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過去了,「九千歲」級驅逐艦為何一直沒有出現?

2020-12-05 匈奴狼山

早在20年前甚至是30年前,關心海軍建設的人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是,9000噸級的國產神盾驅逐艦什麼時候出現?之所以有這個想法,主要是當時美日的神盾驅逐艦已經普遍進化到了9000噸級甚至已經出現了滿排過萬噸的放大型號,不過其常排肯定還在9000噸左右。而當時新興海軍只有6000噸級剛剛出頭的兩三艘新「大驅」。比如167艦、115艦和116艦,而且還都是蒸汽動力的。從俄方進口的4艘現代,最早的兩艘只有7900噸,後來的2艘也不過8400噸滿排,而且都沒有盾;信息處理能力和電戰水平只相當於西方1970年代甚至是1960年代的標準。後來經過努力,終於有了國產神盾,但是滿排據說也只有6850噸,這就是170艦和171艦。這2艦是燃氣輪機和柴油機的混合動力,不論噸位和載彈量都比美日的同代盾艦少了2000多噸。

感覺有點「浪費」了海之星雷達的強大有源模式。畢竟美日早期的盾艦都是無源體制。於是自產9000噸神盾就成了一個天天講日日盼的事情,甚至被俗稱為「九千歲」。到後來終於出現了全燃機的大盾,這就是055。但是055的體量完全展示後著實嚇了所有人一跳,居然從7000噸級一步跨越到了滿排1.3萬噸,把噸位幾乎整整翻了一倍。如果不是全球還有一個1.6萬噸級的DDG1000系列,那麼055就將一步到位成為全球最大的盾艦。而再看目前的造艦,甚至包括未來5年的可能的造艦計劃,水面部分仍然是1.3萬噸級的055;7500噸級的052DL;以及4500噸到5000噸級的新054系列的這三級主力水面戰艦的模式。如果非要說有4級艦。那麼還可以把1400噸級的056系列也加進去。但是仍然看不到任何要開建新式「九千歲」的苗頭。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來,之所以看不到九千歲出現,根本性的問題是動力配置的因素。而動力配置又決定了航速、反應速度和全艦電力分配這些直接事關戰鬥力的核心因素。在1990年代以前,新興海軍的艦艇設計和建造主要還是1960年代以前引進的蘇聯技術,加上部分自己的研發。但是整體突破不大,因此主力驅逐艦051系列只能用船用燃油鍋爐加蒸汽輪機動力,而且是狹長艦型,滿排噸位也只有3960噸。雖然蒸汽動力有馬力大航速高的特點,但是也有初期啟動慢,適航性差和日常維護維修麻煩的弱點。後來作為補充,又自己開發了2000噸級的護衛艦,統一使用柴油機。而最早使用燃氣輪機的2艘052系列,是早和超級大國關係相對比較好的、短暫的1980年代,原裝引進4臺LM2500燃氣輪機的結果。使用了快30年仍然整體表現不錯。而LM2500恰恰是美日9000噸級以上神盾的主動力系統。LM2500的基本型早期的穩定功率是18755千瓦,也就是25500馬力。

4臺加起來10萬馬力稍多,正好推動9000噸到1萬噸的滿排艦體。而052每艘只用2臺原裝的LM2500,推動5000噸以下滿排也合適。但是隨後很快就斷供了。沒有了合適動力,自然就很難有九千歲出現。而這條線斷了之後,又從東歐某國引進了不成熟的UGT25000船用燃氣輪機,自己攻關後終於成為成熟可用的GT25000。這種燃氣輪機的最大特點就是單機比LM2500的功率要大出不少。GT25000的穩定輸出功率可以到2.5萬千瓦,最大功率甚至可以到3.5萬千瓦。如果用兩臺,就是5萬千瓦起步,合計6.8萬馬力。這個動力推動7000噸級的艦體正好,而推9000噸的艦體就有些不夠了。於是就出現成了7000噸級上下的052C和052D系列,用燃氣輪機加柴油機,但兩者不可同時使用。而如果用4臺。則功率高達10萬千瓦以上,相當於13.6到14萬馬力。推動9000噸艦體都過剩太多,而對1.3到1.6萬噸的艦體最合適。

