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三板斧砍向高藥價,大批醫療行業CEO成熱鍋上螞蟻

2020-12-05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八點健聞,作者|李偉,責編|周瓊

限價、藥品招標、購銷兩票制……1996年以來,針對藥價居高不下的難題,國家發改委先後30多次推動藥價改革。然而重拳之下,藥費卻越控越高,一些基本藥物的價格甚至在近年內暴漲數十倍。

今年以來,在4+7帶量採購等政策的逼迫下,一些常見藥、抗癌藥降價的消息時有傳出,不過這番效應將影響到多少藥品及藥企,又將在多大程度上使就醫者受惠,仍待觀察。

事實上,藥價居高不下,不僅僅是中國的現狀,亦是全球醫療市場的痼疾。

美國是全球公認的醫療費用最為昂貴的國家之一,其醫療開支佔GDP比重接近20%,藥價高正是當中的重要推手。美國總統川普自競選以來,對這一難題頻出狠招,相關政策在業內不斷引發風暴。但實效如何,同樣需要時間檢驗。

川普降藥價「三板斧」

去年5月份以來,針對持續高企的藥價,川普政府甩出了「三板斧」。

早在在競選期間,為拉攏選民,川普曾做出降藥價的承諾。然而,美國圖靈製藥和邁蘭公司對常用藥品「瘋狂漲價」,以及2017年以來陸續獲批上市的幾款CAR-T(免疫細胞)療法動輒數十萬美元的定價,令川普政府「頻遭打臉」。

去年1月份,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將把降低處方藥價格作為「重中之重」。

去年5月,川普政府推出了一項旨在降低藥價、減少患者自付費用的《美國病人優先》計劃,正式向高藥價發起挑戰。這些計劃包括更強硬的藥價談判、更充分的市場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等。

這一系列被稱之為「三板斧」的措施如下:

一是促進競爭降藥價。根據「美國病人優先計劃」,政府在仿製藥與品牌藥之間挑起競爭:一方面提高仿製藥開發、審查和批准過程的效率——去年FDA批准了971個仿製藥,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面,最大限度避免品牌藥公司利用競爭漏洞,如去年5月,美國FDA通過其官網公布了39家製藥公司「黑名單」,它們被指控「阻撓仿製藥企業獲得本公司的藥物樣品」。

FDA還表示,將每半年對這份「黑名單」更新一次。

二是清除中間商環節,降藥價。在拋出《美國病人優先》計劃時,川普圍繞降低美國藥價的主題發表演講,抨擊藥品流通環節的加價令「中間商」大發橫財。川普在演講中表示,正在清除(保險公司、醫藥福利管理機構及藥店等)「中間商」,還聲稱「不管『中間商』是何方神聖,都不會再大發橫財。」

三是促進透明降藥價。將包括藥物在內的醫療服務價格更加公開透明化,讓患方有更好的知情權、選擇權,讓供方承受更大的壓力,倒逼降價。

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在控藥價方面繼續揮舞行政之劍,尤其針對藥價及醫藥服務定價的透明度問題,推出了一些新政策。此項政策因力度極大、涉及面極廣,在業界引發強烈反響。

相關各方因站位、利益的不同,在新政面前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眾生相」。這預示著,圍繞著藥物及醫療服務定價,一場複雜而持久的博弈正在展開。

美國藥品打電視廣告要標明藥價

去年5月,川普在發表降藥價主題演講時,拋出了一個特別提議:電視廣告要公布藥品價格,以進一步刺激競爭、降低藥品價格。當年10月15日,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頒布了一項「法規提案」,明確規定凡是Medicare和Medicaid所覆蓋的藥品,如果定價超過35美元/月,製藥商都需在電視廣告中增添標價(目錄價格)。

今年3月底,美國強生製藥公司在其抗凝劑拜瑞妥的電視廣告中,率先公布標價信息,成為第一個「吃螃蟹者」。

有報導稱,強生公司對兩則播放中的電視廣告進行了調整修改,將拜瑞妥448美元的標價以及一系列典型的自付費用信息,添加到廣告片的末尾,同時還添加了介紹該藥品保險的網址信息,供消費者了解具體的費用。

