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
全球最高估值獨角獸,資本市場最大規模IPO、金融科技領域最大平臺……當一家中國企業帶著耀眼的抬頭站到聚光燈下,美國的大棒「如約而至」似乎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據彭博社報導,由於擔心「威脅國家安全」,美國正考慮對螞蟻集團和騰訊支付等企業出臺限制措施。
美國限制螞蟻?還是那熟悉的味道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然而,在現實中,美國這棵「大樹」卻更想來撼動「蚍蜉」。
當地時間10月8日,美國媒體報導稱,今年至今,已有多名美國高級官員就如何限制螞蟻和騰訊公司支付進行了一系列的討論。路透社稱,進入9月後,這一討論明顯加速,最後一次的討論時間為9月30日。
彭博社援引美方人士觀點稱,美國官員擔心,包括螞蟻集團和騰訊支付在內的中國金融科技平臺「將主導全球數字支付,使中國獲取數十億人的銀行業務和個人數據」,並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建議對這些中國企業進行限制。
消息人士並未透露美方計劃如何限制這幾家中國企業。美國財政部、貿易代表辦公室及商務部也暫未對此事做出回應。
根據此前美國針對華為、TikTok、微信等中國企業的做法,媒體推測,美國對螞蟻的限制或許也將是那「三板斧」——
其一,禁止美國用戶使用螞蟻和騰訊支付服務。其二,把螞蟻和騰訊列入「實體清單」,限制美國公司及有業務往來的海外公司與螞蟻等進行交易。其三、籤署行政令對螞蟻和騰訊在美國的交易進行限制。
制裁「螞蟻」?美媒:短時間有點難
不過,美國媒體同時預判,雖然此前已有華為、TikTok等先例,但美國政府想對螞蟻「動手」,短時間來看,不會那麼快。
首先,限制螞蟻和騰訊支付目前暫時停留在「想法」階段。而此前一系列制裁的「始作俑者」川普,在該「想法」最後一次被討論的兩天後,確診了新冠肺炎。路透社稱,目前美方官員並未提供明確的限制方案,即使有也很難在近期遞交給川普。
其次,考慮到此前美國政府針對TikTok和WeChat的「下架禁令」均已被美國法院「叫停」,美國政府在推進所謂的「制裁」前,勢必將更多考慮法律方面的問題。而美方官員也更傾向於觀望TikTok等中國企業限制令的後續進展。
此外,美國大選(11月3日)進入衝刺階段,現任的川普政府依舊會繼續推進對中國企業的限制措施,但暫時不會把這一「想法」作為較高的優先級進行考慮。
因此,根據美國媒體的普遍推測,美國針對螞蟻集團的限制並非空穴來風,但在大選前或許很難落到紙面。
「誰是下一個?」
今日,國內媒體援引螞蟻集團發言人的消息稱,螞蟻集團「暫時不知道美國政府內部有任何此類討論」。「螞蟻集團的業務主要在中國,我們對在中國市場的增長前景感到興奮。」
根據螞蟻集團此前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去年,螞蟻集團的主要業務大多分部在中國境內。其海外業務僅佔總收入的5%。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稱,即便美國政府推行限制措施,幾乎不會影響該公司在中國的電子商務和零售業務。而對其背後的阿里巴巴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當地時間昨日,擁有螞蟻集團的阿里巴巴股價上漲1.3%。彭博社表示,這表明投資者並認為「制裁螞蟻」的消息會對阿里巴巴的財務會產生任何即時的影響。
據悉,螞蟻集團計劃近期在港交所和上交所科創板同步上市。分析顯示,螞蟻集團的IPO規模大概率會創下全球最大IPO紀錄。去年12月,沙特阿美曾創下294億美元的IPO紀錄。值得一提的是,在沙特阿美之前,保持這一紀錄的正是螞蟻集團背後的阿里巴巴。
10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其海外社交媒體上表示,「禁令、制裁、逮捕……1987年,東芝。2014年,阿爾斯通。現在,華為、TikTok、WeChat。誰是下一個?」
事實上,在中國企業發展逐漸規模化、全球化的今天,美國政府眼中的「下一個」或許只是時間問題。螞蟻集團、騰訊支付,它們之後,「誰是下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