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禮」的意思被人誤解,原來平等相待才是它的真正之意

2020-12-06 人文口袋兒

小夥伴們都聽過分庭抗禮這個詞語吧,第一感覺是不是覺得這個詞語含有對抗的意思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這麼理解的,也包括我,剛開始的時候就誤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因為我們只看到了這個成語的「外表」。

對於通過「外表」獲得的信息是否為真,大多數人都懶得去驗證,因此就將錯就錯。

分庭抗禮容易讓人對它產生誤解的有兩處地方:第一,實際上,分庭抗禮只能用在上對待下的態度,而不是兩個人的力量懸殊,因為只有居於高位的人才能夠說對處於低位的人平等相待;第二,「抗」這個字眼給人的感覺往往有一種對抗的意思,但是我們理解錯了,「抗」在這裡是平衡、對等的意思。

「分庭」,賓主分別處在庭院的兩邊;「抗禮」,也可以寫成「亢禮」或者「伉禮」,以平等的禮節相互行禮。分庭抗禮最原始的意思是指古代賓主相見,站在庭院兩邊相對行禮,簡單地說就是指主客相見時,行禮平等。

《禮記》中有詳細描述了在宴會時主人待客的場景:「設賓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為獻主,臣莫敢與君亢禮也。」如果不設賓、主,就不能成席,因為這是飲酒的禮儀。在古代,最尊貴的客人才能稱為「賓」,而且只能有一人。因此,在君主的宴會上,「賓」只能由卿來擔任,但是這樣的話,作為主人的君主就要處處和卿「分庭抗禮」,顯得就較為麻煩。

於是就想到了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讓掌管御膳房的宰夫擔任主人,稱為「獻主」,表示大臣不敢和君主「亢禮」;選一位大夫擔任「賓」,如此一來,在宴會期間的所有禮節都由這兩個人來完成,君主和卿就可以在宴會上痛快地喝酒行樂了。

中華成語千千萬,都有著各自的故事,「分庭抗禮」這個成語也不例外。

莊子在《漁父》篇中借了子路的口吻描述孔子:「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意思是大大小小國家的君主,歷來對孔夫子都是平等相待,夫子好像很傲慢的樣子,可見這些國家的君主對孔子的尊重。而「分庭抗禮」一詞便是出自此處。

說到這裡,是不是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呢,原來我們一直都誤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本以為分庭抗禮是個貶義詞,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原來它是個褒義詞。就好比我們對人的第一印象,你以為他是個壞人,可事實上,他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好人。

