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庫中的重大難點終獲破譯!

2020-12-05 博科園

科學家終於破譯了果蠅基因庫中的一些最重要部分!一組來自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羅切斯特大學以及哈佛醫學院的生物學家首次成功地破譯、測序了多細胞生物中的所有著絲粒的基因組成,並且還發現了可能在染色體分裂中起關鍵作用的DNA片段。這是非常重大的突破,因為如果在染色體分裂的過程中出現任何錯誤,都有可能導致癌症、天生缺陷,甚至是死亡。研究人員將這些重大成果分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期刊上。

什麼是著絲粒?著絲粒就是染色體中連接了兩個染色單體的結構,它賦予大多數染色體以特有的X形狀,在細胞分裂時會幫助染色體移動。如果把染色體比作一輛巴士,DNA和基因是其中的乘客,那麼著絲粒就是那位巴士司機。在DNA被複製之後,著絲粒會將染色體移動到新的子細胞中。

但一直以來,科學家對這些基因裡「巴士司機」知之甚少。雖然之前他們也曾成功地甄別出過一些玉米、馬、酵母和其他真菌的著絲粒,還鑑別出了一個主宰著Y染色體的人類著絲粒,但他們對著絲粒的了解最多也僅限於它們是長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重複DNA片段

儘管科學家在2000年就曾報告說我們已經掌握了果蠅的整個基因庫,但事實上,研究人員跳過了果蠅的著絲粒和其他一些重複DNA。同樣,我們對人類基因組的了解也不並非真正完整,人類的著絲粒(除了Y染色體的著絲粒以外)也仍然是個謎。

這種疏忽是由技術原因造成的,因為若要給基因組測序(也就是確定DNA裡的鹼基順序),我們首先必須將DNA切成一塊塊長度約為150個鹼基的小片段,然後計算機可以通過尋找兩個相互匹配的基因片段而將基因組組合在一起。而著絲粒會傾向於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相同的鹼基字母,並且它的長度可以延伸到數百萬個鹼基,所以在著絲粒中,許多小片段看起來非常像。這給測序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為這就好比是在拼一副全是藍天的拼圖,每一塊拼圖看起來都一樣。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進化遺傳學家AmandaLarracuente是這項研究的主導人之一,她與她的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新的測序技術,可以對長度達到10,000到100,000個鹼基的DNA片段進行測序。Larracuente解釋說,有了這種技術,就好比有了一幅更大的藍天拼圖,在這幅更廣闊的圖畫中,我們或許能夠捕捉到幾縷雲彩,從而減輕一點找出DNA片段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難度。除此之外,他們還使用了一些其他技術來將著絲粒的拼圖組合在一起。有了這些技術,其他科學家也可以借用它們來填補其他生物體基因組中的空白。

這一次,研究人員終於將著絲粒的片段組合在了一起。他們發現,重複的DNA片段會被一些像「島嶼」一樣的跳躍基因隔開,這種跳躍基因(或稱逆轉錄轉座子)是一些古老的可移動的DNA片段,它們有點類似於病毒,可以進行自我複製,並能將這些複製插入整個基因組的各個位置。可以說,是轉座子的存在塑造了人類的進化。但有時,這種跳躍基因也會造成傷害,比如當一個逆轉錄轉座子在插入一個基因位點而破壞了一個重要的基因時,就會出現那些我們不想看到的情況。

每一個果蠅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是獨一無二的,儘管它們都具有相同基本結構的逆轉錄轉座子(尤其是逆轉錄轉座子G2/Jockey-3)島嶼,這些島嶼都被重複DNA的海洋所包圍。研究人員發現,有63%的G2/Jockey-3副本存在於果蠅的著絲粒中,還有一些分散在基因組的其他地方。這一結果或許意味著,轉座子就像是一顆種子,圍繞這顆種子能夠形成新的著絲粒;又或者說,轉座子可能只是比基因組的其他部分能更頻繁地進入著絲粒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一條暗示著G2/Jockey-3可能會播種著絲粒的線索:一種關鍵的名為CENP-A的著絲粒蛋白依附在那些轉座子島嶼之上。CENP-A是一種有助於固定著絲粒,將染色體分離成新的子細胞的蛋白質。而發現CENP-A就粘附在轉座子上意味著跳躍基因在著絲粒中可能處於掌控地位。康乃狄克大學的遺傳學家Barbara Mellone是這項研究的另一位主要研究者。

