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直播電商行業的紅火,越來越多公會、主播也投身到電商帶貨的浪潮中。
傳統的秀場機構有的已經轉型,有的還在觀望,是轉型做電商還是堅持做內容?公會正被迫成為全能型選手嗎?
在義烏峰會上,多位公會機構的CEO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直播電商衝擊下的行業新變化。
以下是關於機構圓桌會議整理——
嘉賓名單
思凱文化CEO吳永榮
華星兄弟董事長駱文軍
琴島傳媒CEO劉臻
話社娛樂CEO藍小天
創壹視頻CEO梁子康
娛加娛樂副總裁宋黎明
01
行業的震動
宋黎明:今年傳統秀場平臺被短視頻平臺擠壓,短視頻平臺可能對直播電商有流量傾斜,對秀場公會來說,我們其實都感受到了共同的壓力。請問一下各位老闆,從機構的角度出發,大家在2020年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以及行業最大的震動是什麼?
梁子康:我們今年感覺到,形勢一直在變化,我可以從幾個維度來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資本市場在變,這點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包括薇婭跟夢潔的合作,李佳琦跟新文化的合作,包括昨天羅永浩公司傳出被收購的消息。其實,資本市場是從一級市場聯動到二級市場,直播帶貨的事情在接下來很長的時間裡,會變成直播帶股。
資本市場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發生很多變化,在公司的估值方面也會發生很多變化。
平臺端今年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去年他們只是說要布局,今年是全程矩陣化布局。他們想要品效可以,同時還要視效,做出的東西要很有逼格,製作精良。
機構端的話,譬如說,從普通的短視頻達人,做成KOL,毫不猶豫地殺入直播帶貨;傳統做籤約類的公司,現在做直播孵化基地;有一些原來做電商基因的機構,現在去布局供應鏈。
還有一些MCN公司,為了避免市場變化太快到處布局,每個地方又做代運營,又做紅人孵化等等。
駱文軍:第一,平臺方。隨著千播大戰各個平臺的退去,進入比較穩定的局面之後,從平臺自身的角度出發,一定會抓利潤。第二,平臺業務多了,以前就是分成,現在環比增長、各種各樣的籤約條件很多。
從用戶角度出發,短視頻、直播電商的出現。現在的帶貨都是娛樂向的,表演系的,主播不僅僅是帶貨,也在娛樂。所以說,用戶有很多選擇。
第三,我們做公會的,這一行難度太低了,如果是用生產方式或生產力來評價的話,是初級的生產力,主播播得好不好不重要,能掙錢就行。在大浪淘沙的網際網路,一日千裡的競爭中,我們一定是弱勢方。
所以說,我們要提高服務,讓我們自己更加多元,在某一個類目做得更好一點,或者說是深耕某一個平臺,而不是哪裡有機會就往哪裡跑。
劉臻:2020年是困難和機遇並存的一年。我們在業績方面有一些下滑,原來可能一個月能掙幾十百來萬,現在因為疫情原因在虧錢。
機遇就是電商,不光是各行各業都在努力把這個東西做好,還有很多政府對電商行業有很大的扶持,包括補貼、辦公場地等,一系列稅收上都有很大扶持。這對於很多想在電商行業創業的人才來說,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困難與機遇面前,帶來了很多挑戰。直播行業門檻比較低,但是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如果真正想把這個行業做好,其實需要在細分領域上更努力。
這個行業到現在,我覺得越來越多的挑戰,都是後續的精細化運營,以及更好地提升整體素質層面。2020年還是充滿信心的,秀場下滑的同時,怎麼樣把電商做起來?怎麼樣進一步提升公司內部員工和管理層的能力?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吳永榮:關於秀場直播,整個社會的輿論環境、大家對我們這個行業的看法,隨著短視頻和電商直播結合之後,其實是大有改觀的。學校也好,各個單位、政府機關也好,對我們都有很大改變。從招聘角度以及業務拓展的角度來說,都獲得了很多正向提升。
但是我的不同看法是什麼呢?疫情剛剛有好轉的苗頭,我們就停止放假回公司上班了。我當時的判斷是,有可能藝人會出現爆炸式增長,最後的結果也確實是這樣。我們當時提出來,中長期來看,一定會出現用戶消費能力下降的問題,後面就不一樣了。
輿論環境變好之後,會造成兩個問題。一個是我們在打明牌,整個社會都在關注我們,我們沒有什麼秘密可言,還有一個就是亂打牌。
「思凱」一直是以線下實體為基礎來發展業務的,我們的藝人大部分是到線下上班的。疫情導致實體主播都回不來了,於是他們都變成了線上的,我們也變成了線上的管理方式,同時也開始承接更多的線上主播。
02
為什麼做直播電商?
