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幽門螺桿菌或許可預測結直腸癌的風險

2020-11-25 騰訊網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近期一項國內回顧性隊列研究探討了HpI是否可以作為結腸鏡的替代檢查,並在中國人群中量化HpI與罹患CRC的風險比。

01

HpI是否可以作為結腸鏡的替代檢查?

近年來,隨著結直腸癌(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的研究進展和進展期的積極治療,CRC死亡率顯著下降,但CRC目前仍是發病居第3和死亡率居第4的惡性腫瘤。20%的患者在診斷時無任何症狀,但病變已侵犯臨近組織或經腹腔播散、淋巴或血行轉移。

結直腸腺瘤性息肉(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CAP)是CRC的癌前病變,過度增殖的上皮細胞可以從腺瘤期轉化為CRC期。CAP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依賴結腸鏡檢查,可顯著降低CRC的發病率。有研究發現,55歲時行一次結腸鏡檢查能降低30%-50%的死亡率。

幽門螺桿菌(Hp)全球感染率(H. pylori infection,HpI)約50%,可導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近年來陸續有研究報導Hp相關胃癌與結腸癌聯合檢測策略、Hp的血清蛋白VacA等可能增加CRC風險等。然而,目前尚缺乏確切證據證實HpI與CAP的關聯程度。

快看最新研究怎麼說?

近期一項國內回顧性隊列研究探討了HpI是否可以作為結腸鏡的替代檢查,並在中國人群中量化HpI與罹患CRC的風險比。

該研究招募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鎮海聯華醫院定期體檢、結腸鏡檢查的職工1375人,確定體檢人員CAP的數量和分布,其中患炎症性腸病、CRC、腸道準備不佳、結腸鏡檢查未完成、檢查時間較短者排除在外。

切除腸鏡下檢出的結腸息肉,按分布分為右側結腸型(盲腸、升結腸、橫結腸)、左側結腸型(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和全結腸型。所有標本均用石蠟包埋,採用碳13尿素呼氣試驗(13C UBT)試劑盒檢測Hp。將基線(DOB)的截止值設為4.0診斷為Hp陽性。

1375名受試者,其中180名結直腸鏡下活檢確診為CAP,其餘1195名為健康對照組。健康對照組的平均年齡為53.7±10歲,CAP組為58.6±11.3歲。男性HpI顯著高於女性16.7%(147/880)vs 6.7%(33/495),χ2= 28.057,p 2= 20.1,p

CAP主要分布於左半結腸(58.3%),多發性CAP息肉的HpI高於單發息肉患者(66.2% vs.51.5%,χ2= 3.944,p = 0.047),2個或2個以上的CAP是HpI感染高風險組,可能發展為腺癌。

對CAP的HpI進行多元回歸模型分析,發現不同息肉好發位置患者的HpI率無顯著差異(χ2= 0.597,p = 0.742)。即使不調整參數,CAP組與HpI相關度(OR)也較高(OR = 2.863;95.0% CI 1.975-4.150,p = 0.000)。經年齡和性別調整,CAP組與HpI相關度更高(OR = 3.104;95.0% CI 2.104-4.775,p = 0.000)。

對腰圍、BMI、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HDL進行調整後,結果無明顯變化(OR = 3.237;95.0% CI 2.184-4.798,p = 0.000)。因此,HpI或許可作為CAP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HpI可能參與基質金屬蛋白酶、前列環素過氧化物合酶和細胞增殖等CAP的發病環節,從而促進CAP進展。

02

HpI或能作為CAP風險預測的一個獨立因素

HpI與胃癌的發生有明確的相關性,目前,國內外HpI與CRC的相關研究均有報導。該研究發現CAP組的HpI明顯高於健康對照組,多CAP組的HpI值高於單CAP組,證實Hp與結直腸息肉呈正相關,首次提出,大腸癌組織中檢出Hp,HpI可能通過多條通路促進CAP的發展(圖1),如通過基質金屬蛋白酶、粘蛋白等CAP的發病環節。

研究猜測HpI可能通過以下功能通路影響CAP的發生:五個前向通路(HpICAP)和一個後向通路(CAPHpI),如圖1所示。HpI可能上調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的表達,可能不僅參與CAP進展為大腸癌,還參與了CRC的侵襲和轉移級聯反應。

眾所周知,HpI能誘導促炎因子環氧化酶(COX-2)的產生,環氧化酶被認為是CAP的啟動子。此外,HpI可以降低雌激素的水平,而雌激素可以預防CRC和CAP的發生。HpI還可以增加鈣離子濃度,鈣離子是CAP行息肉切除術後和結直腸癌術後的預防復發的關鍵因素之一。由此可見,HpI通過多途徑促進CAP發生、進展以及復發。

