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獎大師在交大 | 弗朗克·維爾切克:用精妙的語言打開龐雜的世界!
掌握表達世界的語言從微觀粒子到宏觀的宇宙,從極致的複雜到萬物規律,物理這門認知世界本質的科學常常顯得神秘而晦澀。作為理論物理學家,維爾切克似乎擁有足夠的智慧和技巧來掌握描述世界的語言。「幾個世紀以來,物理學一直在積累有關事物運行方式的知識,無論身邊的日常生活還是對比我們小時候的世界,許多概念都在發生變化。因此,我們需要一種精確的語言來描述自然,那就是數學。」他說,「它給了我們巨大的力量去創造新事物和回答基本的問題。要想很好地使用這門語言和新概念,需要極大的想像力和耐心的學習。」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弗朗克·維爾切克:用精妙的語言打開龐雜的世界
圖說:李政道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朗克·維爾切克 來源/李政道研究所供圖(下同)人物小傳李政道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朗克·維爾切克是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因在夸克粒子理論方面取得的成就,於200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諾獎大師在交大
李政道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朗克·維爾切克人物小傳弗朗克·維爾切克,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因在夸克粒子理論方面取得的成就掌握表達世界的語言從微觀粒子到宏觀的宇宙,從極致的複雜到萬物規律,物理這門認知世界本質的科學常常顯得神秘而晦澀。作為理論物理學家,維爾切克似乎擁有足夠的智慧和技巧來掌握描述世界的語言。「幾個世紀以來,物理學一直在積累有關事物運行方式的知識,無論身邊的日常生活還是對比我們小時候的世界,許多概念都在發生變化。
-
諾獎得主維爾切克做客上海交大大師講壇 科普量子粒子呼籲疫情期...
圖說:上海交大大師講壇雲開講 李政道研究所供圖(下同)在微觀量子的世界,也可以用類似結繩計數的方法來記錄及操控量子信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弗蘭克·維爾切克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一個理論:在二維體系中存在著第三類量子粒子,其自旋量子數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半整數,而是任意大小,他將這種新量子粒子命名為任意子(anyons)。昨晚,第150期上海交通大學大師講壇首次嘗試「網絡直播」模式,邀請維爾切克教授在線做客,他通過大量的圖片與通俗的概念向大家講述任意子的「前世今生」。
-
科學松鼠會質疑上海交大引進諾獎獲得者
第1頁:導讀:我們為什麼質疑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 第2頁:不討論細節問題的物理就是耍流氓 第3頁:DNA不知何處來之生物學拍案驚奇導讀:我們為什麼質疑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 去年11月22日,《人民日報》12
-
粒子物理學界「三劍客」齊聚李政道圖書館 謝耳朵原型也是諾獎得主
百年來,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互相博弈、成就,他們組成了物理學的「兩條腿」,交錯、大步,邁向世界的探索,從宏觀到微觀,無限接近「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謎題解答。謝耳朵在劇中的人設也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也獲得了諾獎。理論物理與實驗物理跨界協奏《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的室友萊納德是一位實驗物理學家,據稱原型來自1981年諾獎得主、美國物理學家阿瑟·倫納德·肖洛(Arthur Leonard Schawlow)。
-
「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 想專注於科研
「我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比較好,讓我自己能在獲獎之前先專注於做科研,真正的科學家最大的樂趣還是來自於科研。」2018年10月31日,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說。出國之前我完全沒有用過電腦,當時寫論文全是手寫的。最不一樣的變化是與外界的聯繫。你看,現在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就在這裡。今天有個青年科學家論壇,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可以直接和他面對面交流,我非常嫉妒他們。但是在我那個時代,我見不到任何諾獎大師,連講英語都很困難。現在在上海要做頂尖的科學研究環境和條件真的好太多了!
-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上海交大供圖 李政道本人為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啟動建設發來賀信,並表示,「我深信建設一個國際化的頂級基礎科學研究所定將大幅提升祖國的科技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預祝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開工一切順利,期盼研究所建成後在張江科學城發揮重要引領作用,為上海早日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
超對稱賭局:諾獎得主輸了!?
