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機構報告:地震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2020-11-24 網易財經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近日發布的2008年《世界競爭力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內地的競爭力排名由去年的15位下降到17位,但專家稱,中國的經濟表現並未下降,而是在進入一種鞏固成果的階段,從長遠看呈上升趨勢。同時,美國、新加坡、香港地區繼續佔據競爭力排名的前3位。

  在該學院每年發布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中,中國1994年首次參加競爭力排名時僅列第34位,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哥倫比亞等國處於同一水平,如今,中國已進入前20名行列,同紐西蘭、芬蘭和德國等處於同一水平。從2004年的22位,2005年的29位,2006年的28位,2007年的15位,到今年的17位,總體上中國的競爭力在持續上升。

  關於四川汶川大地震,洛桑國際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中心副主任Rosselet女士表示,汶川地震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而且中國政府在這次災難中的處理十分透明和適當,加上中國人民的團結,恰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這在經濟發展中也是無形的有利因素。(實習生未曉芳)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廣西蒼梧地震預計不會造成嚴重災情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楊維漢)31日17時18分,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北緯24.08度,東經111.56度)發生5.4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0公裡。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在31日晚上舉行的震情通報會上介紹,這次地震目前沒有接到人員傷亡報告,震區人口分布相對較少,預計不會造成嚴重災情。
  • 瑞士再保險:2011年將是地震保險損失最高一年
    瑞士再保險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全球保險業自然災害與人為災難保險損失總額估計達到7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2010年前6個月損失額290億美元的兩倍多。2011年上半年,僅自然災害理賠額就達到67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270億美元。上半年發生災害對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保險和未保險)接近2780億美元。2011年前6個月,巨災導致約2.6萬人喪生,其中大多數在日本地震中遇難。
  • 瑞士再保險:惡劣天氣事件加劇對全球經濟韌性構成重大威脅
    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記者 王恩博)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不斷加劇惡劣天氣事件的強度和發生頻率。預計未來數十年間,此類事件造成的損失將不斷上升,對全球經濟韌性構成重大威脅。
  • 中國地震經濟損失全球第二,今年地震變多了嗎?
    地震經濟損失中國第二在那些地動山搖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往往會顯露出無力和脆弱。談起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人們依然心有餘悸,它們改變了太多人的生活,可對於天災,我們似乎只有接受。事實上,並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區都會發生地震。
  • 報告稱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報告稱: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記者吳晶晶)中國核能行業協會31日向社會發布《內陸核電廠環境影響的評估》課題研究成果,指出我國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我國對內陸核電建設一直持科學審慎的態度。
  • 東亞經濟不會「海嘯」 世界經濟將會感受到餘震
    之前,很多投資機構和經濟學家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認為雖然目前來看形勢嚴峻,但是受災較重的巖手、宮城、福島三縣佔全日本GDP的比例最多為4%,因此長期不會對日本的經濟總量造成太大影響。  有分析師認為,日本地震的影響與發生在中國汶川的地震類似,是傳導性影響,最先反應的是股市,然後油價也下跌。但從目前掌握的信息看,不會造成特別沉重的打擊。  該人士表示,中國內地股市的下挫更可能是一種短期的,甚或心理上的影響。畢竟國內的資本流動尚受到限制,仍相對獨立於國際市場,A股不會受此因素遭到重創。
  • 全球變暖引發極端氣候 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多個氣象機構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將是一個 長期的過程。由此引發的極端氣候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應當引起各國高度重視。厄爾尼諾事件助長全球氣溫創新高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領銜撰寫的地球年度「體檢報告」顯示,2015年超過2014年成為現代歷史上的最熱年。這一題為《2015年氣候 狀況》的報告由來自62個國家的450多名科學家共同完成。
  •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新加坡蟬聯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16日報導,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新加坡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一。該學院剛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新加坡的成功,在於從堅韌的國際貿易與投資,以及就業和人力市場政策中取得強勁的經濟表現。同時,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基礎設施穩健,電信、網際網路速和高科技出口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球競爭力報告綜合了各經濟體企業管理層今年首季度對各經濟體的觀察,以及各經濟體去年的各種實際數據。