拜瑞妥是強生公司處方量最大的藥品,美國每月要開出大約100萬張拜瑞妥處方。強生公司計劃對電視廣告中添加拜瑞妥的標價信息的反饋情況進行效果評估,以決定是否在其他藥品的廣告中增添標價信息。不過,該公司的發言人表示,在4月份將會在其他兩款重磅藥物Stelara以及Tremfya的電視廣告中增添網址連結,以方便消費者更好了解藥品價格信息。

強生公司並非唯一支持政府將藥品價格信息透明化的製藥商。

去年10月,美國藥物研究和製造商協會(PhRMA)的各大製藥商成員都同意從今年4月起,在所有的藥品電視廣告中增添價格信息連結。其他一些公司也已開始這樣操作了,比如美國著名醫藥公司禮來公司,雖然尚未直接在廣告中標明藥價,但從今年1月起,已在兩款藥物「Trulicity」、「Emgality」的電視廣告中,附上了藥價信息網站的網址連結。

總體上製藥商都認同藥價透明有益於消費者。在去年HHS對法規徵求意見階段,禮來公司曾公開評論說「同意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的意見,即病人將會從有意義的藥品開支信息的更大透明度上獲益,幫助他們就自己的醫療保健做決定。」

不過業界也有不少反對甚至抨擊的意見。比如,強生表態支持在電視廣告中公開藥品價格信息,但反對將藥價信息公開擴大到出版物、數字媒體或其他媒介渠道。

PhRMA曾發表過一份聲明,稱在廣告中加入價格似乎是朝著價格透明化的方向發展,但藥品定價中那些模糊和複雜的部分,並不能通過一個簡單的標價就能呈現出來。

目前,這項藥品廣告的新法規仍在最後的審核環節。由於可能遭到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法律指控,該新規能否獲批尚無定論。

醫院和保險公司被要求公布合同價格

除了要求藥品廣告中公開定價,或添加藥品價格信息的網址連結,川普政府還要求醫院公開同保險公司談判商定的醫療服務價格,以推動醫療保健服務的「降價控費」。

病人權益維護者對美國政府這一計劃拍手稱快,表示消費者在選擇醫生或接受治療前應該能「貨比三家」、詢價比價。不過由於這一計劃動了醫院和保險公司的「奶酪」,受到這兩方利益代表者的強烈抗拒和反對。

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以「醫院和保險公司堅決抗拒價格透明化提議」(Hospitals,Insurers Set to Resist Price Transparency Proposal)為題進行了報導。

報導稱,行業團體對政府有沒有法定權力要求公開醫療服務價格予以抨擊,認為這樣做會對醫院同保險公司談判達成的協議帶來顛覆性影響。行業代表批評說這一要求過於複雜,難以施行。他們表示,被迫公開的價格信息對消費者幾乎沒什麼用處,因為消費者只想知道自己需要花多少錢,而並非醫療服務的總價格。

美國醫院協會(AHA)執行副主席Tom Nickels說:「消費者想要獲取什麼信息?應該是我需要從腰包裡掏多少錢。這應該是醫療保健機構進需要改進提升的方面。我們應向病人提供他們真正所需的信息。」

分析認為,公開醫療服務議定價格,會導致醫院和保險公司競相攀比、相互壓價,在業內引發連鎖風暴。

一方面,醫院方面擔憂保險公司會提出降低醫療服務價格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會面臨保費報銷補償上的巨大壓力,因為醫保報銷比例低的醫院會要求、會爭取與競爭對手一樣的較高報銷比例。同樣道理,贏得最大優惠的保險公司也不願將折扣率公開,因為競爭對手也會要求相接近的定價。

通常,保險公司支付給不同醫院及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提供方的協商價格差異性很大。比如同樣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妊娠超聲檢查平均價格為522美元,近在60英裡之外的Canton市,妊娠超聲檢查的價格為183美元,前者是後者的近三倍。

