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祖先是誰呢?現代研究認為,恐龍演化成為鳥類,而且演化並不是從660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開始的,而是早在白堊紀早期就已經拉開序幕了。
從恐龍到鳥類,它們放棄了許多
提到恐龍,它們曾經在人類出現之前,是地球上的霸主,不僅物種豐富,而且分布也非常廣泛,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晚期,它們可是足足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的時間。如今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了,但是地球上仍然有生物是由它們演化而來的。
答案就是鳥類。研究認為,白堊紀早期,一種身上長有羽毛的小型獸腳類恐龍演化成為了鳥類,當然,從原本不會飛到變成會飛的鳥類,它們也在不斷演化的過程中放棄了許多。
來自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周忠教授,日前在《生物通訊》雜誌上,和他的科研團隊成員一起,發表了一篇有關鳥類演化的報告,表示通過研究發現,為了減輕體重,讓飛行變得更加順暢,鳥類在演化的過程中,放棄了一側的卵巢和輸卵管。
通過化石研究,周忠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發現,雌性恐龍是擁有左右2側卵巢和輸卵管的,不過,奇怪的是,大約在1.2億年之前的早期鳥類化石中,雌性鳥類的右側輸卵管和卵巢就已經退化了。
科學家表示,這是恐龍為了變成鳥類而放棄的身體器官之一,除了卵巢和輸卵管,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還放棄了自己的骨骼結構。
對比陸地上的脊椎動物,骨骼的重量大約佔到總體重的40%左右,而鳥類的骨骼重量,則只佔到了5%-6%。
這是為什麼呢?周忠教授表示,這是因為鳥類在演化的過程中,選擇了中空形態的骨骼,中間沒有骨髓,而且還又細又長,這樣自然重量也就下降了一大部分。
我們都知道,鳥類在天空中飛翔是需要很輕的重量,否則會飛行困難,所以,為了學會飛行,從恐龍到鳥類,它們自然也就放棄了許多。
並不是所有的鳥類都很幸運
除了放棄的,還有它們在演化的過程中獲得的。周忠教授表示,現代鳥類身上擁有的,可以在飛行的時候展開,控制飛行的尾羽球莖,早在1.35-1.2億年前的遠古鳥類化石中,就已經發現了。
這也能解釋為何鴕鳥等鳥類,生下來就不會飛的原因,因為從恐龍到鳥類,並不是所有的鳥類都如此幸運。
周忠教授介紹,遠古鳥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一部分鳥類很不幸失去了尾羽球莖,所以它們才會從成為了鳥類卻並不會飛。當然,這也成為了它們的特點之一,即使是這樣,它們仍然成為了地球上龐大生物群中的一部分。
接下來,周忠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將會繼續對鳥類的演化展開研究,希望可以梳理出完整的恐龍——鳥類的演化脈絡,為我們還原白堊紀時期的演化真相。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