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 AML研究進展:5種小分子抑制劑的臨床數據

2020-12-02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小分子抑制劑正在改變許多血液惡性腫瘤的治療前景,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用於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的伊布替尼,和用於治療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伊馬替尼。過去幾年間,小分子抑制劑也在治療AML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在2017年8月到2018年11月間, FDA先後審批通過了5種小分子抑制劑用於治療新診斷的AML和復發/難治性(R/R)AML。這類藥物的臨床療效一般,但隨著國家級臨床指南(如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推薦將其應用於超獲批範圍的適應症治療中,該藥的使用率持續攀升。


本文總結了支持Giltertinib、Glasdegib、Ivosidenib、Enasidenib和Venetoclax(維奈託克)獲批上市的研究數據,揭示了這些數據隱含的局限性。臨床醫生應謹慎使用此類藥物,因其在很大程度上尚未顯示出優於AML標準治療的療效。


AML治療現狀


在過去50年中,AML的治療方案始終以蒽環類和阿糖胞苷組成的強化化療方案(也稱「3+7」方案)為基礎。該方案能夠使患者完全緩解率達到70%-80%,且高危患者聯合大劑量阿糖胞苷或幹細胞移植可獲得約50%的長期存活率。但老年AML患者接受「3+7」方案治療後預後較差,完全緩解率僅為50%-60%,2年存活率約為15%-20%。


此外,大部分AML患者確診時年齡較大,自身存在的一些合併症可能導致患者無法採用「3+7」化療方案。針對這類AML患者的治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近年來,低甲基化藥物(HMAs),如地西他濱(Decitabine)和阿扎胞苷(Azacitadine)逐漸用於臨床治療,且已被證明可改善老年AML患者的預後,可作為不適用強化化療的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


小分子抑制劑研究進展


FDA最新審批通過的Glasdegib、Gilteritinib、Venetoclax、Enasidenib和Ivosidenib對傳統治療發起了挑戰。這5種小分子抑制劑的靶點各不相同,包括Hedgehog信號通路、FMS樣酪氨酸激酶3(FLT3)、抗凋亡蛋白BCL2以及異檸檬酸脫氫酶1和2(IDH1和IDH2)。各種藥物的試驗數據列舉如下表:



1. Enasidenib


Enasidenib作為一種IDH2抑制劑,是首個獲批的小分子抑制劑藥物。Ib/II期試驗在IDH2突變的晚期髓樣惡性腫瘤患者中評估了其安全性和臨床活性。在劑量擴增階段,109例R/R AML患者接受100mg Enasidenib治療。結果顯示,總緩解率(ORR)為38.5%,其中完全緩解/伴不完全血液學恢復的完全緩解(CR/CRh)率為26.6%。重要的是,患者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達到了5.6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達到9.3個月。


該試驗的研究對象包括首次誘導治療或再次誘導治療無效的難治患者(佔32%)、治療1年內復發的患者(佔25%)以及≥2周期一線低強度治療(如地西他濱或阿扎胞苷)無效的復發患者(佔23%)。事實上,該試驗的研究對象設置存在問題,因為在低甲基化藥物對比傳統治療的開創性試驗中,達到最佳緩解的中位時間大約需要90天,但該試驗中至少有23%的患者在2個療程後過早停止了低強度治療。此外,對於25%的在治療1年內復發的患者,二線治療並未提供,如果採用具有移植意向的積極治療,則通常CR / CRh率為50%-60%。


2. Ivosidenib


Ivosidenib作為一種IDH1抑制劑,是基於與Enasidenib相似的試驗證據獲批的小分子抑制劑藥物。在一項Ib/II期試驗中,IDH1突變的R/R AML患者CR/CRh率為30%,DOR為8.2個月,中位OS為8.8個月。這項研究涉及的對象包括更多首次誘導治療或再次誘導治療失敗的難治患者(佔69%)。然而,該研究並不明確有多少患者接受過再次誘導治療,以及接受了何種治療方案。Ivosidenib目前已獲得了常規批准,且FDA不要求其進行獲批後的隨機試驗。


