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數字背後凝結著鐵路人的堅守和辛勞

2020-11-26 華聲在線

  據鐵道部假日辦數據顯示,9月28日至10月7日,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6728.2萬人,同比增加370.8萬人,增幅達5.8%。其中,各鐵路局發送跨局中長途直通旅客2039.7萬人,同比增加122.4萬人,增幅達6.4%。鐵路單日旅客發送量有5天突破700萬人大關,客流持續高位運行。10月1日為旅客發送高峰日,當日全路發送旅客892.8萬人,創下鐵路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紀錄。(見《人民鐵道報》10月9日)

  在「十一」黃金周期間,商家在忙著賺錢,老百姓走出家門,飽覽著秋日的美景,在享受節假日的快樂,盡享假日的悠閒時,而有成千上萬的鐵路職工堅守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崗位上,他們用責任、用真心行動確保著廣大旅客安全出行,為人們送去了幸福、安康,我們理當對這些可親可敬、辛勤工作奮戰在一線的鐵路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鐵路職工的奉獻理應得到廣大乘客和社會的尊敬。他們以腳踏實地、不辭辛苦的工作精神,恪盡職守、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以及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不僅確保了廣大乘客安全出行,也確保了國家物資運輸正常供應,讓節日增添了許多溫馨祥和。這些忙碌的鐵路職工成為假日裡一道亮麗的風景。比如:國慶期間,全國鐵路公安機關7萬名民警放棄節日休息,堅守崗位,全力做好各項安保工作。自9月20日開展十一黃金周打擊票販子 「秋風戰役」以來,全國鐵路公安機關破獲倒票案件3642起,鏟掉倒票黑窩點555個,有力地維護了廣大旅客的合法權益。其中節日期間破獲倒票案件1568起,搗毀倒票黑窩點196個,抓獲倒票嫌疑人1777名。確保了節日期間鐵路治安持續穩定,杜絕了爆炸、火災及重大惡性案事件的發生,為廣大旅客平安出行創造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為了確保廣大乘客走得了、走得好、走的安全,鐵路部門全力應對返程客流高峰。比如:武漢、成都、濟南、太原、西安、上海、南昌、北京、廣州等鐵路局、公司,利用增開窗口、加掛擴編、動車組重聯……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方便了廣大旅客的購票、候車和乘降,保證了返程旅客運輸工作的安全平穩有序,使得廣大旅客平安出行、愉快返程,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據了解,「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鐵路累計加開旅客列車2453列,其中,加開跨局中長途旅客列車323列,加開各局管內列車2130列。鐵路推出的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也在黃金周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388萬名旅客享受了火車票退票費標準下調的優惠政策。網際網路售票9月底擴大到所有動車組列車,10月1日至7日日均售出車票4.6萬張,取票率達到54.4%。通過電話訂票售出的黃金周期間車票日均達到21.2萬張,取票率達到63.8%。全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在全力做好旅客運輸的同時,鐵路部門兼顧貨物運輸,把關係國計民生的電煤、糧食等重點物資運輸和節日物資運輸作為節日貨運工作的重中之重。黃金周期間,鐵路貨物運輸成績喜人,全國鐵路日均貨物裝車167006車,同比增長6.2%;日均發送貨物1069.7萬噸,同比增長7%;電煤日均裝車44519車,同比增長13.4%。截至10月7日,全國363家直供電廠存煤3808萬噸,可耗天數達16.8天。上述新聞中數字看起來簡單、枯燥,背後卻凝結著鐵路人的堅守和奉獻、心血和汗水所換來的。

  「十一」黃金周雖然離我們遠去,但鐵路職工為廣大乘客溫馨服務工作還在繼續,他們還要準備著下一個元旦和更緊張的春運各項準備工作。而且鐵道部從9月底到明年「七一」前,全國鐵路在客運窗口單位深入開展「服務旅客創先爭優」活動,並推出多項便民利民新舉措,優化服務環境,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努力解決廣大旅客最關切、最期盼、最不滿意的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盛光祖的帶領下,全路200萬幹部職工必然會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用責任心和使命感,不斷推動鐵路協調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更好地服務好經濟、服務好社會、服務大眾,朝著「人民滿意」這個方向快速前進。

