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茲·懷斯曼:人單合一模式符合未來創新競爭的管理思維趨勢

2020-12-07 網易新聞

(原標題:莉茲·懷斯曼:人單合一模式符合未來創新競爭的管理思維趨勢)

(文|郭慧鍾)體驗經濟有著越來越蓬勃的增長勢力,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順勢而為,利用「人單合一」,創造場景體驗。正如Thinkes50榜單入選者、甲骨文公司前高管利茲·懷斯曼在《印度管理》雜誌中評價:「在今天的中國,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冠軍是'零距離'。其將重點從產品轉移到客戶,商業模式已經從大規模生產發展到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這種競爭性的轉變,從上世紀的質量效率革命圍繞著「零缺陷」展開,轉換為今日的與用戶「零距離」,使得消費者在體驗中創造和傳遞價值。

「如果你想幫助別人,那就做一個經理。如果做得好,管理會是最高尚的職業之一。」 —— 已故偉人克萊頓·克裡斯滕森在《你將如何衡量你的生活》一書中如此說。2019年底,張瑞敏再入榜「商業思想界奧斯卡」的《思想家50》評選,榮居第15位。這也再次印證了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科學性。

人單合一成創新管理代名詞

創新已經取代效率成為競爭優勢。「如果你變得過於高效,你就會失去靈活性,所以當市場發生變化時,你就不能靈活轉變。為了保持成功,你需要放鬆一點。」網飛的執行長裡德•黑斯廷斯解釋。

海爾以滿足用戶需求,增值分享體驗為驅動力。相繼開業了的海爾智家1號店、海爾衣聯網1號店裡,全方位展現了物聯網時代的生活特性,智慧浴室、智慧鏡子、智慧洗衣…………用戶可體驗個性化定製,打造自己的「品牌」,小微們圍繞用戶體驗自主形成生態鏈群,進而為每一位生態成員賦能,最終形成自適應的非線性網絡。區塊鏈思維模式下的分布式自治在海爾前景可觀。

場景力量推進技術轉變

平臺技術的興起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體驗經濟下,「場景體驗」正成為消費者選擇產品時佔比更高的驅動因素,由此產生一個持續不間斷的交互過程,並在交互中產生新的溢出體驗及溢出價值。當然面對體驗這個「深不見底」的主題,場景也只是企業觀察用戶體驗的抓手而非終局。用戶在由人物、時間、地點、環境、行為、結果構成的場景六要素中,展現出的體驗需求同樣有著變動性。企業若想總結出蘊藏在海量變動性中的規律,少不了對雲計算的利用。

以管理創新享有盛譽的張瑞敏率先提出了「體驗雲」的新方向,體驗雲在技術層面上與其他「雲」應用異曲同工,但又有根本的差別。這個差別主要體現在,基礎雲和應用雲還停留在解決問題的階段。拿電器舉例子,基礎雲就像功能電器,應用雲就像以產品為載體提供一種相關的服務,而體驗雲則是讓用戶參與進來,大家一起創造一種任何一方單獨來做都做不了的場景體驗。在疫情中,體驗雲尤其重要,有的企業也從線下轉到線上了,但效果並不如人意。問題出在沒有交互上。海爾探索實踐的體驗雲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面對場景多樣化用戶體驗的洞察與共創。

聚焦「人」

管理思維中軟技能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傳統「命令和控制」的權力等級制度正在讓位於責任和響應的基本原則。領導者和管理者需要更加靈活,更加投入,更加注重加強和利用組織內人員的才能。

德魯克論壇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聚焦人的價值,海爾模式同樣聚焦於此。這裡的人指兩類人,第一是指用戶,即如何創造用戶,第二是指員工,即如何發揮員工的價值。在人單合一的模式下,每個普通人都具有企業家的精神,都是自己的CEO。物聯網時代,當每個創客發揮出無限潛能時,封閉的企業會變成共創共贏的生態。相互良性競爭的小微企業越來越關注用戶的需求,當用戶個性化需求總能被滿足時,生態也就完成了對用戶的心智佔領,從而將付費用戶轉化為終身用戶,完成在生態中的最優解。

