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生物多樣性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020-12-05 科學網

 

□張風春 張文國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從1986年9月美國科學院和史密斯森協會共同舉辦「生物多樣性國家論壇」,以官方名義首次正式提出生物多樣性概念到現在僅有20多年的歷史。雖然此前已有很多科學家提出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並進行研究,但作為一個新出現並被迅速廣泛接納的概念,生物多樣性的內涵要被人們完全接受並理解尚需時日。因此,人們在日常使用生物多樣性概念的時候也就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誤解和偏差,導致評價某一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或對規劃、項目進行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時出現偏差。下面就部分常見的問題作一些探討。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

 

這是目前兩個極易混淆的概念。簡單地說,生態是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包括了生物、大氣、水文、土壤、地質、地貌、氣象等因素。而生物多樣性則是生物及其間關係的多樣化程度,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以及由它們形成的生態系統的組成、功能、過程等。很顯然,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誤用」卻經常會見諸媒體或報端,甚至出現在科學研究報告中。不弄清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很容易出現用「生態」來代替「生物多樣性」的情況,這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其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評價、生物多樣性意識的提高及相關的宣傳教育等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生物多樣性保護並非生物多樣性全部

 

《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三大目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組成成分的可持續利用、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遺傳資源的商業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這也是各締約方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中心任務。因此,在很多行動、規劃、戰略、政策、法律法規或措施中,如果只談生物多樣性「保護」,則自然而然地排除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中的另外兩大任務,履約也就不完整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不能不考慮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它們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如果進行的是生物多樣性的不可持續利用,各種保護行動與措施的效果就會被抵消。

 

珍稀瀕危物種並非生物多樣性的全部

 

對生物多樣性了解不夠的人往往認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就是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其他的物種現在很多,沒有必要、也不應該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去保護。這種觀點是由於對生物的相互依存與自然界中的食物鏈缺乏了解造成的。實際上,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和自然系統都有其特殊的位置和作用。早在1991年,第二個世界性自然保護戰略《關愛地球》中就提出:「無論它們對人類有何用途,大自然中所有的物種和系統都應當受到尊重。」生物多樣性保護應該是保護所有的物種和生態系統。其中,生態系統不僅是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層次,有其自身的服務功能和價值,其本身還是珍稀瀕危物種的載體。另外,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和功能也遠大於個體。因此,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評價等活動中,生態系統應佔有重要位置,而不僅僅是珍稀瀕危物種。

 

林(草)地面積不能用于衡量生物多樣性

 

根據生物多樣性的定義,很容易理解,林地或草地面積的大小並不能表示一個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的狀況。尤其是大面積的人工純林、人工草地和農田生態系統,往往都是由單一或少數幾個物種組成的,雖然面積很大,但其物種的多樣化程度遠低於一些面積相對很小的由自然植被覆蓋的區域。因此,應該結合林地或草地的質量,而不是用單一的面積來衡量某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狀況。

 

森林覆蓋率不能用于衡量生物多樣性

 

森林覆蓋率是一個很好的生態指標,但卻不宜作為評價生物多樣性的指標來使用,道理與上述森林或草地面積不宜用于衡量生物多樣性類似。例如,一般的人工純林,只要成活率較好,覆蓋率都比較高,尤其是相對一些天然植被稀疏的地區來說,人工純林的森林覆蓋率往往會高出很多,但其生物多樣性豐富程度卻無法與覆蓋率較低的天然植被覆蓋地區相比。

 

生物量不能用于衡量生物多樣性

 

生物量一般是指某一時刻單位面積內實存生物體的重量,可以是鮮重或乾重。生物量是衡量生態系統生產力的一個很好的指標,但卻不宜用來衡量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或瀕危狀況。生物量大的地區,生物多樣性不一定豐富。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在由過度放牧導致退化的草場上,往往會出現植被退化,退化嚴重的地塊,有時會由密集的馬蓮佔據。由於馬蓮的密度大,而且含水量低,其生物量會遠遠高於未退化的草場的生物量,但其物種組成卻遠低於未退化的草場。喬木林和灌木林之間、人工林和天然林之間等也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生態用地比例不能用于衡量生物多樣性

 

