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2021-01-17 CPIM供應鏈運營管理俱樂部


 提示:點擊上方"關注我"↑更多乾貨

導讀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CPIM必須掌握的340知識點:延伸閱讀(點擊查看所有清單)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什麼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心理學第三勢力的領導人。

 

 在馬斯洛看來,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系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衝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


  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


  低層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以後,它的激勵作用就會降低,其優勢地位將不再保持下去,高層次的需要會取代它成為推動行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經滿足,便不能成為激發人們行為的起因,於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層次的需要比低層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價值。熱情是由高層次的需要激發。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實現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現他自己的潛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


  人的五種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無意識的。對於個體來說,無意識的動機比有意識的動機更重要。對於有豐富經驗的人,通過適當的技巧,可以把無意識的需要轉變為有意識的需要。


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蕩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


  試驗證明,當人呆在漂亮的房間裡面就顯得比在簡陋的房間裡更富有生氣、更活潑、更健康;一個善良、真誠、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到存在於外界中的真善美。當人們在外界發現了最高價值時,就可能同時在自己的內心中產生或加強這種價值。總之,較好的人和處於較好環境的人更容易產生高峰體驗。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

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

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圖所示)。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本內容

 

(1)生理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幹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本觀點


  (1)五種需要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


  (2)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


  (3)五種需要可以分為高低兩級,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屬於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他們是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無止境的。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4)馬斯洛和其他的行為科學家都認為,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在不發達國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而高級需要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小;而在發達國家,則剛好相反。在同一國家不同時期,人們的需要層次會隨著生產水平的變化而變化,戴維斯(K.Davis)曾就美國的情況做過估計,如下表:

 

 

需要層次理論的價值


關於馬斯洛理論的價值,目前國內外尚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我們認為,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都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個理論既有其積極因素,也有其消極因素。


1.馬斯洛理論的積極因素

  第一,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發展過程,基本上是按照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進行的。當然,關於自我實現是否能作為每個人的最高需要,目前尚有爭議。但他提出的需要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趨勢是無可置疑的。

  第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第三,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他認為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2.馬斯洛理論的消極因素

  第一,馬斯洛過分地強調了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人的價值就是一種先天的潛能,而人的自我實現就是這種先天潛能的自然成熟過程,社會的影響反而束縛了一個人的自我實現。這種觀點,過分強調了遺傳的影響,忽視了社會生活條件對先天潛能的制約作用。

  第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帶有一定的機械主義色彩。一方面,他提出了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趨勢。另一方面,他又在一定程度上,把這種需要層次看成是固定的程序,看成是一種機械的上升運動,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通過思想教育可以改變需要層次的主次關係。

  第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只注意了一個人各種需要之間存在的縱向聯繫,忽視了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往往存在多種需要,而這些需要又會互相矛盾,進而導致動機的鬥爭。

 

對需求層次理論的評價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共同規律。馬斯洛從人的需要出發探索人的激勵和研究人的行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這一趨勢基本上符合需要發展規律的。因此,需要層次理論對企業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調動人的積極性有啟發作用。


  但是,馬斯洛是離開社會條件、離開人的歷史發展以及人的社會實踐來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結構的。其理論基礎是存在主義的人本主義學說,即人的本質是超越社會歷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觀點就難以適合其他國家的情況。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到人的需求滿足是階梯式的,是一個需要滿足後再追求下一個需要。只是我並不覺得人的需求有著如此強烈的界限劃分。難道除了追求基本需求之外人就不能逾越需求的界限去渴望新的超越嗎?或者說,平凡的人除了對生活中簡單層次需求的追求之外就喪失了自我實現需求的追求嗎?平凡中孕育著不平凡的理想和追求,也會因之產生超越基本需求的動力。


  個人需求的層次內容是由個人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決定的。平凡的人同樣具有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這裡自我實現需求的內容不是以社會普遍價值觀為標準的,例如: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而是來自於個體自身的價值觀。比如:「老大的幸福」。所以,平凡人的自我實現是根據其自身的價值觀定義的。而遵從世俗價值觀的人卻沒有辦法用這種價值標準衡量出來平凡人的自我實現。所以,這恰恰證明了自我實現是一個更高層級的需求,只有通過其個體的內在行為來滿足而非外在的條件。

 