競爭的轉變是指創造力和協作,技術的轉變是指思想而不是機器,個人的轉變是創造人才,而這一切的轉變都將影響全球化的轉變。《印度管理》雜誌稱管理思維已經變得真正全球化並且正在經歷地理和文化的變遷。從矽谷到班加羅爾、深圳和「矽草原」,思想改變世界,新鮮的管理思想將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付曉萌_NB7161

相關焦點

  • 陳威如:用平臺管理思維創造未來世界的組織模式!
    這就需要建立平臺管理思維,構建全員參與的平臺組織模式,從而塑造出一種組織創新力與競爭力。海爾人單合一的自主經營體中國的海爾也正在進行從傳統的上下級科層式組織轉向連接員工自主經營體與客戶需求的平臺組織模式。
  •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 謝永珍教授參加第四屆量子管理實踐應用高峰論壇
    學術2020年12月30日,第四屆量子管理實踐應用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量子思維與中國智慧,主旨為推動量子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讓更多企業了解量子思維與量子管理,賦能個體與組織,提升管理能力,助力企業開始量子管理模式變革。
  • 李維賢:「三網合一」是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三網合一的技術  1、三網合一的技術基礎  技術作為推動人類社會文明、改造自然促進社會進步及各種創新思想的力量源泉,其創新過程歷經三個階段;第一是一個可行的創新思想,第二是它的實際應用,第三是它在社會上推廣。技術是生產力系統中最活躍的要素,其自身強化循環的加速,原於其自身的創新,是推動社會文明、經濟發展的動力。
  • 理察·懷斯曼《正能量》給我們的啟示
    有著「英國大眾心理學傳播第一教授」頭銜的理察·懷斯曼在《正能量》的開篇,重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實驗並給出答案:看到熊,身體出於本能作出奔跑的反應,然後大腦作出判斷:我害怕了。這個心理學實驗告訴我們:情緒與思維,是兩個不同的過程,情緒是在人腦觀察到人體反應後瞬間作出的判斷,思維則是對情緒的進一步加工。
  • 合同能源管理展望及未來發展趨勢
    此外,合同能源管理能夠有效融合多方企業優勢,能夠使得節能服務公司有效發揮自身專業能力,可預見收益期望高,能夠幫助企業有效提升自身競爭力。合同能源管理是未來綜合能源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任何創新商業模式一樣,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將與讀者一起共同探討,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
  • 檢測行業發展特點及未來發展趨勢
    政府、行業協會與行業內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通常會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方,通過標準的不斷創新提升行業整體質量技術水平;3)檢測機構。檢測機構依據行業標準對產品進行檢測並出具評價報告,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行業標準要求;4)製造商。製造商為了滿足消費者要求,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聘請檢測機構對產品進行檢測並依據行業標準提升產品質量。
  • 萊紳通靈沈東軍丨定位,量子時代的思維模式
    一對夫妻帶著上小學的孩子在街心公園玩,看見一個乞丐,父親對孩子說,你如果不努力學習,未來有可能成為那樣的人。孩子的媽媽卻對孩子說,你如果好好學習,未來就可以幫助他們。爸爸和媽媽不同的話,代表著他們內心對孩子未來不同的定位。
  •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未來金融競爭的關鍵在於金融科技創新
    10月30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主辦,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營業管理部承辦的「2020金融科技創新成都峰會」在成都中國西部博覽城舉行。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峰會上發表了主旨演講。李偉指出,未來金融競爭的關鍵在於金融科技創新。
  • 氧慕通過突破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在行業整體洗牌中佔據絕對優勢
    內衣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起步晚,發展慢,創新能力低,由受到快速發展的商業模式影響,無論在生產製造,還是渠道銷售都碰到發展的阻力,如何引用新零售的概念,趕上時代的列車?各行各業都想躋身於新零售模式中,蛋糕越分越多。但是作為更加注重體驗感的內衣行業,傳統門店居多,想轉型卻不知道如何運作,商家們也逐漸感受到了寒冬。  對於傳統內衣門店而言,其在經營過程中往往採用的是單一化的經營策略,即經營渠道的單一性,其不僅很難抵抗競爭對手所帶來的衝擊,同時對自身顧客的維護和品牌影響力的構造也是極為不利的。
