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安明院士:生物博弈進化

2020-09-19 人民赤子


孟安明院士

信奉和選擇,最終會造就自己

平頭、圓臉,個頭不高,四肢健壯,語速快且音量大。四川街頭,這樣體貌特徵的50歲左右川籍男性,正滿街行走。

離開四川大竹家鄉已37年,此時孟安明再回四川,他可以憑藉相似的體貌特徵,毫不費力地融入其中。

但用不了多久,他又會被辨認出來。

在百度百科搜索大竹一詞,孟安明的名字被列入當地「著名人物」一欄,與他齊名並居的十來位人物當中,有著名禪師、清代知府、抗日英雄、將軍、畫家、詩人,以及比他年輕得多的流行樂創作人、青年作家。

發育生物學家的工作實質,往往並不如頭銜來得高雅。

孟安明的魚房是一間百來平方米的大房間,裡面規律排列著數千個水族缸和繁殖盒,當中遊弋著處於不同生長階段的3萬多條斑馬魚

這種全身布滿多條深藍色縱紋似斑馬的熱帶魚,性情溫和,和人類基因有著87%的高度相似性,就是孟安明的實驗模式生物。

選擇斑馬魚作為模式生物,是因為這種3-5釐米長的脊椎動物,許多基因及發育機制與人相似,而且它們早期的胚胎透明,又在體外發育成長,方便觀測。

目前,我國有250個以上的實驗室利用斑馬魚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國內第一家以斑馬魚為模式動物的發育生物學實驗室,就是孟安明在清華大學白手起家組建的。

孟安明的科研之路,一開始也並不是瞄著發育生物。他本科學的是農學,畢業後在中國水稻研究所搞水稻育種。後來去了英國讀博,做的是鳥類分子遺傳學。回國後博士後期間本來打算研究野生動物,但受限於現實條件,又轉而研究家禽家畜。博士後出站孟安明在中國農大有個實驗室,帶著幾個碩士生做自己感興趣的科研,經費不是太多,但還湊合。

這種小富即安的日子,不料卻被一封美國來信打破了。

1995年的一天,一個叫林碩的人從美國寄來了一封信,信上問他:「你是不是在中國水稻研究所工作過的孟安明?如果是,請把電話告訴我。」

這個林碩,以前是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研究生,孟安明在中國水稻研究所時,與在杭州的四川老鄉一起玩時認識的。自此,林碩每天都會打電話給孟安明。原來,他正在美國一所大學創建實驗室,準備用斑馬魚做相關的研究。從他的描述中,孟安明開始知道了什麼是斑馬魚,什麼是發育生物學以及用斑馬魚來研究多麼有意思。他力邀孟安明能去幫他一下。

為難的孟安明問他:「要去多久?」

「至少三年吧。」

「三年不可能,我這邊的實驗室怎麼辦?三個月可以保證。」

「那你先來吧。」

就這樣,孟安明去了美國。

當時在農大,孟安明做的研究是關於母雞的產蛋性能的分子標記篩選。但機械化的養雞場不容易進,好不容易進去了,不過就是走馬觀花地看一圈,數據都是別人收集提供的,如某隻雞產了多少枚蛋,每枚蛋的重量是多少。

「實際上我對這些數據是心裡打鼓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個一個的蛋稱出來的。」這樣做了幾年,也沒有什麼重要的發現。

研究斑馬魚之後,孟安明喜歡上了斑馬魚和發育生物學,就邊做邊學,開始了胚胎發育相關的分子機制研究,在美國一待就是兩年半。回國後,他進入了清華大學生物系,繼續以斑馬魚開展胚胎發育研究。

回顧幾十年來兜兜轉轉的科研道路,當這些叫做機緣也好、巧合也罷,或是被動的現實擺在面前時,孟安明的選擇,就好像生命本身的進化一樣,適者得以生存、繁榮。

生物博弈

「那麼小一個細胞,裡面有蛋白質、脂類、還有糖。我們想想都覺得太擁擠。它是怎麼把這些東西有序地存放起來,然後按需利用並且高效利用?」

博弈論,作為數學的一個分支,起初用於分析結果為失敗的一方把東西輸給勝利一方的零和遊戲,由喜歡玩撲克的數學家馮·諾依曼發明,主要用來量化不同選擇的優劣。

等到50年後,這一理論開始進入生物學領域,應用於物種之間的生存競爭。

當人們開始意識到,動物和人一樣,可以從多種不同的策略中進行選擇時,也有科學家認識到,既然動物能夠憑藉先天行為進行博弈,那麼博弈論也可以延伸到生物分子當中。

新冠這種病毒的肆虐,在孟安明的眼中,和生物一樣遵循著自然規律:「生物都在博弈,病毒要想生存下去,它們也要進化,找到一個可生存的環境,看是不是能夠一下子擴大規模,風光一把。」

