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種蛋白質可讓冰淇淋慢融化—新聞—科學網

2020-12-08 科學網

 

 

中新網9月2日電 據外媒2日報導,英國科學家發現,一種自然生成的蛋白質若添加到冰淇淋裡,可以減緩冰淇淋的融化速度,不再弄得手粘乎乎的。

英國愛丁堡大學與丹迪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種可由日本常見食品「納豆」中自然生成的蛋白質BslA,如果添加至冰淇淋內,可使冰淇淋中的空氣、脂肪和水相互融合,進而維持較長時間的不融化狀態。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的成分會讓冰淇淋更紮實、融化速度更慢,進而在炎熱的天氣中維持久一點的時間,而且也能阻止砂礫狀的冰晶形成,確保較滑順的口感。

此外,使用BslA有助於冰淇淋凝結,廠商生產時就能少用飽和脂肪,也會降低廠商使用低溫冷藏的需求。

研究人員表示,冰淇淋究竟多久會融化,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冰淇淋的種類和天氣等。他們預估,這種「慢融」冰淇淋在三至五年內就可以上市。(原標題:科學家發現一種蛋白質可讓冰淇淋較慢融化)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從廢棄香蕉葉軸提取的納米纖維使得冰淇淋融化速度更慢
    據外媒報導,近日哥倫比亞玻利瓦爾主教大學的科學家稱,在冰淇淋中加入一些農業廢棄物有助於使冰淇淋融化速度變慢,並且還有其他一些好處。
  • 受到太空人的啟發,一個美國人製作了抗融化冰淇淋
    吃雪糕的時候,你是不是也總擔心它融化,弄得滿手都是,可能還會把衣服弄髒。最近,一個名叫 Rob Collignon 的美國人製作了抗融化冰淇淋,可能會滿足你的需求。Collignon 表示,製作這種冰淇淋的過程並不複雜,採用的是冷凍乾燥法。具體而言就是,先得將冰淇淋降至 -50℃,再用吸塵器把其中的空氣抽出,這樣做成的冰淇淋就不會化了。但是存在一個缺點,由於缺乏水分,這種冰淇淋會比較脆弱,容易斷裂。Collignon 用紙包裝把它包裝起來,整體造型就跟我們平常吃的巧克力差不多,但是看上去似乎失去圓筒冰淇淋該有的樣子。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此次發現加速了中微子物理理論研究的進展,成為了中國物理學史上新的裡程碑式發現,可以說為中微子研究開啟了新的時代。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
  • 科學家探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影響—新聞—科學網
    中國農科院肉品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近十年來聚焦宰後早期能量代謝與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關聯調控肉品質的分子機制,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基於該團隊已有研究基礎,近日其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影響肉品質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梳理,綜述了蛋白質磷酸化、乙醯化、亞硝基化和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的影響,重點討論了蛋白質磷酸化對肉品嫩度、色澤、持水性的影響以及影響蛋白質磷酸化功能的機制和因素。相關成果發表於《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綜合評論》。
  • 不會融化的冰淇淋,秘密竟來自於草莓中的神秘物質
    連兩歲的孩子都知道,一旦冰淇淋從冰箱裡拿出來,你最好立刻把它吃掉
  • 科學家發現乙醯膽鹼調控大腦學習記憶新機制 —新聞—科學網
    根據睡眠時腦電的活動狀況,可將睡眠分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也稱快速眼動睡眠)兩個階段。有趣的是,快波睡眠時的腦電活動和清醒時的非常相似,在大腦的海馬腦區均以4~12赫茲的theta節律為主,此時如被喚醒,人們往往會報告正在做夢。因此,theta節律也被認為是在表徵大腦學習記憶的「在線」編碼過程。
  • 科學家發現獲得高強度金屬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最近,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斌與重慶大學教授黃曉旭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高壓下發現了納米鎳持續強化的現象,以及3納米鎳在高壓下的強度可達到普通商用鎳強度的
  • 科學家發現無可識別基因的最怪病毒—新聞—科學網