正是沒有功率合適的燃氣輪機,最終出現了從7000噸級直接跨越到1.3萬噸級的現象。雖然研發國產版的LM2500的呼聲一直存在,但是必要性明顯正在降低。主要在于越來越多的實際運行證明,柴燃混合動力似乎比4臺燃機的全燃動力更經濟。現在美國海軍都嫌棄4臺LM2500太費油。而且未來隨著ASBM的上艦,需要更大的垂髮井;以及高能武器的上艦成為大趨勢。反倒顯得9000噸到1萬噸的艦體不夠用了。現在美國海軍也想研發1.3萬噸到1.6萬噸的新一代大盾,這恰恰是055已經先發制人,提前佔據了技術制高點。已經沒有必要再回頭走九千歲的老路。如果總結一句話:那就是過去沒有能力,而當今已沒有必要!

相關焦點

  • 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十年磨一「艦」的印度神盾,標準的「萬國造」
    早在1977年設計建造「德裡」級驅逐艦時,就已經將此理念貫徹其中,參照蘇俄的「現代級」、「卡辛2級」和英國的「林仙級」三者設計元素建造的「德裡」級,以6800噸的排水量,強大的反艦、防空能力傲視第三世界國家,自稱為「第三世界第一艦」。
  • 中國漁船撞上日本驅逐艦,日艦船身出現大窟窿,防衛省介入調查
    但沒想到,這一幕竟出現反轉,我國漁船撞上日本護衛艦,日艦的船身卻出現了一個大窟窿,這一事件引發外界一片譁然,在我國的東海水域上,日艦為何會撞上一艘漁船?目前,為了徹查此事,日本防衛省已經介入調查。3月31日,日本廣播協會發布消息稱,經日本第10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鹿兒島)表示,當地時間30日,日本海上自衛隊一艘「島風」號驅逐艦在東海海域與我國的一艘漁船相撞,事故中並未出現傷亡人員。但日本的驅逐艦船身卻出現嚴重損毀,左舷後方被撞出一塊長1米、寬20釐米的損傷。而我國的漁船竟然「毫髮無損」,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損傷,船上的水手均安然無恙。
  • 戰艦世界閃擊戰:日系柳級高速魚雷驅逐艦試玩!
    今天是元旦假期第一天,由於天氣寒冷小胖窩在床上試玩很少用到的日系艦艇,由於是非人民幣玩家,小胖今天分別使用了菖級和柳級兩種二戰前期的日系驅逐艦。先來看看歷史資料中真實的日帝海軍驅逐艦隊。自1894-1895年甲午戰爭後膨脹起來的日本帝國聯合艦隊,從來沒有對驅逐艦的發展花多少心思。它的艦長只是少佐(少校)軍銜,艦艏也沒有皇族的菊紋章。
  • 平成「秋月」,下裡巴人,從「秋月」級看日本通用驅逐艦設計困局
    最終,不僅「高波」級通用驅逐艦隻建造了5艘,而且沒有安裝「宙斯盾」作戰系統。但顯然,日本海上自衛隊並沒有放棄對更高性能通用驅逐艦的追求。既然「高波」級通用驅逐艦的建造和改裝計劃未能成行,那麼就換一種辦法,以「高波」級驅逐艦後續艦的名義設計一款全新的通用驅逐艦。不僅能夠徹底完善「高波」級在實際使用中所存在的設計缺點,也更容易獲得相應的經費預算,這就是「秋月」級通用驅逐艦最初的設計目的。
  • 全歐洲未來沒有驅逐艦了?英國宣布17年內退役所有45型驅逐艦
    近日,英國國防大臣傑裡米·奎因發表聲明稱,英國皇家海軍將在2035年-2038年退役全部的6艘45型驅逐艦。
  • 二戰日本驅逐艦發展標杆,日本造艦鬼才的神作,吹雪級的發展事跡
