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類給動物雜交?
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覺得,很多人都把自己放到了道德的最高點,而完全否定了像雜交這樣的科技手段給我們帶來的優質生活。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有時候我們接觸到的信息並不是取決於你想看什麼,而是媒體想給你看什麼。「人和動物雜交」、「慘無人道的動物雜交實驗」等等字眼,都在吸引並引導人們的思想。
但事實上,雜交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沒有想像中那麼陰暗恐怖。
雜種優勢
簡單來說,雜交是指不同基因型個體,通過生殖細胞或者體細胞融合的過程,就被稱為雜交。
雜交後的個體能獲得雙親基因的重新組合。
雜交在植物方面非常普遍了,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都是我們常見的食物,這些植物種類性能更加好,尤其是雜交水稻,可以說解決了大約14億人的溫飽問題。
在動物界,雜交的典型代表就是騾子了,可以說騾子是人類給動物雜交最早期的作品之一。
騾子,是馬和驢的後代,公驢母馬,後代稱之為馬騾,公馬母驢,後代稱之為驢騾。
在春秋戰國時期,騾子就已經存在了,在那個時候,它是一種珍貴動物,只有位高權重的人才有資格把玩的。
騾最大的特點就是身體強健,抗病性和生命力都很頑強,體力比驢要好,壽命也比雙親要長,因此在明代,騾子就被大量用作勞役。
騾子這種明顯優於馬和驢的特點,被稱為「雜種優勢」。它的存在,對人類來說,是有非常大貢獻的。
然而,這種生物終究不是自然的產物。馬和驢是存在生殖隔離的,在自然情況下,是不可能產生後代的,人為幹預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而且騾子也沒有繁殖能力。
但這依然也抹殺不了,在交通不便利的地區,騾子對人們的貢獻。
拯救瀕危物種
當一個物種瀕危,只剩最後一個個體的時候,為了保留它的基因,人們也會選擇和它相近物種進行雜交。
在自然界中,就有靠雜交自救的動物。
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海鬣蜥生活窘迫,種族數量岌岌可危。為了生存,以一己之力遊到了南普拉薩島,但由於遷移過程非常艱辛,能到達目的地的幾乎都是雄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幸到了更富庶的地方生活,沒有配偶,海鬣蜥最終的結局還是滅絕,為了挽救自己,海鬣蜥便和島嶼上的陸鬣強行繁殖,通過這樣的雜交方式,讓種族得以延續。
2006年,在加拿大發現的「灰北極熊」,就是公灰熊和母灰熊的後代,這樣的基因混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挽救北極熊,如今溫度上升,冰雪融化,北極熊面臨生存危機,基因雜合能讓它們更能應對複雜的環境。
總的來說,海鬣蜥是非常頑強的生物,沒有人類幹預,就能恢復自己的種族數量,而北極熊也是比較幸運的。
然而在自然界中,像這樣的生物實屬少見,幾乎大部分瀕臨滅絕的生物,都需要人類的幫助。
真的在那個時候,人為雜交也是不可避免的操作。
時代的產物
如今科技越來越發達,尤其是醫療水平,很多疾病在過去是不治之症,如今也是能夠治癒的。
而這一切的功勞,不僅僅屬於科學家們辛勤的研究,更是歸功於那些為人類試藥的動物們。
不可否認,很多人都在譴責用動物做實驗,但同時,這些人也在享受動物測試成功後的多種藥物,每一種藥物,每一支針劑,每一種治療方案,都是經過反覆測試後才得出的。
但動物終究是和人體有差別的,因此很多時候,為了獲得更好的測試結果,人為雜交實驗動物則是更好的選擇,只有和人體相近的實驗個體,才能更好地檢測是否適合人體。
除此之外,基因工程技術,可以說是另類的雜交手段。
人鼠嵌合體、人豬嵌合體這些名詞,我們並不陌生,日本科學家就已經在付諸行動了,這樣的項目一旦推行,就能解決目前器官移植的艱難處境。
如果能從動物體上「種」出人體所需的器官,那麼器官移植的人,就無需經歷漫長的等待,也不用因等不來合適的器官而死亡。
那像這樣的人為雜交,該定義為好還是不好呢?
最後
凡是都有好壞兩面。
不可否認,很多科學家行為是令人髮指的,資助這種項目的商人,目的也是非常不純潔的。
為了商業價值,動物園製造的獅虎獸,為了製造更強的人類,蘇聯生物學家伊裡亞·伊萬諾夫進行的人類和黑猩猩的雜交實驗,為了獲得更可愛的寵物,寵物商人無底線的雜交配種。
這樣的行為數不勝數,但這些都不能否認雜交技術帶給我們的好處,如何把握這個尺度,才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