幾項評估IDH1/2突變患者預後的研究得出了IDH1/2突變與預後相關性的一些矛盾的結論。在其中一項大型研究中,IDH1/2突變型患者與IDH野生型患者在ORR率和CR/CRh率上似乎並無顯著差異。IDH1/2突變型AML復發患者採用挽救治療後中位OS分別可達到11.1個月和5.9個月。這樣的生存率與之前提到的I/II期試驗結果並無顯著差異。若將Enasidenib或Ivosidenib與標準挽救治療或HMAs進行比較,或許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結論。


3. Venetoclax


BCL-2抑制劑Venetoclax是基於兩項Ib/II期試驗獲批的藥物。試驗對象為前期未接受過治療的≥75歲的AML患者以及因為患有合併症而無法採用強化誘導化療的AML患者,試驗結果根據患者CR/CRh率和CR的持續時間來評估藥物療效。


第一項試驗採用HMAs與 Venetoclax聯合用藥,患者CR/CRh率達到67%且中位CR/CRh持續時間達到11.3個月(95% CI,8.9—NR)。第二項實驗則採用低劑量阿糖胞苷(LDAC)與 Venetoclax聯合用藥,患者CR/CRh率達到54%且中位CR/CRh持續時間達到8.1個月(95% CI,5.3–14.9)。


在Venetoclax與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濱聯合用藥的關鍵試驗中,≥75歲的受試者佔少數(30%),大部分受試者的ECOG體能狀態評分為0-1(80%-85%),並且沒有一位受試者ECOG體能狀態評分達到3或4。這些患者在真實世界中很可能接受過強化化療。根據德國AML合作組試驗結果顯示,ECOG體能狀態評分為0-2的老年(≥75歲)AML患者3年生存率可達到30%。此外,尚不清楚有多少試驗對象由於患有合併症而不適用強化化療。


4. Glasdegib


Hedghog通路抑制劑Glasdegib是基於BRIGHT AML 1003試驗(一項開放標籤、多中心II期試驗)而獲批的小分子抑制劑藥物,該試驗比較了LDAC單藥治療與LDAC聯合Glasedegib的療效,試驗對象包括老年AML患者(>75歲)和患有合併症的新診斷AML患者。BRIGHT AML 1003試驗結果顯示,Glasedegib聯合用藥使患者OS由4.9個月延長至8.8個月。然而,由於OS很可能會受到疾病進展後後續治療的影響,EFS對於更好地評估研究藥物至關重要,但是研究報告中並沒有報告無事件生存期(EFS)的數據。


與Venetoclax試驗相似,BRIGHT AML 1003試驗用患者的年齡和合併症作為fitness的替代指標,而且試驗中40%的患者<75歲,50%的患者ECOG評分為0-1。判斷患者是否適用強化化療這一問題歷來是帶有研究者主觀意見的,因此若要準確評估老年患者是否適用強化化療需要採用更好的評估工具,包括預測治療相關死亡率和老年醫學評估的在線工具,與年齡和/或選定的合併症相比,這些工具能夠更好地預測老年或合併症患者的預後情況。


除此以外,該試驗還使用了次優藥物LDAC作為對照。根據兩項II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HMAs才是低強度療法的首選藥物。一項試驗中,HMAs與阿扎胞苷聯合用藥較常規治療(包括LDAC、強化化療或支持治療)有效延長了骨髓母細胞計數較低的AML患者的OS。另一項試驗報告了地西他濱較常規治療而言在≥65歲AML患者的緩解率上的優勢,另有一項事後分析顯示地西他濱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期。然而,事實上,被隨機分配到BRIGHT AML 1003實驗組的患者中,有40%的患者在病情進展後接受了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濱的後續化療,與之相對的是對照組中僅有34%的患者接受了後續化療。


5. Gilteritinib


Gilteritinib作為一種FLT3抑制劑,於2018年11月獲批用於治療FLT3突變型R/R AML。該藥物基於3期ADMIRAL試驗的中期分析獲批,試驗報告了該藥可使FLT3突變型R/R AML患者CR/CRh率達到21%。該試驗的最新數據顯示,使用Gilteritinib較標準治療(即米託蒽醌/依託泊苷/阿糖胞苷,氟達拉濱/阿糖胞苷/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伊達比星,LDAC和阿扎胞苷)可改善患者OS,患者中位OS可由5.6個月延長至9.3個月,1年生存率也由16.7%增長為37.1%。


