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植物生長必需營養元素之一,植物缺鐵會嚴重影響植物生長。在植物體內,鐵參與了植物呼吸作用中許多酶的合成,在其中起到一些重要的氧化-還原酶催化作用,主要參與植物細胞內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電子的傳遞。雖然鐵不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但卻是植物合成葉綠素必需的營養元素。缺鐵時,導致葉綠體合成過程中一些酶的活性顯著降低,葉綠素合成受到制約,因此葉片會發生失綠黃化現象,比較典型的缺鐵症狀表現為葉脈間失綠黃化。
植物缺鐵主要表現在新梢幼葉上,葉片呈淡綠色,嚴重者全部為黃白色,葉脈呈明顯的網紋狀,但老葉仍保持綠色。
左:臍橙缺鐵症狀;中 :梨樹缺鐵症狀;右:獼猴桃缺鐵症狀
土壤中鐵元素以Fe2+(二價鐵)和Fe3+(三價鐵)的化合物形式存在;而植物對土壤中鐵的吸收主要以Fe2+為主,因為Fe3+化合物溶解度很低(二價鐵溶解度是三價鐵化合物的1016倍),不易移動至作物根系,很難被植物吸收利用。
影響植物對Fe2+吸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離子間的拮抗作用:當土壤中K+、Mg2+、Ca2+等正離子含量過高,養分不平衡,會與Fe2+形成拮抗作用,影響作物對鐵的吸收,出現缺鐵症狀。
2、土壤pH值過高:石灰性土壤中高濃度的碳酸鹽和碳酸氫鹽使土壤pH升高,Fe2+會轉化成Fe3+生產鐵鹽沉澱,導致鐵的溶解性大大降低,有效鐵含量降低,作物出現缺鐵症狀,所以在北方的石灰性土壤上容易出現缺鐵症狀。
3、雨水或灌水過多
雨水或灌水過多會出現兩種情況:
A、雨水或灌水過多,導致土壤中可溶性的鐵流失,造成缺鐵;
B、土壤中水分過高,使土壤含氧量降低,根系呼吸受阻,出現爛根,從而造成根系對鐵等養分吸收性障礙,出現生理性缺鐵症狀。
解決方法:
1、 重視有機肥的施用:平時重視有機肥或微生物菌肥施用,有機肥的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有機質可以起到疏鬆土壤、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透氣性、保護根系等作用,活化中微量元素,促進作物對鐵的吸收;同時有機肥自身含有微量元素,可以補充一定量的鐵元素。
2、 補充鐵肥:對於已出現缺鐵的果樹,可以通過葉面噴施硫酸亞鐵、螯合鐵等含鐵葉面肥挽救;易發生缺鐵地區,建議在有機肥使用時,搭配土施鐵肥。
3、 加強排澇:加強果園排灌系統,通過進行起壟種植、加深果園水溝等方式,防止出現旱澇災害引起的根系受損。
新洋豐農學堂
用心服務三農 科技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