    和英、美等海軍國家將驅逐艦作為護航和輔助的艦艇的做法不同,驅逐艦在日本海軍的「漸減作戰」的戰略中扮演著重要的反艦角色,所以日本的驅逐艦都是採用重武裝的配置。而吹雪級驅逐艦可以說是日系驅逐艦是新時代的翹楚與劃時代的產品,日本的驅逐艦發展開端就從1923年的「吹雪級驅逐艦」開始。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因此,倫敦海軍條約對日本海軍的造艦計劃制約較大,除了輕重型巡洋艦以外,艦隊最基本的骨幹力量,也是水面艦艇中數量最多的驅逐艦也不例外,讓日本海軍憋著一股勁。1936年12月31日,倫敦海軍條約到期以後,日本海軍就開始掀起造艦高潮,「水雷戰隊」就是重點發展對象,日語中的水雷就是魚雷,迅速啟動了新驅逐艦研製和建造計劃。
  • 世界十大驅逐艦
    本文整理了世界十大驅逐艦排名,有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中國055型驅逐艦、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英國45型驅逐艦、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中國052D型飛彈驅逐艦、日本愛宕級驅逐艦、澳大利亞霍巴特級驅逐艦、印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等,這些都是世界最強驅逐艦,下面請看詳細介紹。
  • 二戰德軍新型驅逐艦,一次海戰被「團殺」到僅剩1艘
    二戰德軍新型驅逐艦,飛剪型艦首的38節高速戰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海軍的發展一直受到限制,1935年德國動工建造了12艘新型的1934A型驅逐艦,在幾年後的1939年,又建造了6艘1936型驅逐艦(Z17-Z22),也被成為Z-17級驅逐艦,或迪特爾·馮·勒德爾級驅逐艦。
  • 喜憂參半的獎勵船,戰艦世界S系5級驅逐艦獵人評測
    喜憂參半的獎勵船,戰艦世界S系5級驅逐艦獵人評測 同隔壁的《坦克世界》一樣,《戰艦世界》也擁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來獲取免費金幣船。在眾多的金幣船當中,只要在官方公眾號綁定自己的遊戲帳號,就可以免費獲得S系的5級驅逐艦獵人。
  • 日本海自驅逐艦在東海撞上中國漁船
    ◎「島風」號(DDG-172)驅逐艦資料圖而據共同社的進一步報導,此次相撞事故,「島風」號驅逐艦(日本稱其為護衛艦)左舷被撞開一道長約1米、寬20釐米的口子,中國漁船的受損情況暫時不詳。「島風」號驅逐艦隸屬於日本海上自衛隊第4護衛隊群第8護衛隊,母港在佐世保。「島風」號驅逐艦屬於「旗風」級驅逐艦的2號艦,該艦於1985年開工建造,1987年1月建成下水,1988年3月正式服役,目前艦齡32年。
  • 二戰時期的日佔區幽靈船:斯圖爾特號驅逐艦傳奇
    斯圖爾特號驅逐艦  引言  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飛行員經常在日本控制的水域發現一艘與美國驅逐艦相似的日本戰艦,雖然軍艦前兩個煙囪經過改裝後彎曲成一個煙囪的日式風格,但軍艦明顯是一艘美國克萊姆森級驅逐艦,於是引發美軍諸多猜想,是這艘軍艦在敵佔區執行秘密任務還是有軍艦投敵了,美軍內部甚至給這艘戰艦起了"幽靈船
  • 「永不沉沒」的瘟神:日本「陽炎」級驅逐艦 雪風號
    到戰爭結束之時,日本海軍還剩下3 艘一線作戰驅逐艦沒有沉沒,這3 艘驅逐艦是:潮號(吹雪型20 號艦)、響號(曉型2 號艦)以及雪風號(陽炎型8 號艦)。大和號戰列艦的沉沒倒是跟雪風號沒什麼關係,因為也沒有什麼別的僚艦可以指派了,這一次雪風號在艦長寺內正道中佐親自操艦之下又躲過了幾乎所有的攻擊——有一枚火箭彈直插進入雪風號的食品庫,如果爆炸,則必定穿透艦體,可是它的引信失去了作用!