同保險公司的議定費率是典型的嚴格商業機密,受到合同封口條款保護。將其公開對諸多醫療保健市場來說都是重大改變。

美國醫療保險協會(America's Health Insurance Plans)表示正在對政府的計劃方案進行研讀評估。

不過非營利機構醫療保健開支研究所(Health Care Cost Institute)負責人Niall Brennan對政府推行醫療保健服務價格公開透明化的努力大加讚賞、頗為期待。Niall Brennan說:如果計劃得到推進,將會使大批醫院CEO和保險公司的財務長成為熱鍋上的螞蟻。

醫療保健開支研究所的研究顯示,僱主保險計劃所涵蓋人員的醫療保健開支不斷攀升,主要是由於醫療服務價格上漲所致,而非源自醫療保健服務總量的增長。

目前,美國政府正在對公開醫療保健服務價格的計劃公開徵求意見。政策要求相關價格信息或者發布在公共網站上,或者由第三方平臺將信息匯聚起來,以方便消費者在接受醫療保健服務時能「貨比三家」。該計劃一旦得以實施,未能遵照施行的醫療保健服務提供方可能將面臨處罰。

FDA前局長:藥價高企源於市場失靈

高藥價及高昂的醫療服務費用在美國備受關注。有報導稱,美國FDA前局長Scott Gottlieb離任後也將劍指高藥價。

Scott Gottlieb離職後加入位於華盛頓的智庫機構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下稱AEI),擔任醫療政策研究員。據華盛頓郵報報導,Scott Gottlieb將重點圍繞藥品價格展開研究,著力破解他所稱的「市場失靈」問題——他認為高藥價背後的原因是「市場失靈」。

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談時,Scott Gottlieb表示,有幾個因素導致藥價高企:市場上藥品數量不足以抑制藥價,品牌藥企業「圍獵」整個體系從而將仿製藥排斥在市場外;孤兒藥市場發展不充分導致壟斷獨佔局面持續等。"孤兒藥"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罕見病的藥品,又稱為罕見病藥。

據美國醫療媒體Endpoints報導,針對如何控制高藥價問題,Scott Gottlieb下一步研究的興趣點包括:對有效的創新性療法的新支付模式;激勵醫藥領域創新中存在的「市場失靈」問題;抑制醫藥領域競爭的陳規陋習等。

川普政府打出的一系列降藥價組合拳,同共和黨人的立場相符合。共和黨人依靠充分競爭以及自由市場等因素控制醫療服務價格。

不過這些政策能否順利實施,高藥價能否降下來,也許並不取決於政策的意志,其最終決定權仍在市場。

編譯來源

1.https://www.fiercepharma.com/marketing/price-checked-j-j-industry-first-tv-ad-drug-list-price-tag-launches-today

2.https://medcitynews.com/2019/04/scott-gottlieb-to-return-to-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to-focus-on-drug-pricing/

3.https://endpts.com/already-missing-fdas-vocal-commish-he-will-keep-chiming-in-on-drug-pricing-in-new-role

4.Hospitals, Insurers Set to Resist Price Transparency Proposal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相關焦點