生態用地是指用於生態目的的土地,一般包括能夠起到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淨化空氣、美化環境、減少噪音、休閒娛樂等重要生態功能的土地利用類型。按照不同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可分為自然用地、保護區用地、休養與休閒用地以及廢棄與納汙用地等類型。不管上述哪種類型,用地比例都與生物多樣性沒有直接關係。如以淨化空氣為目的的用地為例,關鍵是採用了多少物種、所用物種的組合方式以及用地對當地和周圍其他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影響等,這些才能作為衡量生物多樣性的指標,而用地比例卻不能說明問題。如果很大的面積上只採用了一個物種,而且清除了原有的天然植被,那不但沒有增加生物多樣性,反而是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高深難懂的公式並非一定科學或實用

 

這主要是針對對生物多樣性進行價值評估時所用的工具和方法。除了生物多樣性的概念較新以外,由於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價值多為模糊數學範疇,屬灰色系統,這就決定了生物多樣性的絕大部分內涵目前還難於準確定價。國際機構對世界森林產品和服務需求的價值估算精度為:木材產品價值估算的置信度為70%;增值產品與世界貿易價值估算的置信度可達到80%;非木質林產品與世界貿易為40%;而環境服務、流域、氣候、娛樂及生物多樣性等僅僅為5%。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評估所提供的精確數字並不等於生物多樣性的準確價值。尤其是將生物多樣性納入環境影響評價時,更不宜使用大量高深難懂的公式。這些環評結果一般都是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的,如果摻雜有大量艱澀難懂的公式,容易使環評結果的使用者或決策者難於理解並接受,而且也不利於技術和方法的推廣。當然,如果是以科學研究和理論探索為目的,使用什麼樣的公式或方法都是無可厚非的,只要有利於推動這方面的進展即可。

 

複雜的生物多樣性指標並不實用

 

目前,在評估某一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的時候,國內外採納的指標或指標體系有很多,如保護等級、優勢種、物種數量、頻度、多度、面積、植被蓋度、系統組成、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系統結構、系統信息流、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用途、傳統知識等,還有其他一些指標可以考慮。但作為一個很難準確定價的評估對象,複雜的指標並不能反映出生物多樣性的真實價值,反而會增加評價誤差,降低結果的可信度。原因與上述的計算精度類似。因此,在選擇生物多樣性評價指標時,應儘可能做到少量、簡單、易測、(相對)準確、可操作。在工作中需要選擇哪些指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某地計劃修建一條鐵路,此時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工程對生境的分割、廊道的破壞等。

 

生態敏感區不等於生物多樣性敏感區

 

生態敏感區是指那些對人類生產、生活活動具有特殊敏感性或具有潛在自然災害影響,極易受到人為的不當開發活動影響而產生生態負面效應的地區。生態敏感區主要包括自然生態敏感區、資源生態敏感區、人居生態敏感區、人文生態敏感區等。因此,生態敏感區應該包括生物、生境、水資源、大氣、土壤、地質、地貌以及環境汙染等屬於生態範疇的所有內容。而生物多樣性敏感區則是指那些由於受到人為幹擾而極易導致生物多樣性或生境退化的地區,也包括一些重要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從這兩個概念不難看出,生態敏感區包含了很多生物多樣性以外的內容。

 

物種消失並非滅絕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物種瀕危等級標準,滅絕物種是指在過去的50年中未見到的物種。如原產模里西斯的渡渡鳥,最後一隻渡渡鳥在1681年死亡,至今已有300多年了,我們完全可以宣稱該物種已經在地球上滅絕了。而其他一些物種,僅僅在短短的幾年內沒有見到,則不應急於宣稱其滅絕。如生於中國長江的白鱀豚,由於已經幾年沒見到了,經常會見到媒體甚至一些科技文章認為其「滅絕」的說法。事實上,在對野生物種的普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物種在第一次普查時已經消失,而在以後的普查時又會出現的情況。

 

生態系統多樣性不僅是生態系統種類多樣性

 

人們很容易將生態系統多樣性理解為生態系統種類的多樣化程度,即生態系統種類的多少。記得曾經有一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人員說過:我的項目只在一個生態系統內開展,因此,無論這個項目如何進行,也不會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產生影響。這種認識就是由於對生態系統多樣性含義的理解偏差造成的。前面說過,生態系統多樣性不僅包括生態系統種類的多樣化程度,同時也包括生態系統內群落多樣性、生境多樣性、生態功能多樣性和生態過程多樣性等。因此,即使在一個生態系統內開展建設項目,也會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產生影響。

