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得主,路易斯安那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厄爾·沃德·普拉默教授去世,享年79歲。
"表面是凝聚態物理的樂園"
厄爾·沃德·普拉默是材料物理學領域的領先科學家,專注於表面和低維電子行為。他是多個領域中公認的先驅,他在國際上第一個實現了單電子能譜的測量,首次在實驗上觀測並指認出金屬表面態的存在,第一個鑑定並表徵了金屬表面的多極子等離激元激發,第一個實現了對表面電子結構與多體效應的精密測量。凝聚態物理領域目前對低維系統臨界現象的研究大多是受到他在金屬/半導體界面上發現電荷密度波的啟發。他的課題組主頁上有這樣一句話「表面是凝聚態物理的樂園。」
普拉默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研究者和教育家,撰寫了400多篇科學論文,指導了10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員。在漫長而卓越的職業生涯中,他獲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普拉默是美國物理學會(1981)與美國真空學會(2001)會員,Guggenheim 獎學金獲得者(1981),美國真空學會 the Medard W. Welch Award 獲得者(2001),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6),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2014),以及於2017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普拉默教授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定期在許多國家或國際委員會任職,審查現有的科學計劃,確定科學技術的未來方向。普盧默以其對自由和開放的科學理想的執著追求而聞名,他幫助美國和國際合作夥伴建立了許多合作研究和教育項目。在他的幫助下,中科院物理所與路易斯安納大學共同推進了雙學位計劃,並共同出資建立了最先進的材料表面行為探測儀器。
普拉默出生於俄勒岡州的阿斯託裡亞,1962年畢業於 Lewis and Clark College,並取得物理和數學雙學士學位,1967年,在 Thor Rhodin 的指導下於康奈爾大學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獲得國家研究委員會博士後獎學金,並且一直任職到1973年。在 NIST 工作期間,普拉默是開發單電子光譜團隊的核心成員,該技術使人們首次看到金屬表面原子的電子能級。1973年秋天,他接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和天文學系的教師職位,在那裡他度過了接下來的19年。在此期間,他升任教授,並擔任賓州大學物質結構研究實驗室主任,同時培訓年輕科學家,繼續拓寬電子光譜技術的應用領域。
1993年,普拉默搬到田納西州,並被聯合任命為田納西大學的傑出物理學教授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傑出科學家。在田納西州期間,普拉默繼續教書,指導年輕科學家,並推動研究朝著新的方向發展。他對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先進材料聯合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for Advanced Materials)的構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擔任了該研究所的所長,直至2009年離職。
普拉默於2009年1月來到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2017年,他被任命為 Boyd Professor of Physics,並擔任研究與經濟發展副總裁的特別助理。他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改善大學系統的研究基礎設施,明確提出的目標是希望在路易斯安那培養出下一代偉大的科學帶頭人。最近,這項研究幫助建造了新的潔淨室設施,並獲得一臺高端透射電子顯微鏡,使研究人員和學生能夠獲得一流的儀器,能夠操縱功能材料,以追求新技術和探索基礎科學。
做科研到中國去
普拉默獲得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該獎項旨在授予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表彰其與我國境內科學家的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並傳授先進科學技術、培養人才,為促進中國與外國的國際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此前,普拉默與我國科技工作者的直接合作超過15年。
在2000年秋,普拉默就出任中科院物理所國際量子結構中心的首席科學顧問。自2010年起,普拉默領導了一支基於物理所的國際團隊開展科研工作,累計在Science、PNAS、PRL等頂級期刊發表了約30篇文章,培養和帶動了大批青年科研骨幹的成長。
普拉默曾表示「我認為中國進入下一個十年的挑戰是,朝著真正對中國科學家有益的方向發展,而我的想法是應不遺餘力地培養青年一代!」
「中國必須得讓自己的科學發展國際化,這樣才能有世界各地的外國學生和學者來這裡生存發展」,普拉默說。
普拉默本人曾培養了不少中國學生,他卻不建議他們留在美國,科學研究的未來在中國,「中國科學事業的前景比美國更好,回中國發展更好」。
曾有一位博士生問普拉默,對博士的發展有何建議?
普拉默的回答很簡單:「去中國!」
中科院物理所所長方忠也曾作為青年學者和普拉默有過深入合作,方忠稱自己受益匪淺,「他(普拉默)親自指導過數十位華裔研究生和博士後,並一直積極推動我國與美國的實質性科技合作與人才培養」。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主任傑弗裡·布萊克蒙·羅素·B·朗教授說:「這對全球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沃德不僅是一位有長遠眼光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促進國際合作交流的領導者。他主張自由地交流思想,以此助力科學發現的蓬勃發展,改善國際關係。沃德在他的研究項目裡從全世界招募頂尖人才,並在他所指導的許多傑出年輕科學家的職業生涯中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我的遺產是我塑造的思想;而不是我寫的論文或我獲得的獎勵。」 — 沃德·普拉默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這樣評價普拉默:
普拉默進行了50多年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他在此期間獲得了眾多成就和獎項,但他依然將這些巨大的來自專業的自豪感歸功於其與學生的合作。他指導學生進步並發展成為獨立科學家,看著學生們的成長他會感到非常高興。普拉默離開了許多朋友和同事,他們將懷念普拉默對指導充滿的活力與熱情以及他對開展優秀科學事業的不懈追求。
參考連結:
[1] LSU物理與天文學系普拉默課題組主頁
[2] LSU物理與天文學系普拉默介紹
[3] LSU官網普拉默逝世訃告
[4] 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獎人
[5] 國際合作獎-由物理所推薦的厄爾·沃德·普拉默教授
[6] 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得主普拉默:科研的未來在中國
編輯:Kun,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