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郭林教授AM報導丨「樹葉狀」MnO2在鋰離子電池負極中大顯神通

2020-12-06 測試狗科研服務

研究背景

二維材料一直是儲能領域的研究熱點,實際上二維結構在生物領域也廣泛存在,例如樹葉就是一種具有仿生形狀二維材料,「葉面」是片層主體,「葉脈」則可看作一種增強體,維持了葉子的結構完整性。然而基於仿生學原理在原子尺度合成「葉狀」納米材料依然具有諸多難點。

晶體生長理論指出,如果一個規則納米片處於無定型態的時候,那麼它將自發進行一定程度的捲曲,形成波浪形的納米片,在褶皺區會存在一定數量的單原子層,這些單原子層可作為後期成核的活性位點,隨著生長而逐漸演變為一種晶態結構,這種不均勻生長極易導致「樹葉狀」納米片的形成,即晶態支撐體-無定型片層的新型結構,而對應的無定型區由於結晶不完全,同樣也會存在一些孔洞結構,即成為一種可呼吸狀人造樹葉仿生模型(如圖1所示)。

由此啟發,如果將金屬氧化物製備成如上所述的樹葉形狀,不僅可以維持二維材料的高離子傳導率,而且具有結構強度高、孔結構豐富的優點,應用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將前途光明。

模型圖1:(a)樹葉狀納米材料的形成機製圖;(b)可呼吸人造樹葉的仿生結構。

研究成果

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郭林教授課題組巧妙地利用樹葉為模型,採用溼法化學一步合成了樹葉形狀的MnO2納米材料,其在電池負極中具有優異的性能,該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題目為「Construction of MnO2 Artifcial Leaf with Atomic Thickness as Highly Stable Battery Anodes」。

圖文解析

一、樹葉狀MnO2納米片的微觀形貌表徵

圖2. 樹葉狀MnO2納米片: (a, b) 低倍TEM圖;(c, d) 高分辨TEM圖;(e, f) HAADF-STEM圖;(g, h) 原子力表徵結果;(i, j, k, l) 元素麵分布能譜圖

從TEM中可以明顯看出MnO2具有片層結構,由於邊緣地帶與透射基底的襯度差較小,因此MnO2可能為納米片結構;結合原子力顯微鏡可以得出,其厚度不超過4 nm。高分辨TEM確認所得MnO2是一種「無定型-晶化-無定型」的結構,其中晶態的MnO2充當樹葉中葉脈的作用。

二、不同反應時間下,MnO2產物的微結構與同步輻射結果

圖3. (a-c) 不同時間 (5 s, 10 s, 10 min) 下合成的MnO2樹葉形貌演變結果;(d)不同價態Mn化合物基準物與MnO2樹葉的XANES測試結果,(e) 從Mn的K帶能量推算出的Mn的化合價趨勢;(f, g) Mn的K帶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

不同反應時間下的TEM與HETEM揭示了MnO2樹葉的生長過程是基於「初級晶核(無定型,多孔)-聚集長大(無定型,多孔)-樹葉結構(無定型-晶化-無定型)」 。XANES和EXAFS結果顯示,樹葉狀MnO2中Mn的平均化合價為3.8,介於+3和+4之間,這種非化學計量比的Mn可能對產物的電子結構產生影響。

三、MnO2納米片的電化學性能與循環後形貌檢測

圖4. MnO2樹葉的儲鋰循環性能、倍率性能,及其充放電後的形貌圖

鋰離子電池負極性能測試顯示,樹葉狀MnO2具有較好的循環穩定性,1A/g下循環2500圈未見衰減,同時倍率性能優異。不僅如此,其循環後的形貌保持率較好。

四、樹葉狀MnO2的儲能機制與儲能過程機理分析

圖5. 樹葉狀MnO2負極材料:(a, b) 在不同掃速下的CV曲線,以及在每個掃速下的電容貢獻比例;(c) 在儲能過程中的機理示意圖

對儲能機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MnO2樹葉的儲鋰過程是一種基於表面贗電容反應為主的機制。其中,c圖展示出MnO2樹葉的儲鋰機理,首先二維材料的大比表面積為體積膨脹提供了緩衝區;其次無定型區的孔道結構為離子和電子的擴散提供了額外通道、縮短擴散距離;最後,充當「葉脈」的結晶區不僅提升了整體結構穩定性,而且解決了二維材料易堆積的本性。