宋黎明:直播加才藝等於秀場,直播加帶貨是電商。不管是做秀場公會還是做短視頻機構,我們今天台上有的機構已經開始在布局了。我們娛加也是,去年就開始說做直播電商,今年真正地入局。
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疫情,二是行業監管倒逼我們轉型,三是因為我們在廣州有貨源上的優勢。所以我們順應大勢,破局做了電商,目前主就是在快手和抖音,我們在廣州直播節的時候,三天做出了4000多萬的銷售額。
但我們其實也是電商新人,今天也請秀場的幾個機構老闆們再分享一下,你們已經開始做直播電商這一塊了,是怎麼看電商機會呢?
吳永榮:電商直播、直播電商,這個東西不是新東西,可能在座的各位在還沒有這個詞的時候,都幹過所謂的電商直播,只不過是現在用了一個詞叫「電商直播」。
我2014年做直播的時候,就往電商直播探索了一下,然後被蛇咬了,十年怕井繩,所以到2019年才重新啟動這個項目。
我覺得電商在嘗試很多模式,邏輯有沒有被跑通還是有疑問的。然後是廣告投放,前期好像有一些人掙到錢了,當市場充分競爭之後,便是一個肯定虧錢的生意。
所以,一定要有自己在別的地方產生價值的能力。電商還會有更多創新方式,讓我們去探索,我只能說「思凱」會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但沒有絕對成功的模式跟大家分享。
藍小天:我們2013年、2014年的時候就有一些嘗試,其次,我們是2016年淘寶第一批直播機構。今天現場做秀場公會的,我個人想說幾點。第一點,我不建議大家盲目地從秀場轉電商,但大家可以去了解、可以去探索、可以去學習。
因為我覺得電商的出現,就是我們做秀場的一個變現渠道,只是給我們增添了一種方式,我們的主流戰場,還是應該在孵化IP上、直播上。如果找到我們賣貨,我們的藝人也願意賣,從打賞主播變成帶貨主播,播幾場是沒問題的,因為他有龐大的粉絲基礎。
但我個人傾向於,打造好成熟的運營團隊,孵化有內容的達人,之後再建立整體的商務多元化變現渠道,電商會成為主播收入和公司收入其中的一項來源。
現在有新生態、新業態的出現,我們必須要了解它、探索它、學習它,從而把它更好地融入到秀場機構中,這個是沒問題的。
最後我再跟大家說一下,我覺得電商也好,短視頻也好,秀場也好,一定要心無旁鶩的攻主業,先把自己的運營團隊做好,把自己現有的事情升級,然後去擁抱這個變化。
梁子康:我們作為一家專門孵化IP的公司,我的想法可能和藍總很類似,如果你是做短視頻的達人,短視頻KOL,我建議不要太輕易地去直接深入電商。最核心的點,還是要找到核心競爭力,在核心上深挖。
我舉個例子,今年上半年有很多朋友,很多大的KOL,從他本身來說,他的品牌屬性,他的調性,廣告收入還是不錯的。而電商和廣告類的流量變現是有差距的,但他還是去做了直播帶貨。最後是什麼樣的結果?可能流水還不錯,但是整體做下來之後就沒有利潤了。
他發現做了直播帶貨後,短視頻的流量沒有了,剛開始每一條視頻都是幾百萬上千萬的播放,直播一兩個月後,變成了幾萬幾十萬的播放。如果粉絲不是極度討厭這個主播,作為一個千萬級的主播,是不可能到這個程度的。他直接殺入電商市場,他的粉絲已經對他的帳號非常厭惡,才讓他的視頻沒有任何網曝率。
我的建議是,需要謹慎,要考慮清楚我們以什麼樣的方式切入電商,在此基礎上,我們肯定是希望,從整個內容上把它打穿,貫穿市場之後,再跟優質IP進行合作。
駱文軍:我們「華星」今年的電商業務都是我自己在負責。從長遠來看,任何平臺,到了一定的生態變現之後,都會追求自身的利益。我們反過來說電商直播,以前做秀場的時候也不用買流量,現在你得買流量,哪怕是大IP也得買流量,這個流量就是要錢了。
以前的秀場,一個人就能服務一個主播,甚至一個人服務多個主播,現在不一樣了,需要一個團隊來服務一個主播。在前期需要準備很多工作,跑供應鏈、選品,還要去feed流、dou+去投放,專業化需求非常大。
我們看全國各地很多電商基地,場地其實有政府扶持出不了多少錢,真正花大錢的是人力成本。我做了這麼長時間,有的時候也深刻覺得自己能力不行,是不是自己的公司沒辦法做這一塊業務?