並非沒有應對的辦法,「比如說蝙蝠身上攜帶冠狀病毒,但不發病,說明蝙蝠有能夠對付病毒的辦法。我們借用這種辦法成不成?」

人類的吃、住、行當中,也有許多跟仿生有關的技術應用例子,「你看天上的飛機,它藉助了蜻蜓的翅痣使飛機的機翼更結實,隱形飛機仿照了飛蛾的形態;還有模仿了海豚升降沉浮原理的潛水艇……」

「當了解了其他生物是怎麼生存並保護自己的,同樣作為生物的人類,也可以借鑑使用這些智慧和知識。」

基因編輯這項革命性技術,是當今生命技術中一項重大技術進步。自2012年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發明以來,已在全球各地分子生物實驗室裡廣泛地應用。

「這個技術出來之前,要精準、高效地改造任何一種生物的基因,大家都找不到途徑,沒有好的辦法。CRISPR-Cas9技術一經出現,立即得到廣泛應用。」

孟安明在運動觀上也奉行著進化論,他有長期運動的習慣,堅持每天步行兩萬步以上的運動量。「現在有個誤區:心臟跳動的次數是固定的,因為運動多使得心臟跳動的次數太多,導致壽命變短了。事實上並不是那麼回事。」

明知道相熟的科學家中也有不愛動的代表,對於他們所推崇的生命在於靜止的觀點,孟安明也毫不謙讓地「懟」起來:

「人的各種組織器官是有自我損傷修復和細胞更新能力的,我們體內都有一些幹細胞,它們會進入人體的許多組織。比如心臟每年要替換掉1%的心肌細胞,假如說經常鍛鍊的人可以替換2%,那麼經常鍛鍊的人每年有2%的新生心肌細胞,而不鍛鍊的人只有1%。」

科學家的縝密,還體現在對細節問題的兼顧上。「比如說走路走多了,膝蓋疼,不要緊,一開始先循序漸進,讓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長出來,當肌肉分擔了膝蓋的壓力,疼痛的問題是可緩解的。」

生命的複雜和奇妙,僅僅用博弈論難以解釋殆盡,但探索生命奧秘的過程,本身就充滿了人類對進化產生的哲思。就像孟安明反覆強調的:人和其他動物的根本不同,還在於認知能力的強弱。

處於某種鏈之中

光刻機,這個跟高科技產業關聯緊密的網絡熱詞,也同樣被孟安明關注。

「我們現在要解決光刻技術,大量投入,最後做出來的還是光刻機,大概也就能趕上人家的水平。能不能換一種材料?將來做晶片的話不需要矽膠,現在不是有石墨烯嗎?石墨烯難道就是最好的嗎?也不一定,也可能有更好的材料。」

被炒得沸沸騰騰的「卡脖子」問題,在孟安明的一連串假設中,似乎也不再「卡」了。他從科學的眼光出發,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另一種思路,也對當前可能蔓延的「實用主義」有所警惕。

「現在真正『卡脖子』的,是我們的科研能力。」在論證能力建設的重要性時,孟安明又舉了這一次舉國抗擊新冠病毒的例子:「要不是靠過去十幾年對科技的大量投入,這一次抗擊新冠病毒可能就要吃力得多。現在不止大公司可以做核酸檢測,小公司也做得了,只是可能裡面有不同的竅門。」

「再比如說抗體,可以用不同病毒上面的不同蛋白,甚至是用核酸來做抗體,也都有很多單位可以做。要是還停留在SARS那個時期的水平,沒基礎的實驗室做起來就很困難。」

目前,科研主要強調滿足國家需求。「問題在於,我們國家的需求是什麼?是跟市場的需求一樣嗎?」孟安明一步一步地推理分析,現在一個新發現、一個新發明,馬上就可能創造一種新需求。而這種新,來源於基礎研究引發的重大突破。

