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
代表著作:《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
需要層次:行為
第七級 超驗需要(把個人和整個人類連結起來):宗教和神秘體臉,意識的交替狀態
第六級 自我實現需要(發現並實現人的一切潛力):幫助人類的使命感,高度道德的,民主,高峰體驗,創造性
其五級 自尊需要(尊重自己、並受到他人的尊重):為社會所推崇的能力的實現,成功的象徵
第四級 基本社會需要(感到為人所愛、為人需要):團體、家庭成員、與他人的交流
第三級 基本安全需要(對自己的現在和將來有安全感):健康護理、工作、儲蓄
第二級 基本刺激需要(感覺到自己生理、心理上的活力):探索、性活動、感官刺激
第一級 基本生理需要(求得生存):飲食,睡眠,居住
(註:有些介紹把第一級和第二級需求統稱為生理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一共有以下六層(由低向高):
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未滿足生理需求的特徵: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例如: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時,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人民在戰亂時,是不會排隊領麵包的。 假設人為報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
激勵措施: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餘時間和工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求,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徵:感到自己對身邊的事物受到威脅,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險的。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而變的緊張、彷徨不安、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惡」的。例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受到老師不公平的對待,而開始變得不相信這社會,變得不敢表現自己、不敢擁有社交生活(因為他認為社交是危險的),而藉此來保護自身安全。一個成人,工作不順利,薪水微薄,養不起家人,而變的自暴自棄,每天利用喝酒,吸菸來尋找短暫的安逸感。
激勵措施: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並保護員工不致失業,提供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避免員工收到雙重的指令而混亂。
3.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徵: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例如: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懷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價值,所以在學校交朋友,無視道德觀和理性地積極地尋找朋友或是同類。譬如說:青少年為了讓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幫別人做牛做馬,甚至吸菸,惡作劇等。
激勵措施: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支持與讚許員工尋找及建立和諧溫馨的人際關係,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
4.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無法滿足尊重需求的特徵: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
激勵措施:公開獎勵和表揚,強調工作任務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刊物發表文章表揚、優秀員工光榮榜。
5.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
缺乏自我實現需求的特徵:覺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虛感給推動著,要自己去做一些身為一個「人」應該在這世上做的事,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事物。也開始認為,價值觀、道德觀勝過金錢、愛人、尊重和社會的偏見。例如:一個真心為了幫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術家、運動家把自己的體能練到極致,讓自己成為世界一流或是單純只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業家,真心認為自己所經營的事業能為這社會帶來價值,而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激勵措施:設計工作時運用複雜情況的適應策略,給有特長的人委派特別任務,在設計工作和執行計劃時為下級留有餘地。
6.超自我實現
超自我實現(Over Actualization)是馬斯洛在晚期時,提出的一個理論。
這是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所出現短暫的「高峰經驗」,通常都是在執行一件事情時,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通常都是出現在藝術家、或是音樂家身上。
例如一位音樂家,在演奏音樂時,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體驗。 一位藝術家在畫圖時,感受不到時間的消逝,他在畫圖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跟一秒一樣快,但每一秒卻活的比一個禮拜還充實。
青島一鳴心理諮詢中心
提供心理諮詢,健康管理等服務
QQ:740945305 新浪微博:@一鳴心理
歡迎加入一鳴心理QQ交流群:324034712
微信粉絲群申請 請加個人微信:qdymxl
諮詢電話:0532-88770586,13280853285
關愛身心健康 樂享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