----End---

相關焦點

  • 心理課|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這五類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也就是說,最底層的是最基礎的需求。然而,這種順序並不固定,會根據不同的例外情況而變化。需求層次理論包括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每個人都有需求,當這個人的某層需求得到滿足後,另一層需求就會出現,就會有追求更高層需求的驅動力;二是,在多種需求還沒被滿足之前,一個人會首先滿足最基礎的需求,然後才會回到第一個出發點所描述的那樣「追求更高層需求」。
  • 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馬斯洛需求五層次理論及理論的應用
    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需求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一、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是人類最底層,最基本的需求,是個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包含水,食物,睡眠,性等內容
  • 了解人類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快來看看你在第幾層?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Maslow'sHierarchy of Needs)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什麼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Maslow, 19081.馬斯洛理論的積極因素  第一,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發展過程,基本上是按照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進行的。當然,關於自我實現是否能作為每個人的最高需要,目前尚有爭議。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 馬斯洛學過《周易》?需求理論與需卦有關,看完恍然大悟!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一生最偉大的成果是普及了「需求層次理論」。在1954年出版的《動機與人格》中,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五層次理論:1、生理需求(身體對溫暖、食物和性的需求)、2、安全需求(保護、秩序、穩定的需求)、3、社會需求(愛情、有益和歸屬感)、4、尊重需求(被認可與獲得肯定)、5、自我實現(發揮潛能、實現理想)。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沒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這一理論如今越來越受人關注,在各種講座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金字塔尖上的這一個名詞「自我實現」,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來看看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遇到這類題目,我們可以參考美國心理學家Maslow (馬斯洛)從人類動機的角度提出的需求理論。Maslow的理論強調人的動機是由人的需求決定的。該理論對在人力資源行業、教育行業、管理心理學等方面都有運用。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的關係: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
  • 馬斯洛理論:需求的五個層次
    DouglastHall和KhalilNougaim對馬斯洛需求水平理論進行了5年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後天規律,不是本質規律,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的層次結構沒什麼。
  • 馬斯洛需要理論完整版
    需要層次:行為第七級 超驗需要(把個人和整個人類連結起來):宗教和神秘體臉,意識的交替狀態第六級 自我實現需要(發現並實現人的一切潛力):幫助人類的使命感馬斯洛需求層次一共有以下六層(由低向高):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
  • 【寫作素材】管理學中的某些有趣定律—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是人類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人類生存與繁衍的基礎。是與有機體生存、繁衍有關的需要,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 2、安全需要    指人們對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的要求,及希望生活穩定、免於災難,未來有保障,如員工要求勞動防護、社會保險、建立退休金等。
  • 馬斯洛需求理論能否讓你深度了解自己?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是關於需要結構的理論,傳播較廣。①五種需要是最基本的,與生俱來的,構成不同的等級或水平,並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②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的關係: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
  • 馬斯洛需求理論,你屬於哪個層次
    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之前,我們先了解下馬斯洛其人。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馬斯洛需求理論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是最基礎的的需求,也是低級需要,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要都是生理需求。
  • 每周一學 | 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與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
  • 02.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再讓銷售業績翻倍你知道嗎?
    今天我和你一起分享的主題叫做「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1943年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提出,最初主要應用於公司內部激勵措施的設計,後又被廣泛運用於市場營銷領域。那麼我今天主要從銷售角度出發,通過一系列的案例分析,讓你在銷售過程中能夠熟練運用起這五個層次的理論,這五個層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潛藏著這五種需求,但是不同時期,佔主導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你春天的時候想喝牛奶,夏天的時候卻想喝西瓜汁。
  • 完整的馬斯洛需求理論,原來還有第六層?
    很多人還能很快地說出五個層次的需求:生理、安全、愛於歸屬、受尊重、自我實現。這張圖的確是廣為流行的需求層次理論,1954年,身為人本心理學中流砥柱的馬斯洛出版了影響深遠的巨著《動機與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書中提出了上述的需求五層次論。
  •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是錯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想要認清自己,就要知道人類自己的內在動機。關於人類自身的需求,很多人都知道,當代的心理學家已經建立了很多不同的模型,來描述人的心理需求。在這眾多的模型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了。他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5種: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不過,按照馬斯洛的這個理論,我們其實還是很難確認內在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