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弗朗克·維爾切克:用精妙的語言打開龐雜的世界

2020-10-31 新民網

圖說:李政道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朗克·維爾切克 來源/李政道研究所供圖(下同)

人物小傳

李政道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朗克·維爾切克是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因在夸克粒子理論方面取得的成就,於200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研究涉及凝聚態物理、天體物理和粒子物理等多個領域。

「今年春天和夏天,美國、法國的科學家通過不同技術,獲得了『任意子』令人信服的觀察。我非常高興並願意與大家分享這些令人激動人心的、美麗的新進展。」上世紀80年代,維爾切克就提出「二維體系中存在第三類量子粒子」的理論,並且將之命名為「任意子」。40多年來的研究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維爾切克難掩興奮,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將在2020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分享這一領域的進展,期待這一突破將開啟對物質新狀態的研究,並可能有助於製造量子計算機。

掌握表達世界的語言

從微觀粒子到宏觀的宇宙,從極致的複雜到萬物規律,物理這門認知世界本質的科學常常顯得神秘而晦澀。作為理論物理學家,維爾切克似乎擁有足夠的智慧和技巧來掌握描述世界的語言。「幾個世紀以來,物理學一直在積累有關事物運行方式的知識,無論身邊的日常生活還是對比我們小時候的世界,許多概念都在發生變化。因此,我們需要一種精確的語言來描述自然,那就是數學。」他說,「它給了我們巨大的力量去創造新事物和回答基本的問題。要想很好地使用這門語言和新概念,需要極大的想像力和耐心的學習。」

不過除了數學,維爾切克對哲學與藝術也相當熱愛,他總能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和羅素等哲學家的著作中獲得靈感,也懂得欣賞科學與世界之美。或許正因有了這些「語言」,維爾切克總是能用精妙、有趣的語言與人溝通,將複雜難懂的物理概念解釋得生動有趣。今年年初,當2020年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令世界籠罩陰影時,維爾切克始終以積極樂觀保持自己的工作節奏,以科學家的熱情和「高能」橫掃陰霾——疫情期間他完成了一部新作《基本原理》,這本書如同一場令人著迷的科學冥想,從微小的亞原子到龐大的宇宙、生命誕生背後的奧秘等,維爾切克為讀者設置了許多「任意門」,推開任何一扇,都將迎來別樣風景。

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的李政道研究所參照丹麥玻爾研究所、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建設,著眼於21世紀國際公認的最重要科學問題,在粒子與核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量子基礎科學三個方向開展重大研究。維爾切克是李政道研究所的首任所長,2017年任職以來為李所的科學、人才等多方面工作投入精力。「引力輻射場的研究停滯了幾十年,但現在它卻在井噴式發展,系外行星的情況也差不多,任何行星都可能如此,有些東西發展得很快,有些則比較慢,沒有一般的規則。」物理科學的發展如何推動,年輕的研究者如何找到合適的方向,維爾切克認為聰明的科學家不會無所事事,被動等待實驗突破,而是始終關注活躍領域,並且永遠不停止思考;另一方面,好奇心和毅力很有幫助,同時找到好的榜樣也很重要。

圖說: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也將於明年4月「開門營業」

上海已經準備好

近年李所發展迅猛,在暗物質特性、拓撲超導量子計算、實驗室天體物理、冷原子、宇宙大尺度結構、星系與星系團、新原理加速等研究領域均有成果,疫情期間科研不停,一系列線上學術交流舉辦;而同時,作為上海市重大工程,位於上海張江科學城孫橋科創中心單元中部的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也將於明年4月上海交大125周年校慶之際「開門營業」,未來總建築面積約56000平方米的空間將部署暗物質與中微子、實驗室天體物理、拓撲超導量子計算等實驗平臺。說起這些,維爾切克欣慰又自豪,「年輕的TDLI(李政道研究所)有越來越多的科學活動,我們位於浦東科學城的新樓即將啟用,這一切都是令人興奮的。我們希望獲得更多的支持,吸引世界領先的人物一同加入這個項目。」

圖說: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設計效果圖

「上海是一個偉大的城市,有著蓬勃的經濟和大型國際活動的歷史積澱,它已準備好成為世界領先的科學活動中心。」維爾切克對上海已有很深的感情,這些年的開放合作令他頗有感觸,他認為中國公眾對科學有著極大的興趣,有許多有才華人才和渴望學習的學生,他關心學術系統的建立和合理的科學生產力資源配置,也希望為年輕的研究者營造利於創新、專注科研的學術氛圍。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相關焦點