她介紹說,雖然植物、真菌、蝙蝠、長臂猿和人類的著絲粒也含有逆轉錄轉座子,但沒有人真正知道這些轉座子是在駕駛巴士,還是只是在搭一趟便車。例如,有一些證據就表明轉座子似乎只是乘客:在玉米中,著絲粒會先移動,然後才會有轉座子的出現。面對這些未知,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次對著絲粒結構的發現,他們可以在未來找到跳躍基因對於在正確的軌道上維持果蠅的著絲粒和染色體有何重要作用。

博科園|文:T.H SAEY轉自:原理/principia1687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衛星洞察:凍結了數千年的「永久凍土」在解凍

銀河系60億前有一次過大碰撞?

交通流量提高35%?無人駕駛汽車或許可以做到!

相關焦點

  • 染色體證實與黑猩猩同源 人類基因序列破譯完成
    袁婷 據法制晚報報導,近日,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宣布,對人類第2號、第4號染色體的詳細破譯工作完成。「這不僅標誌著人類基因組項目的分析、測序工作已全部完成,也是人類基因研究的重大突破。」日前,中國科學院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董偉博士對記者說。
  • 法國科學家破譯草履蟲基因組
    新華社電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日前宣布,法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了草履蟲的基因組,這一成果對研究生物進化將會有所幫助。 法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草履蟲基因組含有約4萬個基因,遠遠多於人類基因組的25萬個基因。科學家分析說,草履蟲基因組之所以擁有如此眾多的基因,原因在於整個基因組經過了至少3次複製。
  • 「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走進國家基因庫,感受基因...
    破譯人類基因組序列這一生命科學成就將促進生物學的不同領域如: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等的發展;醫學也將從中獲得極大發展,5000多種遺傳病以及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和其它嚴重危害人類的疾病,都有可能得到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深圳國家基因庫那麼人類通過對基因的進一步研究,基因是如何被測序的呢?
  • 科學家破譯了它的基因
    堪稱「病毒庫」的蝙蝠為何自身不會染病?目前,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希望能解開這個謎題。這個團隊創立了一個名為「Bat1K」的全球基因合作項目,旨在解碼所有1421種現存蝙蝠的基因組。如今,他們已成功破譯了6種蝙蝠的基因藍圖,揭示了蝙蝠「特殊免疫力」的遺傳線索。當地時間7月22日,這項研究的成果已發表於《自然》期刊上。
  • 科學家破譯了它的基因
    堪稱「病毒庫」的蝙蝠為何自身不會染病?目前,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希望能解開這個謎題。 這個團隊創立了一個名為「Bat1K」的全球基因合作項目,旨在解碼所有1421種現存蝙蝠的基因組。如今,他們已成功破譯了6種蝙蝠的基因藍圖,揭示了蝙蝠「特殊免疫力」的遺傳線索。當地時間7月22日,這項研究的成果已發表於《自然》期刊上。
  • 基因圖譜破譯鴨嘴獸"四不像"之謎[圖]
    如今研究人員通過破譯它的基因組,終於弄清楚它「四不像」的原因。   法新社7日援引相關研究人員的話說,鴨嘴獸基因組破譯對研究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進化起源極為重要。   破譯基因   研究人員7日公布一份研究報告,通過破譯鴨嘴獸的基因組發現,鴨嘴獸是一個基因混合體:包含部分鳥類基因,部分爬行動物類基因以及部分哺乳動物類基因。
  • 重大突破!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了
    國內畜禽生命科學迎來重大突破。12月9日,國際著名權威學術刊物《Nature》的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發表了學術文章《成功破譯中國特色的德州驢的基因組》。文章表示,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歷時六年,利用目前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
  • 國家基因庫獲正式授權 與國際組織共促流感數據共享
    醫療界科技日報訊(記者劉傳書)3月16日,深圳國家基因庫與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達成戰略性合作。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成為GISAID的中國首個正式授權平臺。2008年建立的GISAID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流感及新型冠狀病毒數據平臺。
  • 人體分泌蛋白基因庫創建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濤研究員團隊,與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彼得·舒爾茨研究團隊開展合作,建立了包含近千種藥用蛋白的分泌蛋白基因庫和單細胞篩選方法,對發現具有全新藥用價值的蛋白和新抗體藥物的治療靶點具有重大意義,有望加速藥物蛋白的開發和應用。
