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得獎者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無疑是在浪費生命

2020-09-21 知頓

今天要提到的這個人名為中村修二,他1954年的5月22日出生於日本伊方町,他畢業於日本德島大學,是一位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如今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而提到他就不得不提到他在1993年在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就職期間因為GaN開發了高亮度藍色LED而令大家熟知。在那個時期,人們認為開發一種藍色,LED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此之前的20年前,全球僅僅只有紅色和綠色LED。早在2014年10月7日,中村修二和其他兩人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而成功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村修二出生於一個普普通通的漁民家庭,與所有成功人士不同的是,他的考試能力也平平無奇,他在考上日本三流大學德島大學後,發現自己的動手能力非常強。上午進行一起調試,而下午在做實驗的中村修二就對物理有了深刻的理解,然而他所有都是靠自學而來。當他在讀德島大學時,學校根本沒有物理系,而他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發明出「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因此成功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就是這樣一位拿到諾貝爾獎的人,因曾經在日本飽受壓制,對日本的現行教育制度表示質疑:

1.教育效率低下。在東亞許多國家的教育體制都比較特殊,而這樣的教育體制,經常被局外人讚賞,並且被局內人詬病。而日本的教育體制與中國和韓國相比還算寬鬆,舉例來說,韓國教育可以說是壓力大、效率低下。在韓國學生要上補習班的比例很大,早在2009年,韓國補習班的盈利額突破70億美元,這令所有人都非常驚訝,這樣的收入比韓國電子巨頭三星公司的盈利還要多,而這樣的高額教育支出費用,也引起韓國生育率下降,如今,韓國成為首個生育率為零的國家。不得不說,在韓國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都是學生在課下時間付出雙倍代價來上補習班換來的,而這一代價包括犧牲學生娛樂時間以及家庭的巨大支出。

2.東亞國家對於複習過度重視。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教育中,所有人都在提倡學生做課前預習以及課後複習,而這一套學習方法令中國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變得非常重,也大大的剝奪了學生們的自主思考能力,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扼殺了學生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2009年發出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其報告中明確顯示:有78.3%的中國普通高中生在不包括周末和節假日期間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在八個小時以上,而韓國佔比例為57.2%,而在日本和美國,基本不會存在這樣的情況,也就是說,中國學生每天學習時間是最長的。而每個國家學生所學到的內容相差並不大,所以若學生學習時間過長,那就意味著複習的時間所佔比例過大。

