光,那麼,為什麼記憶會如此強烈地依附於情感呢?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的多個神經元必須同步活動,才能創造與強烈情緒相關的持久記憶。與強烈情感相關的記憶往往會在大腦中「灼燒」。
  • 搖滾樂研究:關乎社會政治語境
    音樂研究與其它文化、經濟和政治研究放在一起從「關係」的角度思考時,文化研究也就開始了。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傳媒研究傑出教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勞倫斯·格羅斯伯格認為,語境才是文化研究的對象和目標。文化研究並非研究文化本身,而是所有社會關聯。比如他研究過搖滾樂,他的研究內容不限於音樂本身,更在於搖滾樂產生的那個歷史年代的語境、社會和政治運動。
  • 你如何控制你自己?科學家揭示自由意志的生物學本質
    他們不是瘋了,是知道沒有什麼東西能控制他們的手臂,至少他們覺得自己無法控制。」   現在,一項研究分析了這些患者及非運動性緘默症患者的腦損傷位置,揭示大腦如何知道自己的身體發生了什麼。非運動性緘默症患者會在大腦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之前,出現抓癢和咀嚼食物等動作。   這項研究表明神經科學如何開始研究自由意志的生物學本質。
  • 新的研究揭示了大腦體驗時間的機制
    學習時間「時間」對大腦來說不僅僅是一件事。不同的大腦區域依賴不同的神經機制來追蹤它的路徑,而控制我們的經驗的機制似乎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是不同的。一些研究發現,增加多巴胺會加速動物的生物鐘,導致它高估時間的流逝;其他人發現多巴胺壓縮了事件,使它們看起來更短暫;還有一些人根據具體情況揭示了這兩種效應。
  • 解碼大腦電路是如何控制你的行為的
    小鼠大腦含有大約8000萬個神經元,全部被裝入一個大約榛子大小的空間。這些細胞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大小,它們之間的聯繫至少數十億。大腦依靠這個電路來解釋有關世界的信息,從經驗中學習並控制運動。現在腦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究出兩種類型的混合神經細胞如何將勞動力分配到計劃和啟動動作。通過整合逐個細胞分析神經元的形狀,基因活動和功能,該團隊已經弄清楚哪些腦細胞負責這些獨特但密切相關的工作。結合如此廣泛的分析代表了一項重大的技術壯舉。他說,這是了解大腦功能的新方法。這項工作需要多個研究所的多個科學家團隊合作解決一個問題。
  • 研究新發現!刺激大腦海馬體的不同部位可以增強或控制記憶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你知道大腦海馬體的哪些區域需要刺激,那麼記憶是有可塑性的。這一發現有一天可能為PTSD、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如果科學家可以操縱你的大腦,讓創傷記憶失去對你心靈的情感控制,結果會怎樣?
  • 研究揭示了腦電波是如何控制大腦皮層的信息流的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為了產生思想和行動,大腦在表層(即大腦皮層)的一系列區域中處理信息,從對傳入的感覺進行基本分析的「較低」區域,到為使用新發現的知識制定計劃的「較高」執行區域。通過測量和分析成千上萬的神經元和周圍的電場在動物三個皮層區域,團隊的最新研究在《認知神經科學雜誌》上提供一個統一的視圖的腦電波,振蕩模式的腦細胞的活動,可能會在大腦皮層控制信息的流動。
  • 中國人為什麼容忍社會不平等?
    |引言|在當代中國研究領域,經濟不平等是一個熱點,而大眾對不平等的態度更是一個容易激起情緒化討論的題目,然而求義須先求實,社會學者首先要正視經驗材料、條分縷析,才能真正理解中國民眾對不平等的認識。謝宇、ArlandThornton、王廣州和賴慶於2012年發表在《社會科學研究》(SocialScienceResearch)上的文章揭示,答案與另一個重要的時代觀念——發展——有關。
  • 研究稱大腦神經元控制時間快慢感 壓力大過得慢
    獼猴實驗揭示時間快慢的奧秘  大腦神經元影響對時間的感知  神經元越活躍,感覺時間越快  為什麼人在不同的場合對於時間的感覺不一樣?  據英國媒體11月5日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兩位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關於大腦感受時間快慢的實驗結果表明,可以通過主觀改變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來影響人對時間快慢的感知。  科學家們指出,腎上腺素將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越快樂大腦神經元就越活躍,於是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 網路遊戲是如何控制你的大腦,為何有人迅速上癮有人卻能克制?
