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上最近發表了一篇最新研究報告,17年全球大約有1100萬人死亡就和飲食不當有關。其中,腫瘤疾病的死亡率最高的地區就是東亞地區。
在眾多腫瘤疾病中,最讓人恐懼的便是惡性腫瘤了,也就是癌症。不少年輕的患癌病人剛開始都不相信自己這麼年輕也會得癌症。但其實,這就是一種生活習慣不當引起的疾病。
廚房這3種調料沒選對,當心癌症提前來敲門
1、醬油
醬油是經常用到的一種調料品,主要是用來提味、增色用。使用大豆、小麥或黑豆等材料加水、食鹽釀造而成。味道鮮美,是不可少的一味調料。
但是某些製造商使用的是脫脂大豆,其釀造的過程只要1個月左右。因釀造時間段,也就出不了醬油獨特的香味,就會加入一些其他的添加劑來增加香味。
建議在選購醬油時,最好是看清楚配料表。也就是說儘量選擇原料只有大豆、食鹽、水的醬油。如果標示顯示有過多的化學添加劑成分,最好不要購買。
2、食用油
對於患癌的病人,建議其實是可以選擇橄欖油作為廚房食用油。有學者做過相關研究,橄欖油中的橄欖酸、角鯊烯、類黃酮、多酚等物質能起到降低發生癌前病變的作用。
雖目前仍無法證明橄欖油有明顯抗癌效果。但從橄欖油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來看,能讓癌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亞油酸以供生長分裂,這樣就間接降低了細胞癌變的機率。
3、食鹽
「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日三餐怎麼能少得了。選擇一款天然的食用鹽很重要。現在大多家庭使用的都是加碘鹽,也很少有人得因缺碘而導致的「大脖子病」。
但是不同的食鹽也有區別。這裡要說的就是天然鹽和人工鹽。天然鹽指的是海鹽或湖鹽,也就是把海水或湖水通過日曬脫水而成的食鹽。
人工的精製食鹽,雖然成分也是氯化鈉,但其中的礦物質成分不如天然鹽,而且還有不少其中的氯化鈉含量超過99%。但一般超過90%的,就不建議使用。
怎樣飲食能預防腫瘤發生?
1、挑選應季蔬菜
在對應的季節選擇應季時蔬,不要買大棚種植的反季節菜。比如在現在7月,適合吃的應季蔬菜有苦瓜、冬瓜、絲瓜、毛豆、捲心菜、土豆等。
2、攝取優質動物蛋白
動物蛋白的挑選也很重要。比如雞肉、豬肉、牛肉等,這些動物肉類中含有較多的優質蛋白。還有一些植物性蛋白也是優質蛋白,比如黃豆、黑豆等豆類。另外 ,家禽蛋類和牛奶、羊奶等奶製品也有豐富的優質蛋白。
惡性腫瘤可以說是一種把生命提前結束的一道門,但其實也是生活習慣不良的長期誘導結果。但是我們不用談癌色變,只要把不好的生活習慣改變,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癌是不會那麼容易就找上門的。
要預防癌症,飲食上就應該有所注意。比如西葫蘆在高溫爆炒下,就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另外,高溫炒菜時也不要放味精,會分解出異吡唑,攝入量過多也可致腸道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