  • 川普以身「試藥」後,安倍首相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什麼情況?
    只要認真學習我國的抗疫經驗,充分利用我國提供的醫療物資,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美國疫情失控,並非其不能,而是其不為。生物製藥公司、醫療機構、社保基金等利益集團為了自身利益,通過各種途徑阻止白宮採取正確的抗疫措施,導致美國一再錯失良機。
  • "熱鍋上的螞蟻"用英語怎麼說?
    「熱鍋上的螞蟻英語中也有一個古老的俗語用來形容這種緊張不安:好像熱磚上的貓(like a cat on hot bricks)。Hot bricks指的是「熱磚」,想想看,貓爬在熱磚上當然不能靜下來了。例句:她考駕駛執照前十分緊張不安。She was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before her driving test.
  • 山東要求幹部提高抓落實本領,主動去當「熱鍋上的螞蟻」
    一靠學習,二靠實踐,關鍵要做到善學、善謀、善作、善成。提高「善學」本領主動去當「熱鍋上的螞蟻」提高「善學」的本領。領導力首先是思想力,思想力取決於學習力。各級要把加強理論武裝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加強專業學習、政策研究,加快知識更新,跟上時代步伐。
  • 昨夜,螞蟻上了熱鍋
    (原標題:昨夜,螞蟻上了熱鍋)
  • 破除逐利制,必須解開拴在藥價上的「螞蚱」
    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就是要改變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和醫療格局,推進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即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一直以來,醫院收入離不開藥價支撐,據統計,一些三甲醫院的藥品收入佔到其總收入的40%~50%,而基層的公立醫院這一比重則佔到70%~80%。取消藥品加成,劍指「以藥補醫」,剝離公立醫院追逐的利益。
  • 熱鍋上的「螞蟻」:一場失落的財富盛宴
    由此可見,暫緩上市對螞蟻帶來的震撼何其巨大。在阿里內網,此前關於四部門約談馬雲等人的帖子被頂到300條,而置頂的一條評論來自前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她分享了一首支付寶之歌—《心的起點》:「……信任是種力量,不畏懼風浪;我們一起手牽手,肩並肩,朝同個夢想衝向未來和明天……」連夜拆除花唄燈箱廣告「我之前在銀行工作,業內都知道螞蟻的玩法。」
  • 毫無意義的三板斧!多重危機疊加,註定白宮對中國攻擊愈發瘋狂
    文/行走斯圖卡在過去24小時,美國總統川普向全世界再次證明,他瘋起來什麼事都幹得出!為了應對國內疫情、經濟和騷亂三重危機,他在29日的公開講話中甩出了三板斧——毫無意義的三板斧,因為都不是對症下藥,而是一如既往的禍水外引,中國又成了「背鍋俠」。
  • 螞蟻上樹怎麼做好吃?牢記2個訣竅,粉絲不軟爛、不粘鍋,巨下飯
    螞蟻上樹怎麼做好吃?牢記2個訣竅,粉絲不軟爛、不粘鍋,巨下飯大家好,這裡是三叄美食工坊,今天又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時美食的那些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螞蟻上樹。過年的時候,每次不管是在自己家吃飯,還是出去走親戚,總是會在桌上看到一碗螞蟻上樹,非常受歡迎,基本每次上桌,都是馬上就被夾完了。大家對它的喜愛,正是僅次於過年桌上的那碗青菜。
  • 五省區市首次集採,藥價最高降83.54%!高毛利」金身不...
    業內人士認為,集採環境下,無論是存量中標的競爭力,還是研發布局的競爭力,大型企業都有突出優勢,如未來集採範圍擴大,必然導致行業進一步集中,頭部企業值得重點關注。具體而言,在今年11月5日,首批冠脈支架國家集採開標,包括微創醫療、樂普醫療、藍帆醫療旗下吉威醫療、易生科技、美敦力、金瑞凱利等在內的10家企業產品擬中標。
  • 做螞蟻上樹時,先別急著下鍋,多加這1步,粉絲不軟不爛不粘鍋!
    做螞蟻上樹時,先別急著下鍋,多加這1步,粉絲不軟不爛不粘鍋!大家好,這裡是三叄美食工坊,今天又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時美食的那些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螞蟻上樹。說到螞蟻上樹,剛開始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道菜是什麼,因為它的取名主要是以這道菜的外形特徵來命名,絲毫沒有提到其他任何能讓你聯想到是粉絲的信息,名字是取得好,菜也的確是一道特別受歡迎的菜。現在只要你隨便去飯店吃個飯,你都會發現請客的主人家都會點上一份螞蟻上樹,而這個菜也是能吃不完剩下來的概率最低的菜。
