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化成為鳥類,恐龍捨棄了一側卵巢,且為此遭受不少折磨

2021-01-15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鳥類的祖先是誰呢?現代研究認為,恐龍演化成為鳥類,而且演化並不是從660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開始的,而是早在白堊紀早期就已經拉開序幕了。

從恐龍到鳥類,它們放棄了許多

提到恐龍,它們曾經在人類出現之前,是地球上的霸主,不僅物種豐富,而且分布也非常廣泛,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晚期,它們可是足足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的時間。如今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了,但是地球上仍然有生物是由它們演化而來的。

答案就是鳥類。研究認為,白堊紀早期,一種身上長有羽毛的小型獸腳類恐龍演化成為了鳥類,當然,從原本不會飛到變成會飛的鳥類,它們也在不斷演化的過程中放棄了許多。

來自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周忠教授,日前在《生物通訊》雜誌上,和他的科研團隊成員一起,發表了一篇有關鳥類演化的報告,表示通過研究發現,為了減輕體重,讓飛行變得更加順暢,鳥類在演化的過程中,放棄了一側的卵巢和輸卵管。

通過化石研究,周忠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發現,雌性恐龍是擁有左右2側卵巢和輸卵管的,不過,奇怪的是,大約在1.2億年之前的早期鳥類化石中,雌性鳥類的右側輸卵管和卵巢就已經退化了。

科學家表示,這是恐龍為了變成鳥類而放棄的身體器官之一,除了卵巢和輸卵管,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還放棄了自己的骨骼結構。

對比陸地上的脊椎動物,骨骼的重量大約佔到總體重的40%左右,而鳥類的骨骼重量,則只佔到了5%-6%。

這是為什麼呢?周忠教授表示,這是因為鳥類在演化的過程中,選擇了中空形態的骨骼,中間沒有骨髓,而且還又細又長,這樣自然重量也就下降了一大部分。

我們都知道,鳥類在天空中飛翔是需要很輕的重量,否則會飛行困難,所以,為了學會飛行,從恐龍到鳥類,它們自然也就放棄了許多。

並不是所有的鳥類都很幸運

除了放棄的,還有它們在演化的過程中獲得的。周忠教授表示,現代鳥類身上擁有的,可以在飛行的時候展開,控制飛行的尾羽球莖,早在1.35-1.2億年前的遠古鳥類化石中,就已經發現了。

這也能解釋為何鴕鳥等鳥類,生下來就不會飛的原因,因為從恐龍到鳥類,並不是所有的鳥類都如此幸運。

周忠教授介紹,遠古鳥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一部分鳥類很不幸失去了尾羽球莖,所以它們才會從成為了鳥類卻並不會飛。當然,這也成為了它們的特點之一,即使是這樣,它們仍然成為了地球上龐大生物群中的一部分。

接下來,周忠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將會繼續對鳥類的演化展開研究,希望可以梳理出完整的恐龍——鳥類的演化脈絡,為我們還原白堊紀時期的演化真相。