  • 諾獎大師在交大 | 弗朗克·維爾切克:用精妙的語言打開龐雜的世界!
    掌握表達世界的語言從微觀粒子到宏觀的宇宙,從極致的複雜到萬物規律,物理這門認知世界本質的科學常常顯得神秘而晦澀。作為理論物理學家,維爾切克似乎擁有足夠的智慧和技巧來掌握描述世界的語言。不過除了數學,維爾切克對哲學與藝術也相當熱愛,他總能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和羅素等哲學家的著作中獲得靈感,也懂得欣賞科學與世界之美。或許正因有了這些「語言」,維爾切克總是能用精妙、有趣的語言與人溝通,將複雜難懂的物理概念解釋得生動有趣。
  • 諾獎大師在交大 | 弗朗克·維爾切克:用精妙的語言打開龐雜的世界!
    從微觀粒子到宏觀的宇宙,從極致的複雜到萬物規律,物理這門認知世界本質的科學常常顯得神秘而晦澀。作為理論物理學家,維爾切克似乎擁有足夠的智慧和技巧來掌握描述世界的語言。「幾個世紀以來,物理學一直在積累有關事物運行方式的知識,無論身邊的日常生活還是對比我們小時候的世界,許多概念都在發生變化。因此,我們需要一種精確的語言來描述自然,那就是數學。」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盛大開幕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重重困難,親臨上海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三位中國頂尖科學家姚期智、王貽芳、謝曉亮,出席開幕儀式。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上午在上海開幕。包括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等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在10月30日—11月1日,展開理性的交流、智慧的激蕩。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未來之城」
    經過三年籌備,在昨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雲啟幕。將「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動能2018年,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方案在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宣布啟動;2019年第二屆頂科論壇上,社區方案全球首次公開展示;今年8月,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拍出了首幅地塊,將建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最強大腦」緣何青睞上海?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在上海召開。不過,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與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仍克服重重困難抵達上海,將現場參加論壇。是怎樣的吸引力,讓科學家「天團」用行動為這座城市投上一票?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科學探索,永不落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最後一天,「腦起搏器」之父、2014 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在公開的直播連線中,對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對中國的科學和各方面發展,作出了高度評價。圖|WLF獨家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WLA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來到上海實地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他們說,推動國際科學合作是創立協會的初心,是他們的份內之事。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場42小時「科學馬拉松」,滿是通向未來的洞見
    著眼未來,哪些科學領域最值得期待,哪些發明可能改變世界,哪些問題又困擾著人類的「最強大腦」?31日,30多位科學大咖繼續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之「莫比烏斯論壇」設置的雲端直播間開講,為我們展現了科學世界的明天。但除了深邃的洞見,或許更值得欣賞的是大師們對於科學的態度。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莫比烏斯論壇上,斯穆特這樣暢想未來。莫比烏斯帶是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度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一些在平面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卻能在莫比烏斯帶上找到答案。去年秋天的那個上午,60餘位科學家坐在莫比烏斯帶旁,攜手探索世界科學的巔峰、科技發明的前沿和人類未來的極限。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盛會彰顯上海城市精神
    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動情地送出了多份感謝。「習主席在給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平臺,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 【會議通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物理...
    【會議通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物理峰會 2020-10-2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協同抗擊疫情,是頂尖科學家的共同目標
    袁婧攝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正在進行,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上臺致辭,他表示加強國際合作,協同抗擊疫情,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是頂尖科學家的共同目標。視頻截圖他還提到,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也會致力於全球合作,會幫助青年科學家參與到全球合作中。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疫情之下,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與「上海擔當」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圓滿閉幕!這三天,「科學天團」的腦力激蕩頻上熱搜這三天,在浦江會客廳發生的星光璀璨的全球大聯動,呈現給世界跨越時空的信心與祥和的力量這幾天,秋意正濃的上海瀰漫著一股濃鬱的「科學的味道」。三天來,近140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準時赴約,「雲」端相聚於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最強大腦」的心願:希望建立全球「科學共同體」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 易蓉)今天上午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教授,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教授,以及姚期智、王貽芳、謝曉亮和雷蒙德•斯蒂文斯展開科學對話。
  • 俊朗的上海少年:除了熱愛物理,還是薩克斯十級選手|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鄒文驥(左二)11月1日上午,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是他第二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很多時候,鄒同學都在傾聽大家的聲音,會後他跟記者說,自己的性格其實算是比較內向的,這幾年多參加了一些這樣的活動,才慢慢打開自己。成為英才的秘訣是什麼?在採訪中,鄒同學毫不掩飾自己對物理的喜愛,開頭提到的實驗研究,是他在高一那年入選了上海「英才計劃」之後,在復旦實驗室做的課題。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據央視新聞10月30日消息,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上午在上海開幕。包括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在三天會期內,集中舉行或播放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生物、醫學、信息、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以及人工智慧、轉化醫學、精準治療、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雲連線、雲課堂是本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重要形式。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場科學盛會,正在書寫一部未來簡史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作視頻致辭時指出,在當前形勢下,尤其需要開展新冠肺炎藥物、疫苗、檢測領域的研究合作,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共性問題,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人類。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的這番感慨,折射出上海科學戰「疫」的積極成果,是科學家們對「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的理想追求,是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的上海擔當,更是上海科技創新奔湧的時代大潮。愛上一座城,真的不需要理由嗎?非也。頂尖科學家垂青上海的原因在於,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近年取得積極成效,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強,對人才形成強大吸引力。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站在科學巨人的肩上攀登,青年的使命就是接力與超越
    也因此,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始終為青年英才們留有眾多席位。從讓青年學者和科學大咖面對面交流的「青年論壇」,到讓孩子走近頂尖科學家,聽重量級科學家開講「科學第一課」的「小科學家論壇」,以及今年首次設立的「科學T大會」等,這些學術平臺對科學青年來說,是成長的加油站,是獲得更多奇思妙想的窗口,也可能是尋找合作夥伴、開啟創新研究的起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促進國際科學界高端對話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辦,此前已舉辦兩屆。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設有開幕式與主題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座談會、莫比烏斯論壇等多場主題活動,集中舉行或播放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以及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