 

城市內部並非沒有生物多樣性

 

有人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或者進行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都是在野外的大自然中或者在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生產中,城市都是鋼筋水泥和馬路、大理石,生物多樣性可以忽略不計。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其實,城市也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有很多需要保護的生物多樣性。如基因庫、公園、動物園、植物園、綠地、寵物等都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或行為。其中,動物園、植物園、公園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中重要的遷地保護場所,在物種的基因保存與延續、珍稀瀕危物種的繁殖與保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在城市綠化、城市生態用地建設等活動中,生物多樣性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中國具有悠久的文明和歷史,其中很多城市都保存了動輒上千年的古樹名木,這些古樹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基因保存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等,都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恢復時間與破壞時間

 

土地退化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我國西北的荒漠地區和西南的巖溶地區,由於沙漠化和石漠化的發生,往往會導致一個地區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徹底破壞,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大幅度喪失。一般來說,用5~10年的時間,就可通過過度放牧、開墾等活動,使原本風吹草低見牛羊、水草豐美的草場變成寸草不生的流沙地區。相反,從嚴重退化的狀況恢復到退化前的狀態,則至少需要20~30年。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地區的退化是不可逆轉的。如果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土地退化,其上賴以生存的生物多樣性也就永遠消失了。

 

民意不等於僅供參考

 

「規劃環評必須徵求公眾意見」,這是國務院法制辦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公布後回答記者提問時的話。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上強調,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因此,在涉及生物多樣性的問題時,民意不能「僅供參考」。尤其是遇到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時,公眾的意見應該佔有一席之地並納入計算公式中。公眾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的基本單元,沒有他們的參與和認同,就無法有效地實現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作者單位:張風春,環境保護部對外合作中心;張文國,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

 

《科學時報》 (2010-5-21 A3 周末評論)