資料來源

相關焦點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我國科學家找到證據:恐龍丟失一側卵巢變成鳥
    但是,前段時間我國中科院的一支科研團隊在發表於《生物通訊》期刊上的論文中指出,他們發現了遠古時期鳥類缺少一側卵巢的化石,這說明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這是為何呢?以往的研究表明,恐龍最早從1.2億年前就開始向鳥類演變,但並非所有恐龍都能演變成鳥類,一種體表長出羽毛的獸腳類恐龍成為了鳥類祖先的可能答案。那麼我國科研團隊是如何發現鳥類的單側卵巢與恐龍之間的關係呢?
  • 恐龍進化成鳥類有了實錘,科學家找到證據:它們丟了一側卵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鳥類的祖先是誰?有觀點認為,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後,恐龍並沒有徹底滅絕,其中一部分小型恐龍,它們朝著鳥類的方向進化,最終變成了鳥類的祖先。雖然這個觀點只是一種假說,想要徹底證實還需要大量的證據,不過,在1998年,在我國遼西地區採集到的一塊恐龍化石,卻為這個觀點提供了一定的佐證。科學家們將這種來自於白堊紀早期的獸腳類恐龍稱作「中國鳥龍」,發現它的結構上,和鳥類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
  • 演化路上 鳥類為何弄丟了一側卵巢
    早白堊世保存卵泡的反鳥類標本 受訪者供圖視覺中國供圖  在早白堊世期間,鳥類在演化中發生了一系列特徵改變,中間的許多關鍵性環節現在仍然是謎,比如為什麼恐龍有兩側卵巢和輸卵管,鳥類卻只有左側卵巢及輸卵管  早白堊世距今約1.2億年,這期間發生了從恐龍到鳥類的一系列演化事件。與恐龍相比,演化而來的鳥類一系列關鍵特徵發生改變,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有標本顯示,雌性恐龍和現在的爬行類動物相似,仍保存兩側的卵巢及輸卵管,但現生鳥類的雌鳥僅保留了左側的卵巢及輸卵管。從什麼時候開始,鳥類丟失了一側的卵巢及輸卵管?這與適應飛行需要的體重減輕有關嗎?
  • 從恐龍到鳥卵巢退失 是為了減輕體重適應飛行?
    (研究團隊供圖)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 古 脊 椎所)獲悉,該所周忠和院士團隊對鳥類卵巢濾泡(卵泡)化石相關標本研究獲得最新進展,進一步確認「從恐龍到鳥」經歷卵巢退失演化。
  • 早期鳥類繁殖系統研究獲新進展 確認從恐龍到鳥演化重要一環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董瑞豐)我國科學家在一項對早期鳥類卵泡化石的最新研究中,進一步確認了從恐龍到鳥的一段演化進程。這項成果近日由國際學術期刊《通訊·生物學》在線發表。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團隊完成。
  • 中科院團隊最新研究確認:「從恐龍到鳥」經歷卵巢退失演化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周忠和院士團隊對鳥類卵巢濾泡(卵泡)化石相關標本研究獲得最新進展,進一步確認「從恐龍到鳥」經歷卵巢退失演化。
  • 中科院團隊最新研究確認:「從恐龍到鳥」經歷卵巢退失演化
    反鳥類與現代雞的卵巢濾泡對比照片。(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周忠和院士團隊對鳥類卵巢濾泡(卵泡)化石相關標本研究獲得最新進展,進一步確認「從恐龍到鳥」經歷卵巢退失演化。
  • 恐龍前肢腕骨融合進化為適合鳥類飛行的骨骼
    圖中是異齒龍和腔骨龍的腕骨結構,其中彩色部分代表著進化成為鳥類豌豆骨的骨骼部分。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當恐龍進化成為鳥類,它們筆直的腕骨將逐漸轉變為靈活的翅膀,這一骨骼變化過程歷經數百萬年才完成。但是科學家之前未曾揭曉其中的謎團。
  • 恐龍是如何進化喙並成為鳥類的?科學家認為他們有答案
    一旦你知道許多恐龍都有羽毛,它們可能演變成鳥類似乎更為明顯。但仍有一個大問題。一群牙齒豐富的恐龍頜(想想霸王龍)如何變成現代鳥類的無牙頜,被喙覆蓋?在這種轉變中必須發生兩件事:牙齒的抑制和喙的生長。現在,新的化石證據已經證明了它是如何發生的。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嗎?
    雖然說恐龍滅絕了這個說法是沒錯的,但其實在所有恐龍的物種裡,有一個小分支並沒有滅絕哦。也就是說,這個分支的恐龍頑強的活到了現在,並且繁衍進化成為了一個我們熟悉的類群——鳥類。根據對始祖鳥化石的分析,科學家們認為始祖鳥也長有與恐龍的腳相似的足部。不知道你們觀察過現代的鳥的爪子嗎?現代鳥類的爪子都長有一個向後的腳趾。從始祖鳥化石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第一個腳趾從爪子的一側長出來。
  •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經誕生了數十億年了,而在這漫長的時間當中,地球上面也先後出現了大量的生物,甚至有一些生物曾經統治著整個地球,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恐龍,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卻依舊由後裔存留了下來,這就是鳥類,嚴格意義上面來說,鳥類是恐龍演化而來的,那麼鳥類既然是恐龍進化而來的,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 "中國獵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添力證
