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種的動物結合,意義何在?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一己之欲嗎?

2020-12-04 怪羅科學

如何看待人類給動物雜交?

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覺得,很多人都把自己放到了道德的最高點,而完全否定了像雜交這樣的科技手段給我們帶來的優質生活。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有時候我們接觸到的信息並不是取決於你想看什麼,而是媒體想給你看什麼。「人和動物雜交」、「慘無人道的動物雜交實驗」等等字眼,都在吸引並引導人們的思想。

但事實上,雜交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沒有想像中那麼陰暗恐怖。

雜種優勢

簡單來說,雜交是指不同基因型個體,通過生殖細胞或者體細胞融合的過程,就被稱為雜交。

雜交後的個體能獲得雙親基因的重新組合。

雜交在植物方面非常普遍了,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都是我們常見的食物,這些植物種類性能更加好,尤其是雜交水稻,可以說解決了大約14億人的溫飽問題。

在動物界,雜交的典型代表就是騾子了,可以說騾子是人類給動物雜交最早期的作品之一。

騾子,是馬和驢的後代,公驢母馬,後代稱之為馬騾,公馬母驢,後代稱之為驢騾。

在春秋戰國時期,騾子就已經存在了,在那個時候,它是一種珍貴動物,只有位高權重的人才有資格把玩的。

騾最大的特點就是身體強健,抗病性和生命力都很頑強,體力比驢要好,壽命也比雙親要長,因此在明代,騾子就被大量用作勞役。

騾子這種明顯優於馬和驢的特點,被稱為「雜種優勢」。它的存在,對人類來說,是有非常大貢獻的。

然而,這種生物終究不是自然的產物。馬和驢是存在生殖隔離的,在自然情況下,是不可能產生後代的,人為幹預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而且騾子也沒有繁殖能力。

但這依然也抹殺不了,在交通不便利的地區,騾子對人們的貢獻。

拯救瀕危物種

當一個物種瀕危,只剩最後一個個體的時候,為了保留它的基因,人們也會選擇和它相近物種進行雜交。

在自然界中,就有靠雜交自救的動物。

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海鬣蜥生活窘迫,種族數量岌岌可危。為了生存,以一己之力遊到了南普拉薩島,但由於遷移過程非常艱辛,能到達目的地的幾乎都是雄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幸到了更富庶的地方生活,沒有配偶,海鬣蜥最終的結局還是滅絕,為了挽救自己,海鬣蜥便和島嶼上的陸鬣強行繁殖,通過這樣的雜交方式,讓種族得以延續。

2006年,在加拿大發現的「灰北極熊」,就是公灰熊和母灰熊的後代,這樣的基因混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挽救北極熊,如今溫度上升,冰雪融化,北極熊面臨生存危機,基因雜合能讓它們更能應對複雜的環境。

總的來說,海鬣蜥是非常頑強的生物,沒有人類幹預,就能恢復自己的種族數量,而北極熊也是比較幸運的。

然而在自然界中,像這樣的生物實屬少見,幾乎大部分瀕臨滅絕的生物,都需要人類的幫助。

真的在那個時候,人為雜交也是不可避免的操作。

時代的產物

如今科技越來越發達,尤其是醫療水平,很多疾病在過去是不治之症,如今也是能夠治癒的。

而這一切的功勞,不僅僅屬於科學家們辛勤的研究,更是歸功於那些為人類試藥的動物們。

不可否認,很多人都在譴責用動物做實驗,但同時,這些人也在享受動物測試成功後的多種藥物,每一種藥物,每一支針劑,每一種治療方案,都是經過反覆測試後才得出的。

但動物終究是和人體有差別的,因此很多時候,為了獲得更好的測試結果,人為雜交實驗動物則是更好的選擇,只有和人體相近的實驗個體,才能更好地檢測是否適合人體。

除此之外,基因工程技術,可以說是另類的雜交手段。

人鼠嵌合體、人豬嵌合體這些名詞,我們並不陌生,日本科學家就已經在付諸行動了,這樣的項目一旦推行,就能解決目前器官移植的艱難處境。

如果能從動物體上「種」出人體所需的器官,那麼器官移植的人,就無需經歷漫長的等待,也不用因等不來合適的器官而死亡。

那像這樣的人為雜交,該定義為好還是不好呢?

