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慢性B肝創新藥研發數據在本屆2020年歐洲肝臟研究學術年會公布,歐洲肝病領域科研人員互相探討更多實現慢性B肝治癒路徑的創新療法。2020年7月13日發表於《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消化藥理學與治療學),科研人員解釋了血清HBV-DNA水平與肝細胞癌風險增加無關(見下圖)。
B肝HBVDNA研究,HCC風險增加無關,呈非線性拋物線關係
研究人員描述了慢性B肝(CHB)患者的HBV-DNA水平和肝細胞癌(HCC)風險之間的非線性拋物線關係,和年齡、血清轉氨酶(ALT)、B肝e抗原和其他預測因子無關。這項研究表明,和高血清HBV-DNA水平(高於7 log10 IU/mL)的患者相比較,中度血清HBV-DNA水平(6-7 log10 IU/mL)的患者肝癌風險最高。
這項於7月份發表於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研究結論與此前全球肝病領域科研人員觀點是一致,那就是血清HBV-DNA水平高低並非直接與肝細胞癌風險相關,研究人員注意到,患者在基線檢查時沒有肝硬化(根據各種標準排除在外)。大樣本量和充分的隨訪是本研究的顯著特點,但研究人員需要強調幾點:
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轉氨酶(ALT)正常,並不等同於肝組織活檢無明顯纖維化或炎症。事實上,有20%-40%的血清轉氨酶(ALT)持續正常的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他們在肝組織學檢查上可能有明顯的炎症或纖維化,而我們也知道肝纖維化是肝細胞癌發展的先兆。因此,在把血清HBV-DNA水平作為隔離的重要因素之前,還應該充分考慮肝細胞癌患者與非肝細胞癌患者的纖維化程度。
就非肝硬化慢性B肝(CHB)HCC的發病機制而言,宿主染色體中的HBV-DNA整合的插入突變是一個重要事件,約有80%的HCC都能夠檢測到這種突變。同時,這種HBV-DNA整合依賴於HBV-DNA水平和B肝病毒聚合酶活性。研究人員根據上述觀察使用幾種評分系統,例如REACH-B和GAG-HCC來預測未經治療的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的HCC風險。
當然,這些評分還沒有被確定,這可能會導致結果的偏差。正如7月發表於《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的本論文作者所述,這是一項單中心回顧性研究,大多數的慢性B肝患者可能感染了C基因型(這是發展HCC的獨立危險因素);在總結結果之前,還需要對不同種族和HBV基因型的患者進一步研究。
本文末尾同行作出對本論文作者評價,我們同意作者的觀點,應該對血清轉氨酶(ALT)正常的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進行治療以預防HCC,但這不僅應基於血清HBV-DNA的水平,還應該基於每位慢性B肝(CHB)患者的肝纖維化階段和個體化的HCC發展風險(來自同行原文英譯點評)。本研究主要觀點是血清中B肝病毒DNA水平與肝細胞癌風險增加無關:
研究表明,比較血清HBV-DNA高水平(高於7 log10 IU/mL),中度血清HBV-DNA水平(6-7 log10 IU/mL)的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患肝細胞癌風險最高。因此,同行同意本論文作者觀點血清HBV-DNA水平與肝癌風險增加並無直接關係,檢測過程中除關注HBV-DNA水平外,還要基於每位CHB的肝纖維化階段與個性化HCC發展風險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