相關焦點

  • 舍小家為大家 90後鐵路人連續11天堅守抗疫一線
    河北新聞網訊(韓文哲)2021年新年伊始,疫情突襲,特殊時期疫情防控刻不容緩,各行各業又有很多人踏上了「逆行」的徵途,這其中就有鐵路人。作為新時代鐵路人,北京機務段石家莊運用車間指導司機車寧舍小家為大家,用職業操守和責任擔當,為疫情防控默默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
  • 【地評線】映象網評:「最美鐵路人」與「前進中國」同頻共振
    5月13日晚20:00,由中宣部教育局與國鐵集團宣傳部聯合主辦的2019年「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報告會,將在「學習強國」平臺「直播頻道」進行直播。(央廣網5月13日)「鐵路密布」「千年大計」「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習總書記多次點讚中國鐵路,這些話語成為300萬鐵路人為之奮鬥的原動力。
  • 地震人的堅守
    一個是1985年的烏恰7.1級地震,烏恰縣城破壞嚴重,是新中國建國後第一個因地震遷址的縣城,這不禁讓人感慨地震災害的無情,感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和關心,感慨地震人肩負責任之重大、使命之光榮。另一個是2003年2月24日巴楚6.8級地震,這次地震導致268人死亡,4805人受傷,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後傷亡人數最多的地震。
  • 辛勞的「小蜜蜂」(李萌陽)
    辛勞的「小蜜蜂」(李萌陽)作者:李萌陽河北學習平臺我的家鄉在「河北大米之鄉」唐山,萬畝稻田養育了家鄉人。藉助現代化農業技術、智慧農業技術,今年我家水稻的產量再創新高,我家也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今年,我家租種了100多畝稻田。
  • 春運中的「巡冷」人:眉毛、口罩凝結成了霜
    春運中的「巡冷」人:眉毛、口罩凝結成了霜   中新網太原2月8日電 題:春運中的「巡冷」人:眉毛、口罩凝結成了霜  作者 任麗娜 周懷生  叮鈴鈴……一陣鬧鈴響過,趙宏新睡眼朦朧的撩起窗簾的一角,頓覺一股寒氣撲面而來,玻璃窗已結了一層厚厚的冰花。
  • 「鐵路信號工」 堅守的創新夢——記港城工匠王康榮
    堅守在崗位上的王康榮。他們的故事,是對全市上下積極實施「六爭攻堅」戰略、建設「名城名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激勵和鼓舞。今起,本報聯合寧波市總工會推出「勞動最美」專欄,集中展示各行業勞模以及五一勞動獎章、獎狀獲得者的風採,樹立新榜樣,提振精氣神,傳遞真善美。
  • 辛勞和節省:走近工作在青藏高原的內地農民工
    在工地上,向正國把模具和木板等小心翼翼地槓上4樓,然後坐下來休息一陣,喘口氣再接著幹活。「在南方打工時,扛著工具一口氣可以爬上十幾層,但在拉薩可不行,上4樓就要坐下歇一會。」陳年義說,他是和向正國一起幹活的工友。    從每天早上7點半上工地幹活,一直到晚上10點回到工棚休息,沒有節假日,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
  • 最美護河人的初心和堅守—記天吉泰鎮河湖辦徐英海
    千百年來,我們河套兒女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勞耕作,古有王同春開阡陌修河道,今有護河人不忘初心永堅守。五原縣天吉泰鎮河湖辦的徐英海同志就是這一群普通護河衛士中的一員。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天吉泰鎮,有黃河母親河和總乾渠橫穿境內,六條乾渠、分乾渠從鎮域引水通過,兩條排水乾溝南北經過,還有群管支鬥農毛渠溝星羅密布。
  • 我國第一條高原鐵路青藏鐵路背後的中國軍人(圖)
    黨委會上,王明孝躊躇滿志地提出了承接數位化鐵路測繪任務的設想,3天後,他帶著全體官兵的請戰書和計劃方案趕到國家和軍隊有關部門主動請纓。信息中心曾攻克過多項國家級技術難題,參加過中俄、中吉、中塔、中哈五國邊界測量、中蒙邊界聯檢等重大測繪任務。他們更有著軍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中國的第一條數位化鐵路應該由中國人自己來完成!
  • 2019年「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報告會將舉行
    中宣部宣教局、國鐵集團宣傳部將於5月13日20:00在學習強國平臺舉辦「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報告會。他們是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選樹的10位2019年「最美鐵路人」,分別來自鐵路運輸、鐵路建設、鐵路裝備製造、鐵路公安各領域的基層一線,他們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 百年正太鐵路和石家莊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夏末秋初,記者登上K5275次列車,從石家莊出發,沿線經停井陘、娘子關,至陽泉站,重新探訪百年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鐵路,現為石太鐵路)上的悠久歷史,聆聽神秘太行山間動人的遠行故事,感受和觸摸鐵路人世代堅守的堅毅品格。 時光悠悠「老鄉號」
