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未來行不行,關鍵就看這件事

2020-11-30 騰訊網

△中國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 許倞 國是直通車 汪俐辰 攝

「過去一年中,感受最大的是外部開放環境發生變化,重點領域技術『脫鉤』風險凸顯,對我國提出了嚴峻挑戰。」28日,在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清華大學區域發展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中國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表示,中國科技未來發展還面臨一些風險挑戰。

許倞指出,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新技術應用和生產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包括國家安全、就業、社會倫理等。未來奔向科技強國,中國需要由現在大多數領域的「跟跑」,到創造更多「領跑」。

以下為發言實錄摘要:

新的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新的科技創新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同時應當看到,我國今天在研發投入、產出規模上已經超出了很多國家,科研的質量也在不斷上升。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今天構築新發展格局,我國具有非常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強大的市場優勢,這些都為我國下一步走向世界科技創新型國家的前列提供強大基礎,國際上對我國科技創新目前給予高度評價,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給出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我國已經排在全球第14位,也是中等收入國家裡發展最快的國家。

在未來發展當中,我們還面臨著很多風險和挑戰,主要的問題是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過去一年裡,我國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重點領域技術脫鉤的風險凸顯,對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另外,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新技術應用和生產業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包括國家安全、就業、社會倫理,尤其在人工智慧等領域。今天提到未來要奔向科技強國,我們要由現在大多數領域的「跟跑」,到創造更多的「領跑」,如果沒有引領科技方向的思維,沒有引領科技方向和產業應用的能力,就難以把握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給我們帶來的機遇,難以贏得主動權。今年新冠疫情也提醒我們,在公共安全領域、公共衛生領域我們的科技儲備也還是不足的。

面向未來,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編制的思路中要突出自主創新,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按照此次五中全會的要求,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我們新時代自主創新的戰略基點。要突出支撐發展或者叫引領發展,增強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格局支撐引領作用。更加突出人才為本,充分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把其作為下一步改革發展和政策的著力點。最後還要突出開放合作,以高水平的開放帶動高水平的創新,來共創共建全球創新生態。

對科技自身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處理好國家發展與安全的問題,同時更要注重趕超與引領的關係。

作為新一輪科技發展規劃,在任務部署上要落實此次五中全會的精神,堅持系統觀念,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四個全面」的總要求來開展研發布局以及政策的落實。

第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應該是在國家戰略領域能夠承擔起國家使命的科技創新的國家隊,是能夠支撐我國在戰略領域裡自立自強的研究機構、一流大學、創新型企業以及最強的企業。當務之急就是要構建國家堅強有力的研究開發的核心力量。

第二,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要優化學科布局、研發布局,推動學科的交叉融合;要推動企業的基礎研究,加強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多渠道增加基礎研究的投入。希望建立以國家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的機制來加強基礎研究。

第三,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是我國補足創新體系短板,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非常重要的任務。新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是要構建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要鎖定關鍵核心技術,鎖定卡脖子的技術,建立自上而下的決策機制、領導機制。新型舉國體制就是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企業的作用,用好我國強大的國內市場。

第四,加速前沿戰略部署,著力實現重點領域的創新引領,加緊部署一些重大項目,力爭和著力實現重點領域的創新引領。

第五,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對科技來說,下一步首先要做好各類科技評價,做好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分配的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第六,要特別關注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要以應用場景為牽引,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更加鼓勵在社會生產實踐當中提煉出科學問題,加強基礎研究,同時所有的科學研究活動要真正支持國家實體經濟的發展,支持引領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建設。

第七,科技體制改革以及相應政策方面要更加注重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進軍,同時特別關注新型的中小型高技術企業的發展。

第八,要繼續不斷擴大開放,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這此五中全會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築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技創新高地。目前我們正在研究,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面向世界、面向國際的科技創新高地來構築更加開放的學術環境。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陳婧

