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為何選擇200公裡工作軌道(圖)

2021-01-15 搜狐網

  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李宣良、白瑞雪、田兆運)「嫦娥一號衛星選擇距月球200公裡的圓形軌道作為"工作崗位",完全是出於有效載荷開展工作的需要。」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王也雋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軌道高度是根據繞月探測的科學目標確定的,與軌道控制技術的難度無關。

  5日10時35分左右,經過180多萬公裡長途飛行的嫦娥一號衛星,被月球成功捕獲,進入近月點210公裡、遠月點8600公裡的橢圓繞月軌道。接下來,衛星還將進行兩次近月制動,最終進入距離月球200公裡、周期為127分鐘的極月圓軌道。

  王也雋說,嫦娥一號衛星選擇高度為200公裡的工作軌道,主要是因為衛星上搭載的CCD立體相機、雷射高度計、微波探測儀等有效載荷,在這個距離上能夠充分發揮性能,具備完成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4大科學目標的能力。

  「就如同我國的載人飛船在323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飛行,而通信衛星在約360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飛行一樣,飛行器的軌道高度並不代表控制難度,也與技術先進與否無關。」王也雋說,「如果嫦娥一號選擇其他高度的工作軌道,我們一樣能夠控制。」

圖表:「嫦娥一號」將於11月5日到達月球 新華社發

  隨著嫦娥一號衛星與月球的逐漸接近,它所受到的月球作用力也在不斷加大,飛行速度將顯著提高。在抵達近月制動點時,衛星飛行速度約為2.4千米/秒。如果不減慢飛行速度,衛星就無法被月球捕獲,進入環月運行軌道,實現繞月飛行的目標。

  嫦娥一號衛星5日11時37分順利進入周期為12小時的橢圓環月軌道,成為我國第一顆月球衛星。那麼,嫦娥一號的第一次近月制動是如何實現的呢?

  「嫦娥一號衛星第一次近月制動要克服三大挑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測控專家麻永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責任編輯:車東哲)