  • 「藥價放開」配套政策缺失致部分藥品「斷藥」
    記者近來在山西走訪了解到,配套政策缺失致醫療機構部分用藥接連「斷藥」,其中不乏婦產兒童用藥、老年人用藥和常用藥。各方呼籲有關部門儘快調研配套,防止斷藥品種繼續擴大波及更多用藥群眾。  年初「斷藥」至今  山西一些醫療機構、藥品經銷企業反映,今年年初,部分臨床用藥開始出現斷藥,這種狀況持續到現在沒有改善。
  • 水滴在熱鍋上為什麼不會蒸發,而是轉圈?
    這是因為水不會溼潤炙熱的金屬表面,而僅僅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個水蒸汽層,水蒸汽層會把水珠與熱鍋隔離開,產生懸浮,因為水蒸汽的揮發流失進而導致水滴的旋轉。是一個叫萊頓弗羅斯特的科學家發現和解釋了這種現象,所以又叫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 螞蟻上樹這樣做,粉絲不粘鍋不糊鍋,美味過癮,看一遍就會
    螞蟻上樹又被稱為爛肉粉絲,其實並不是真的螞蟻,也不是爛肉。而是瘦肉被剁的非常爛,就像螞蟻一樣大,粉絲就像樹幹,蔥花如樹葉;肉末炒粉絲,就如同螞蟻上樹一般。 這道菜選用的都是最普通常見的食材,但是經過巧妙的烹飪手法,放上一勺郫縣豆瓣醬,整道菜就仿佛被注入了靈魂一樣,立刻變得香噴噴起來。
  • 《公共服務藍皮書》發布:抗癌藥降價成公共醫療年度最熱話題
    藍皮書指出,在公共醫療服務領域,抗癌藥降價成為年度最熱話題。藍皮書指出,在公共醫療服務領域,抗癌藥降價成為年度最熱話題。新華社資料圖報告參考騰訊指數社會熱點輿情數據,歸納總結出2018年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公眾最為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採用輿情大數據分析方法對醫療、教育、住房、交通、社保、個稅等公共服務領域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藍皮書提到,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及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大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等難題。
  • TikTok後,螞蟻集團也被美國盯上了?理由還是那「熟悉的味道」
    根據此前美國針對華為、TikTok、微信等中國企業的做法,媒體推測,美國對螞蟻的限制或許也將是那「三板斧」——其一,禁止美國用戶使用螞蟻和騰訊支付服務。其二,把螞蟻和騰訊列入「實體清單」,限制美國公司及有業務往來的海外公司與螞蟻等進行交易。其三、籤署行政令對螞蟻和騰訊在美國的交易進行限制。制裁「螞蟻」?
  • 螞蟻「失火」,殃及池魚?數科概念高估值或將重構
    先是被央行等四部門聯合約談,網絡小額貸款新規徵求意見稿也在同日火速出爐,劍指作為螞蟻營收大頭的個人消費信貸擴張模式。11月3日,上交所與港交所的兩紙暫緩上市公告,更是將螞蟻推向「熱鍋」中央。
  • 2019年醫藥行業十大熱點話題
    作者:三耳2019年,對於中國醫藥行業企業、從業者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在4+7、醫保控費、稅務核查、執業藥師掛證整治、DRGs付費等政策的多重影響下,醫藥行業高毛利在流失,洗牌在加劇,一批企業註銷、裁員、停產,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如何去定義2019年的醫藥行業,它的關鍵詞又是什麼?
  • 精準醫療成趨勢 人工智慧或將成為關鍵一環
    精準醫療成趨勢 人工智慧或將成為關鍵一環 此外,據VentureBeat報導,近日在英偉達ceo黃仁勳主辦的一場競選賽中,從三大類別的2000多家AI創業公司中,選出了14家最優秀的AI初創公司,其中就有5家為AI醫療創業公司。由此可見,AI技術開始對準精準醫療,為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開闢一條新道路。
  • 廣東物價局:藥價將下調 部分藥改為政府定價
    記者從廣東省物價局獲悉,全省3月將開展藥品成本價格調查,對廣東省內生產(進口)的列入《 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藥品去年的成本、生產和銷售數量等進行登記核查。據省物價局服務價格處處長陳波透露,廣東有計劃年內再次下調定價目錄內的藥品價格。
  • 美護士向世界公布一真相:大批人被洗腦了
    一場"政治病毒"美國選舉落下帷幕,眾多川普支持者不約而同湧上街頭參與抗議遊行,並在多處舉行大量聚集性活動。這些狂熱追隨者們,大多數沒有選擇戴上口罩出門,如此讓自己暴露在病毒射程內,讓人不理解川普的支持者們對於疫情報以什麼樣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