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熱死一萬人的夏天,並不是溫室效應導致的,科學家至今搞不懂

2020-12-04 奇點使者

相信很多朋友與筆者一樣,都感覺氣溫越來越高了,即使是北方,冬天也很少有幾十年前「嘎嘎冷」的時候,甚至20年前的3月還需要穿著厚厚棉衣的時候,如今只需要穿著單衣就可以了。當然,歸其原因,便是近年來不斷被提起,需要讓所有人重視的「溫室效應」,人類工業的發展汙染了地球的生態系統,便猶如手握一把雙刃劍一般,在不斷前進的同時,也在自我吞噬著惡果。

不過,溫室效應是上世紀才出現的事情,工業革命也不過是200年前的事情,可是,在古代的時候,卻曾經發生過一個氣溫異常的夏天,根據記載,當時我國的華北地區氣溫一度飆升到44攝氏度,超過1萬人被熱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現代,人們在炎熱的夏天裡可以吹風扇、吹空調,不過在18世紀,人們卻只能用蒲扇來消暑。1743年的7月,是中國歷史上最熱的一個夏天,當時正值乾隆時期,從春天開始,天氣就比往年熱許多,而到了5月,更是迎來了大旱,很多河流湖泊甚至都枯竭了,富貴人家還可以花錢買水,而貧困人家都民不聊生,只能默默忍受著煎熬。相信很多朋友和筆者一樣,都感到好奇,當時也沒有溫室效應,為何會出現40多度的高溫呢?其實,這件事至今很多科學家也都不明所以,因為當時清朝施行了閉關鎖國,所以已經在國外流行使用的華氏溫度計並沒有流入中國,當時一些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時候感受到了高溫,對這件事進行了記錄。

一些科學家推測,當時或許是因為歐亞大陸中高緯度的環流引起的,我國的華北地區正好處於低壓槽內,於是因為氣流無法移動,只能處於高溫之中,最終,導致了極端氣溫的出現,在歷史上,也曾在1999年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當時華北地區的溫度達到了42.4攝氏度,雖然沒有超過1743年,不過仍然讓人們叫苦不迭。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人們的穿著都很多,即使是夏天,也都捂得嚴嚴實實的,不像現代人穿得清涼,那麼,古代的富貴人家又是如何消暑的呢?拿1743年的高溫來說,乾隆作為一代「明君」也還是很體貼百姓的,不過,他卻並沒有與民同熱,反而是一邊喝著冷飲,一邊告訴人們「堅持就是勝利」。

