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陝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一代載人飛船空間科學實驗搭載材料交接儀式在西安文理學院舉行,國家林草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陝西省科學技術廳、西安市科學技術局共同為9家搭載單位移交搭載的種子、益生菌和生態修復菌等33種材料。
倉頡廟前殿 倉頡廟文管所供圖
據了解,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我國面向空間站運營和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全新研製的太空飛行器,於5月5日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5月8日順利返回東風著陸場,5月15日運抵北京。陝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本次為國家林草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蘭州大學、榆林市米脂縣農業推廣中心、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等單位搭載了共33份材料,包括秦嶺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華山新麥草和生態修復菌,還有杜仲、枸杞、沙棘、文冠果、沙地雲杉及白水縣倉頡廟倉頡手植柏籽種等西北優勢種質,秦椒、晉谷、黑枸杞等地域特色農作物品種。
倉頡手植柏 倉頡廟文管所供圖
此次太空搭載的倉頡手植柏籽種是由陝西省白水縣倉頡廟管委會專業人員採摘。倉頡手植柏籽種此次「太空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科研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其背後還承載著的「中華文明」離開地球,飛向太空的夢想。倉頡是漢文字的創造者,是中華文明的創造者,是海內華夏兒女尋根、鑄魂、築夢、聚心的精神聖地,具有無限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交接現場 倉頡廟文管所供圖
「倉頡手植柏」生長在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院內,相傳為造字始祖倉頡親手所植,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之一,樹齡距今5000餘年。倉頡廟是千百年來海內外炎黃子孫頌揚祭拜文字聖人的場所,廟內千年以上古柏48棵,它們姿態各異,形態萬千,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活著的文物」。
遨遊太空後的倉頡手植柏籽種 倉頡廟文管所供圖
陝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由西安文理學院和西安航天基地中加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組建,通過空間搭載結合分子及傳統技術,拓寬陝西省的優質種質資源選育的路徑,依託西安文理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的師資隊伍優勢、學科專業優勢、企業資源和資金優勢促進成果轉化。
陝西省林業產業協會公眾平臺
您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