不得不說,東亞教育體制弊多於利,並且如今東亞國家現行的教育體制已無法順應技術和經濟的演變,這無疑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無疑是在浪費生命
    眾所周知,日本19年獲得了19個諾貝爾獎,中村修二就是其中一位諾貝爾獲獎者。中村修二是一位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如今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他出身在普通漁民家庭,上學的時候成績並不突出,只考上了日本三流大學德島大學。
  • 出生漁民的他,是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為何稱東亞教育是浪費生命?
    還記得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揚名,又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中村修二嗎?他畢業於《日本德島大學》,是一名日裔美籍的電子工程學家。可能很多人光聽到諾貝爾學獎得主這個身份,都會覺得這個人從小就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學霸,然而事情的真相卻與之差距甚遠。
  •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下村修去世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下村修去世,享年90歲。下村修在水母裡發現綠色螢光蛋白(GFP),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有機化學及海洋生物學家,同時他也是美國波士頓大學名譽教授。下村生於京都,長崎大學藥學系畢業後,於名古屋大學擔任助教授,後來到美國波士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其後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下村於1962年在美國留學時,成功的從生長於美國西海岸沿岸的水母分離出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
  • 中村修二:被諾獎相中的「小人物」
    原標題:中村修二:被諾獎相中的「小人物」 新華社發(石天晟攝)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的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的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他,曾高調批判東南亞教育,稱其為:浪費生命
    還記得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中村修二嗎?他畢業於日本德島大學,是一位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1954年5月出生在日本伊方町的中村修二,在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的工作期間,還研發出了高亮度藍色LED,中村修二也因此名聲大噪。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村修二在滬演講
    10月11日,在航空工業上電舉行的「固態雷射應用趨勢」報告會上,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藍光LED與藍色雷射二極體發明人中村修二教授應邀作了題為《藍色雷射二極體的發明及未來雷射照明》的報告,分享了雷射光源的發展歷史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 諾獎得主吐槽大學入學制度:年輕人不應為此浪費生命
    刨除歷史原因,諾獎和國家教育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聯繫?教育環境、教育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才的鍛造?中村修二,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因研發藍光LED而獲得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曾正面抨擊整個東亞的教育體系
  • 東亞教育被人詬病!加拿大諾貝爾獎人數全球第八,教育不可小覷
    Szostak)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第20位:威拉德.博伊爾(Willard Boyle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曾捧得諾加拿大國家勳章。其中,大部分都落入歐美國家懷抱。中國僅有8位獲此殊榮過,甚至日本的獲獎總數也是中國的三四倍之多,更遑論歐美國家。到底諾貝爾獎和國家教育有何關聯呢?教育質量和教育資源以及教育環境真的影響人才鍛造嗎?
  • 諾獎得主中村修二教授來成理講學了!一起去聽吧!
    High Efficient Blue LED and Future Solid State Lighting高效藍光LED器件的發明和固態發光器件的未來時  間:2018年5月4日上午9:30-11:00 地  點: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際學術報告廳
  • 下村修:用自己點亮生命科學
    下村修照片(1928.8.27-2018.10.19)下村修的童年可以說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甚至還經歷過原子彈爆炸後輻射的洗禮Hirata交給下村修一項任務:從日本沿海的小型海洋甲殼類動物中,提取一類發光有機化合物——螢光素。普林斯頓大學著名的動物學家E. Newton Harvey已經嘗試了20年製造螢光素晶體,但都失敗了,這項任務的難度可想而知。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以他對實驗技術的靈活運用,再加上一些運氣,十個月便完成了這個看似無法完成的工作。
  • 【科學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
    你也許沒有聽說過中村修二這個名字,但你一定見過色彩繽紛的LED燈飾,無論是電腦、電視、室外大屏幕還是車燈、照明燈、手電、手機都在迅速用LED取代傳統的光源,而這一切,都與中村修二這個名字有關。LED使用的能量只有白熾燈的七分之一,並能持續大約100倍長,可達10萬小時。如果能被推廣,可以節省大量的能源,減少碳排放。
  • 下村修:我本以為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可能性為零
    2008年10月8日三位科學家分享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日本科學家下村修、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和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獲得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這是日本科學家下村修的資料照片。
  • 固態照明的未來,藍光之父中村修二看好這四大領域
    、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中村修二。 在7月12日論壇上,中村修二做了主題為「藍光LED的發明和固態照明的未來」的精彩演講。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研發高效藍色LED的技術歷程,並預測了固態照明技術的關鍵發展趨勢。 發明藍光LED,非常容易? 演講中,中村修二首先講述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及開發藍色LED的過程。
  • 神奇的螢光蛋白 諾貝爾化學獎成果展示
    【搜狐科學消息】 據每日科學網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把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生物化學及化學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錢學森堂侄錢永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教授馬丁·沙爾菲,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以表彰三人作為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者和推廣者,所取得的科學成就。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下村修去世 曾經歷長崎原子彈爆炸
    據日本共同社10月22日報導,因從水母中發現對生命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綠色螢光蛋白質(GFP)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海洋生物學家、美國波士頓大學名譽教授下村修19日早晨6點15分因衰老在長崎市去世,享年90歲。葬禮和告別儀式已在近親範圍內舉行。喪主為其妻下村明美。
  • 科學史梳理:綠色螢光蛋白|下村修|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這一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給了三位科學家,隨著瑞典皇家科學基金會的斯託爾克教授的介紹,第一個走到瑞典國王面前的是來自美國的日本人下村修。下村教授和哥倫比亞大學的馬丁·沙爾菲、加州大學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的教授錢永健因「發現並發展了綠色螢光蛋白(GFP)」而一起榮獲該獎項。
  • 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憑什麼?
    超過一半的學生都是中國人,另外20%是其他國家的人,日本本土研究生不足三成。另一位諾獎獲得者中村修二,則站在更高角度批判了整個亞洲的教育制度。他認為,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非常糟糕,中國和韓國皆如此,教育的唯一目標是考入著名大學。亞洲的教育制度浪費了太多的青春和生命,應該因材施教,讓年輕人學習不同的東西,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
  • 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誰屬金融界關注,得獎者10月12日揭曉
    諾貝爾經濟學獎會在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5時45分公布。這個在諾貝爾獎網站上列明「不是諾貝爾獎」的「諾獎」,每年桂冠誰屬,都為金融界所關注。諾貝爾經濟學獎與其他幾個獎項不同,它不是根據瑞典發明家諾貝爾(Alfred Nobel)1895年立下的最後一份遺囑而創立的。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給我們的啟示
    Akasaki ( 赤崎勇), Hiroshi Amano(天野浩)和Shuji Nakamura(中村修二,現為美國國籍,但獲獎成果在日本完成,當時是日本國籍)。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獲獎者都是正常的普通研究人員,是「非典型」的諾貝爾桂冠獲得者。赤崎勇和天野浩就像我們身旁某個研究所的某位研究員;天野浩始終和他的導師「捆綁在一起」,一直沒有獨立自開門戶;而中村修二,大學本科和碩士均出自於一個外國人很少聽說過的日本德島大學,導師也是一般的教授,而博士學位則是成名之後母校授予的榮譽學位(日本東北大學稍後也願意授予博士學位),他的研究經歷更帶有些「草根」的味道。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2015,33(4)基於「發明了高效GaN基藍光發光二極體,帶來了明亮而節能的白色光源的貢獻」(授獎公告原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日本科學家赤崎勇(I.Akasaki)、天野浩(H.Amano)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S.Nakam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