最後

凡是都有好壞兩面。

不可否認,很多科學家行為是令人髮指的,資助這種項目的商人,目的也是非常不純潔的。

為了商業價值,動物園製造的獅虎獸,為了製造更強的人類,蘇聯生物學家伊裡亞·伊萬諾夫進行的人類和黑猩猩的雜交實驗,為了獲得更可愛的寵物,寵物商人無底線的雜交配種。

這樣的行為數不勝數,但這些都不能否認雜交技術帶給我們的好處,如何把握這個尺度,才是最關鍵的。

相關焦點

  • 科學實驗的一次「翻車」,2個不同物種意外結合,創造了新的生物
    現在一些想要保護地球環境的人們非常擔心的問題就是,現在地球上的很多物種已經滅絕了或者瀕臨滅絕的情況,而這一切的原因都離不開人類的活動影響。是人類出於一己私慾而進行過度地捕撈和獵殺,最終導致一些物種面臨了滅絕的情況。
  • 動物繁殖需要異性配合嗎?不一定,8種動物憑一己之力完成
    ,然而,有的生物已經克服了這種需要配合的障礙,憑一己之力完成繁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單性生殖。 單性生殖是一種無性生殖形式,在較為低等的生物中較為常見,比如軟體動物和環節動物,在脊椎動物中雖然罕見但也存在,大概只有0.1%的概率。 動物的單性生殖原因很複雜, 有時僅僅是一種獨特的繁殖方式,天生就有,有時是因為異性追求者數量較少或者不存在時,為了繼續生存不得不擁有的技能,而有時是因為外部的刺激,比如細菌傳染或人工幹預。
  • 保護瀕危動物意義何在?自然與人類無法分割
    無論是老虎、熊貓,還是加州神鷲或珊瑚礁,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威脅。這些故事一開始會令人感覺很糟糕,但如今大多數人已經麻木。我們需要擔心瀕危動物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地球上再也沒有可愛的熊貓,那將是一件多麼悲傷的事情。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人類需要依賴這些動物。此外,比起花數千萬或數十億美元保護動物,解決人類的問題顯然更加重要——面對現實吧,人類本身就有一大堆問題要煩。
  • 新百家姓意義何在
    對歷史心懷溫情敬意「姓氏基因」乏科學性  近日,一項歷時兩年的調研推出了新的「百家姓」,甫一出爐,即招致「意義何在」的質疑,不少學者指稱其淡薄空洞意義不大,而此次調查主持人提出的「百家姓裡蘊涵著遺傳密碼的說法」,更是引來無數反對之聲……新百家姓意義何在?
  • 冬至對人們的意義,也不只是一個時間節點那樣簡單
    有文獻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但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朝的正月等於現在的十一月,拜歲和賀冬其實區別不大。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嚴格來說,冬至還不算是一個節日。
  • 人類讓動物打開「近交」之門,是為了什麼?科學家:迫於無奈
    打開近交之門,是為了什麼?人作為高等動物,比一般的動物多了很多情感,而動物世界對於一些交配的概念,沒有像人們那麼複雜,搞清楚近親不能交配的這些概念,往往在普通動物的世界,回交,近交還有雜交都是常見的事。
  • 動物結合模擬器
    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很喜歡動物吧!動物是地球饋贈給我們的最美麗的禮物,神奇的基因組成了各種各樣的生命,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去把基因自由的組合呢?今天40407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這款動物結合模擬器可以滿足大家的好奇心,一起看看吧!
  • 人類高級欲望之:求知慾和徵服欲
    求知慾是我們探索世界,改變世界的動力,而求知慾的本質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前面幾種基本欲望。為了更多的食物,更高的安全,為了更好的感官體驗,為了種族的繁衍,我們會不斷的探索未知,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我們會通過讀書、看電影、看電視、旅行等方式來學習、思考,從而創新、創造出更好的方法。我們會想到遙遠而巨大的災難,比如地球毀滅,所以我們會不斷研究科技。
  • 滅絕物種是否應該復活?或導致動物野性盡失
    如果獲得成功,他們就有機會通過試管內授精培養出新的犀牛個體,從而將這一亞種從滅絕的邊緣拯救出來。  北白犀並非唯一接近人工復甦的物種。對於那些已經完全滅絕的物種,科學家只能藉助於保存在低溫儲藏庫(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冷藏中心)裡的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還有的研究者採用人為雜交的方法,將瀕臨滅絕的物種與另一相似的物種進行雜交,從而保存該物種的一部分特徵。
  • 猩猩和人類能結合後代嗎?為了驗證而「獻身」的女科學家,現狀如
    關於人類的起源一直都是有好幾個論點,可是最終都沒有蓋棺定論,即使是一些名動世界的科學家也無法做出一個讓大家都信服的證據,所以直到如今,人類還是在一直探索著這個問題,最得到認同的說法就是人類是由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的,問題又來了,那為什麼現在那麼多的靈長類動物沒有進化成人類呢?