相關焦點

  • 微生物製劑在水產養殖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微生物製劑在水產養殖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2013-10-12 09: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丹徒區水產技術指導站現將本地區養殖戶在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微生物製劑的經驗與教訓整理後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讀懂微生物製劑的種類與作用  微生物製劑可分為乳酸菌、雙歧桿菌、芽孢桿菌、酵母菌、反硝化細菌、硝化細菌、光合細菌、蛭狐菌8大類,按照菌種需氧與否分為好氧菌和厭氧菌。
  • 生物多樣性公約
    ,轉自搜狐  確認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共同關切的問題,轉自搜狐  重申各國對它自己的生物資源擁有主權權利,轉自搜狐  也重申各國有責任保護它自己的生物多樣性,並以可持久的方式利用它自己的生物資源,轉自搜狐  關切一些人類活動正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 馬勇:應將「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生物安全法的基本任務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吳謙在會上指出,加強國家生物安全是各國的普遍做法,國際上對生物安全問題向來十分重視。這次疫情的發生,更加凸顯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在生物安全法出臺之際,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馬勇接受了法治周末記者專訪。
  • 2019中考生物試題分類彙編-生物的多樣性習題及答案
    生物試題分類彙編-生物的多樣性 1.(2011濱州)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劇增和經濟發展B.偷獵和過度放牧 C.棲息地的喪失D.自然條件的惡化 2.(2011濟源)右圖是分類等級示意圖,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A.圖中最大的分類單位是屬於 B.狼和犬的相似程度最小
  • 馬勇|我國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司法保護問題探析
    #生態文明建設#公益訴訟制度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司法保障,近年來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面臨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本文從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司法實踐入手,對目前存在的「社會公共利益」缺失法律界定、損害鑑定評估難、恢復性司法理念應用不夠、涉海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主體存爭議、社會組織缺位生物多樣性行政公益訴訟等五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儘快推進位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強化生態價值為導向的生物多樣性損害鑑定評估和修復、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社會組織應成為涉海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的原告主體、建立社會組織為原告的生物多樣性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建議
  • 生效判決作為民事案件證據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生效判決作為民事案件證據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018-12-07 1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幹涉甲烷測定器在測定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但煤礦井下環境條件差,儀器極容易出現問題,不能發揮正常的性能。結合近幾年的工作經驗,認為光幹涉甲烷測定器在測定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測量時空氣中溫度過大。會使光學元件有霧產生,灰塵容易附在上面,而使幹涉條紋不清晰,因此,必須用氯化鈣來吸收水氣,必要時可在儀器外再添裝一隻氯化鈣吸收管。此外,光源各部分的接觸不良、燈泡震動都會影響幹涉條紋的清晰。
  • 涉外公證翻譯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下面,我就日常注意到的幾點問題展開討論,如有紕漏之處,還請有關專家指點為盼。   一、標題的翻譯(The Translations of Headings)   公證書可譯作「Notarization」或「Notarial Certificate」。筆者認為一旦某一特定公證處採用其中的一種譯法,一般不應做改動。
  • 鶴壁防盜金剛網生產廠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鶴壁防盜金剛網生產廠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g9e2cn6vl」 鶴壁防盜金剛網生產廠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金剛網紗窗在使用中,動作要輕,推拉順其自然;發現有困難不要硬拉硬推,應先排除故障。積灰,變形是金剛網門窗推拉困難的主要原因,要保持門框清潔,特別是推拉槽的清潔。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二、創新思路,突出重點,認真抓好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優先區域範圍雖然已經劃定,但區域內保護政策體系不完善、生物資源本底不清、動態不明、保護網絡建設缺乏系統性、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嚴重製約著優先區域保護與監管成效。近期,要結合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做好以下工作。
  • 生物多樣性不是只數數物種—新聞—科學網
    他將注意力集中於食物網不同等級的物種多樣性。Naeem表示,只看物種數量就相當於列出車的各個部件,卻不指出其功能,這無法幫助發現何時會出現問題。 在90年代中期,功能多樣性研究開始確立。植物和森林研究也發生了變化,後來這些方法被廣泛了應用到了對鳥類、海洋生物和土壤的研究上。
  • 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
    一致性和多樣性是統一戰線的基本範疇,兩者共生並存、對立統一,構成統一戰線的存在基礎、運行方式和工作原則,決定著統一戰線的總體面貌和發展狀態。習近平同志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指出,「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
  • ...理解重大生物事件與環境因素的關係,對認識當今地球生物多樣性...
    我校沈樹忠院士團隊與中科院聯合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支持下,將化石記錄重現為生物演化歷史,繪製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曲線,其時間解析度較國際同類研究的精度提高近400倍。這一成果在《Science》發表後,引起一波又一波的關注。
  • ...上論壇: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危機
    會議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之間的協同增效、不同公約之間的整合、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和國土空間規劃等議題,展開研討。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對於正確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充分認識人類賴以生存地球家園的生態價值,有效利用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做法與經驗是值得推廣的。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該報告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定期發布的旗艦出版物,通過分析總結生物多樣性狀況和趨勢的最新數據,提出進一步實施公約的方向和方式。《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基於一系列指標、研究、評估報告和各國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報告,對全球實現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基於國家報告,總結了《2010-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實施取得的成功和面臨的挑戰。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
  • 為什麼未來城市需要更多的生物多樣性
    由於生物多樣性是一個生態系統整體健康的合理指標,我們應該努力優化它,並以此來改善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環境的宜居性。        但現實令生態學家扼腕長嘆——城市環境通常被人們排除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之外——目前的城市環境真的非常缺乏生物多樣性,缺乏不受人類幹擾的空間,缺乏綠色斑塊之間的生態走廊和總體受到控制的汙染水平。
  • 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生物多樣性對人類意義重大
    新華網奈洛比5月22日電(記者宋晨郭倩)聯合國環境署淡水和海洋生態環境政策實施司負責人傑奎琳·阿爾德日前表示,當今全球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峻挑戰,人類應尋求可持續發展道路,在保護全球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同步發展。
  • 綠會英國利茲大學實習生淺談生物多樣性抵消
    慚愧的是,作為一名生物多樣性專業畢業的學生,我居然對這個名詞毫無印象。由於國內沒有什麼相關資料,於是果斷翻牆,到外網上一頓惡補。事情過去一個月了,現在也來與大家分享這一國際上的新興概念。由於原文翻譯太過潤色,這裡譯者將其進行了簡單的摘選和潤色,以便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