  • 東莞市突預中心:臺灣地震對東莞不會造成破壞
    11月26日7時57分24秒在臺灣海峽發生6.2級地震。東莞市民在朋友圈反映感受到震感。11月26日上午,記者從東莞市地震局獲悉,東莞虎門、東城地震綜合觀測站分別於7時58分31秒、7時58分31秒接收到該地震波。東莞市地震局發布地震信息,「震中距東莞約500公裡,估計對東莞不會造成破壞。」
  • 德國和瑞士發現:地震可撕裂海底儲層釋放甲烷
    地震可撕裂海底儲層釋放甲烷  全球溫室氣體碳排放列表或應添加新成員  科技日報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8日報導,德國和瑞士一個科學家團隊的研究揭示,地震可以撕裂海底沉積物使儲藏的甲烷洩露,而由此造成的這種溫室氣體排放應該被添加到全球氣候系統中碳排放列表之中。該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上。
  • 瑞士核電廠宣布符合地震安全要求
    據路透社網站2012年7月9日報導:基於福島核事故,瑞士核安全監管機構在完成相關研究後於7月8日表示,該國核電廠能夠抵禦嚴重地震災害。瑞士核安全檢查局的喬治 布萊克表示:「瑞士核電廠能夠抵禦萬年一遇的地震」。研究還表明, Muehleberg核電廠的防洪大壩在地震中應該能夠保持堅固。
  • 國家地震臺網:2019年地震造成19死427傷 直接經濟損失超59億
    從3日開始,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盤點了2019年我國家地震活動,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共發生30次5級以上地震,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2019年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其中,我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災害最嚴重的地震為四川長寧6.0級地震,震級最大的地震為西藏墨脫6.3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臺灣地區2人死亡,16人受傷。
  • 寧波發生兩次芮氏2級以上地震 小地震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寧波昨發生兩次芮氏2級以上地震,震級分別是2.7級和2.8級發生地震的地方是「老震區」小地震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地震專家讓大家放寬心  昨天,不少寧波的小夥伴們都表示:受到了「驚嚇」!  原來,在同一天裡,寧波市海曙區就發生了兩次芮氏2級以上的地震。上午那次是2.7級,下午是2.8級,這讓不少人心裡都隱隱有些擔憂。
  • ...訪問瑞士、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並訪問在瑞士的國際組織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1月15日至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瑞士進行國事訪問,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並訪問在瑞士的國際組織。  王毅說,新年伊始,習近平主席2017年首次出訪,來到歐洲中心瑞士,來到「世界經濟風向標」達沃斯,來到重要多邊外交中心日內瓦。面對世界經濟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湧動,國際形勢動蕩多變,習近平主席登上達沃斯和日內瓦講壇,緊扣時代命題,講述中國故事,提出中國主張,貢獻中國智慧。亂雲飛渡仍從容,世人再次目睹了一個穩健開放自信的中國。
  • 菲律賓薩馬島海域發生6.8級地震 局地海嘯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災害...
    菲律賓薩馬島海域發生6.8級地震 局地海嘯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災害性影響 2020-08-18 0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商動態 ▎ 瑞士蘇黎世經濟促進署中國區總監來訪華商,共議區塊鏈及數字經濟領域合作機會
    10月28日,瑞士大蘇黎世地區經濟促進署中國區總監林霞萍女士來訪華商,高級合伙人、區塊鏈法律研究院院長黃文表律師,
  • 嶗山海域發生M3.0級地震 為有感地震 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嶗山海域發生M3.0級地震 為有感地震 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2020-09-08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地震造成我國大陸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
    原標題: 2019年地震造成我國大陸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1月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地震臺網中心獲悉,2019年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其中,我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災害最嚴重的地震為四川長寧6.0級地震,震級最大的地震為西藏墨脫6.3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臺灣地區2人死亡,16人受傷。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20次5級以上地震,低於年均24次的平均水平,但高於2017-2018年平均水平。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 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
    大部分國際機構與國際媒體也認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明年有望達8.2%;世界銀行的預測顯示,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1.6%,在2021年增速將達7.9%。
  • 日本經濟:浴火重生還是長期衰退?——解讀大地震之經濟影響
    IMF的報告上說,2012年中國是日本經濟的171%。未來很有可能呈現一個亞太的新格局,對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日本經濟老齡化問題嚴重餘淼傑:這次地震對日本地震的打擊還是比較沉重的,但不至於會一蹶不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覺得影響最多會持續三年。日本的GDP是5.4萬億美元,人均GDP是4.2萬美元。這次地震,比較保守的說經濟上會停頓一個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