可能大家會好奇,清朝時期也沒有冰箱,乾隆是如何喝冷飲的呢?都說古人的智慧是強大的,根據考古發現,戰國時期人們就已經發明了用來儲存冰塊的「銅冰鑑」了,它就是一個不插電的冰箱,對於富貴人家來說,完全可以用來舒舒服服的度過夏天,而且不僅可以用來冰鎮冷飲,還可以儲存水果等食物。大家記憶裡對於夏天都有什麼難忘的事情?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最熱夏天」,沒有溫室效應也熱死一萬人,至今未解!
    夏季高溫熱浪襲人,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常態,各路大神都會如此這般的分析為什麼會那麼熱,原因不外乎溫室效應,局部熱島效應,高氣壓控制等等,1999年華北出現42.4℃已經是史上最熱了,但在1743年,也就是乾隆八年,中國華北出現了史上從來都沒有過的44℃,在北京近郊有近1萬多人死於酷熱!
  • 1743年夏天,熱死一萬多人,專家:溫度至今未被超越
    近幾年來高溫天氣是越發高頻率地出現,人們都連連叫苦,而面對更加嚴重的環境問題更是讓人們十分擔憂,就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下專家卻聲稱這還不是歷史上夏天最熱的時候,就在1743年清朝時期中國歷史上出現了最熱的一個夏天,氣溫高達44.4度,僅僅在北京城中熱死的就有11400人,更不要說大江南北的貧困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當時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 科學家推測: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不是餓死凍死,而是熱死的
    不過也有人持有不同的觀點,認為恐龍既不是被餓死的也不是凍死的,而是死於高溫,是被熱死的。有教授指出,他認為恐龍並不是滅絕於小冰期,而是因為高溫而死。火山噴發又使得一些溫室氣體和酸性氣體進入到空中,地球的空氣中到處都充斥著這樣的氣體,自然而然地也就導致了溫室效應的產生。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不是餓死凍死!科學家推測,可能是溫室氣體
    不過也有人持有不同的觀點,認為恐龍既不是被餓死的也不是凍死的,而是死於高溫,是被熱死的。有教授指出,他認為恐龍並不是滅絕於小冰期,而是因為高溫而死。火山噴發又使得一些溫室氣體和酸性氣體進入到空中,地球的空氣中到處都充斥著這樣的氣體,自然而然地也就導致了溫室效應的產生。
  • 溫室效應,你真的了解嗎?
    其實在最近,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夏天是不是變得越來越熱了?冬天是不是也變得越來越暖和了?隨便出門都會出一身的汗,冬天也不用穿太多的衣服,而這一切都要從世界工業化那一刻說起。溫室效應,你真的了解嗎?溫室效應,也稱之為花房效應,主要造成的原因就是人類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植物吸收能力不足而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停留在上空之中,而這也是人類活動過於激烈而導致的問題,但是目前的人們還是沒有意識到溫室效應的嚴重性。
  • 2020不是2012!溫室效應的危害超乎想像,科學家感到擔憂
    很多人紛紛在社交平臺上留言:「這確定是2020年而不是2012年?」也許還有人對這種說法表示不解,根據瑪雅人的記錄,2012年12月22日是人類歷史最後的一天,這天過後,太陽將不會再升起,黑暗的世界中,火山地震接連爆發,地球的末日來了。相傳2012年是地球的末日,但是最終事實證明那只不過是一種謠言而已。
  • 小冰河期和溫室效應,未來地球是熱還是冷?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小冰河期和溫室效應,未來地球是熱還是冷?科學家給出了猜想我們知道地球的溫度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存,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生命和溫度是離不開的,就是因為地球上有適宜的溫度,所以地球上才能夠出現生命,不過最近幾年,有很多人說是地球已經開始全球變暖,未來幾十年後,地球的溫度會升高,還有的人說是地球已經進入了小冰河期,未來地球的溫度會越來越低,到底地球的溫度以後會怎麼樣呢?
  • 溫室效應與公地的悲劇
    而今年6-7月份南方地方普發洪澇災害,湖南、安微、關東、福建、浙江等地數千萬人受災;最北方的漠河縣在8月28日,傳統的七夕節就開始下雪,比往年提前了一個多月。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近幾年的極端氣候比之前增加許多。科學家的解釋是因為人類工業革命以來碳排放激增,形成的一種溫室效應導致地球升溫。
  • 北極甲烷出現大爆發,或將大大推動溫室效應,地球又要加速升溫?
    這個消息相信每個聽到的人都會感到害怕,但其實,並不是只有南極地區才被溫室效應影響,有消息稱,北極地區因為溫室效應的影響,已經出現「甲烷大爆發」。我們都知道,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其易燃易爆,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樣,也是導致地球出現溫室效應的因素之一,而且,據說比二氧化碳造成的影響還要厲害。
  • 「熱島效應」是一時一地的,「溫室效應」卻會改變整個星球
    最近看到有人說,CO2導致溫室效應,可能是個騙局真心佩服這些人的勇氣。但這恐怕是「善意」的謠言。之所以說善意,只是因為他自己真心這麼想。而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不該說得這麼斬釘截鐵。首先是這些人,怕是誤解了什麼是溫室效應。僅僅因為,導致氣溫升高的因素是多元的,就認為CO2導致氣溫升高的溫室效應是不存在的,是個騙局,這種思維方式是站不住腳的。
  • 140年來最熱!人類有沒有可能被「熱」死?