  • 新形勢下的產業園區創新發展模式
    本文將著力分析產業園運營模式特點、發展階段、發展趨勢及存在主要問題,並適時提出在新的發展時期,產業園區如何在產業鏈條構建、發展戰略制定、市場需求引導、運營管理模式上創新思維、擴大開放,實現「二次創業」。
  • 管理模式落地的重要思維-PDCA循環思維
    如何使管理工作能夠不斷創新發展,最關鍵的是鋪好軌道,理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思路、管理的過程,重在輔導及反饋,以達成共識,共同進步。 隨著更多項目管理中應用PDCA,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因為PDCA中不含有人的創造性的內容。
  • 塔式創新:管理創新的7個層次
    2011年,《經理人》總結最近一年來中國企業管理,包括商業模式、領導力、戰略、組織、資本運作、營銷、公司治理、全球化等8個領域的創新實踐。我們發現,中國企業的管理創新,或先後,或同時歷經7個不同的層次:紮根中國傳統文化(儒道法墨)的土壤,中國管理從引進模仿起步,到微創新,到錯位創新、越位創新、包容創新,再到巨創新,甚至已經開始世界前沿的塔尖式創新。我們稱這七層為「塔式創新」。
  • 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在思維模式
    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會受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文化、甚至技術發展的影響,而這種思維模式又指導我們的行動和語言。認知心理學甚至認為,人們的大部分情緒其實不來自於事實,而是來自於思維模式。當杯裡只有半杯牛奶時,有的人會認為怎麼只剩下半杯了,而有的人會想到還有半杯,真不錯。前者是悲觀的人,而後者是樂觀的,但半杯牛奶其實是一件事實而已。
  •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在網際網路時代、數位化時代、智能化時代,企業管理者面對轉型,還要用過去的舊思維構築企業的「馬奇諾防線」,你發現最終傷害的可能是自己。導讀:著名學者、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院長、聯合創始人曹仰鋒,從2009年開始參與「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評選。
  • 王煜全:未來的10大科技趨勢
    所以我們認為未來真正好的機器不光不會毀滅人類,而且能理解人,跟人類形成更完美的配合。我們稱這種能力為「機器的人類智商」。人類歷史的發展,就是不斷擴大自己控制力的過程。首先是從追求體力到追求腦力、到追求智力的演變。然後我們發現如果能協調更多高智商的人,會比自己智商高價值更大。中國有個歷史典故,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是劉邦善於管理將領,他的價值就比韓信更大。
  • 數字智能(DAT)十大趨勢:向人工智慧經濟邁進,搶佔貿易競爭制高點
    智慧城市未來將空間規劃與信息系統規劃相結合,實現包含智慧城市規劃的多規合一,面向人工智慧的3層空間規劃:地下交通、地下綜合管廊空間;地上人的居住、辦公、生活、休閒、綠地空間;城市上空的城市空氣環境、風道與無人機空間。
  • 83思維模型:魏朱商業模式
    作者:老範商業模式是一家企業競爭戰略背後的戰略,風險投資人評價企業有三大標準:市場空間、商業模式和管理團隊。其中商業模式在其中佔據核心地位。德魯克曾經說過,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
  • 透視骨幹物流信息平臺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與盈利模式
    平臺的發展是一個謀局部篇、明道、優術和篤行的過程,即立足產業鏈,聚焦價值鏈優勢環節,依託現代供應鏈提升多邊協同性和粘性,明確平臺的定位,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以「通道+樞紐+網絡」為載體,實現要素的分分合合,凝聚共識,優化存量,吸引增量,構建平臺四層結構,通過模式創新,打造共贏高效的生態圈。
  • 六個維度構建世界級企業經管模式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明確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那麼,什麼是世界級企業?世界級企業有哪些典型特徵?世界級企業的基本經營管理要素和典型模式有哪些?世界級企業未來要面臨什麼樣的管理趨勢?探討和理清這些問題,對我國企業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培育全球持續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網際網路平臺經濟下地勘工作的思維模式
    「網際網路+」對地勘工作方式與思維將產生變革,普遍認為「網際網路+地質」平臺經濟將改變地勘工作模式,地質信息化工作重點將是對結構化數據成果的深層次挖掘、集成、創新,並引導地質勘探向智慧勘探轉變,地勘行業全流程工作將無限精細化分解,「分布式」進行,未來地勘工作思維將具有非線性、生產者主導、充分共享等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