相關焦點

  • Nature重磅:新型鋰離子電池快充負極材料
    然而當前廣泛採用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並未完善,導致快充電池必須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上有所取捨。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Ping Liu(劉平)與Shyue Ping Ong(王學彬)教授團隊,加州大學歐文分校Huolin Xin(忻獲麟)教授,阿貢國家實驗室Jun Lu(陸俊)研究員等多個團隊合作(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具有無序巖鹽結構的氧化物作為鋰離子電池的快充負極材料。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
    本文總結了電池使用過程中負極衰減的主要原理,並提出了幾種減少容量衰減的方法。 電池容量衰減的機理已被廣泛研究和報導過。電池容量衰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主要因素是電極表面副反應引起的可循環鋰量的減少;次要因素是活性物質的減少(如金屬的溶出、結構的破壞、材料的相變等);電池阻抗的增加。而負極與上述衰減機理中的許多影響因素均有關係。
  • 負載MnO納米顆粒的氮摻雜多孔碳用作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負極...
    可充電電池(如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中。目前,許多研究都致力於尋找合適的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MnO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負極材料,具有氧化還原電位低和理論容量高等優點。但與其他金屬氧化物類似,也具有耐久性低和導電性差的缺點。
  • 化工系魏飛教授課題組發文報導可長循環的矽基負極材料
    化工系魏飛教授課題組發文報導可長循環的矽基負極材料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4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課題組在知名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在線發表「碳化矽作為抑制化學反應的保護層增強矽基負極穩定性」(Silicon Carbide as a Protective Layer to Stabilize Si-Based
  • 北航郭林&朱禹潔Adv. Mater. : 普魯士藍類似物Co3[Co(CN)6]2作為非水性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探索
    在PBAs中, 金屬離子和-CN-基團之間形成較大空間,可以有效容納鹼金屬離子如Li+,Na+和K+,因此,PBAs在水性和非水性鉀離子電池中均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目前,所有已發表的工作都將PBAs用作鉀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迄今為止,PBAs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質從未被探索過。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和應對方法
    其中,負極是引起電池容量衰減的主要因素。本文總結了電池使用過程中負極衰減的主要原理,並提出了幾種減少容量衰減的方法。 電池容量衰減的機理已被廣泛研究和報導過。電池容量衰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主要因素是電極表面副反應引起的可循環鋰量的減少;次要因素是活性物質的減少(如金屬的溶出、結構的破壞、材料的相變等);電池阻抗的增加。
  • 乾貨丨鋰離子電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藝流程
    隨著新能源汽車等下遊產業不斷發展,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本文以鈷酸鋰為例,全面講解鋰離子電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藝流程,鋰電池的性能與測試、生產注意事項和設計原則。由此可知,只要負極上的電子不能從負極跑到正極,電池就不會放電。電子和Li+都是同時行動的,方向相同但路不同,放電時,電子從負極經過電子導體跑到正極,鋰離子Li+從負極「跳進」電解液裡,「爬過」隔膜上彎彎曲曲的小洞,「遊泳」到達正極,與早就跑過來的電子結合在一起。
  • 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前瞻⑧:矽碳負極與鋰金屬負極產業化「競賽」
    負極|矽碳|鋰金屬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05 09:10:05 閱讀:300 在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開發中,矽碳負極和鋰金屬負極成為業內商業化應用研發的重點對象。現階段商業化石墨負極材料已經接近其理論比容量極限(372mAh/g),而矽理論比容量高達4200mAh/g,這意味著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
  • 從二氧化矽出發低溫合成矽納米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取得進展
    從二氧化矽出發低溫合成矽納米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取得進展 一直以來,利用廉價的二氧化矽或矽酸鹽製備矽材料都需要較高的反應溫度。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本文著重介紹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金屬基(Sn基材料、Si基材料)、鈦酸鋰、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的性能、優缺點及改進方法,並對這些負極材料的應用作了進一步展望。  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170Wh/kg),約為傳統鉛酸蓄電池的3~4倍,使其在動力電源領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鎳鎘、鎳氫等電池相比,由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體積、無記憶效應等特點,成為現今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