  • 京雄城際鐵路貫通通車背後,有哪些氣象支撐?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貫通雄安站正式投用的背後有哪些氣象支撐?12月27日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際鐵路(以下簡稱京雄城際鐵路)大興機場至雄安新區段開通運營,京雄城際鐵路實現全線貫通,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
  • 一列火車,五個故事,一種堅守!
    上海鐵路局集團公司合肥客運段蕪京車隊第五組的鐵路工作者也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開始忙碌上下車服務。在列車廣播員崗位工作了11年,這在很多人看來,或許是一份較為「枯燥」的工作,但對陸軍來說卻很有成就感。「作為『雙乘家庭』雖然過年過節少了和家人團聚的溫馨,但是能夠看到廣大旅客通過自己的職業安全回家,對我來說,這就是很大的肯定!」陸軍告訴記者。
  • 鐵路「工匠精神」在絲路古道傳承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見證西部鐵路改革發展變化,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指導、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組織、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採訪團一行走進銀川工務段和銀川電務段,實地探訪堅守在絲路古道上的鐵路工匠達人,體驗鐵路專家高精技術。
  • 萬裡鐵道線上的偏僻小站:一個人的孤獨和堅守
    在他們中間有的人甚至獨自堅守一座小站孤獨到底是什麼滋味?這些寂寞的小站堅守者給出了他們的答案蓮花灘站:一個人的浪漫 蓮花灘站是昆玉河鐵路屏邊站至瑤山站區間上的一個調度集中聯鎖車站。這裡氣候終年潮溼,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濃霧瀰漫,看不到人煙。蓮花灘站只有應急值守人員兼車站值班員1人。
  • 凝結造句和解釋_凝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如蒸汽中已有液滴存在,凝結往往在它的表面發生;在沒有液體時,則常以塵埃等為凝結中心而凝成液滴。集聚。[楊朔《畫水繡水》:「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凝結參考例句:1、攝氏零度以下水會凝結成固體的冰。2、臨凝結而能斷,操繩墨而無私。3、兩國人民用鮮血凝結成的友誼是牢不可破的。
  • 和若項目紀實--和若鐵路啟遠航 大漠徵程通號人
    2019年,上海工程局成功中標和若鐵路SDJC1標,集團高度重視,精心謀劃,統籌資源配置,以強有力的實施團隊配備,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深入貫徹落實和若鐵路公司「當好主力軍、展示新作為、建功和若線」聯創共建競賽活動精神,秉承通號工匠精神,團結奮進,精益求精,全力保障和若項目的順利建設,以高質量的項目實施,踐行央企的使命擔當。
  • 聯合國總部為什麼陳列中國成昆鐵路象牙雕刻
    但是聯合國選出的第三件大事竟讓人有些詫異。那就是始於1958年底開始建設的中國成都到昆明的鐵路工程。這不是愚人節開的玩笑。1952年底一支由鐵道兵和地方七人小組組成的分隊從宜賓出發,沿著金沙江而上,開始了成昆鐵路首次的實地勘測。
  • 科學家的堅守精神: 趙忠賢和屠呦呦的啟示
    科學家的堅守精神: 趙忠賢和屠呦呦的啟示 1月9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共同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對我們而言,獲獎同時展示了科學家堅守崗位、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品質,這些品質恰是許多人所欠缺的。 隨著科學的日益專業化,普通人對科研工作漸感陌生,他們看到的只是科學家取得成就時的「光鮮外表」,很難體會背後的艱辛。以屠呦呦為例,許多人初識大名是因其在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諾獎的光環讓不少人猜測「一夜暴得大名」的屠呦呦必定一路順遂。其實她同樣經歷過失敗和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