  • 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原標題: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芳 通訊員/劉旭林)3日,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和深圳華大基因國家基因庫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了高山倭蛙基因組,這是迄今為止破譯的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也是目前破譯的第二個兩棲動物的基因組,為兩棲動物進化研究提供了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在線發表。
  • 重磅| 罕見病遺傳密碼再獲破譯!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荊志成教授團隊...
    BMPR2是已知的最主要IPAH致病基因,但僅能解釋14.5%的中國IPAH患者遺傳病因,還有大量疾病相關基因未被揭示。面對肺動脈高壓重大挑戰,荊志成教授帶領團隊二十年如一日進行臨床和基礎研究。2019年,團隊完成首次中國人大樣本IPAH臨床隊列全基因組遺傳研究,發現全新IPAH致病基因BMP9,引起國際學術界高度關注[1]。
  • 基因測序,破譯人體天書
    1953年,人類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翻開了記載著生命奧秘的人體天書的第一頁;50年後,中、美、日、德、法、英等6國科學家經過13年努力,共同繪製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實現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所有目標,將這本人體天書完整地呈現在人類面前。
  • 《基因傳》 破譯人類的遺傳密碼
    在探究常態、身份、變異與遺傳奧秘的過程中,《基因傳》誕生了。1 破譯人類遺傳法則的研究穆克吉將人類研究基因的歷史,在《基因傳》裡作了全景式的描述。他的寫作時間軸,從1865年起的「遺傳科學曇花一現」,一直到2015年後的「人類後基因時代」。
  • 中外專家聯手破譯「木本經濟作物全基因組」
    一項由中外專家聯合主持的「木瓜全基因組測序計劃」近日正式啟動。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對木本經濟作物全基因組進行破譯。  這項由南開大學與美國夏威夷大學聯合主持的項目,也是我國科學界繼參與人類基因組和超級雜交水稻全基因組破譯後的第三個大型基因組破譯工作。
  •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劉傳書/科技日報 2018-04-25 08:10
  • 中國國家基因庫運營 五千年前猛獁象或可復活
    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於昨日正式運營。它是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基因庫,相對於全球另外三個基因庫而言,國家基因庫樣品保存的規模、存儲量和可訪問的數據量皆是全球最大。在這裡,經過對基因的解碼到重編,解讀到書寫,合成與編輯等,已經滅絕的物種或可再復活。
  • ...因病毒性角膜炎失明,上海專家獲基因編輯重大突破刊於頂級期刊
    HSV在人群中的感染極為普遍,至今仍是尚未被攻克的醫學難題,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以根治。就在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通力合作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自然-生物技術》發表。
  • 剛解鎖石斑魚基因精細圖譜,島城科學家又破譯大毛蛤「基因天書」
    產業擴大但質量下降 破譯基因組意義重大日前,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貝類產業技術體系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王崇明研究員團隊、楊愛國研究員團隊與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赫爾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Umberto Rosani博士等合作,成功破譯魁蚶基因組,研究成果於7月9日正式發表在GigaScience
  • 世界最大基因庫落戶深圳
    據悉,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基因庫將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開業儀式上,深圳國家基因庫與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德國癌症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華為、阿里大數據等國內外知名機構舉行了籤約儀式,將在種子數位化、兒童健康表觀基因組、萬種噬菌體基因組等方面展開合作。
  • 基因庫的建立——一把雙刃劍
    【西班牙華媒網訊】西班牙一名被領養的50歲女子,通過在網上測試基因找到了自己失散已久的家人。然而,人們在感嘆基因測試帶來的益處時,也應該意識到保護自己的基因隱私極其重要。基因信息若被用作武器,可能比細菌武器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