疫情之後,差不多跑了大半年,我們現在還處於團隊基本上成型的階段。一個專業的團隊是靠幾十場,甚至幾百場的運營燒出來的。這是我自己的工作經驗。
宋黎明:感謝駱總,因為我們也做直播電商半年多了,他剛剛說的,我也有很多感觸。秀場一個經紀人可能管幾十號主播,而一個電商主播的團隊,至少在15人左右。服務一個主播,有買手團隊,有運營、售後、倉儲等,這一塊確實是挺重的。電商和秀場之間的區別還是挺明顯的,鏈條更長,對機構運營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
劉臻:秀場主播直接轉電商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是我們踩過的坑,或者說是一段彎路。我們很早就提過我們想做電商,但頭部的網紅自己不是很願意做,直接打賞禮物更加方便快捷,一臺跑車就是100塊。一件衣服的進貨成本是100,他可能會想,你這個到底是真的假的。其次也會面臨退貨率等問題。
秀場主播去做電商難度比較大,除非主播有非常強烈的做電商意識,或者是平臺來推動。抖音打造羅永浩,也是想利用羅永浩事件告訴大家,我們抖音要重點來做直播電商了。從「琴島」的電商來講,我們目前做得比較好的是抖音和快手,抖音試點了,快手我們也準備加大力度。
對我們來講,首先還是流量的獲取問題,就是花錢去買,具體有多少的轉換率不知道,它的價格成本也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將更多重點放在了內容製作方面。我們打造的兩個號,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通過內容打造粉絲的積累,降低我們人員和場地之外的一些成本。
我個人的建議就是,電商入局有一定風險,不能盲目拿秀場主播來轉。它的成本費用和團隊的精細化,對團隊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希望還是儘量選好發展方向,我們之前也入局過淘寶直播,入局比較晚,也是以失敗告終。
目前也是建議大家,優先考慮抖音和快手,我建議大家優先做內容,可以降低獲客成本,獲取流量成本。在內容製作方面,我們儘量選擇對的人,做好對的內容,符合他的人設和氣質,在這個過程中,怎麼樣把粉絲轉化率進一步地提升?根據粉絲的屬性,再去找相應的廠商做相應的專場,其實效果還不錯。這是我們今年做這個號的一些小感受。
宋黎明:非常感謝劉總的分享,他已經有標杆案例的帶貨主播,在平臺的選取上面,也給到了大家比較多的乾貨分享。
我們在直播帶貨當中,也嘗試過用遊戲的頭部主播去帶貨。成熟的平臺用戶,教育成本相對來說是更低的,如果是秀場平臺或者其他平臺,生態和規則不成熟,其實投入和產出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我們也嘗試過用秀場的流量直播帶貨,這些坑大家都已經共同踩過,在這裡我們希望同行,要入局直播帶貨,大家可以多多交流。
03
直播電商怎麼做?
宋黎明:剛剛說到了大家在電商上面的分享,包括一些心得體會。也說到了,我們作為機構要入局直播電商,已經嘗試過流量主播很難轉型。那我們到底要怎麼去做?什麼樣的模式大家會比較看好?我們是做垂類的矩陣,還是徹底打通某一個垂類?如果說我們要入局直播電商,大家有沒有好的模式和建議給到大家?
梁子康:我們現在的模式是,我剛才講了20個品類裡面,我們打通了一個垂類,就是創意垂類,在快手、抖音效果比較好。我們有50個後期人員都是影視後期人員,包括拍攝團隊、執行團隊,分成剪輯、三維、合成、配音、調色。
我們布局破圈的方式,橫向發展,比較優質的IP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呢?他們的粉絲帳號可能只有幾十萬,但他們每個人可以賣到上億。他們的問題在於,投放流量可能會有點貴,可能要通過短視頻和垂直人設的KOL重新定義他的內容。我把我的製作中臺跟他們合作,我們的合作、合資,同時我自己的短視頻達人,我們每個月大量的曝光,把我們這塊多餘的流量跟專業IP合作,這可能是我們的一個方式。
駱文軍:我們的模式可能不太適合很多創業者,我們是完成了生態布局的,從一個達人的內容、廣告、直播電商、遊戲等等的變現,從去年就開始全面布局。
我們的理念是要打造出很多的專業電商團隊,然後是供應鏈,我要把我的電商運營做到絕對的專業,把投買量也做到專業。再配上整個公司的生態,我們未來的目標對象肯定是全國比較頭部的達人,未來我相信也會有很多達人會加入我們公司進行變現。