原標題:超對稱賭局:諾獎得主輸了!? 7月8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朗克·韋爾切克「輸掉」了一場長達6年的、關於超對稱粒子的賭局。這場賭局的贏家,是被稱為「民科之王」的安東尼·加瑞特·裡希。不過,裡希表示,賭局勝負究竟如何判,韋爾切克會不會給他1000美元,要看仲裁人的意見。「作為我們的裁判,我想馬克斯應該正在權衡現在發生的情況。」 而就在前兩天,韋爾切克在社交網站「推特」上表了態:「對這個賭局,我的記憶是朦朧的,幾乎沒有印象,但是我會很高興且及時地履行仲裁者的決定。」
-
田忌賽馬報志願,收穫賽清北;上海交大聚大師,飛速打造致遠學院
主要從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研究,曾先後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物理學會饒毓泰物理獎、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世界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等多個國內外重要科技獎項
-
他是大師們的老師,美國曾發三道軍令攔截他,世界欠他一個諾獎
他是世界上最早觀察到正負電子對產生與涅沒的人。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安德森正是在趙忠堯研究的基礎上發現了正電子徑跡才獲得諾獎的。可以說世界欠趙忠堯一個諾貝爾獎。1931年趙忠堯學成回國後,在清華大學開設了中國首個核物理課程。他更有一個外號叫「大師們的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中國3大黑科技,是中國諾獎搖籃,正在悄悄向諾獎發起衝刺
世界上研究中微子的大神很多的,其中因為中微子而獲得諾獎的也不少,比如日本人就曾憑藉發現中微子的兩種振蕩模式而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而我們中國對於中微子的研究的投入也非常大,為了探測中微子,我們中國在大亞灣核電站修建了一個實驗室,並打造了一個中微子探測器——大亞灣的中微子探測器。
-
愛因斯坦、薛丁格、克裡克……18位諾獎得主的經典文章,都在這本書...
·1905-1915年,愛因斯坦先後創建了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用最簡潔優美的公式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1926年,通往量子世界的大門被打開。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德國這家研究所為何今年兩獲諾獎:尊重科學才能繼續進步
接到諾獎委員會的電話時,這位68歲的教授正在開視頻會議。當電話中傳來「這是斯德哥爾摩」時,完全沒有想到的他甚至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因為八年前,我已經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克拉福德獎。該獎旨在對諾貝爾獎遺漏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予以獎勵。因此,我想也就這樣了。另外,在過去的幾年中,物理學中的天體物理學獲得了三次諾獎。
-
弗蘭克·維爾切克:詩人和化學家看到的空間一樣嗎
,對於我們生存其中的這同一個世界,各自衍生出了豐富的感覺和思想經驗。這個化學家也懂文學,因為他創作了一些科普著作,而那個詩人也是老師,他們兩個就在討論,究竟是科學有用還是詩歌有用。化學家說了,詩歌是沒用的,科學才有用。為什麼?當一個病人病重時,詩歌有用嗎?其實你很容易舉出反證:要是一個人得了憂鬱症,你是給他一針麻醉,還是給他一本詩集呢,很顯然,藝術和科學同樣是有用的。
-
被低估的一所大學,排在世界第90位,出了13個諾獎,6個菲爾茲獎
比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的謝苗諾夫,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伊利亞·弗蘭克、列夫·朗道、塔姆、普羅霍洛夫、金茲堡…… 再比如被稱之為數學獎裡面的「諾獎」——菲爾茲獎,也出現了這樣一些名字 諾維科夫、 馬爾古利斯、德裡費爾德、孔採維奇……等等! 當然,還有一些數學家得了獎卻不願意去領的!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與交大師生交流「如何...
3月13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精彩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記者 朱琨 王燦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攝影 核心提示 | 如果這兩天,你在河南高校內撞見一個笑容可親、氣度儒雅的高個子老人,可要睜大眼睛看仔細了,因為,很有可能與你擦肩而過的是咱河南籍華裔諾獎得主崔琦。 22日晚從西安飛來,崔琦與太太馬不停蹄,把遊子回鄉的行程「密密織」。
-
2020,諾獎將至
「該成果或拓寬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邊界;或對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為人類文明向前邁進提供了動力,為人類追求更美好生活帶來福祉,最好兼而有之。」獎勵頂天立地的諾獎科學成就,彰顯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諾獎精神?郭鐵成認為,諾獎精神有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