    在中國獵龍腳趾的構造上也能看出恐龍向鳥類進化的痕跡——它每隻腳上有三趾,都長著長而鋒利的鳥類形狀的彎指甲,說明它非常兇猛。雖然在化石上沒有發現羽毛的證據,但徐星等恐龍專家根據系統發育得出中國獵龍也長著羽毛的結論。在製作復原圖時,徐星等專家態度保守地為中國獵龍披上了一層絨毛,而事實上,中國獵龍的前肢和尾巴上可能已經長有類似尾羽龍那樣的現代鳥類羽毛。
  • 鳥類祖先:小型食肉恐龍(組圖)
    經過長期的爭論,科學家們逐漸認同鳥類和恐龍屬於同一個祖先,鳥類起源於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  以下是能證明鳥類從恐龍進化而來的證據:  1、始祖鳥具有典型的恐龍特徵  始祖鳥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鳥類祖先。19世紀中晚期,科學家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石灰巖層中首次發現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始祖鳥化石。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進化的認知
    研究團隊表示,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這一成果無疑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特別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有著重要意義。此次,研究團隊發現的琥珀被認為是中生代(大約 2.5 億到 6500 萬年前)白堊紀已知最小的恐龍化石,該化石在緬甸發現,只有 31.5 吋寬,含有完整的鳥(廣義的恐龍包括鳥類)的頭骨。
  • 動物:鳥類是如何從小型食肉恐龍進化而來的
    導語:大約在1.5億年前的某個時候,一種叫做手盜龍的小羽毛恐龍開始進化出更長的胳膊和更短的後腿,開始了進化的過程,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鳥類。今天的一萬種鳥類,從蜂鳥的蜂鳥到禿鷹,從同步的生理變化中進化出來,並在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作者是漢斯·拉森,麥吉爾大學的一位宏觀進化研究員,在蒙特婁的紅徑博物館,和亞歷山大·迪克金,他是南達科塔的研究生學生,現在是弗萊萬的南達科他州大學的研究生。他們的研究基於化石記錄中的幾十組數據。他們說,在這種轉變開始之前,手盜龍的四肢和身體的大小之間的關係已經穩定了數百萬年。
  • 考古研究發現恐龍時代鳥類遭受洪水襲擊而滅絕
    羅馬尼亞Sebes地區還發現了翼龍的化石,它是歷史上最大的飛行爬行動物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最近首次發現了恐龍時代的一種鳥類的築巢化石,研究表明,該鳥類遭受洪水襲擊而滅絕,這使科學家對恐龍時代的生物有了新的認識。
  • 鳥類的起源與進化
    從古至今,人類對鳥類系統發育關係的了解比其他任何脊椎動物都少,在1861年第一塊始祖鳥化石被報導以後,鳥類的起源更是成為生物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最感興趣的課題。由於鳥類的化石資料太少,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們對於鳥類的起源提出了眾多的猜想,然而爭議至今仍沒有被解決。
  • 從恐龍到飛鳥,你有沒有想過:鳥類未來將會進化成什麼樣
    額外說明:文章為進化論學派,一切建立在進化論成立的基礎上。鳥究竟是不是恐龍進化來的?這件事是怎麼確定的生物學家Thomas Henry Huxley提出了鳥類與恐龍之間的進化關係,它對始祖鳥和各種史前爬行動物進行了仔細的對比分析,發現它與恐龍極為相似。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為何恐龍都沒羽毛?來看看羽毛是怎麼出現的
    如果說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可能有不少朋友都不相信,恐龍都是陸地上的龐然大物,鳥類都是天空中輕盈的精靈,這兩種動物怎麼會有關係呢?要是這麼想的話,很顯然是先入之見影響了判斷,因為恐龍也並非都是龐然大物,有些恐龍的體型並不大,而鳥類也並非都會飛翔,如鴕鳥、企鵝等都不會飛翔,但是從已有的古生物證據方面來看,鳥類確實是從恐龍進化過來的。那麼鳥類是由會飛翔的翼龍進化過來的嗎?
  • 神秘的白堊紀時代,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其中一部分進化成鳥類
    白堊紀是一個充滿神奇地球的時代,因為在物種第五次大滅絕之後,恐龍時代的結束被宣布,從那時起我們的地球已經成為哺乳動物的天堂,我們的祖先也開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恐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特別是在恐龍進化方面,在白堊紀以後,他們對恐龍有了全新的認識,揭示了恐龍滅絕的一些秘密。中國科學家的研究已經證明,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但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變成了新的物種,本研究對恐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