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麻醉下剖宮產術前使用6%羥乙基澱粉(130/0.4)和乳酸林格氏液預擴容治療的比較:隨機、雙盲、多中心CAESAR試驗

2021-02-13 費森麻醉在線

今年6月26日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BJA,英國麻醉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法國學者的研究文章《蛛網膜下腔麻醉下剖宮產術前使用6%羥乙基澱粉(130/0.4)和乳酸林格氏液預擴容治療的比較:隨機、雙盲、多中心CAESAR試驗》,該研究評估了6%羥乙基澱粉(130/0.4)預擴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結論是對比單純採用乳酸林格氏液進行術前擴容,6%羥乙基澱粉(130/0.4)–乳酸林格氏液術前聯合擴容(均以早期苯腎上腺素靜脈給藥為基礎)可顯著改善對低血壓和症狀性低血壓的預防,且不會引起不良反應。

背景通常建議給予升壓藥預防蛛網膜下腔麻醉(SA)擇期剖宮產期間出現的低血壓。我們的目的是對比羥乙基澱粉(HES)和乳酸林格氏液(RL)預擴容治療(二者均聯合使用以苯腎上腺素為基礎的預防治療)的優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共計167名接受蛛網膜下腔麻醉(SA)擇期剖宮產的健康產婦被納入本項多中心、隨機、雙盲研究中。患者在SA前接受500 ml 6% HES(130/0.4)+500 ml RL(HES組)或1000 ml RL(RL組)靜脈輸注。SA後,當動脈收縮壓(SAP)低於95%基線水平時,靜脈滴定注射苯腎上腺素。本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產婦低血壓發生率(SAP<80%基線水平)。

結果HES組的低血壓和症狀性低血壓(即有頭暈、噁心/嘔吐症狀或二者均有)發生率均顯著低於RL組:36.6% vs 55.3%(單側P=0.025)和 3.7% vs 14.1%。總的苯腎上腺素需求量無顯著差異 [中位數(範圍):350(50–1800)vs 350(50–1250)μg]。兩組術後第一天母體血紅蛋白值下降情況相似[1.2(1.0)vs 1.0(0.9)g dl-1]。對HES組中的6個臍帶血液樣本進行了分析,結果未檢測到胎盤轉運。兩組間新生兒結局相當。

結論對比單純採用RL進行術前擴容,HES–RL術前聯合擴容(均以早期苯腎上腺素靜脈給藥為基礎)可顯著改善對低血壓和症狀性低血壓的預防且不會引起不良反應。

臨床試驗註冊NCT00694343(http://clinicaltrials.gov).