另一方面,通路分析還顯示潛在的CAPHpI旁路,罹患CAP時常伴有調節性T細胞的堆積可能導致HpI。這些正向和反向的通路暗示HpI可能促進CAP發生的惡性循環。

HpI或許可以作為中國CAP風險預測的一個獨立因素,儘管這種關聯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圖1:CAP與CRC

03

目前,結腸鏡仍是CRC篩查最有效的手段

2014年《中國早期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與診治共識》建議50歲以上普通人群均建議行結腸鏡普查,結腸鏡作為CRC篩查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在初篩的基礎上確定風險分層並制定不同篩查方案。

多數早期CRC可治癒,5年生存期可達90%,而晚期不足10%,因此提高CRC的早期檢出率是降低CRC罹患率和死亡率的關鍵。

儘管,結腸鏡檢查在我國經濟且高效,技術成熟普及度高,目前尚無任何方案可以代替結腸鏡早期檢出CRC。然而作為侵入性檢查,大部分人群對該檢查了解甚少,且心存恐懼而放棄檢查。

應在各級醫療機構體檢中心加強腸鏡健康知識宣教,強調腸鏡普查的重要性,尤其是50歲以上普通人群、具有胃腸道腫瘤家族史、近期出現腹痛、消瘦、大便潛血陽性、大便習慣及性狀等報警症狀患者,應儘快完善第一次腸鏡檢查。

由於該研究是基於定期的身體檢查而不是流行病學的調查,所以結果可能會有一些局限性,需要更多的長期前瞻性的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闡述Hp和CAP之間的聯繫。

除了高危因素問卷調查、直腸指檢、糞便潛血試驗、結腸鏡檢查,或許將來Hp可以作為無創經濟又高效預測或篩查CRC風險的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 Nguyen H, Duong HQ.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ectal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col Lett. 2018;16(1):9–18.

[2] Park S, Sun HJ. Epidemiology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Asia-Pacific region.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2018. p. 3–10.

[3] Mármol I, Sánchez-De-Diego C, Pradilla DA, Cerrada E, Rodriguez Yoldi MJ. Colorectal carcinoma: a general overview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t J Mol Sci. 2017;18(1):197.

[4] Haggar FA, Boushey RP. Colorectal cancer epidemiology: incidence, mortality, survival, and risk factors. Clinics in Colon & Rectal Surgery. 2009;22(04):191–7.

[5] Han J, Hur H, Min BS, Lee KY, Kim NK. Predictive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submucosal invasive colorectal carcinoma: a new proposal of depth of invasion for radical surgery. World J Surg. 2018;1:1–7.

[6] Lu J, Hu X, Meng Y, Zhao H, Cao Q, Jin M. The prognosis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peritoneal elastic lamina invasion in colon cancer. PLoS One. 2018;13(4):e0194804.

[7] Maggioprice L, Treuting P, Zeng W, Tsang M, Bielefeldtohmann H, Iritani BM. Helicobacter infection is required for inflammation and Colon Cancer in Smad3-deficient mice. Cancer Res. 2006;66(2):828–38.

[8] Soylu A, Ozkara S, Al s H, Dolay K, Kalayc M, Yasar N, Kumbasar AB.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ing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xistence in neoplasms

of the colon. BMC Gastroenterol. 2008;8(1):1–6.

[9] Al-Enezi SA, Alsurayei SA, Ismail AE, Aly NYA, Ismail WA, Abou-Bakr AA.

Adenomatous colorectal polyps 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colonoscopy in a

regional Hospital in Kuwait. Saudi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16(3):188.

[10]Selgrad, M;Bornschein, J;Kandulski, A;Malfertheiner, P.Combined Gastric and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A New Strategy.Int J Mol Sci.2018 Dec 03 ;19(12)

[11]Butt, J;Varga, MG;Blot, WJ;Epplein, MSerologic Respons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mong Diverse Pop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Gastroenterology.2019 01 ;156(1):175-186.e2

[12] Atkin WS, Saunders BP: Surveillance guidelines after removal of 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 Gut 2002, 51 Suppl 5(Supplement 5):V6.

[13] ChangxiChen , Yushan Mao,, Juan Du,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BMC Gastroenterology (2019) 19:14

[14] Yeh YC, Sheu BS, Cheng HC, Wang YL, Yang HB, Wu JJ. Elevated serum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 and -7 in H. pylori -related gastric Cancer can be biomarkers correlating with a poor survival. Digestive Diseases & Sciences. 2010;55(6):1649–57.