責編:魏晞

相關焦點

  • 這屆蝗蟲行不行,還得看CG的!【偷笑】
    有人問「這屆蝗蟲不行」是什麼梗?今天小編給大家嘮嘮。除了關注肺炎疫情的新聞之外,我們這兩天還注意到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警各國高度戒備蝗災的消息,稱「4000億隻蝗蟲已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數量在一年半之內增加了6400萬倍,破壞力空前,距離中國可以說僅一步之遙」。看到網上各種密密麻麻飛蝗的圖片,小編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這疫情還沒結束,難道不長眼的螞蚱又來了?
  • 懂行:從科技的底層邏輯看未來保險
    本文作者:鄭俊——華為中國政企保險行業首席專家  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一萬美元,參考其他發達市場的發展歷史,當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時,保險行業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同時,年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已提出,我國經濟需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階段。
  • 想像未來這件事,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但是,心理學家和認知神經科學家們卻告訴我們, 想像未來這件事,不僅人人都能做,而且應該多做,對我們大有好處。 想像未來對我們都有哪些好處呢?
  • 中國科技爆發有力駁斥「中國不行」謬論
    有人說,一個屬於中國的科技大爆炸時代正在來臨。換句話說,隨著中國對科學技術的高度重視、對科技研發的大量投入,中國即將進入科技成果、科技進步的收穫期。目前還只是處於收穫的初期,精彩還在後頭。科學和技術本不神秘。科學是一種以實驗為手段的認識世界的活動及其知識體系,技術就是將科學理論應用到改造世界中去而得到的方法和工具。
  • 莫言帶研究生行不行?(圖)
    橫看豎看,怎麼看都是北師大在製造噱頭用「諾貝爾獎」吸引眼球、傳播名聲。一俊百俊的「中國式榮耀」可以休矣黃渤海(特約評論員)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讓世界上更多的人更加關注和了解中國文學。莫言也因此成為世界有名的大作家。
  • 魏坤琳:變聰明這件事 努力比智商分數更重要
    原標題:魏坤琳:變聰明這件事 努力比智商分數更重要   給孕婦補鐵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嗎?   給寶寶聽音樂能提高智力嗎?   開發寶寶的右腦,可以提高他的智力嗎?   以上答案,皆為否。
  • 資治通鑑:如何判斷一件事是否能幹?可從這6點分析!
    咱們要判斷一件事能不能做,最先的應該是做這件事的外部大環境如何? 大環境是有利還是不利,這是最基本的。 比如說,現在長江10年禁捕,你卻想在長江邊開個漁家樂,那就是明顯的逆勢而動,不用想都必敗。
  • 中國創見者|對話京東方王東升:技術行未必贏,技術不行必輸
    而且我自己喜歡系統工程,也是工科院校出身,到公司後還鑽研過計算機編程,得過電子部科技進步獎。 澎湃新聞:您這麼喜歡計算機,為何不創立一家計算機公司呢?王東升:當時的確對計算機很感興趣,我研究計算機會涉及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統等方面,這相當於既有財務知識又有計算機知識。
  • 未來如果長絲龍頭不做差異化,行不行?
    未來如果長絲龍頭不做差異化,行不行?事實上,無論從毛利率上看,還是從專利的數量上來看,二者民用長絲的「技術含量」都是比較高的:一方面,從披露的上看,其毛利率要高於其它長絲企業5%左右;另一方面,二者對於研發的投入都較大。  因此,有必要將恆力石化與東方盛虹的長絲資產、研發實力做一個對比,比較具體在產品結構上的差異與未來的發展方向。
  • 《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要想成為「人上人」,需要做三件事!
    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我一讀就讀了兩遍,然後我明白了,要想成為「人上人」,往往需要做三件「人下人」的事!《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是一本讓人積極向上的書,但它的內容卻非常廣泛,總共包含4冊,涵蓋了孔孟老莊的各種經典箴言,再加上作者的人生心得總結,所以這本書讀起來都能讓我們撥開迷霧,感受到真正的人生智慧,說了這麼多,這本書的作者到底是誰呢?
  • 泰國與中國的文化差異,泰國被禁止的這3件事,在中國卻習以為常
    泰國算得上是一個不受約束的國家,很多我們中國禁止的事情在泰國基本上都是被允許的,比如,在泰國是不禁色情的,而這個在我們國家是不被允許的,而且在泰國竟然不禁槍枝,只要的辦理相關的手續,獲得相關的證據,就可以攜帶槍枝,這個在我們國家也是被嚴令禁止的。除了這些不受禁止的事情以外,在泰國,也有很多禁止的事情,但是讓人很奇怪,而這幾件事恰巧是我們國家很常見的。