  • 2020年了還有人在糾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為」該怎麼讀嗎?
    有一段時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的讀音受到了很多討論。大眾普遍認為的是讀四聲,意為人要為自己而活;但媒體糾正應該讀二聲,意思是人如果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其實已經不好找了。一說是出自孟子在《盡心上》中「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野生動物保護要關注基石物種,它們連被吃掉都很有意義
    來源:一財網5月22日是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這一天,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媒體邀請我們對於一些議題進行解讀,我們注意到,總理報告措辭中,沒有進一步把野生動物區分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三有」動物和非保護動物,沒有沿用有價值和沒價值的資源判斷,也沒有割裂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我們希望,這意味著野生動物全面保護的開始。
  • 它對我們人類的意義何在?
    (二)人類社會上下五千年,歸結一點,大家似乎總在折騰一件事:一開始,人們會因為某種需求搞出一樣東東,慢慢越搞越大,慢慢地賦予它一種意義,然後這個東東漸漸不為人所控制,最後甚至走到了人類的對立面。哲學上把它叫做異化。大至某種「主義」,某個組織,某項技術,小至「時尚」,似乎概莫能外。從哲學乃至文化的層面解讀時尚,還可以有更多的維度。
  • 春天到了,又到了動物……動物的交配都是為了繁殖嗎?
    相比之下,人類的性交則更具浪漫色彩,除了繁衍,還被賦予更深沉的文化涵義,比如行周公之禮,共赴巫山雲雨。其實,作為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物,它們也是如此。藏酋猴:性交是建立友誼的方式筆者曾出差到四川調查川金絲猴和藏酋猴的數量和分布,在白水河國家級保護區看到一群藏酋猴在交配。它們的動作十分短暫,也不分場合。看到此景,我想到一個問題:猴兒們的交配都是為了繁衍嗎?
  • 總歸是會生老病死,猴子進化成人的意義何在?
    按照現在的主流觀點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而地球上目前發現最古老的生命在30多億年前,這意味著地球上目前的物種多樣性是經過數十億年發展演化而來,生物的進化之路自身並不能做選擇,只能被動的接受。進化論最重要的兩個點是:基因突變的積累;自然選擇的淘汰作用。任何生物個體都很難住動物控制這兩點。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只找到這麼一句「楊子取為我,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因為人是為己的動物,但由於表現得過於明顯,常常受到群體的排斥,被群體異端化,意識形態化,從而成為人人都會趨從卻又大加鞭撻的理念。而還有一種更高級的為己,卻受到群體的歡迎。因為它包裹了一層華麗的外衣,有利於群體的安全感,因而得到群體的認同。有的人喜歡幫助別人,承擔痛苦的同時獲得心靈的愉悅;甚至有的人為了心中的某些理念獻身,其出發點也是為了獲得自己心靈的滿足乃至救贖。
  • 不同物種間的動物會產生愛情嗎?
    為了防止狼群互相廝殺,飼養員將其中一隻爭鬥的比較兇的狼單獨圈養了起來,由於狼是群居動物,沒了同伴的陪伴,這隻狼的狀態很不好。 為了讓狼恢復往日神採,飼養員為這隻狼找了一隻雌性狗子陪伴。本來飼養員還擔心狼會傷害狗子,結果卻發現狼很寵狗子,每次有食物時狼都會讓狗子先吃。
  • 被人稱為「王」的3種大型貓科動物,它們只是倚強凌弱的殺手嗎?
    被人稱為「王」的3種大型貓科動物,它們只是倚強凌弱的殺手嗎?在數十種貓科動物中,被人們稱為「王」的貓科動物一般只有3種,它們分別是森林之王老虎、草原之王獅子和雪山之王雪豹。這3種貓科動物之王,個個是矯健的獵手,在捕食的時候兇猛而迅捷,很多動物都被它們吃掉了。那麼,它們只是自然界中倚強凌弱的殺手嗎?事實上,表面上看老虎、獅子和雪豹是冷酷無情的猛獸,但它們卻分別在森林、草原和高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起來看看科學家是如何稱讚它們的吧!
  • 人類發現外星生命:如果只是單細胞動物,那意義何在?
    退一步說,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生命,卻發現僅僅是一種單細胞動物,這種發現有意義嗎? 眾所周知,地球生命也是從單細胞動物逐漸發展和進化的,幾十億年後,才有了我們人類。
  • 人類發現外星生命:如果只是單細胞動物,那意義何在?
    退一步說,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生命,卻發現僅僅是一種單細胞動物,這種發現有意義嗎?眾所周知,地球生命也是從單細胞動物逐漸發展和進化的,幾十億年後,才有了我們人類。如果我們發現了一個這樣的星球,這有什麼意義嗎?這要分兩種情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