  • 052D型驅逐艦:最高航速約30節,二戰時驅逐艦一般有36節
    戰後驅逐艦,許多都採用了燃氣輪機,儘管熱功率提高了,但航速相對於二戰時期的驅逐艦,通常是下降的,一般基本上保持在30-32節的航速,很少有超過二戰時期36節航速的驅逐艦了。 水面艦艇在使用過程中,非常講究性價比,沒有必要追求過高的航速,且水面艦艇平常一般都是保持18-20節的巡航速度,是最省燃油,同時對機械磨損最小的航速,既考慮到了艦船的燃油費用,也考慮到了艦船推進系統的使用壽命,包括中修和大修的費用以及時間等。
  • 幸運的不死鳥們,那些撐過二戰的日本艦隊驅逐艦(上)
    刨掉二戰中生產的,以及來路不正或者實在太老降級使用不好歸類的,由日本自己製造、歸類是艦隊驅逐艦的、並且一直被作為艦隊驅逐艦使用的、堅持到戰爭結束的艦隊驅逐艦一共是五艘。下面就讓我們一一講來,字數太多分成兩篇。
  • 2020年即將過去,房價為何沒有「暴跌」?
    時間已來到2020年的11月底,2020年即將過去,回首2020年,確實是人類歷史上面臨巨大挑戰的一年,年初突然爆發的疫情,讓世界經濟一度陷入崩潰的邊緣,中國經濟第一季度更是出現罕見的負增長,世界各國開始採取嚴格的經濟封鎖措施,多個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出現負增長。
  • 48年過去了,為何東方紅一號仍然沒有墜入大氣層?原因很簡單
    48年過去了,為何東方紅一號仍然沒有墜入大氣層?此外,東方紅一號還完成了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的任務,並且進行了技術檢測,最終歷時28天將電量耗盡,變成一塊300多斤重的「鐵塊」,一直環繞地球運動。
  • 維託裡奧.維內託,從重炮驅逐艦到直升機巡洋艦,維內託的傳承
    義大利在這之前建造的戰列艦隻有兩艘安德烈亞多利亞和三艘的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以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但丁·阿利格伊切裡級戰列艦(義大利海軍祖傳的眼光,技術設計都不錯,問題就是,造的太拖沓,太漫長) 只有六艘無畏艦的義大利還出現了達文西號戰列艦彈藥庫爆炸事故,已經沒有維修價值, 因此只有九艘艘戰列艦的義大利
  • 日本海軍裡的祥瑞戰艦,自佐世保而來的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
    可是在日本海軍中,有這麼兩艘驅逐艦雖然運氣十足,卻讓友軍厭惡非常,其中一個我們很熟悉,就是號稱「雪親王」的雪風號驅逐艦,而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時雨號驅逐艦。一、白鷺級的二號艦時雨號隸屬於白露級驅逐艦的二號艦,事實上這個白露級的設計就頗為有意思,因為原本是沒有白露級驅逐艦的,白露級驅逐艦的誕生完全是為了補爛攤子——說的就是友鶴事件的爛攤子。
  • 曾落後日本20年,如今中國海軍實力如何?局勢已徹底扭轉
    而在二戰之後,雙方的命運再次發生非常大的逆轉,日本由於是戰敗國,當時的海軍徹底解散,以至於在二戰之後,日本是沒有海軍的,即使後來建立了名義上的海軍,即日本海上自衛隊,但卻不能用海軍的名稱。圖為日本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CG圖而當時中國海軍,特別是新中國建立之後,海軍的發展速度應該說是比較快的,尤其是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