[15] Groblewska M, Mroczko B, Gryko M, K dra B, Szmitkowski M.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 in th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adenoma and cancer patients. Folia Histochem Cytobiol. 2010;48(4):564.

[16] Delker DA, Wood AC, Snow AK, Samadder NJ, Samowitz WS, Affolter KE,Boucher KM, Pappas LM, Stijleman IJ, Kanth P. Chemoprevention with cyclooxygenase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 in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patients: mRNA signatures of duodenal neoplasia.Cancer Prev Res. 2017;11(1).

[17] Woodson K, Lanza E, Tangrea JA, Albert PS, Slattery M, Pinsky J, Caan B, Paskett E,

Iber F, Kikendall JW, Lance P, Shike M, Weissfeld J, Schatzkin A.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colorectal adenoma recurrence among women in the polyp prevention trial. J Natl Cancer Inst. 2001;93(23):1799 –805.

[18]Jang TJ. The number of Foxp3-positive regulatory T cells is increased i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 and gastric cancer. Pathol Res Pract. 2010; 206(1):34 –8.

Chang xi Chen 1 , Yu shan Mao2 , Juan Du1 , Yimin Xu1 , Zhongwei Zhu

1* and Hongbao Cao3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BMC Gastroenterology (2019) 19:14.

本文首發: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陳徐佳

責任編輯:風禾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在看點一下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發現史
    幽門螺桿菌的
  •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北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成虹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近幾年體檢項目日益增多,每天都有患者是因為在體檢時發現呼氣試驗檢查結果陽性,認為自己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而來就診。那麼如果在體檢中發現呼氣試驗陽性該怎麼辦呢?呼氣試驗陽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嗎
    近日,胡先生在體檢時經碳14呼氣試驗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他知道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能導致胃癌的細菌,便趕緊來門診看醫生。醫生詳細了解了胡先生的情況後認為,他目前可以選擇治療幽門螺桿菌,也可以選擇不治療。這是怎麼回事呢?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幾個表現很明顯,希望你早點發現
    正是因此,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擔心得胃癌。但是檢測到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意味著罹患胃癌嗎?我看未必!所以,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改善胃黏膜的炎症,防止胃萎縮等疾病,將胃癌風險阻斷在前期,對胃癌預防有積極意義。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治?及早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使用抗菌素殺滅病菌是根除HP的重要方法。Hp治療方案中一般至少包括兩種抗生素,它會使腸道菌群發生迅速改變,在根除以後,也可在短期內恢復菌群的多樣性。
  • 胃病的元兇——幽門螺桿菌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聽到關於幽門螺桿菌的話題,尤其是在各類醫院、診所的宣傳欄。那麼,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症狀呢?一、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p),是寄生在胃黏膜上,有鞭毛的,螺旋形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如果進到了胃裡,就開始瘋狂的繁殖,即便胃裡的強酸也能立刻適應,並且會迅速的將強酸轉變為滋養幽門螺旋桿菌繁殖的營養物質液。它們能在強酸中很滋潤的活著。
  • 好不容易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外出吃頓飯又感染了,怎麼辦?
    多國指南推薦,應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圖1:多國指南2015年京都胃炎全球共識報告提出,幽門螺桿菌胃炎是一種感染(傳染)性疾病,應該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除非存在抗衡因素。至此吹響了消除幽門螺桿菌的進軍號。2017年我國新共識修訂了根除幽門螺桿菌指徵,將「個人要求治療」修改為「證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 幽門螺桿菌檢測報告單怎麼看?發現感染怎麼辦?
    幽門螺桿菌檢測報告單怎麼看?發現感染怎麼辦? 問題一:先前做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呈陰性,為什麼呼氣檢查卻發現幽門螺桿菌呈陽性? 胃鏡和呼氣檢測都可以用於檢測幽門螺桿菌。不過在靈敏度上,二者還是有區別的。 胃鏡檢查不能直接觀察到幽門螺桿菌,必須取組織活檢,進行病理檢查,方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幽門螺桿菌。
  • 辦公室一半人「幽門螺桿菌」超標,是聚餐惹的禍?
    對此,大家常常會說很不衛生,但背後到底有哪些風險?幽門螺桿菌傳染可能就是其中一種。近日,南京白領孫小姐在體檢中就發現自己 " 幽門螺桿菌 " 超標。體檢醫生表示,這可能與她常常在外集體就餐有關。更令她感到震驚的是,一個辦公室 8 個小夥伴,竟有 4 個都查出了幽門螺桿菌 " 超標 "。這是怎麼回事?