「基礎研究的突破往往是預想不到的。此時,我們可能並不知道它是什麼,但不影響我們尋找它、發現它。」在全國政協履職的10餘年間,他也不止一次闡述過這種觀點。

正如生物進化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一樣,孟安明也很關注新冠病毒對經濟造成的影響,進而擔憂科研方面的經費會不會受到影響,畢竟支持科研是既要顧眼前,也要管長遠。

正如處在某種鏈之中,孟安明努力擔當好承接的角色。對那些進入自己實驗室的博士和博士後,「帶他們進入科學研究的殿堂,比如拿到一個數據,應該怎麼來處理?我們要展現一個結果,基本方式是什麼?要引用別人的一些數據,應該注意些什麼?」

一個優秀的加工者,應該想辦法保障「終端產品」品質。「當學生從我的實驗室出去後,得知道科學研究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無論他們將來做什麼,都會與沒有受到過良好科研訓練的人不一樣。」

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進化的一種。

作者:韓雪

如有侵權請告知

人物名片:

孟安明,1963年7月22日出生,四川大竹人,發育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胚胎早期發育分子機理方面的研究;利用斑馬魚做模式動物,研究脊椎動物胚胎發育中合子基因組激活、胚層誘導、圖式形成的分子機制。

1979年,就讀於西南農業大學農學系。

1983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農學系,獲學士學位;同年,任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90年,畢業於英國諾丁漢大學遺傳系,獲博士學位;同年,在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做博士後研究。

1993年,任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動物生理生化系副教授。

1996年,赴美國喬治亞醫學院分子醫學與遺傳學研究所做訪問學者。

1998年,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原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9年,入選清華大學「百名人才引進計劃」。

2000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2006年,加入九三學社;同年,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所長。

(資料來源人民政協報)