所以啊,不能只憑第一印象或只通過「外表」去評判事物,因為這種感覺有時候會對人產生誤導的作用,要想真正地認識事物的內涵,還需要我們深入地去了解它。

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謝謝採納。

相關焦點

  • 什麼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從來沒覺得「本來」這個詞,原來這麼具有殺傷力。王默默有一句經典「名言」:「只要女人還在生孩子,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因為現代文明配不上我們的付出。」這句話,無疑把女性的生育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就好像,女人只要可以生孩子,那麼全世界都虧欠她一樣。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是什麼?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原來意思很簡單,但好多人都誤解了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原來意思很簡單,但好多人都誤解了文/卓越歷史君相信大家在誇一個人善良的時候可能會用上善若水來形容這個人。但是你們知道嗎?這種用法卻是錯誤的。許多時候我們用一個成語或者詞語的時候只看到它的表面意思。我們只根據它的表面意思去猜測揣摩他。比如說,小編還記得之前高考的時候,小編背過許多成語,那些成語的意思跟小編理解的意思完全不一樣。你們大家是否也遇到過這種呢?比如說空穴來風,我們大家都可能認為他的意思是空的洞穴容易招進風來。但是並不讓他的意思是指的是毫無根據的話。還有小編之前經常混淆的望其項背。
  • 奈洛比有家動物孤兒院:動物與人平等相待
    馬斯科爾說,這些獅子之所以會襲擊人是因為那戶人家偷走了這個獅群的5頭幼獅,獅子們發現後根據氣味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並報復人類。他不知道這個獅群後來的情況如何,但那5頭幼獅只有一頭存活下來,它就是「蒲隆地」。  「蒲隆地」被送到動物孤兒院時身體非常虛弱,眼睛幾乎瞎了,爪子也無法伸縮。馬斯科爾說,這是因為偷走這些幼獅的人試圖拔下獅爪,作為紀念品出售或者拿來炫耀。
  • 秦暉:真正的民族平等必須走民主道路
    對這兩個國家,許多人有不少誤解。對印度最大的誤解是由於它是憲政民主制度,所以搞得國內亂糟糟的,尤其是民族問題、宗教問題解決不好。可是不看別的,就看現在的印度和民主化之前的印度,乃至現在的印度和周邊不那麼民主的其他鄰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斯裡蘭卡等,這些國家的民族、文化構成比印度簡單,但國家認同與政治穩定問題卻比印度要嚴重。
  • 原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這個意思,很多人誤解了半輩子!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作為民間俗語流傳甚廣,尤其是在浮躁的現代社會背景之下,事關利益衝突時人們就會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來自我辯解。用得久了,很多人也就一直以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不為自己謀私利的話,那麼天地都是不能容忍的,這句話逐漸演變成了利己主義的座右銘,藉此來開脫自私自利的行為。但是當真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其本意,當然也有人認為不用以過去的準則定義現在的用法,這一點不過多贅述,如何理解,全憑個人,君請自便。
  • 「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一般人都誤解了
    「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一般人都誤解了「上善若水」這個成語大家應該都聽過或者見過吧?很多人會顧名思義去理解這個成語,認識是真正的善良會像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其實這並不是「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所以這個詞會被人誤解,那麼這個詞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呢?小編今天就跟大家來說一說「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一般人都誤解了。在最早「上善若水」這個詞的出現是在我國古代的《道德經》中。當時的意思是「偉大的善良就像是水一樣,水會幫助自然界成長,但是不會奪取自然界的任何東西。我們先來說一說水這個東西被人們怎麼看待的吧?
  • 也許我們都沒真正了解過它 被誤解的稀有皮之凱門鱷
    逛到一個檔口看到鱷魚皮帶,立刻熱血澎湃,愛慕之意,難以言表。這是史前的物種,有鎧甲般的紋路,瞬間腦子裡浮現鱷魚各種畫面。當時店內擠的水洩不通,如此火爆的人群,讓店員很是傲慢,紳派齊上前詢問,店員只是冷冷的說:「五條起拿,鱷魚皮很貴,不買不要碰」。或許他們有足夠的理由能這麼無禮,紳派齊徘徊許久後離去。也許這就是命運,鱷魚皮帶就像刻在心裡,心急如焚,似乎命中注定這就是歸宿。
  • 許多人誤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意思,那到底什麼意思呢?
    有史以來,許多人都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是說人類自私的表現,其實這是把聖賢智慧理解錯誤。且還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這無疑傳承了一種自私自利行為,更是給自私自利的人帶來文化傳承的錯誤理由。本文大茶經就與您一起來共同探討,都說誤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意思,那到底什麼意思呢?
  • 肯定性別差異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本報評論員 趙志疆  今日評論  今日關鍵詞  男女平等  從婚戀家庭到生育、健康,從參政議政到性別歧視,從女性教育到女性就業……每年的全國兩會,「婦女權益」始終是熱點話題,十八大更是首次將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寫入報告。