我們每個月的粉絲增長都是好幾千萬,這是我們「華星」的模式。如果說你想進入這一行,我覺得現在這個行業,確確實實對直播電商各個方面的要求特別高,我覺得大家可以找更多的人去合作。
我覺得孵化要有內容能力,要麼你就是垂類,做內容孵化,變現交給其他人去做,要麼就做運營,把電商上的變現做得更好,做到極致。如果說沒有一定體量,最好不要所有事情都自己做。
宋黎明:杭州和義烏的整個直播電商氛圍如此好,確實也與它整個生態的完善有關,包括供應鏈和運營這一塊,我也是深有感觸。
廣州雖然是商貿之都,也有很多貨源,但他們很多廠家還是停留在傳統模式裡面。直播電商的分工越來越精細,每一個領域裡面我們都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包括供應鏈,包括每一個細分品類裡的合作方,大家要強強聯手,我覺得這一塊駱總給到我們比較多的乾貨指導。藍總這邊也給大家一些建議吧。
藍小天:是這樣的,我沒有什麼建議,感覺我們一起交流下來,做電商的都在賠,都在賠有什麼建議?告訴你們怎麼賠嗎?只是告訴你們別走彎路。
我今天真的想跟大家說一下,大家不斷對標薇婭、李佳琦、辛巴、羅永浩,但是大家沒有想到他們背後是舉淘寶阿里堆起來的,舉抖音之力堆起了羅永浩,辛巴是靠自己淌出來的血路,我們就不要拿他們對標了,因為我們做不了。
我接下來想說什麼呢?直播短視頻電商,這個行業能做嗎?我們不要拿這些人舉例,他成功了我們就可以成功嗎?我自己有自己的產品,我以前是靠業務把產品賣出去,我現在的業務就是利用直播把產品賣出去,前提是我自己有貨,自己有自己的產品。
我們義烏有那麼好的供應鏈,我們現在的人均收入3000元或者4000元,義烏有這麼好的優勢,我們利用直播帶貨把人均工資水平提高一大截。我覺得這個才是電商真正的意義,而不是我要怎麼樣去做,我們只能說是多一種變現渠道。
其實我今天坐在這裡,更多地是向大家普及,給大家多提供一種我們的創業方式,這個方式不是一夜暴富,不是對標誰,而是說我們有什麼,我們通過先進的方式先邁出去。這是我個人認為的一種理念。
我更多地還是認為,首先做好自己的內容,之後不是去觀望,而是去了解、探索。因為現在每個城市都在扶持電商主播,也在扶持短視頻達人,也在扶持各種的MCN機構。
我個人認為還是要把我們的主次分清楚,其次是在現有的體系中,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之內進行發展。還是那句話,選對自己的品,真正理解直播帶貨屬於哪些人。
其次,是拉高我們的供應鏈城市,這些想要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拉高他們的人均工資水平,而不是誰來了都行。大家一定要冷靜地分析市場,中國市場有一個二八定律,直播帶貨一九定律都達不到,前10%的營業額,肯定覆蓋了後90%的營業額,你們可以算這個帳。做好直播公會也好,首先要選好品。
吳永榮:電商直播,它是電商+直播,還是直播+電商,決定了是哪個領域的人在從事這個項目。可能是做電商的人加上直播的工具想去做直播,也可能是做直播的人想和電商合作。
做直播的人更有選擇,做電商的人必須要做直播,做直播的人不一定要做電商。直播的人有選擇權,可以跳過一些坑。
還有一個比較重投入的,電商直播的風口,比如說原來在供應鏈,在電商方面做得已經很好的平臺,他們有機會,原來已經擁有很多流量的,直播類流量的APP,他們比較有機會。全新的,完全脫離這兩個,全部都是重新開始建的,新的、突然間冒出來的平臺是沒有的。
我們有許多可能培育一些中部主播,這樣的機會是大把的。現在事實上,我們通過快手和抖音下,不需要很多粉絲和流量,也能賣貨。但是他們更偏向於店鋪,他不是明星、達人直播,更像是店鋪直播。銷售員的業務是品牌商必須要有的業務。
宋黎明:謝謝吳總。今天我們的議題是說轉型做電商還是堅持做內容。對於現在的機構,如果做電商既要做人、做電商,還要做內容。其實大家都蠻多心得體會的,大家也意猶未盡,因為我們的電商都還在探索階段。我們也都還在前進的道路上摸索。所以說,我們更多可能是給到大家我們踩過的坑,給到同行們一些建議。
是否要在電商的風口切入?剛剛大家也給到了一些誠懇的建議。我們要結合機構自己內部的情況,包括自己的團隊,包括在當地是否有適合的基因,包括對平臺的研究和了解,我覺得這個答案今天是很難得出的,也是百花齊放。
在直播電商的探索路上,大家可以趕上這個風口,一起乘風破浪,追上直播電商這一塊的機遇。也可以視自己的情況而定,謝謝大家!
附義烏峰會系列報導——
- E N D -
你對公會轉型做電商機構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