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門逛街,大家還會把錢包塞滿厚厚的現鈔嗎?國內的小夥伴是否已經習慣了支付寶結帳、微信掃一掃等支付方式?目前零售業的結算方法越來越簡便,超市也開始引進自助結帳機器,提高了消費效率,也節省了排隊時浪費的時間,只是不知道大家覺得這種自助結算方式的安全風險能不能得到相應的保障呢?
據德國媒體《Businessinsider》消息,德國著名連鎖超市Lidl不久將引入新的支付方式——非接觸性支付(Kontaktlose Bezahlen),在全國範圍內3200家分店同時適用,只要購物金額≤25歐元,就可使用這一便捷的方式付款,如果獲得較好的迴響,Lidl的姊妹公司Kaufland也會引進這一技術。
我們知道,傳統的結算方式都是去櫃檯進行現金結算或是刷卡支付,那麼這種非接觸性支付方式到底是什麼呢?
原來,說是非接觸性,但其實結算時還是要到櫃檯進行,不同的是,只要金額低於25歐元,人們可以直接把銀行卡(Girocard或者原來的EC Card)接近讀卡器,就可瞬間完成交易,從此節輸入密碼、籤字等繁瑣的手續,同時也免去現金支付時需要找零、找錯錢的麻煩,這樣便利的方式給零售業傳統的結算方法帶來了革命性的衝擊。
據悉,Lidl並不是首家提出要引進這一技術的德國超市,另一所德國連鎖超市Aldi似乎早已在該問題上爭議過一段時間,但最後竟是慘遭拒絕,只能不了了之;而現在Lidl突然說要推行這一措施,其對手Aldi、Rewe、和Metro也不得不開始重新考慮這一技術的可行性了。
這種非接觸性結算技術有人歡喜有人嫌棄,它到底好在哪裡呢?
德國媒體認為,如果該技術能成功推行,只要銀行技術跟得上,那麼將會是零售業的一場成功的變革,對於秉持著「時間就是金錢」這一信念的德國人來說,這一技術無疑是時間最好的保障。
目前德國已經有1400萬張銀行卡支持非接觸性支付,只要卡上有一個類似WLAN的標示,就能適用。而非接觸性支付技術的標準就是信用卡適用的NFC標準,但是無論哪一個國家,要實現上億張銀行卡的轉換,都是一項「可觀」的大工程。
結帳刷一刷就可以走,方便的程度讓人不得不對它的安全性產生懷疑。
然而德國超市Lidl已經對此做出了回應:只有小金額的帳目才能使用非接觸性支付,大筆款項(超過25歐元)還是需要輸入密碼,其次,所有非接觸性支付卡都內置一張安全晶片「RFID」(射頻識別),在一定次數的非接觸式交易之後,會要求持卡人輸入一次密碼以確認持卡人身份。
德國銀行業解釋道:這種方式與標準銀行卡交易一樣,終端將通過電話線向發卡銀行傳送信息,並檢查該卡的帳戶餘額,確認是否足夠支付本次購物。
但他們也表示:「非接觸式結算」固然方便,但是不排除不法分子在結算時靠近持卡人,並神不知鬼不覺地偷走持卡人的銀行卡及其信息的情況。
所以他們建議,日後使用該服務的顧客最好定期查詢自己的銀行帳戶餘額,並確認每一筆交易情況是否屬實,如有不妥,及時反饋銀行進行相應的處理。
其實,所謂的「非接觸性支付」並不是一項新技術,早在1997年美孚公司就引入了Speedpass,它是該技術的元祖,而德國超市Lidl即將引進的「非接觸性支付」則是它的改良版。
與此類似的、便利的結算方式還有一種,相信大家曾聽說過先前亞馬遜計劃要開線下超市時,其宣傳片中還介紹了一樣雷人的技術「自助結算機」。而德國超市麥德龍早在2003年就已經投入使用了。
目前,德國麥德龍超市也進入了中國市場,每次進去都有種不明覺厲的錯覺,服務員人數屈指可數,站在無人結帳機前總是愣上半天,磨磨蹭蹭地弄完心想還不如來個收銀員更痛快。
早在前些年,澳洲和英國各大超市也已經推行了這一技術,但反響褒貶不一。據英國萊斯特大學犯罪學教授Adrian Beck分析稱,這種自助方式會更加滋長犯罪分子的人數,據統計,引進該技術後,2015年澳洲零售業因此就損失超過3.8億,其中包括100萬份的自助結帳存單,由此造成的損失率為3.97%。
話說到這了,就不得不提一下現在國內流行的「掃一掃」支付方式。
「馬爸爸」的支付寶越做越強大,不得不承認,它確實為我們帶來很多便利,現在在國內出個門,都覺得手機比錢包重要。用支付寶轉帳消費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從一開始的買火車票到機票到電影票,再到現在連稅款都能交了,未來支付寶還能拓展什麼功能我們可以稍稍期待一下。
而前兩年開始興起的微信掃一掃支付也開始越做越廣,記得兩年前回國的時候,還只有在大型購物中心的個別商店才有這項技術的普及,當時還要關注他們的公眾號才能完成交易,現在估計普及面更廣,手續也更簡便了。
據了解,似乎還有關注公眾號掃碼支付、二維碼支付和條形碼支付等等。
看來,在國內出門逛街約會神馬的,我們真的可以「輕裝上陣了」,還有那種連女生都煩惱的、才巴掌大的小包包看來也可以重出江湖了。
我們的生活在日益簡化,像這樣的自助結算方式當然還有很多,只是各位有沒有發現:一開始我們覺得還是現金握在手上心裡才覺得踏實,後來社會治安開始堪憂了,我們又覺得出門帶現金和引人犯罪沒什麼區別,於是我們開始依賴一張張輕便的銀行卡,之後,不法分子的犯罪技術含量也升高了,刷卡的時候都覺得在刷人品,所以支付寶在線支付出現了,微信掃一掃出現了,之後還有可能出現什麼來打破這一局面,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能連跟收銀員打招呼,微笑點頭的機會都沒有,面對的可能只是一臺臺冰冷冷的機器。。。
每一次支付方式的變革都隱喻著現實中我們不願承認的一些問題,換個角度想,它雖然提高了生活中的科技含量,方便了我們,喜人之餘,但是不是也警示著生活中那些讓人不齒的問題?與其一味地找對策應付,為何不直接面對現實,主動的出擊總會比被動的自保要來的抵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