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一封給《自然》雜誌的電郵

2020-10-27 驅雲趕霧

公開一封給《自然》雜誌的電郵

——學術界需要恢復民主、科學和職業道德

我前不久在頭條發表了一文「主流學界光的都卜勒效應是怎樣胡弄世人的」,有人就回覆說,那你就該發表不胡弄世人的都卜勒效應公式。我回答說,有,但我不宜在此頭條發表,卻又苦於主流期刊不容挑戰權威的文章,你能幫助發表嗎?

果然不出所料,我向《自然》雜誌發了幾次諮詢信,但由於沒有給我「紅色箭頭」,沒能登錄提交發表。我最後發信如下

附:給《自然》雜誌的信

親愛的自然編輯管理局

我再次提交詢問,您的答覆中沒有「紅色箭頭。 因此當我想登錄並提交時,無法登錄,我根本無法提交.

我的「任意方向光的都卜勒效應」公式,它是關於光的都卜勒效應的最完整的理論,它將有助於精確計算天文觀測,一旦發表,天文學家們會發現很多關於地球,太陽,銀河系之間關係的新數據,這個公式可以解釋你無法解釋的藍天之藍等天文現象並將揭示宇宙所謂的「大爆炸」的真相。

科學在世界上的發展趨勢,都是由你的兩三家權威期刊控制的,就像我的相對論錯誤[真相]一樣,你以前阻止過,為了掩蓋科學發展的重要發現,隱瞞真相,世界科學再次失去了改邪歸正、正本清源的機會,學術界需要恢復民主、科學和職業道德。

敬禮

Dear Nature Editorial Administration

I submission inquiries again, there is no "red arrow" in your reply. When I want to log in and submit, I can't log in. I can't submit at all

My formula for Doppler effect in any direction,It's the most complete theory of the Doppler effect of light,I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Once published,Astronomers will find a lot of new dat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th, the sun, the Milky way, and more,This formula can explain astronomical phenomena such as blue sky that you can't explain,And will uncover the truth of the so-called "Big Bang" of the univers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in the world,It's all controlled by your two or three authoritative journals,It's the same as my relativistic error [truth] that you blocked before,In order to conceal the important discoverie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for hidden reasons,Once again, the world's science will lose the opportunity to set things right and get things right,The academic community needs to restore democracy, science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Salute

