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能否通過母乳傳播?研究表明不太可能 即使可能靠巴氏殺菌能...

2020-12-01 前瞻網

新冠能否通過母乳傳播?研究表明不太可能 即使可能靠巴氏殺菌能有效滅活

 Emma Chou • 2020-08-20 18:34:30 來源:前瞻網 E852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繼續在世界各地肆虐,婦女、兒童、老人不可避免地成為弱勢群體,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最新數據,自1月份以來,美國感染新冠的孕婦高達16798名,有關母嬰傳播的擔憂也在加劇。

儘管迄今沒有嬰兒因食用受感染的母乳而感染COVID-19的記錄病例,但是否存在這種傳播形式的潛在可能性這一關鍵問題仍然存在。今年5月,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德國的一支研究團隊報告了母乳中檢測出新冠病毒,而此前多項小樣本研究中母乳檢測均為陰性,這一發現再次把母乳餵養傳播新冠病毒的潛在風險擺在檯面上。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合作尋找了答案。 

這項研究於2020年8月19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網絡版上,它檢測了由母乳研究生物反應器收集的64份母乳樣本,這些樣本來自18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美國女性。雖然一個樣本的病毒RNA檢測呈陽性,但隨後的檢測發現,病毒無法複製,因此不會在母乳餵養的嬰兒中造成感染。

「病毒RNA的檢測並不等同於感染。它生長和繁殖都是為了傳染病,我們並沒有在樣本裡發現。」 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兒科教授、Mommy's Milk Human Milk Research Biorepository主任、加州大學San Diego Center for Better Beginnings副主任克裡斯蒂娜·錢伯斯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母乳本身不太可能是嬰兒的感染源。」

目前預防母乳餵養傳播的建議是保持手部衛生和每次使用後對泵送設備消毒。

「由於缺乏數據,一些女性感染SARS-CoV-2後選擇不進行母乳餵養。」這項研究的聯合首席研究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泰兒童醫院傳染病科主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兒科教授Grace Aldrovandi說,「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結果和未來的研究能夠給女性提供母乳餵養所需要的保障。母乳為母親和嬰兒提供了無價之寶。」

早期母乳餵養可降低嬰兒猝死綜合症和兒童肥胖的風險,並可改善免疫健康和智力測試成績。對於母親來說,母乳餵養與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關。

研究人員還通過將SARS-CoV-2加入到兩個沒有感染的不同捐獻者的母乳樣本中,模擬了人類母乳庫中常用的巴氏殺菌過程的條件。將樣品加熱到62.5℃30分鐘,然後冷卻到4℃。巴氏殺菌後,在兩種樣品中均未檢測到傳染性病毒。

這一結論與發表在本月《兒科和兒童健康雜誌》上一項研究相一致,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提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巴氏殺菌法有效地滅活,雖然冷凍母乳會略微降低病毒的含量,但在48小時的儲存後,仍能找到存活的病毒。

「對於很多嬰兒,尤其是早產兒,都依賴捐贈的母乳,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發現。」 錢伯斯說,「我們的發現填補了一些重要的空白,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更大的樣本量來證實這些發現。」