    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由於沒有宿主就無法生存和繁殖,一些科學家質疑它們是否應該被視作生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沒有可識別基因的病毒,使其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同時,另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幾十種動物的組織中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美國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美國宇航局(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天文學家Elisa Quintana說:「在可居住區內但是由於TOI 700d處於宜居帶,它的表面或大氣中可能有液態水——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外星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
  • 青蛙是怎麼變綠的—新聞—科學網
    Ron   數百種鮮豔的藍綠色色調讓青蛙輕而易舉地「消失」在綠色的樹葉中——這多虧了兩棲動物歷史上多次出現的一種「分子戲法」。 綠色脊椎動物的顏色通常被認為是來自於其皮膚中承載色素的細胞。但許多樹蛙缺乏這些細胞。這些樹蛙之所以是綠色的,是因為它們半透明的身體顯示出血液、骨骼和其他內部組織,而這些組織是由高濃度的綠色色素——膽綠素「染」成的。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感謝科學網建立11年來為國內外從事科研工作人員的交流提供了這樣一個優秀場所,正如我在一個博文裡分析所發現的,科學網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我在《自然》雜誌上發的讀者來信。希望在未來,科學網成為全球華人學者的精神家園,成為中國科學界和教育界的燈塔,弘揚科學,彰顯理性,開啟民智,捍衛真理,塑造中華民族的科學精神,振興祖國的科技事業! ◆ 韓健(美國哈森阿爾法生物所研究員) 對我來說,科學網好比是鬧市中的一個茶館,時而熱鬧,經常清閒,偶爾還有江湖惡鬥。寫,是思考的一種方式。
  • 科學家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防治新靶點—新聞—科學網
    據鬱金泰介紹,這次新發現的基因(FAM171A2),可調控血管內皮細胞前體顆粒蛋白(progranulin, PGRN)生成,影響PGRN水平,而PGRN是一種分泌型多功能糖蛋白,在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均有分布,它參與了神經發育、再生,神經炎症、自噬等生命活動。如發生PGRN的功能障礙,就會導致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
  • 如果夏天有另一個名字,那大概就是冰淇淋
    好吃的冰淇淋離你並不遠要吃頂尖的Gelato,去義大利當然是非常理想的方法,可問題在於,為了一支冰淇淋打飛的去義大利真的有必要嗎?畢竟我們可不是能夠隨便去倫敦餵鴿子的人啊。只要選的原料足夠好,操作過程夠規範,其實在上海,也能吃到不少好的冰淇淋。
  • 大難題告破,蛋白質3D結構可用AI解析—新聞—科學網
    圖中藍色為計算機預測的蛋白質結構,綠色為實驗驗證結果,二者相似度非常高。(圖片來源:DeepMind) 生物學界最大的挑戰之一——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如今有望被破解。藉由深度學習程序AlphaFold,谷歌旗下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能夠精確預測其三維形狀。 如果把生物體比作工地,那麼蛋白質就是工地上的磚頭。
  • 視蛋白可幫助果蠅辨別苦味—新聞—科學網
    據《科學》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首次揭示,果蠅也可以利用這些位於其鼻尖感光蛋白質品嘗出食物中的有害分子。研究人員推測,人類體內的視蛋白或可起到同樣的作用。 美國馬裡蘭大學感官生物學家Phyllis Robinson並未參與此次研究,但他認為該研究結果是一種「範式轉換」。 人類眼部錐細胞,使人在明亮的光線下視物,其中隱藏著不同的視蛋白。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AUL EMSLEY 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科學家首次發現昆蟲礦物盔甲—新聞—科學網
    巨首芭切葉蟻兵蟻是切葉蟻族群中中最大的一種,它正將下顎伸向切葉蟻工蟻Acromyrmex echinatior,而後者主要工蟻身上有一層富鎂方解石可做「盔甲」,保護它們免受襲擊。圖片來自Caitlin M.
  • 大黃蜂愛吃低脂食物—新聞—科學網
    雖然花蜜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但花粉含有大多數其他必要的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直到今天,大多數蜜蜂研究人員都認為,蜜蜂和其他草食動物一樣,在選擇食物時主要考慮蛋白質含量。」Leonhardt說。 利用包括學習和餵養實驗在內的兩步法,Leonhardt研究組建立了一種新的方法以密切關注昆蟲的飲食習慣。
  • 新知 | 一起來看冰淇淋裡的微觀世界
    世界上有不愛吃冰淇淋的小朋友嗎?肯
  • 科學家闡明一種離子通道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解析Tim23 通道蛋白的三維結構,可明確與其功能至關重要的胺基酸位點,但該蛋白的三維空間結構一直未被闡明。安徽醫科大學聯合團隊在研究中解析了Tim23-pCoxIV複合物結構,發現一系列獨特的空間結構特點。基於體外電生理實驗結果以及蛋白結構特點,他們提出了Tim23通道蛋白跨膜轉運細胞質前體蛋白的分子機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