該試驗有幾個優點,包括允許患者在隨機分組試驗前接受Midostaurin(米哚妥林)或Sorafenib(索拉菲尼)治療,以及在對照組中提供多種標準療法的選擇。然而,試驗中接受過低強度化療(即LDAC或阿扎胞苷)的患者不在少數(佔40%),且患者為何不採用更高強度挽救化療(預計能夠提高緩解率)的原因也不明確。這些問題可能導致試驗結論偏向Gilteritinib。


討論


傳統意義上可通過高強度化療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癒的惡性腫瘤,在復發/難治性疾病患者的預後較差的情況下,迫切需要一種療效優於標準治療的新型藥物。然而,正如本文所示,Enasidenib、Ivosidenib和Venetoclax僅基於單臂試驗就已獲批上市,而它們相對於標準治療的療效優勢仍有待觀察。Glasdegib並未與最常用的標準治療(如地西他濱和阿扎胞苷)進行比較,且其EFS數據也未公布。


此外,若批准在現有的標準治療中添加一種藥物(並非取代)作為前線治療,重要的是要證明患者的長期生存得到改善,以此來證明該藥物對患者身體上、經濟上以及其他各方面增加的額外負擔是合理的。對於上述5種藥物,若試驗評估的療效終點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HRQOL)包括在內,並與對照組和基線相比較,那麼試驗結論將加強支持這類藥物的觀點。如前所述,就Glasdegib而言,患者中位生存期改善幅度大約為3-4個月,藥物增加的毒性可能可以抵消生存期的改善。


儘管FDA可以加速批准能夠治療嚴重疾病的藥物,但令人驚訝的是,Venetoclax是上述藥物中唯一一種獲加速批准的藥物,其他四種藥物均獲得了「常規」批准。加速批准要求製藥商進行上市後研究,以確認該藥物的顯著療效優勢,而常規審批則不一定要求如此。


此外,目前正在進行的關鍵III期臨床試驗或許無法回答重要的臨床問題。例如,Ivosidenib與安慰劑分別聯合阿扎胞苷治療初治患者(NCT03173248),其結果無法確定Ivosidenib與強化化療聯合是否比單純的強化化療更為有效;Venetoclax聯合阿扎胞苷與阿扎胞苷治療初治AML(NCT02993523),其結果將無法回答venetoclax聯合阿扎胞苷是否優於單獨的強化化療。


結論


在AML治療領域不斷湧現新的治療方案是非常令人振奮的。然而,最近獲批的5種方案中,至少有4種療法相較於標準療法的療效優勢仍存疑,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試驗設計存在缺陷,包括選擇次優藥物作對照組以及試驗的非隨機性。國家級指南(如NCCN)應當避免鼓勵將這些藥物應用於獲批範圍之外的適應症,因為這可能在不確定獲益的情況下,增加臨床醫生對這些藥物的使用。