相關焦點

  • 一封帶問號的郵件為何能讓亞馬遜高管們瑟瑟發抖?
    作為世界首富(福布斯雜誌今年3月發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中,貝索斯以1120億美元的身家名列榜首),與其他領導人一樣,貝索斯也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對於亞馬遜的員工而言,大老闆最讓人聞風喪膽的莫過於著名的「一字符郵件」。
  • 英國《自然》雜誌勉強道歉
    這樣的文章使自然雜誌蒙羞。我們看到,今日自然雜誌已經進行了部分的自我糾正,包括更換帶有偏見的副標題,以及修正數據方面的錯誤。我們對此表示欣賞,同時敦促自然雜誌繼續採取更有效的行動來挽回聲譽。」抗議信中強烈要求:「自然雜誌立即撤回該文並公開向葉詩文及所有被無端指責的運動員道歉」。
  • 《自然》宣布新舉措:9500歐元換一篇開放存取文章
    據外媒報導,包括旗艦期刊《自然(Nature)》在內的「自然」雜誌今日(當地時間11月25日)宣布,他們將投身於科學出版領域的開放存取(OA)。據悉,這些期刊將成為首批允許任何作者支付出版費從而使其文章在出版後能立即免費面向讀者的高選擇性刊物之一。
  • 在《自然》雜誌發新冠論文誤用圖片,中國醫科院公開致歉
    「中國醫學科學院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5月14日發布《關於對新冠病毒感染轉基因小鼠模型論文核查情況的說明》,對一則發布在《自然》雜誌的論文誤用1張病理組織學圖片致歉。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在《說明》中介紹: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傳染病動物模型研究團隊在此次新冠疫情科技攻關工作中,承擔了轉基因小鼠模型構建任務,並將研究結果以《新冠病毒在hACE2轉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為題,於2月2日投稿《自然》雜誌
  • 外資席位玩潛伏 匿名電郵風波突襲港股
    一名基金經理,早上突然收到一封匿名郵件,稱某隻股票財務造假。碰巧,他正大量持有該股。半信半疑之際,這位基金經理打開了行情軟體,眼前的一幕令他目瞪口呆:郵件所指股票跌幅遠超過其他。
  • 好書推薦|頂級科學雜誌《自然》不為人知的過去
    · 早期《自然》雜誌1953年3月18日,威爾金斯給克裡克寫信,說他想在他們的短文旁邊發表一封簡訊,因為國王學院完成了實驗工作1945年至1953年,來自英國、美國、比利時、瑞典和印度的科學家在《自然》發表了數十篇關於核酸研究的文章。當克裡克和威爾金斯將論文提交給《自然》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論文。
  • 違背「開放獲取」原則,《自然》雜誌機器學習新刊遭到抵制
    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在去年 11 月宣布,旗下一份新刊《自然·機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將於 2019 年 1 月創刊。4 月 18 日,後者宣布正式接受投稿,卻不曾想,招致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界的一場大規模抵制。
  • 在2016年發一封電報是怎樣一番體驗?
    我從來沒有收到過一封電報,一想到這兒,我心裡就湧上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懷舊愁緒。我所在的是一個盒式錄音帶讓位給CD,傳真機讓位給電郵,長途電話讓位給大哥大的時代——然而好景不長,他們後來又被MP3,聊天平臺以及智慧型手機取代了。我依然堅持手寫書信,對於黑膠時代已經結束的說法也也不置可否。但說到電報!我本來能用上它的。只是直到一切都不來及的時候我才想到要發一封電報。西部聯盟電報公司十年前關閉了所有電報服務。
  • 147年前,誰寫下了《自然》雜誌的創刊詞?
    編者按:  1869年11月4日,《自然》(Nature)雜誌創刊,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引用歌德的詩「NATURE」開篇為《自然》撰寫創刊詞。歌德的詩充滿了對自然滿懷激情的歌頌和愛慕,也透露出對神秘自然的困惑、彷徨和無奈。  在創刊詞中,赫胥黎道出《自然》的宗旨:呈現人們對大自然各種表象的理解過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科學過程。  在《自然》雜誌創刊147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赫胥黎激情澎湃而又充滿理性的發言。
  • 《自然》雜誌發布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
    12月19日零時,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中國22歲天才少年曹原因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位列榜單第一位,同時,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巨大爭議的賀建奎也名列其中,成為了今年榜單的「反面案例」。
  • 中國科學家巨資研究的成果,卻在國際雜誌上免費公開,這是為何
    所以,奇怪的現象便發生了,中國科學家巨資研究的成果,卻選擇在國際雜誌上免費公開,供人學習,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經過反覆實驗證明沒有問題之後,才會被發表,權威性自然要高很多。而且,對於國際雜誌的關注度,普遍較高,影響力也會大很多。所以在評職稱之時,一篇頂尖雜誌上的論文可以抵過國內幾篇甚至是十幾篇的論文,相比之下,科研工作者自然會更偏向於國際雜誌。但是,在國際雜誌上發表論文價格非常昂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科研人員在國際雜誌上發表論文的總耗費金額也許都能買一艘航母了。
  • 怎樣訂閱《人與自然》雜誌?
    想要訂閱《人與自然》雜誌,可選擇以下的訂閱方式哦!①、搜索「雜誌鋪」,進入官網搜索《人與自然》雜誌推薦《人與自然》是一本以「生命智慧」為核心思想依託,集合有自然人文情懷和生命智慧的學者專家、思想者、行動者一起共創的雜誌。
  • 《自然》雜誌「道歉三連」
    4月7日,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自然》雜誌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發表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自然》雜誌官網截圖社論中寫道:今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這一名字很快便被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大小組織採用。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經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 《自然》雜誌為什麼那麼牛掰?中國為啥沒有?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江曉原、穆蘊秋從2013年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上持續聯名發表關於《自然》雜誌的實證研究,目前已有四篇見刊,第五篇即將面世,這些論文刷新了我們對《自然》雜誌的舊有認知。近期,部分研究成果結集為《Nature雜誌與科幻百年》一書出版,藉此機會,《澎湃新聞·上海書評》邀請江曉原教授談談《自然》這本「神話」般的雜誌。
  • 江曉原:《自然》究竟是一本什麼雜誌?
    所謂「頂級科學雜誌」,給人帶來的想像,當然是它超越於其他各種科學雜誌之上,但是,上述神話的營造和傳播,在許多情況下都只是人云亦云——如果仔細考察歷年的《自然》雜誌,就會發現實際情況有與上述想像大相逕庭之處。
  • 《自然》雜誌預測2011年科研熱點
  • 希伯倫科技完成首次公開募股(IPO)
    中國溫州2016年12月24日電 /美通社/ -- 希伯倫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專注於為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行業提供工藝管道系統及潔淨工業設備的設計研發,製造,定製安裝及維修維護等全面解決方案供應商,今天宣布其以每股發行價4.00 美元的價格完成共計2,695,442股普通流通股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 江曉原談《自然》雜誌:兩棲辦刊模式值得學習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江曉原、穆蘊秋從2013年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上持續聯名發表關於《自然》雜誌的實證研究,目前已有四篇見刊,第五篇即將面世,這些論文刷新了我們對《自然》雜誌的舊有認知。近期,部分研究成果結集為《Nature雜誌與科幻百年》一書出版,藉此機會,《澎湃新聞·上海書評》邀請江曉原教授談談《自然》這本「神話」般的雜誌。
  • NASA電郵哥倫比亞號:不用擔心泡沫塑料隱患
    據6月30日向外界公開的文件資料顯示,NASA飛行主管J·S·斯蒂克是今年1月23日向「哥倫比亞」號的指揮人員和駕駛員傳遞上述電子郵件信息的。那個時候,NASA內部的工程師們不停地在爭論一個問題:「哥倫比亞」號升空時其外掛油箱上彈起的絕緣泡沫是否已經嚴重損壞了太空梭的隔熱材料。
  • ...京都市內立命館大學等多所教育機構」的電郵。校方已與京都府...
    日本媒體報導,立命館大學指出,校方22日收到寫著「8月26日12時7分將炸毀京都市內立命館大學等多所教育機構」的電郵。校方已與京都府警方討論如何因應,決定26日關閉京都市朱雀、衣笠2校區及立命館小學。在確認安全無虞之前,禁止師生等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