  • 盤點2020年,緊跟科技進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做了20件事
    在這一年中,學會緊盯科技前沿,適應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主動作為,「乾貨」滿滿,來,一起看一看,這一年,學會都幹了啥?9月22日,學會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聯合主辦了「高端引領,鑄造中國職教新未來」農業科技專題圓桌論壇。論壇上,魯昕會長作了《對接智慧農業,鑄造中國職教新未來》專題報告。
  • 心理學:看一個人情商高不高,看這三件事就夠了!
    心理學:看一個人情商高不高,看這三件事就夠了!第一、情商低的人,不懂得換位思考在生活的現象中,情商越低的人,越會頻繁做這三件事!情商低的人第三個表現則是不懂得換位思考。這是彼此溝通交流合作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我們的社交不僅泛濫而且沒有價值。懂得換位思考,無論是與人溝通還是合作,我們都會做到更有效地有的放矢。第二、情商低的人,經常搖擺不定在生活的現象中,情商越低的人,越會頻繁做這三件事!情商搞得人能夠很好的建立與人之間的平衡,會得體的理性和感性,不會因為感情的原因而弄得周圍一團糟。
  •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關鍵轉型
    未來五到十五年,我國經濟將主要在四個方面進行轉型。  關鍵領域的技術自主  關鍵領域的技術自主之前也提過,但是沒有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得這麼明確。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上特別提自主技術?我想其原因跟國際環境的變化高度相關。高科技方面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技術自主,特別是晶片領域,因為這是未來整個高科技產業的基礎之一。
  • 我沒想到《中國好聲音》會因這件事被罵慘!
    近日《中國好聲音2019》再次迎來了首播,收視率更是奪得同期收視冠軍,另外首期節目這些選手更是大放異彩,被馬傑雪的故事所感動,為紀曉君所惋惜,但是讓小編我沒想到的是,這次好聲音竟還因這件事而遭到大家的吐槽!三分鐘廣告一分鐘正片?
  •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辦事不能過三手
    她說,是這樣的,之前營業部做了一筆車貸給一個嫁過來的女的,然後呢,這個女的還了三期後就直接把車開到了湖南那邊,回了娘家,多次打電話也不聽,發簡訊也不回,連續三期未還,結果,農行這邊做了一個什麼事呢,就是貸款車都裝有GPS定位的,通過GPS定位,當天晚上就開車跑過湖南,讓人悄悄連夜把車給拖了回佛山這邊,這女的第二天一看,車沒了,報警,車被盜了,警察局那邊受理並登記
  • 管清友:未來十年對中國非常關鍵,我們面臨科技突圍的驚險一躍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受邀做客建投書局·北京國貿店「JIC講堂」,以「『十四五』規劃下的科技投資與未來技術圖景」為主題,深入地為闡釋了中國經濟在當前世界局勢中的發展機遇,並對科技發展助力企業突圍的重要性及未來一段時期的投資方向及熱點進行深入解讀,幫助大家更好地把握住科技創新驅動帶來的新一波投資機會。
  • 找對象這件事,為啥變得這麼難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急切的美好願望。 為什麼焦慮呢?一方面這件事太重要了,對於個人,還是對於家庭,都是終身大事。另一方面年輕人找對象越來越難了。最重要的事,長期處在懸而未決的狀態,誰攤上誰都會焦慮。這種焦慮,已經成為了一種群體性的社會現象,更成了一種社會問題。
  • 明明忙成了狗,還被老闆說能力不行?學會這幾件事,你也可以提高工作...
    但是老闆根本不會理解:「我安排的工作量並不大啊,怎麼就覺得那麼忙那麼累呢,加一點活都忙不過來,看來能力不行啊,看來以後不堪大用啊!」看到沒有,員工和老闆看問題的角度完全不同。你覺得自己忙得累成了狗,老闆應該體諒一下自己。而老闆卻覺得你的工作根本不夠飽滿。這種考慮問題的差距將直接影響老闆對你能力的評價。
  • 晶片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中科院這句話很關鍵!
    不只是光刻機,國內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此前不少網友表示華為被卡脖子,多半是因為沒有光刻機,畢竟全球高端光刻機都是被荷蘭ASML所壟斷,但是令人想不到的事,除了光刻機、晶片,將近有前不久華為任正非也表示過,國內不是設計不出晶片,而是基礎工藝不行。其實在半導體方面,我們在各個環節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短板。儘管像華為海思雖然是在設計方面比較領先,但半導體就像是一個木桶,不能依靠某一個特長來帶動整個產業鏈的興起。想要中國芯的崛起,我們就要攻克更多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