相關焦點

  • 嫦娥二號成月球衛星 將擇機入百公裡環月圓軌道
    嫦娥二號衛星發射以來經過的關鍵步驟示意圖。  7日下午,截至記者發稿時,嫦娥二號衛星在橢圓環月軌道飛行正常,將按計劃進入預定環月工作軌道,即100公裡的環月圓軌道。嫦娥二號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介紹說,首次月球制動存在很大風險,如果制動過晚衛星就逃逸出去了,如果制動不精確就會撞上月球。  在奔月途中,嫦娥二號衛星先後開展了太陽翼監視相機拍圖試驗、X頻段測控試驗、紫外導航試驗、太陽風離子探測器等各項科學試驗。
  • 嫦娥2號距離地球最遠時,接近4億公裡,還有更遠的
    3000N發動機工作了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那麼有人問,天問一號是否是至今我們發射的距離地球飛行距離最遠的一顆太空飛行器呢?其實不是,300萬公裡的距離,早在8年前就已經被打破。到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太空飛行器其實是嫦娥2號。嫦娥2號是嫦娥1號任務的備份。嫦娥1號發射成功,首次環繞月球飛行。因為軌道控制精準。到最終完成所有任務,有控墜落到月球表面,仍然有相當的剩餘燃料。
  • 嫦娥2號距離地球最遠時,接近4億公裡,還有更遠的
    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了超過200個小時,距離地球已經超過300萬公裡,各系統狀態良好。3000N發動機工作了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那麼有人問,天問一號是否是至今我們發射的距離地球飛行距離最遠的一顆太空飛行器呢?
  • 嫦娥二號順利進入高度100公裡圓形環月軌道
    東方網10月9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9日)上午11時32分,嫦娥二號衛星成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軌道高度為100公裡的圓形環月軌道,在軌測試後開始進行科學探測活動。  11時17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發出指令,嫦娥二號衛星490牛發動機成功點火,約15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
  • 嫦娥五號「啟程回家」,專家解讀為何選擇在內蒙古草原降落
    為何選擇在內蒙古降落?12 月 7 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相關專家。嫦娥五號踏上回家路,路上玩起 " 打水漂 "12 月 6 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上演 " 月宮之吻 ",完成月壤樣品的
  • 嫦娥五號探測器為何進行軌道修正?後續還有啥任務?專家解答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昨晚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地月轉移過程中,受入軌偏差、控制偏差等因素影響,會產生軌道偏差。需要完成相應的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始終飛行在適當的軌道上。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已在軌飛行約17個小時,距離地球約16萬公裡。驗證發動機性能 確保後續近月制動完成除了彌補運載火箭發射入軌的偏差,此次軌道修正還在軌驗證了探測器上3000N發動機的性能。
  •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距地球約16萬公裡
    資料圖: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郭超凱段遜)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1月24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2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本次任務發射入軌精度較高,修正量很小。
  • 嫦娥五號為何凌晨「奔月」?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萬珂 攝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長徵五號火箭為何選在凌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錢航表示,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此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在滿足地球與月球位置關係的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時間的約束、探測器地月轉移時間、返回器再入航程等條件下,選擇最合適的發射時間,也就是確定火箭的發射窗口。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嫦娥五號軌道器(黃色)攜帶返回器(白色)從月球返回,在地面5000公裡上空分離,返回器返回地球(模擬圖)。在嫦娥五號任務的尾聲,這場太空「水漂」貢獻了最後一幕驚險的表演。地球家門難進今天凌晨,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的「快遞小哥」軌道器與「月球快件」返回器分離,小小的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返回器以11.2公裡/秒的第二宇宙速度急速衝向地球,在距離地面120公裡高度,像一顆彈頭扎入大氣層。
  • 嫦娥5號為何在這一天著陸月面?取樣要求48小時完成,為什麼?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我國嫦娥5號「著上組合體」成功著陸月球正面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呂姆克山脈位於風暴洋北部,嫦娥3號落月點虹灣西部,是一座孤立的火山,位置在月面緯度坐標40.8°N,月面經度坐標58.1°W,距離嫦娥3號距離約1000公裡。
  • 獨闢蹊徑 選擇在月球風暴洋著陸的嫦娥五號面臨哪些困難?
    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 僅消耗原計劃0.3%推進劑: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加班」背後故事
    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順利執行規避機動。中國國家航天局近日對外宣布,在完成既定主任務後,嫦娥五號軌道器開展拓展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 嫦娥五號軌道器為什麼還能再「加班」?
  • 嫦娥二號實現六大技術創新 將直接進入奔月軌道
    對探月工程起承上啟下關鍵作用的「嫦娥二號」,將實現六個方面的技術創新與突破:——突破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的發射技術。相比「嫦娥一號」先發射到地球附近的過渡軌道,再經過自身多次調整進入奔月軌道,「嫦娥二號」衛星將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約38萬公裡的奔月軌道。
  • 嫦娥5號為何在這一天著陸月球?取樣要求48小時內完成,為什麼?
    跟之前的嫦娥3號和嫦娥4號著陸情況不同,嫦娥5號要求在48小時內完成表取和鑽取兩種方式的取樣,然後將2千克月球樣品倒進一個特殊貯存罐中,特殊貯存罐位於上升器頂部,採樣完成後進行密封,做好返回近月軌道的準備。
  • 模擬嫦娥五號兩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飛控過程
    本報北京3月8日電  記者鄒維榮、通訊員蔡金曼報導: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器服務艙繼續為嫦娥五號任務開展在軌驗證
  •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
    【僑報網綜合訊】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北京時間12日9時54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經歷了約6天的環月等待,實施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近圓形軌道變為近月點高度約200公裡的橢圓軌道。月地轉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月球軌道上的軌道機動,使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嫦娥五號成功「剎車」進入環月軌道,「近月制動」究竟是什麼
    11月28日,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 嫦娥五號「剎車」制動進入環月軌道,「近月制動」究竟是什麼
    嫦娥五號成功「剎車」進入環月軌道,「近月制動」究竟是什麼 11月28日,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如何運回地球?
    嫦娥五號計劃實現自動採集月壤再返回地球,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採集月面3米以下的月壤2千克以上】嫦娥五號將實現4個重大突破,即在月球外表主動採樣;從月面起飛;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踏上「奔月」旅程,11月7日進入200公裡的環月工作軌道。至2008年10月,在完成預定在軌一年的各項探測任務後,狀態依然良好。「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確定將實現軟著陸,技術跨度大,為在撞月過程控制和軌道測定方面積累經驗,減少後續工程風險,決定在嫦娥一號衛星壽命末期,控制衛星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