  • 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納米氧化鎢基材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雖然目前主要使用石墨作為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但是,納米氧化鎢基材料已經躋身成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寧德時代主營業務包含動力鋰離子電池、儲能鋰離子電池等,並通過參股方式布局鎳礦、鋰礦資源,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形成一體化產業鏈。要說,動力電池也真不愧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心臟」——在整車成本中佔三至四成的比例。所以,也難怪動力電池是潛在市場達到數千億元的新興產業。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高性能鋰離子/鈉離子電池磷基負極材料最新研究進展及展望
  • 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負極篇)
    上一篇給大家分享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篇幅有限,今天就接著給大家帶來負極材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解析鋰離子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正極篇】我們知道,無論從成本,壽命,能量密度,安全性來說負極對於鋰離子電池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 大連理工大學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央廣網大連12月1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呂東光)近日,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黃昊教授的能源材料及器件實驗室在影響因子高達11.553的國際能源領域頂級期刊《Nano Energy》上,發表以「Fe3N constrained inside C nanocages as an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through post-synthesis
  •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方面,負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
    為此,亟需開發出功率密度高、低溫放電性能優異的新型鋰離子啟動電池。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受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影響。開發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首先要從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改性入手,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放電容量、功率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 鋰電池低溫性能主要與電解液的低溫導電能力、鋰離子在活性電極材料中的擴散能力、電極界面性質有關。
  • ...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應用...
    JARVIS和GAO等首次報導SLMP在鋰離子電池中石墨負極、LiCoO2 全電池以及不含鋰正極材料中的應用,SLMP可以採用標準的漿料塗布技術加入負極 VARZI等報導了一種高功率長壽命鋰離子電池,正極是LiFePO4與多壁碳納米管的複合材料,負極是碳包覆的ZnFe2O4納米材料(圖 5)。由於負極存在約30%左右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損失,ZnFe2O4負極與金屬鋰組裝成半電池,在相對低的電流密度下(0.1A/g)進行恆流充放電。他們系統研究了不同預鋰化 程度對電池放電電勢、比容量、倍率特性、循環穩定性、能量密度以及功率密度的影響。
  • 鋰化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
    JARVIS和GAO等首次報導SLMP在鋰離子電池中石墨負極、LiCoO2 全電池以及不含鋰正極材料中的應用,SLMP可以採用標準的漿料塗布技術加入負極。 VARZI等報導了一種高功率長壽命鋰離子電池,正極是LiFePO4與多壁碳納米管的複合材料,負極是碳包覆的ZnFe2O4納米材料(圖 5)。由於負極存在約30%左右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損失,ZnFe2O4負極與金屬鋰組裝成半電池,在相對低的電流密度下(0.1A/g)進行恆流充放電。他們系統研究了不同預鋰化 程度對電池放電電勢、比容量、倍率特性、循環穩定性、能量密度以及功率密度的影響。
  • 解析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負極篇
    上一篇給大家分享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篇幅有限,今天就接著給大家帶來負極材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解析鋰離子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正極篇】我們知道,無論從成本,壽命,能量密度,安全性來說負極對於鋰離子電池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早期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是使用鋰金屬負極的但是為什麼後來不用了呢?
  • 鋰離子電池負極失效機理模型
    鋰離子電池在循環過程中存在電解液持續在負極表面分解、負極析鋰、產氣等一系列的界面副反應,從而導致電池的容量的持續衰降,構建一個準確的負極失效模型對於精確預測鋰離子電池失效機理具有重要的意義。近日,艾姆斯研究中心的Abhishek Sarkar(第一作者)和Ikenn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