關鍵詞:麻醉,脊髓;剖宮產;液體治療,羥乙基澱粉;液體治療,預擴容;低血壓

相關焦點

  • NEJM綜述: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評估與治療
    圖1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CT平掃表現蛛網膜下腔出血可以延伸到基底池之外動脈瘤及SAH後併發症的治療破裂腦動脈瘤的治療臨床經驗和隨機試驗表明,破裂動脈瘤的治療可以消除動脈瘤再破裂的直接風險。ISAT和BRAT兩項隨機對照研究比較了血管內治療與開放手術治療破裂性顱內動脈瘤的療效,結果顯示,儘管開放手術治療比血管內治療閉塞率和耐用性明顯更高,不過兩項試驗均顯示血管內治療1年後的功能結局更好。
  • 超早期氨甲環酸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不能改善臨床結局
    超早期氨甲環酸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不能改善臨床結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52:20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René Post團隊研究了超早期氨甲環酸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對臨床結局的影響。
  • 圍術期液體治療第十篇——尋找真相的過程還在繼續:通往理想液體的...
    對於創傷患者,已經有三個不同的亞組:穿透傷、鈍器傷和頭部傷,它們需要不同類型的液體和特定的輸液量。此外,納入審查的大多數試驗都有很高的偏倚風險,但結果和結論均未作相應調整。重要的是,偏見的風險通常高估了試驗中的幹預效果。沿著這條路線,3個比較危重病人晶體溶液和膠體溶液的雙盲隨機對照試驗只觀察到兩組之間在大循環標記物和液體體積方面的微小差異(如果有的話)。
  • Stroke: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成簇的播散性去極化與腦代謝...
    部分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出現播散性去極化現象。為此,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神經外科的Edgar Santos博士等人進行了一項研究,在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現播散性去極化(SDs)時,對細胞外腦組織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和穀氨酸代謝動力學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2012年12月6日的Stroke雜誌上。
  • 科倫藥業(002422.SZ):羥乙基澱粉130/0.4電解質注射液獲藥品註冊批件
    格隆匯1月2日丨科倫藥業(002422.SZ)公布,公司子公司湖南科倫製藥有限公司於近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化學藥品「羥乙基澱粉130/0.4電解質注射液」的《藥品註冊批件》。羥乙基澱粉130/0.4電解質注射液為膠體類血容量擴充劑,2013年費森尤斯卡比在中國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和預防血容量不足。血容量擴充劑臨床主要用於手術和創傷等的液體治療,分為晶體與膠體兩類。臨床常用的膠體類血容量擴充劑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右旋糖酐類和羥乙基澱粉。羥乙基澱粉根據分子量與取代度目前已歷經三代產品發展。
  • 最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羥氯喹抗新冠作用不明顯,不良反應更多
    這是一項來自上海瑞金醫院的 150 名患者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不過並非雙盲,而是開放標籤的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羥氯喹組的新冠病毒轉陰率沒有更高,卻有更多的不良反應報告。研究發表在 4 月 14 日的預印本期刊 medRxiv。通訊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謝青、呼吸科時國朝、副院長寧光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瞿介明。
  • 世衛組織開啟全球大規模臨床試驗 四種療法非雙盲隨機分配
    放棄「雙盲」金標準,加速數據收集在這項臨床試驗中,世衛組織聚焦四種被認為「最有希望」的療法:仍在試驗階段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治療瘧疾的老藥氯喹和羥氯喹、抗艾藥物組合克力芝(利託那韋世衛組織官員表示,希望能以創紀錄的速度啟動臨床試驗,並在下周建立支持文檔和數據管理中心。上述藥物清單是由科研小組為世衛組織專門編制的。他們通過對1月份以來各種候選療法的評估信息,選擇了4種臨床實驗最安全、最有可能起作用的藥物。
  • 地塞米松用於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
    基於目前已有的隨機臨床試驗結果,尚無有效的特異性的藥物治療方法。糖皮質激素對ARDS的療效仍存在爭議,而鑑於其強大的抗炎特性,早期靜脈注射地塞米松輔助治療ARDS可能會減弱肺部和全身炎症反應,從而減少機械通氣時間和死亡率。針對此問題,西班牙學者開展了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Lancet Respir Med雜誌上。
  • 認可與否定反覆:氯喹/羥氯喹治療新冠療效之謎
    2020年4月11日,美國傳染病學會已發布《COVID-19患者的治療和管理指南》指出,支持氯喹和羥氯喹治療有效的證據「非常低」。6月11日更新的指南中,已經建議使用二者來治療COVID-19(臨床試驗除外)。 四是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贊助、與多家基金會和英國政府機構的合作的臨床試驗RECOVERY(NCT04381936)。
  • 細數CDK4/6抑制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 CDK4/6抑制劑聯合氟維司群 PALOMA-3是一項國際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III期臨床試驗,該研究納入521例絕經前/圍絕經期/絕經後既往內分泌治療進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2:1隨機分配至氟維司群
  • 專家: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按2:1進行
    新華社武漢2月8日電(記者喻珮 梁建強)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臨床試驗近日廣受關注。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7日在湖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正在進行中的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按2:1進行,約有66%的臨床試驗患者有機會用上瑞德西韋,同時其他標準治療也在推進。  趙建平說,瑞德西韋是目前體外抗病毒活性最強的藥物,但是沒有人體試驗證據,雖然充滿期待,但要用科學的態度來檢測療效和安全性。
  • 通過中心靜脈血樣分析預測重症患者的動脈血氣和乳酸
    按照提交給倫理委員會的方案計劃,來自研究人群中的一些患者(膿毒症患者)的數據被納入了一項先前發表的具有不同目的和範圍的研究。我們在10個成人外科ICU中進行了這項研究。符合入選標準後6小時內連續納入循環衰竭的患者。如果患者在ICU入院後12小時內出現循環衰竭,並有動脈和上腔靜脈(頸內或鎖骨下)導管,則納入研究。不包括腦死亡或即將死亡的病例患者。
  • 跌宕起伏的氯喹臨床試驗:從心臟毒性到論文撤稿
    在《柳葉刀》撤稿聲明的推特下,有評論質疑道: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發生?為何如此「重磅」結論的論文,在發表之前沒有做更嚴格的審查?為什麼從發表的第一天開始,許多科學家已經聞到了某種大騙局的味道?鑑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5月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涉及利用Surgisphere的數據和新冠病毒疾病的研究,4月初發表的預印本論文也使用了Surgisphere 公司提供的數據。
  • 【深度】雙盲試驗啟示錄
    因為大夫知道哪一組是真藥,哪一組是安慰劑,大夫態度就不一樣,對吃真藥那組眼神中很自然透出關切,對安慰劑組就比較糊弄事,病人就能猜出我吃的原來是安慰劑,安慰治療效果就沒了。怎麼辦?大夫也得「盲」,藥由獨立的第三方給大夫,大夫也不知道哪是真藥,這就是所謂「雙盲」。只有這樣實驗才能更客觀。  五、隨機後來人們又發現,分組時也不能有偏頗。
  • 羥氯喹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的療效分析
    羥氯喹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的療效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2 16:54:57 英國倫敦熱帶醫學和全球衛生中心Martin J.
  • NEJM:對1376例Covid-19住院患者的分析表明, 不支持使用羥氯喹
    作者根據傾向評分的逆概率加權多變量Cox模型,比較了接受和未接受羥氯喹治療的患者的臨床結局。 患者特徵 本研究最終共納入了1376例患者。該研究的樣本量很小,缺乏隨機對照組,而且最終分析中還剔除了6例患者的數據。
  • ...成功行PCI的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
    根據2020年8月30日在ESC 2020大會的熱線研究專場上公布的ATPCI試驗結果顯示,在成功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後使用曲美他嗪並不能改善慢性或急性冠脈症候群
  • 《柳葉刀》:中國隨機雙盲新冠重症試驗提前終止,瑞德西韋結果如何...
    這篇文章將詳細介紹中日友好醫院的曹彬教授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王辰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上公布的瑞德西韋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的隨機雙盲,含對照組的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