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一直都是相對困難的部分,尤其是十分重要又容易混淆的各種不同流派的人物觀點,時常讓同學們感覺難以把握,因此在這裡就為同學們梳理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流派——行為主義的人物及其觀點。
行為主義作為整個學習理論中較早也流傳較廣的理論,主要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經驗的過程,故而有時也被稱之為聯結主義。該流派注重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理論,通常每個人物的理論都有其獨特的實驗支持,因而在同學們的識記過程中必須人物、實驗、觀點、規律的一一對應。
首先是「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他通過貓開籠取食實驗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而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而形成的,因而他的觀點也被稱之為失誤說。
同時,根據自己的實驗研究得出了三條主要的學習定律:①準備律②練習律③效果率。
其次是巴普洛夫,通過經典性條件反射實驗(狗進食的搖鈴實驗)認為反射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是有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對體內外刺激產生有規律吧的應答活動,包括了條件反射和無條件反射,而能夠引起條件反射的神經系統又包括了第一信號系統與第二信號系統。根據這樣的結論,他總結出了兩條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獲得與消退,刺激的泛化與分化。
第三是斯金納,通過改良桑代克的實驗箱進行了自己的白鼠謎箱實驗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一種反應概率上的變化,而強化是增強反應概率的手段稱之為叫做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同時,根據理論總結出了他的核心觀點——強化原理,包括正強化、負強化、懲罰與消退。
最後是班杜拉,班杜拉並非一個純粹的行為主義者,他的理論被稱為認知行為主義,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會學習理論。他根據玩偶實驗的結果提出學習的一種主要模式——觀察學習(替代學習),並總結出了自己的強化分類:直接強化、特代行強化、自我強化。
綜上所述,對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來說,四個主要的代表人物與觀點同學們都要能夠一一的對應,並且加以理解,接下來我們通過例題來檢驗下同學們的學習效果:
【考題再現】
1.如果個體在做出某種反應後,消除某種厭惡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從而使同類行為在類似的情境中發生的概率增加,稱之為(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消退
【答案】B。解析:本題屬於概念反選類單選題,考察了斯金納的強化原理,題幹的描述即為fuqianghua 的概念,故選B。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