  • 檢查出「幽門螺桿菌(HP)」陽性也不必驚慌
    每年新感染者超過1200萬人,幽門螺桿菌(HP)是引起消化性潰瘍和慢性活動性胃炎的罪魁禍首,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認定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世界範圍內半數以上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但是絕大多數人不是患病,也沒有任何症狀。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中的某些致病菌株可以引起慢性胃炎,稱之為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炎。有可能發展為胃萎縮、腸化生,可能極少部分發展為胃癌。67%~80%胃潰瘍患者和95%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測是陽性。
  • 多篇文章解讀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發生的神秘關聯!
    在時隔四十年後的近日,來自日本金澤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幽門螺桿菌引發的炎症促進胃部上皮幹細胞增殖,進而引發胃部腫瘤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刊登在國際雜誌Oncogene上。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他們如何在此前研究基礎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新發現。
  • 一文讀懂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確是胃癌重要的危險因素,但有胃癌風險不等於一定會有胃癌結局。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終會成為胃癌。在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終生患胃癌機率預估約為 1.8%,絕大多數人還是安全的。治療幽門螺桿菌確實能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 口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你需要知道的 10 個真相
    第二種情況,即使 TA 被感染了,口腔裡的幽門螺桿菌含量也比較少,很難通過接吻傳播。研究表明,成年人新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率或者根除幽門螺桿菌後再感染的機率都比較低,根除成功後的年再感染率僅為 1.5%。當然,如果你心裡十分在意,而你的 TA 又恰好是感染者,那就讓 TA 在醫師指導下根除掉吧。
  • 《醫直播》聚焦消化系統疾病:幽門螺桿菌陽性是否要殺菌?
    記者 周函 攝本報訊(記者 周函)檢出幽門螺桿菌代表啥?糖類抗原(CA19-9)為什麼是腫瘤標誌物?腸息肉要不要割……消化道是生命「供給線」,許多市民參加體檢後對結果非常關心,但對報告單上的各項指標卻摸不著頭腦。昨天,由蘇州市立醫院聯合蘇州日報報業集團傾情打造的《醫直播》欄目,在引力播App上推出第三期。
  • 幽門螺桿菌的「救星」已找到,飯後常喝,消滅幽門螺桿菌
    很多胃病的根源,都有著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因素,幽門菌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胃腸的健康,若是被感染的時間越長,對胃部的傷害就越大,甚至還可能會導致胃癌。
  • 不想被幽門螺桿菌纏身,堅持4個好習慣,幽門螺桿菌悄悄溜走
    很多人的之所以會患有胃病,就和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直接的關係,所以,若是想要胃部健康,那麼清除幽門螺桿菌至關重要。二、口腔有臭味出現口臭其實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初期,在這個時候身體還沒有出現太明顯的症狀,但是卻會出現明顯的口臭。其實這也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之後會產生帶有刺激性的氣味,氣味通過腸道再經過口腔排出,所以就會出現明顯的口臭,而且無法通過刷牙清除掉。
  • 健康科普——幽門螺桿菌
    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因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是很重要的,醫生會嚴格掌握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適應證,給予規範化治療,必要時根據抗生素的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的發生,在根除治療中,患者務必遵醫囑進行規律服藥,即使胃部症狀有所好轉,也要堅持服藥,直至將幽門螺桿菌根除,以免出現幽門螺桿菌耐藥株
  • 鞭毛糖基化使幽門螺桿菌帶毒性
    對維生素B6合成路徑的破壞將帶來新的療法,圖為幽門螺桿菌。 (圖片提供:《微生物學》) 幽門螺桿菌存在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個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至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根據澳大利亞科學家日前在《微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依賴維生素B6的鞭毛糖基化是幽門螺桿菌充分運動和具有毒性所必需的。 在生物體外,延長幽門螺桿菌的培育導致了傳染性的喪失,以及在小鼠中造成了細菌負荷的減少,並且在低傳染性隔離中被顯著下調的基因被發現使用了整體的基因表達譜。
  • 接吻會傳染幽門螺桿菌嗎?
    傳言:接吻可以傳染幽門螺桿菌。 真相: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發生的事。 鑑 別 要 點 幽門螺桿菌傳染發生的過程離不開三要素
  • 「大夫,我們夫妻幽門螺桿菌都是陽性,孩子怎麼辦?」
    「 你對幽門螺桿菌了解多少?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該細菌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強酸性環境中生存,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在胃裡面生存的細菌。 該菌在生活環境良好(胃部)時,呈現出螺旋形、帶有2-7條鞭毛的形態。
  • 關於幽門螺桿菌這 10個問題很常見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感染,它定植於人類胃黏膜,是人類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河南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接近60%,由於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很多人對此十分恐慌。    劉女士經常在家帶孫子,最近查出幽門螺桿菌,10歲的孫子一查也有,兒媳婦埋怨是她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