    這些行為稱為強化學習,及大腦獎賞機制,是人類學習和適應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 然而生活中作弊現象屢見不鮮,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也同樣如此,當勤奮的小人兒不再願意忍受由正常途徑產生多巴胺,而是通過作弊的方式、繞過原本精密設計好的強化學習這條路徑,而通過自我刺激的方式產生多巴胺,勤奮的小人會變成貪婪的小人,這時我們的大腦就可以說是成癮了。
  • 愛因斯坦為什麼如此聰明?為了研究原因,有人將他的大腦私藏50年
    愛因斯坦為什麼如此聰明?為了研究原因,有人將他的大腦私藏50年 原標題:愛因斯坦為什麼如此聰明?
  • 割裂腦的研究,促進心理學的發展,揭示了大腦左右半球的特有功能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一書中,就對羅傑·斯佩裡(Roger W.Sperry,1913-1994)的研究團隊怎樣進行左右腦功能研究做了詳細描述。斯佩裡由於在大腦兩半球在功能特化方面的研究成就,於1981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一開始斯佩裡是用貓做實驗,實際上用動物做實驗,最終也是為了了解人類。當然,這裡面涉及到一些倫理問題,但在這裡不做這方面的討論。
  • 陳天橋:為什麼我們必須了解大腦?
    陳天橋在高山大學「高山夜話」現場 以下為陳天橋的撰文: 為什麼我們必須了解大腦? 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麼?我們中國人都知道,那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但我們有沒有考慮過,這種物質文化需求為什麼日益增長,而不是日益減弱?
  • 新研究揭示:「第二大腦」在糖尿病中的作用
    近日,發表在《Gut》上的一項研究中,由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表明他們距離開發這種療法又近了一步。他們用益生元調節腸道菌群改變腸神經元的作用,從而減輕了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症。這項新研究建立在先前研究的基礎上,該研究表明,腸道有益菌產生的脂肪分子可以改善血糖代謝。
  • Nature:大腦中控制社交記憶的區域同時引發攻擊性行為
    令人驚訝的是,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單個大腦區域可以控制高階認知,如社會記憶,以及像社會侵略這樣的天生的本能行為。並且由於CA2功能障礙與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有關,這些結果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即改變的CA2功能可能導致與這些疾病相關的異常社交行為。(圖片來源:Felix Leroy and David H.
  • 實證政治心理研究的起源與發展
    民眾的政治心理和態度對於國家穩定和政權存續具有指徵性意義,在任何國家和社會都是受到關注的重要問題。雖然對公民政治心理的關注歷史悠久,但直到20世紀下半葉,以阿爾蒙德、維巴的著作《公民文化》為標誌,政治心理研究作為政治文化研究的一個支系才正式進入現代社會科學的範疇。
  • 女性很容易胡思亂想,大腦不受控制,該怎麼辦?
    #貴圈八卦圖鑑#朋友小慧和我訴說她感覺大腦不受控制說到胡思亂想的毛病,說實話早些年我也是有的,女性本身就偏感性,思維容易跟著感覺走。如果這個感覺是積極美好的,最多只是消耗一點時間開個小差,但如果是消極的難過的,這些思想就會消耗大量的精力,讓人變得渾渾沉沉,無精打採,很難集中注意力,什麼事情都不做成。可思想這個東西,真的說控制就能控制得住嗎?真相是90%的人是做不到的,剩下的10%的人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 比較政治研究中的時間比較策略
    皮爾遜揭示了時間要素如何影響政治的三大機制(路徑依賴、時機與時序、長程過程),然而這是就宏觀的政治學領域而言。具體到比較政治學領域,時間要素的討論尚未得到應有的關注,只有法國政治學家馬太·杜甘在《比較社會學》一書中有少許相關論述。在此基礎上,本文結合有關案例來說明時間比較策略在比較政治學中的應用。
  • 腦科學日報:複雜的大腦;「社會撫摸」背後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1,大腦,很複雜!來源:原理南佛羅裡達大學Salvatore Domenic Morgera教授團隊將生物工程研究集中在了大腦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上。團隊的整體目標是科學地解釋所有在認知任務中激活不同大腦區域的連接,這些連接包括了解剖學上的物理連接,以及更為複雜的「無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