  • 崇尚種姓平等的阿米爾·汗,竟是印度真正的貴族階級
    阿米爾·汗很多人都以為阿米爾·汗是因為自身是下等種姓所以才反對種姓制度,但其實他是印度真正的貴族階級種姓。公元前 20 世紀,一部分雅利安人越過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印度,和當地土著進行了長期的鬥爭,並最終徵服了他們,成為印度的主人。今天的印度,雅利安人仍然佔據著社會的上層,並控制著印度的諸多財富。種姓制度也就由此誕生了,它區分了這些外來人和印度土著,並逐步固定化。雅利安人的宗教早期是吠陀教,後來發展成婆羅門教,直到今天的印度教。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直被誤解,原意是什麼?
    尤其是在各種網絡文學或者地攤文學之中,它往往被看作是上天或者上位者冷酷無情的意思,被理解為是,天地沒有仁義,踐踏萬物,所以人應該自私自利,理所當然地就衍生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這樣理解,也是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理解錯了。
  • 「男尊女卑」到底啥意思?被誤解了6500年,《易經》裡記載了真相
    一提到「男尊女卑」這個詞,現在的人就認為這是孔子主張「男人天生高貴,女人天生卑賤」,其實這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這是對孔子「男尊女卑」思想的誤解。「男尊女卑」往往被定義為「男高貴,女卑微」。這種誤解遺禍千年,而少有人知其原文出處《易經》中所講的真正含義。
  • 佛說眾生平等,平等何解,淺談眾生平等的真正含義
    我說算了,隨它去吧。至多也不過半月十天的壽命了,與它計較什麼。孩子眼中懵懂而清澈:眾生平等麼?我笑,你這又是從哪學來的。佛說,眾生平等。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為聖賢真理,固然不會有錯。可是問題在於,這話是聖賢說得,你說不得。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位大德說過,眾生皆是佛,唯我是凡人。此話他說是謙虛恭謹,若換你來說,未免顯得莫名其妙。
  • 古人對妻子最奇葩的5個稱呼,第4個司空見慣,但一直被女性誤解
    舊時男人家謙虛地對人提起自己的妻子,就用這種方式。荊這個字,本來就有表示貧寒的意思,古代說貧寒人家的女兒就說「荊釵布裙」。而古人和朋友見面聊天,謙虛地提起家人,也是對朋友的一種尊重。第二個是梓童。小時候看宋朝的戲劇,裡面皇帝就把皇后稱為「梓童」,當時以為這是皇后的名字。
  • 《水滸傳》書名到底啥意思?原來作者用意這麼深!
    《水滸傳》書名到底啥意思?原來作者用意這麼深!水滸傳一書成書於明朝,在後來的明清之時都被列為禁書。為什麼說它是禁書呢?因為在封建王朝時期,沒有幾個君主願意百姓讀這種宣揚造反的小說。後來是老爺子覺得這個名字可能是太俗了,一看就是地攤兒貨,所以才取了一個水滸傳這個名字,讓其他的讀者第一眼看不明白書裡面的內容到底是什麼?看來施耐庵應該是那些標題黨的祖宗吧!那麼把江湖豪客傳改為水滸傳,到底有什麼優勢呢?大概有以下幾點1.朦朧美人有時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動物,求知慾和探索欲一直是人類本能之一。
  • 經常被人們誤解、錯用的俗語、名言:真正的含義
    「遊必有方」一是指遊歷要有方向、去處並讓父母知道;二是必須常年在外的人,也必須首先安頓好父母。3、人定勝天。錯解:人一定能夠戰勝自然。正解:「定」是定性,指人心安定的意思,總的意思是只有人心安定,順應自然,才能適應自然。4、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 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它的意思
    但是,很多字以及詞語的意思到了今天卻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一句俗語,其實和古代的意思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父母在不遠遊」,想必大家經常能夠聽說這句話吧。而且很多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還健在,我們就不應該離開他們去遊歷四方,而應該守在他們的身邊,這樣才是孝順的體現!相必,大家對這句話以及這句話的意思也多少有些耳聞吧。
  • 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真正含義鮮為人知,被誤解了千年的古詩
    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真正含義鮮為人知,被誤解了千年的古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這兩句詩膾炙人口,特別是前一句,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用來諷刺那些豪門權貴,小時候的我們 是這樣理解的:紅門大戶人家的酒肉多得喝不完,吃不了,都放發臭( chou)了,大路上卻常見有凍餓而死的人的骨頭。
  • 原來我們一直都誤解了「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真正含義
    > 而這句話的真正翻譯是「遲到的正義絕非正義」,這是一句法律名言。 正義是具有時效性的,而「遲到的正義」絕非真正的正義,我們可以看看它原來的解釋:
  • 原來我們都誤解了!
    原來我們都誤解了!在很久之前,一直流傳著關於瑪雅人的末日預言,瑪雅人曾經預言在2012年整個世界即將滅亡。很多人都信以為真,等到2012年真正到來的時候,他們的內心都極為恐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2012年什麼都沒有發生,瑪雅人的預言竟然失敗了,很多人都開始懷疑瑪雅人的預言是否精準,畢竟瑪雅人曾經預言了多次都成功了,這一次竟然沒有實現,有不少人認為2012年之所以世界末日沒有到來,可能與人類在歷史上消失的時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