相關焦點

  • 孟安明:置身進化中
    ■生物博弈「那麼小一個細胞,裡面有蛋白質、脂類、還有糖。我們想想都覺得太擁擠。它是怎麼把這些東西有序地存放起來,然後按需利用並且高效利用?」博弈論,作為數學的一個分支,起初用於分析結果為失敗的一方把東西輸給勝利一方的零和遊戲,由喜歡玩撲克的數學家馮·諾依曼發明,主要用來量化不同選擇的優劣。
  •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研究成果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與孟安明研究組緊密合作,在《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期刊發表題為《親本合子轉換期廣泛的增強子去記憶化和啟動子預備化
  • 戎嘉餘院士在南京大學開講「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
    戎嘉餘院士在南京大學開講「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 2016-03-07 南京分院 【字體:大 中 小】 「生物演化導論——來自地層學和古生物學的證據」為題,開講南京大學「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的第一課。
  • 人類進化史中的兩性博弈
    史鈞的《愛情簡史:人類進化史中的兩性博弈》透過現象看本質,開篇便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世界,所有的愛情故事都不過是男人和女人博弈的前奏,全部社會現象都是男人和女人博弈的結果」。史鈞進一步指出,「相伴一生都只是婚姻的副作用,交配生子才是婚姻的核心任務」。
  • Development Cell:孟安明教授研究組斑馬魚神經幹細胞研究新進展
    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孟安明教授的課題組對特定基因在斑馬魚神經幹細胞中的功能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sp8基因和sp8-like基因有抑制初級神經元形成的作用,而且兩個基因能夠協同工作。     Sp8屬於鋅指轉錄因子家族成員,它特異性的表達在中樞神經系統和肢芽。有文獻報導斑馬魚的Sp8對於次級神經元中gata-2的不表達是必需的,暗示了sp8可能參與了次級神經元的分化。
  • 兩院院士來達!舉行對接會促成多項合作4人任決諮委特聘高級顧問
    9月20日兩院院士四川行達州對接會在四川文理學院舉行 就在兩天前,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舉行,在成都主會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團隊與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籤訂達州市鋰鉀產業園院士合作項目,此公司便是達州市宣漢縣鋰鉀綜合開發的重要平臺公司之一。
  • 兩院院士來達!舉行對接會,促成多項合作,4人任決諮委特聘高級顧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團隊與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籤訂達州市鋰鉀產業園院士合作項目,此公司便是達州市宣漢縣鋰鉀綜合開發的重要平臺公司之一。根據合作協議書,鄭綿平院士將為宣漢的鋰鉀資源產業長遠發展提供科學指導、為宣漢科技創新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的規劃與建設提供指導,而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根據實際需要,支持院士專家團隊與企業及有關科技人員聯合申報國家和地方有關項目、計劃和基金等。
  • 動物所在隨機環境中演化博弈的進化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陶毅研究組分析了一個具有隨機支付矩陣的兩表現型演化博弈動態的隨機局部穩定性,並以此結果為基礎首次建立了演化博弈動態的隨機進化穩定性(stochastic evolutionary stability)和隨機收斂穩定性(stochastic convergence stability)的概念。
  • 兩院院士四川行|在達州形成多項合作 4人任決諮委特聘高級顧問
    9月20日上午,達州市文理學院內,兩院院士四川行達州對接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作主題演講,提出發揮達州綜合優勢,打造為西部鋰鉀鹽科技與開發高地。就在兩天前,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舉行,在成都主會場,鄭綿平院士團隊與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籤訂達州市鋰鉀產業園院士合作項目,此公司便是達州市宣漢縣鋰鉀綜合開發的重要平臺公司之一。
  • 2020年第十八次中國暨國際生物物理大會在廣州舉辦
    本次大會以「前沿技術與人類健康」為主題,設立生物大分子、膜生物學、代謝生物學、醫學影像學等 16個學術專題,旨在為國內同行創造一次交流、學習、展示和建立相互合作的機會,促進我國生物物理科學的深入研究與快速發展。據悉,全球生物技術與產業國際論壇--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也在生物島同期舉行,兩大品牌會議的同期舉辦,成為本年度生物物理領域的一大盛事。
  • 全球及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08版光碟發布
    4月1日上午,「物種2000」組織及其中國節點在北京發布了「全球及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08版)」光碟,這是該組織第八次發布全球生物物種年度名錄,也是中國作為該組織地區節點第一次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年度名錄。到目前為止,全球生物物種名錄共收集了世界上110萬個經過科學家確認的生物物種的綜合信息。
  • 《Nature》長文: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生物建構原理
    同一片森林裡的上百種生物是如何搶佔生存空間,以構成複雜而穩定的生態系統的?儘管進化論指出了生命的演化規律和發展方向,但多細胞生物的「按需製造」原理尚未知曉,「物競天擇」也難以解釋同一環境下的物種多樣性。
  • 博弈論思想
    再如 ,高中生物遺傳學,鹼基對 A G C T U的配對,與 無序、混亂 相 對立,對吧?!無論是社會發展、生物進化、高中生物學的演化,都是 越來越 系統、高級。雖然,在語言上,系統、高級 與 混亂 無序 不是明顯的相對,給大家留個疑問,我埋個「坑」。
  • 美國工程院院士深度解析:博弈論與控制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在接受《國家科學評論》(NSR)訪談時,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Swanlund講席教授(該校教師最高榮譽)、高等研究中心主任,IEEE控制系統學會和美國自動控制理事會前任主席,國際動態博弈論學會創始主席塔米爾·巴薩(Tamer Basar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人民日報趙永新)施一公簡歷:長江講座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千人計劃」首批國家特聘專家1985-1989 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士1990-1995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學博士1995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1996-1997 美國史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結構生物學實驗室
  • 第四屆「模式生物與人類健康」發育遺傳學峰會預告
    中國遺傳學會定於2016年4月7-9日在上海市舉辦第四屆「模式生物與人類健康」發育遺傳學峰會。會議將圍繞動物和植物發育及其穩態維持的遺傳調控機制、模式動物與模式植物在生物學和醫學研究中的應用、模式生物基因組遺傳修飾的前沿高新技術等領域的最新進展舉行演講和探討。
  • 博弈論與曼哈頓計劃與世界第一顆原子彈
    博弈論,又稱為對策論(Game Theory)、賽局理論等,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歷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入選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早期以算子理論、共振論、量子理論、集合論等方面的研究聞名,開創了馮·諾依曼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