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農化服務多年,發現溫溼度、肥水管理不當,調節劑及防治病害的藥劑用量不合適往往會造成植物生長異常,出現生理性病害。在養分管理中,除了氮磷鉀的不合理使用,目前中微量元素管理不當引起的作物生長不良情況也很常見,例如缺鐵引起的植株葉片黃化。
2019年8月10日,山東大姜種植正值增產關鍵期,這位農戶的大姜卻長勢衰弱,頂葉發黃,有明顯的缺鐵、缺鋅症狀,如不及時改善,大姜產量必定受到嚴重影響。建議葉片補充微量元素肥的同時,衝施生根劑,促進生根和對微量元素的吸收。
2019年9月26日,重慶的柑橘樹,新葉葉肉明顯黃化,缺鐵表現症狀明顯,建議液體肥灌根,同時葉面補充微量元素肥+海藻肥。
2019年11月24日,廣東三紅蜜柚,缺素症的現象較明顯,主要是鐵元素和硼元素缺乏,同樣建議促進根系生長的液體肥和微量元素肥同時補充。
雖然鐵元素在植株體內的含量甚微,但它也是植物必需的17種營養元素之一,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鐵元素也是土壤檢測的重要指標之一。鐵元素在植物體內發揮著重要的營養功能:1)參與光合作用和葉綠素的合成;2)參與氧化還原反應和電子傳遞;3)參與呼吸作用等。
植物缺鐵影響作物正常生長發育,導致作物產量品質下降,給農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人類的健康中,由於體內攝入的鐵不足,會導致貧血病的發生,尤其以學齡前兒童、孕婦、育齡婦女居多,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這也是得到全世界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
研究發現土壤中鐵的豐度是很高的,土壤中鐵的含量範圍在1% ~ 20%,平均為3.2%,那為什麼還會出現缺鐵現象呢?因為土壤中的鐵受土壤溶液的pH值、Eh值、土壤中其他養分含量的高低等因素的影響, 大部分的鐵都是以三價鐵離子形式存在的,它是難溶於水的,影響了鐵元素的吸收利用。
在石灰性偏鹼的土壤中, 可溶性鐵的含量往往偏低,不足以滿足植物的需要。因此,在我國的乾旱、半乾旱地區的石灰性土壤上廣泛存在著植物缺鐵問題。土壤中鐵不足,就得考慮人為的施用鐵肥,鐵肥應用最多的是FeSO4 ·7H2O,檸檬酸鐵和螯合鐵。大多採用葉面噴施、果樹上樹幹「注射」、根「輸液」、與有機肥混施等。
而在我國江西、福建、廣西、廣東等偏南地區,部分酸性土壤、磚紅壤質地的土壤及水稻種植區的土壤,鐵含量是極高的,不適用施用含鐵肥料或鐵肥。但仍有農民朋友看中補鐵後植物有氧呼吸加強,葉綠素提高,葉色濃綠、葉片增厚,長勢喜人。自發葉面噴施含鐵肥料或做固體基肥底施,有的甚至衝施滴灌澆施,結果發生意外的鐵素過多的症狀:地上部生長受阻,下部早期葉片葉尖、葉緣脈間有褐色斑點,葉色深暗的鐵中毒情況,常見的菸草鐵中毒、水稻鐵中毒等。
因此,對於微量元素肥的補充也要根據土壤鐵含量情況及諸多其他因素綜合考慮,不能盲目進行,堅持科學用肥的原則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投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a)要有很強的針對性,了解植物對各種微量元素的需求量,缺什麼補什麼。
b)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豐缺狀況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盲目補充,增加成本也不一定有效。
c)大量元素仍是作物需求量最大的營養元素,微量與大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在大量元素肥料合理使用的基礎上才能將微量元素肥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d)使用量也不能盲目,根據作物和土壤情況準確施用濃度和使用量,防止中毒,得不償失。
由 宋兆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