錢伯斯說,未來的工作不僅要看母乳中是否沒有病毒,還要看母乳中是否含有有效的抗病毒成分。例如,婦女在接觸病毒後可能產生SARS-CoV-2抗體,然後通過母乳傳給嬰兒,保護他們免受COVID-19的感染。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covid-transmitted-breast.html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9825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新研究:巴氏殺菌法適用於受新冠病毒汙染的母乳
    新華社雪梨8月14日電 雖然現在科學界尚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通過母乳傳播,但疫情之下總有人擔心。對此,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說,在實驗室中讓新冠病毒汙染母乳後,通過巴氏殺菌法可以有效滅活母乳中的新冠病毒。
  • 研究發現:巴氏殺菌法可安全滅活母乳中的新冠病毒,低溫冷藏沒有效果
    但在新冠大流行這樣病菌橫行的情況下,母乳可以成為一種安全的營養補充嗎?一個醫學研究小組發現,巴氏殺菌法在母乳中可以滅活新冠病毒,這證實了母乳庫在整個大流行期間都是安全的,而且今後也將保持安全。在這項研究中,柯比研究所(Kirby Institute)的PC3實驗室的團隊通過實驗感染少量冷凍的和新鮮的母乳,這些母乳均來自健康的母乳捐獻者。然後他們把現在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牛奶樣本加熱到63℃,用了30分鐘的時間來模擬牛奶庫中的巴氏殺菌過程,結果發現:經過這個處理過程,這些牛奶樣本中就不再有任何傳染性的活病毒——愛滋病毒、肝炎和其他通過母乳傳播的病毒都不存在了。
  • 新研究:巴氏殺菌法適用於受新冠病毒汙染的母乳—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雪梨8月14日電(記者郝亞琳)雖然現在科學界尚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通過母乳傳播,但疫情之下總有人擔心。
  • 新發現!巴氏殺菌法或能有效促進母乳中的新冠病毒失活!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CMAJ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利用常用技術失活SARS-CoV-2的巴氏殺菌母乳或能安全放心使用。 目前臨床醫生建議,患COVID-19的女性可以繼續母乳餵養嬰兒;在加拿大,醫護人員會為在醫院出生的較低體重的嬰兒提供巴氏滅菌的母乳作為標準護理手段,直至嬰兒的母親母乳供應充足為止。
  • 母乳中檢測到新冠病毒?三類疾病可通過母乳餵養傳播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發的一項來自德國的研究結果顯示:母乳中能檢測到新冠病毒RNA。由此,許多人開始質疑母乳餵養的安全性,擔心母乳中存在具有傳染性的新冠病毒。但醫生表示,目前尚無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母乳進行傳播。那麼,女性在哺乳期間應如何做好飲食搭配和個人衛生,以確保母乳營養和哺乳安全呢?
  • 較真| 有研究從母乳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母乳餵養還能繼續嗎?
    較真要點: 1德國烏爾姆大學醫學中心從母乳中首次檢測出新冠病毒的RNA,但這僅是檢測出病毒片段,病毒片段未必能夠傳播疾病。據此尚不能得出母乳能傳播新冠病毒的結論。
  • 巴氏奶市場潛力巨大,75度殺菌能否引領低溫趨勢
    巴氏奶雖然採用低溫滅菌方式,但各企業對殺菌溫度和時間卻有著不同的標準。為確保牛奶中留有更多的活性物質,不斷有乳企開始使用75℃的溫度進行殺菌,未來75℃可能成為低溫行業的趨勢。巴氏奶目前的行業集中度、市場佔有率並不高,隨著消費者對新鮮、品質牛奶的追求越來越高,低溫巴氏奶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 母乳可阻止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甚至對病毒有滅活作用?
    根據國內2月份報導情況來看,在武漢,(醫院將)新冠測試結果呈陽性的母親和她們剛剛誕下的新生兒進行了隔離,並且僅通過配方奶進行餵養。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也警告說,由懷疑或確認攜帶新冠病毒的母親進行母乳餵養的嬰兒也應被視為「潛在」病毒攜帶者。
  • 初乳和全乳巴氏殺菌的必要性
    犢牛飼餵初乳的重要性大家都認識到了,但對初乳和全乳巴殺的必要性可能還不太重視,尤其在我們布病和結核沒有淨化的情況下,巴氏殺菌的應用就更加必不可少。下面就巴氏殺菌的意義和作用分述如下。
  • 巴氏殺菌乳和滅菌乳有哪些不同
    巴氏殺菌乳是指僅以生牛(羊)乳為原料,經巴氏殺菌等工序製得的液體產品;滅菌乳是以生牛(羊)乳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復原乳,在連續流動的狀態下,加熱到至少132℃並保持很短時間的滅菌,再經無菌灌裝等工序製成的液體產品。它們在風味、安全性和營養上存在的差異有多大呢?    決定細菌能否被殺死的兩個關鍵因素是溫度和時間。細菌不是一個物種,而是無數的物種的統稱。
  • 巴氏殺菌法能否殺滅布菌業界存爭議