在未來的試驗中,尤其是在R/R腫瘤患者中,研究人員應當優先關注HRQOL的評估結果。在缺乏更多確切數據的前提下,臨床醫生應當意識到現有證據的局限性,並謹慎用藥。


參考來源:https://ecancer.org/en/journal/article/1015-progress-in-acute-myeloid-leukaemia-small-molecular-inhibitors-with-small-benefits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CTLA-4抑制劑臨床研究進展分析
    腫瘤免疫治療是當下腫瘤治療研究熱點內容之一,其中免疫檢查點療法能通過解除腫瘤的免疫抑制作用,重啟機體對腫瘤的免疫應答,已達到清除腫瘤細胞的目的。CTLA-4是免疫檢查點療法的重要靶點之一,本文就CTLA-4抑制劑的臨床研究進展作一簡單分析。
  • 【專家論壇】靶向PRC2 相關蛋白小分子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多梳抑制複合物(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PRC2) 的異常表達與多種疾病的形成、發展相關, 抑制正常或過度活躍的PRC2 可以在幾種癌症中降低細胞存活率並抑制腫瘤生長, 因此, 相關小分子抑制劑的研發成為了當前表觀遺傳學相關抗腫瘤策略的熱點領域
  • 免疫治療在研臨床研究盤點
    廣義的免疫治療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細胞治療、溶瘤病毒、治療性抗體、癌症疫苗以及免疫系統調節劑等。這是一種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治療方式,在手術及放化療等傳統療法之外,開闢了新的戰場,已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研發最早並且也是最成熟的CTLA-4及PD-1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及黑色素瘤領域已逐漸成為一線治療藥物。
  • TP53在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中的臨床意義與相關研究進展
    TP53在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中的臨床意義與相關研究進展
  • 百濟神州公布PARP抑制劑pamiparib的初步臨床數據
    百濟神州專注於用於癌症治療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和腫瘤免疫藥物的開發和商業化。百濟神州今天宣布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舉行的第二十三屆美國神經腫瘤學會年會及教育日上公布其在研PARP抑制劑pamiparib聯合放療(RT)及/或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療新診斷或復發/難治性(R/R)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的初步臨床數據。
  • 洞察| 國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用藥進展
    [注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逐漸成為抗腫瘤領域新的治療熱點,已經在包括NSCLC、黑色素瘤、腎細胞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表現出了臨床有效性,目前FDA已批准七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數十種適應症的治療。
  • 研究| IDH1突變抑制劑 治療膠質瘤臨床前景良好
    近年來,神經腫瘤分子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已發現一系列有助於腦膠質瘤臨床診斷和預後判斷的分子標誌物。這些新的生物學分子標誌物的發現為膠質瘤患者的治療和預後提供重要參考指標,並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的新靶點。其中IDH1基因的突變為近年發現的重要的此類分子標誌物之一,且與腦膠質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本文就膠質瘤IDH1基因突變的研究進展簡要概述。
  • 《柳葉刀》:靶向治療20年,43種小分子藥物大起底
    分子篩選和臨床試驗面臨哪些問題?小分子抑制劑藥物的研究和臨床試驗往往會遭遇許多問題。克唑替尼的臨床試驗篩選了1500多個耐藥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樣本,最後才招募到82份ALK重排樣本。晚期腫瘤患者通常病情嚴峻,往往無法等待漫長的實驗室測試結果。其他諸如樣本數不足等實際問題,都在客觀上令小分子抑制劑的篩選效率低下。
  • AZ 與和黃醫藥啟動首創 c -MET 抑制劑 savolitinib 臨床 III 期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是在 c -MET 驅動的 PRCC 患者群體中開展的首個關鍵性臨床研究,同時也是在腎細胞癌(RCC)領域開展的首個分子選擇性臨床研究。和黃醫藥 CEO Christian Hogg 表示,SAVOIR 臨床研究的啟動,旨在支持在美國和歐洲的產品註冊,繼續推進我們為全球主要市場提供創新藥物的戰略。
  • 從「結構優化」談談PD-1抑制劑——百澤安的臨床療效
    那麼,在市場上眾多PD-1抑制劑中,百澤安有何獨特的魅力呢?隨小編來一探究竟。同時,百澤安正在肺癌、食管鱗癌、肝癌、胃癌、鼻咽癌、婦科腫瘤及高位衛星不穩定(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性(dMMR)實體瘤在內多個瘤種開展16項潛在註冊性臨床試驗,為造福更多患者而努力。