    也許我們這代人是地球上最後一批不會被熱死的人。是不是聽起來有點恐怖,但是如果阿信說這就是我們即將面臨的未來呢?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顯示,2019年6月成為140年來(從1880年NOAA開始記錄溫度算起)最熱的6月。而且,10個最熱的6月中有9個都是出現在2010年以後,與此同時,南極海冰面積降至新低。
  • 溫室效應與熱島效應
    很多人都發現了城裡的溫度比城外高,特別是夏天更明顯一些,有時候相差還會很大,可能有好幾度。離城市越遠氣溫相對城市就會越清爽,有條件的人在夏天會到遠離城市的地方避暑。這種現象究其原因是為什麼呢?城市是最先發展起來的中心,是人口、企業、醫療、行政機構和交通車輛最集中的地方,像城外及離城市更遠的地方,在人口、企業和車輛等眾多方面相對城市要少很多,經過科學家多年的辛勤研究,了解到城市與郊區的氣溫上有巨大差異,如今在空氣品質上更是有區別。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城市的人口密度越來越大,鄉村人進城的隊伍一直都在不斷壯大。
  • 超級古老的細菌被發現,科學家:冰川融化或導致危機出現
    溫室效應引發的全球變暖,這些年來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了,畢竟,如果兩級冰川再不斷地融化,未來人類很可能會因為海平面的上升而失去自己的家園。當然,目前最主要的一點是,一些原本被冰封在厚厚的冰川、冰層之中的神秘「古物」都紛紛重現天日。
  • 科學家: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帶你看看氧氣多,地球是什麼樣子
    現在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危險就是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有時候,每個人都會嘆息:哦,現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增加,空氣中的氧氣的含量越來越低,導致溫室效應加重,海平面逐漸升高,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雪梨沉沒但是科學家們說,很多事情需要辯證的看待。有些人總覺得氧氣多一點,生活就會好一些。
  • 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溫室效應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糧食短缺,以及因爭奪土地、淡水和自然資源而引發戰爭,這些是氣候科學家對地球文明的未來所做的可怕預言。
  • 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因紐特人或因此痛失家園
    溫室效應——因紐特人即將失去自己的家園?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活動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使得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急劇升高,結果造成大氣中的溫室效應日益增強,科學家們把這種人為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稱為「增強的溫室效應」,這正是全球環境科學家們密切關注和擔憂的溫室效應。
  • 存在上萬年的永凍土,或在本世紀大規模解凍,溫室效應難以調節
    ,在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發現伴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預計在21世紀末,地球上的絕大多數永凍土都將徹底解凍,溫室效應也可能會陷入到惡性循環之中。因為永凍土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永凍土一般分為2層,第一層在夏天的時候伴隨著氣溫的升高會融化,不過這層的融化並不會對氣候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 溫室效應日漸嚴重,或引起冰河時代的到來,人類將何去何從?
    相信大家在今年都會感覺到夏天比以往來得要早,對一些北方的朋友更深有同感,早在4月份很多北方的朋友就穿上了短袖,這一現象還是很少出現的,而現在的冬天也成為了暖冬,冬天的雪越來越少,這些現象也全都是因為人類肆意破壞自然導致的全球變暖出現的。
  • 溫室效應如何面對? 化學家陳懿作客科學會客廳開講
    陳懿教授說道,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環境問題都是集中在大氣,「大氣汙染裡面的溫室效應問題、臭氧層被破壞的問題、酸雨問題,這幾個問題對人類曾經或者是正在造成非常大的威脅。」  首當其衝的就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指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在反射回去的時候被一層氣體包住了,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氣體。「這個溫室氣體起的作用就像在地球上蓋了一層棉被,導致地球越來越熱。」
  • 熱島效應:「發燒」的城市
    其次,城市大氣汙染一般要比周圍郊區更重,市區內釋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都能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並以逆輻射的形式投向地表,使地表增溫。城市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尤其是氣溶膠也會產生類似的溫室效應。此外,在中高緯度城市,冬季排放大量的人為熱也是熱島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研究者還發現,城市的建成率與建築的幾何形狀,也會影響熱島效應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