    巴氏殺菌法能否殺滅布菌?業界存爭議  [一位研究人員稱,牛羊得布病之後,只流產一次,以後就不流產了。病畜並不會死亡,而是長期帶菌。
  • 《柳葉刀》新論文:新冠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
    【環球時報記者 於文】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的預印本平臺ssrn.com近日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印度次大陸可能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點。香港《南華早報》稱,這項研究的一部分經過了同行評審,並發表在《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雜誌上。印度政府學者否定該論文的準確性,但沒有給出詳細解釋。
  • 《柳葉刀》新論文:新冠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
    【環球時報記者 於文】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的預印本平臺ssrn.com近日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印度次大陸可能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點。香港《南華早報》稱,這項研究的一部分經過了同行評審,並發表在《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雜誌上。
  • 研究:嘴巴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和傳播的重要部位和途徑
    儘管大多數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集中在鼻腔和肺部,但這項研究首次將嘴巴確定為冠狀病毒感染的主要部位,這也進一步為強調戴口罩和身體疏遠的重要性。研究包括40位新冠病毒感染者,結果表明,這些患者口腔脫落的上皮細胞可以感染新冠病毒
  • 巴氏殺菌奶與超高溫滅菌乳
    如果採取濃縮工藝,脂肪含量可能達到3.6,蛋白質達3.3,但是濃縮過程中水分的蒸發會帶走香氣,稠度也未必會增加,而且濃縮工藝成本比較高,因此目前很多特濃特鮮牛奶一般是靠添加香精和增稠劑獲得的。生鮮牛奶不屬奶製品,它是一種農副產品,屬食品工業的原料範疇,不容許直接供應市場給消費者飲用,執行的是原奶或生鮮奶(rawmilk)標準。
  • 利樂發布新型果汁巴氏殺菌工藝
    ,發布新型果汁巴氏殺菌工藝。在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這一新技術可以將高酸果汁產品的二次巴氏殺菌溫度從95°C降至 80°C。別小看這15°C的改變,它可以節省多達20%的能耗,為客戶帶來成本優勢的同時,也減輕地球的能源負擔。
  • 《柳葉刀》預印本論文:新冠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
    對其進行研究後發現,最早在武漢發現的毒株序列NC_045512並非變異最少的毒株,不是所有毒株的祖先序列,有41個毒株的全局變異更少。研究小組認為,這一結果表明武漢不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際間傳播的地點。 研究團隊指出,基於新冠病毒較低的突變性,他們在澳大利亞、孟加拉國、希臘、美國、俄羅斯、義大利、印度和捷克這8個國家發現了變異最少的毒株。
  • 研究稱新冠病毒可能去年9月已在意傳播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羅馬11月15日電(記者陳佔傑 劉詠秋)義大利研究人員新發表的一篇論文說,新冠病毒可能早在去年9月就已在該國傳播,這比義大利報告首例新冠確診病例早了幾個月。義大利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該國《腫瘤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檢測了去年9月至今年3月參與肺癌篩查試驗的959名志願者的血液樣本,結果發現,其中111名志願者血樣中存在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特異抗體,佔志願者總數的11.6%。
  • 最新研究表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此後,2月18日,香港大學管軼團隊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再次發表論文證明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中間宿主。
  • 高溫殺菌和巴氏殺菌的區別 高溫殺菌和巴氏殺菌的區別有哪些
    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溫殺菌和巴氏殺菌是什麼,其實巴氏殺菌一般指巴氏滅菌法,也叫低溫消毒法,是一種既能達到消毒目的又不損害食品品質的方法。而高溫殺菌屬於傳統的殺菌模式,一般採用高溫、高壓的方式殺菌,要求包裝材料要有較高的隔斷性和一定的耐蒸煮強度。在了解了高溫殺菌和巴氏殺菌之後,那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二者之間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