  • 新一代FGFR4小分子抑制劑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光明網訊日前,一項我國自主研發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和全新化合物結構的新一代選擇性FGFR4小分子抑制劑「SY-4798」的藥品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受理,該藥能以極高的活性特異性抑制FGFR4。
  • ...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抑制劑|基因組|...
    希望這些突破性事件能激發人們對癌症研究的樂觀情緒,並積極開發新的方法來攻克癌症。時 間 線 世紀之交時,針對驅動基因的分子靶向藥物不斷被開發和應用,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伊馬替尼。與傳統藥物相比,靶向藥物具有低毒、高效、不良反應少等特點,然而,臨床試驗表明患者在接受該靶向藥物治療後會產生耐藥性,導致腫瘤復發。
  • 崔麗英教授:2019年神經病學領域臨床研究熱點及進展回顧丨年終盤點
    發表在The Lancet上的RESTART研究顯示,對於因腦出血而停用抗栓治療的患者,重啟抗血小板治療是安全的,其腦出血復發風險非常小,低於重啟抗血小板治療進行卒中二級預防的既定益處。5. 卒中二級預防降脂達標有了新目標SPARCLE研究奠定了他汀類藥物在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中的地位。
  • 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登場 免疫治療迎來新進展
    日前,羅氏在ASCO2020會議上公布了TIGIT單抗Tiragolumab聯合PD-L1藥物Tecentrip(阿特珠單抗,簡稱T藥)作為一線療法,在治療PD-L1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2期臨床研究CITYSCAPE的首批數據,並且根據發布的摘要來看,該研究取得了積極的結果。
  • 融資頻發臨床進展迅速,腦腫瘤小分子藥物迎來爆發期
    可喜的是,近年來,溶瘤病毒、抗體、細胞因子和小分子 RNA 等靶向藥物治療腦腫瘤的研究也在國內外逐漸興起,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本文聚焦於近期炙手可熱的腦腫瘤小分子藥物,盤點在今年獲得進展的腦腫瘤小分子藥研發公司的最新動態和研發管線。
  • 首款乳腺癌PI3K抑制劑在美上市 諾華開啟乳腺癌分子分型新時代
    該藥處於治療頭頸癌的臨床III期研究、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II期研究、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結腸直腸癌、食道癌的臨床I/II期研究、治療直腸癌的臨床I期研究以及治療腦膜瘤的臨床前研究階段。表2.Alpelisib用於治療乳腺癌的關鍵研發事件數據整理自藥渡資料庫臨床數據:諾華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在至少一種內分泌治療失敗後的HR+/HER2陰性攜帶PIK3CA突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相比安慰劑+氟維司群,Alpelisb+氟維司群治療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翻倍(11.0 個月VS. 5.7
  • 2017癌症治療10大進展
    帕母單抗也用於在使用氟尿嘧啶、奧沙利鉑、伊立替康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的HSI-H或dMMR的結直腸癌患者。這是FDA第一次根據腫瘤生物標誌物批准抗腫瘤藥物,而不考慮腫瘤的原始位置。該批准是基於來自149名患有MSI-H或dMMR癌症的患者數據,納入了5項單臂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帕母單抗的客觀緩解率為39.6%,其中11例完全緩解,48例部分緩解。
  • PI3K抑制劑Alpelisib的生物活性及臨床有效性
    2019年5月24日,靶向藥物開發領域迎來一位新成員,由諾華製藥(Novartis)研發的PI3K抑制劑Alpelisib(Piqray)正式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審批,與氟維司群聯合用於接受過內分泌療法後疾病進展、攜帶PIK3CA基因突變、HR+/HER2-晚期或轉移性絕經後婦女和男性乳腺癌患者。
  • 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研究發現,齲壞牙本質中的組織蛋白酶含量明顯高於正常牙本質,提示組織蛋白酶可能也參與了牙本質膠原的降解。使用酶抑制劑抑制膠原降解,維持膠原結構的完整性,是提高混合層穩定性的關鍵。目前,使用酶抑制劑來保護混合層的完整性是研究的熱點,本文對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Cancer Research:白血病靶向治療新策略 小分子抑制劑將有大用途
    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了一種能夠特異性靶向組蛋白乙醯轉移酶CBP/p300的抑制劑分子,這種抑制劑分子或可在未來用於白血病的臨床治療。 組蛋白乙醯轉移酶CBP/p300能夠參與復發性白血病相關的染色體易位,同時也是細胞生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調控因子,因此靶向CBP/p300的抑制劑分子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特異性的強力抑制劑分子--I-CBP112,這種抑制劑能夠靶向CBP/p300的bromo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