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發海底光纜自主製造技術 最大長度可達245km

2020-12-02 電子發燒友

中國研發海底光纜自主製造技術 最大長度可達245km

發表於 2018-04-13 11:59:00

在近日舉辦的2017光信息與光網絡大會傳出了好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梓森表示我國在海底光纜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已經可以自主製造並且鋪設海底光纜。

此前,我國並不具備獨立製造海底光纜的能力,而是更多的依靠國外技術和產品。現如今我國已經研發出了最大長度(245km)的雙層鎧銅管結構海底光纜。這一產品突破了大長度海底光纜銅管氬弧焊連續製造的技術瓶頸,而且還實現了多型自然過渡。

從標準上來看,我國研製的光纜屬於第二代海底光纜,這一技術在去年才由美國和日本開始使用。而核心指標拉絲技術的速度也是達到了2800m/min,比海底光纜領先企業美國康寧公司的2000m/min還要快。

而這一新型光纜在5月已經開始量產,預計年產量1萬皮長公裡,中繼器年產量100個。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我國掌握一項海底光纜自主製造技術:指標超外企
    據快科技6月8日報導,海底光纜是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可能你並不知道,中國此前並不會製造海纜,僅會購買洋品牌鋪設。 中國通信網消息,在昨日舉行的「2017光信息與光網絡大會」上,工程院院士趙梓森表示,我們現在已經實現技術突破,可以製造並鋪設電纜。
  • 揭秘中國海底光纜【組圖】
    5.FLAG海底光纜:帶寬:10Gbps 長度:27000km 經過地區:西歐,中東,南亞,東亞 入境地點:上海。 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的大型國際海底光纜系統,全長27000公裡,共有12個登陸站。該系統為分支型網絡結構。中國的登陸站為上海南匯。
  • 感受技術震撼:全球海底光纜分布圖詳解(附源地圖連結)
    APCN2(亞太二號)海底光纜帶寬:2.56Tbps長度:19000km經過地區: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入境地點:汕頭,上海。網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APCN_2_(cable_system)
  • 問答| 被稱為海上「中樞神經」的海底光纜有多重要?
    官網介紹,亨通光電主營業務是光纖通信和電力傳輸,擁有光纖通信和量子通信全產業鏈及自主核心技術,在全國13省市和海外9個國家地區設立產業基地,並在2017年成為國內首家實現5000米水深海試的公司。《中國國際光纜互聯互通白皮書(2018年)》指出,近年來中國光纜行業產銷量佔到了全球50%以上份額,此次交易中的亨通和華為海洋就在製造和海纜建設方面處於前列。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破壞海底光纜又要承擔怎麼樣的代價
    只有光纖是不行的,海底光纜外圍包裹著層層保護結構,利用聚乙烯、銅管,鋼絞線一清等材質,起到防止海水腐蝕,防水,增加線纜強度。普通的直徑可達7cm左右。,放到海床上,但這也沒那麼容易,比如海底地形的變化會影響光纜的長度。
  • 國際海底光纜建設五大趨勢
    國際海底光纜的建設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年的歷史,但它發展的速度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原來的預想,無論是在技術層次、網絡結構、建設規模、投資方式,還是容量使用方面,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技術層次不斷提高   海底光纜使用的技術先進性,首先表現在傳輸速率的迅速提高上,從最初投入使用時的每對光纖140Mb/s,發展到現在波分復用技術可達到的640Gb/s。如果考慮到目前每條光纜系統中可以有4對光纖同時傳輸,海底光纜的傳輸容量提高了約16,000倍。
  • 今年優選:天津光纜生產設備推薦-深圳市榮邦光纖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答:對於較大的電纜貫穿孔洞,如電纜貫穿樓板處等,採用防火堵料封堵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先在電纜表面塗四至六層防火塗料,長度自孔洞以下1.5m左右,再用耐火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板託防火堵料,保證封堵後牢固並便於更換電纜時拆裝,封堵密實無孔隙以有效地堵煙堵火。47、噴燈點火前應注意哪些檢查?皮線裁纜機。
  • Google和Facebook投資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放棄連接中國大陸
    原標題:Google和Facebook投資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放棄連接中國大陸來源:solidot Google和Facebook正合作鋪設連接洛杉磯和香港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海底光纜長12,800km,連接帶寬將達到120Tbps,Google和Facebook的合作夥伴是Pacific Light Data Communication——中國軟實力科技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一旦建成,它將成為跨太平洋帶寬最高的海底光纜。這條海底光纜由五條光纖對構成,每條能提供24Tbps的帶寬。
  • Vol.124 海底光纜如何連接全球網際網路丨視頻文字稿
    你現在看到的這些線,是鋪在海底的 400 多條通信線纜,約 120 萬公裡,可繞赤道 30 圈。它們承載了 95% 以上的國際數據傳輸,連接著全球網際網路。以這條亞歐 3 號國際海底光纜為例,西起德國諾爾登,一路連接了 39 個登陸站,延伸近 39000 公裡,東達日本衝繩,是目前最長的海底光纜。海底光纜有什麼特殊之處?
  • 來,一起見識下全球海底光纜分布圖
    那麼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與全球聯接的海底光纜究竟有幾條呢?登陸站又有幾個呢?答案是4個入口(登陸站)和8條海底光纜(不包含香港、臺灣),下面具體介紹一下:首先是登陸點方面,目前我國的登陸站設立在三個城市的四個地區,分別是山東青島登陸站(隸屬中國聯通)、上海崇明登陸站(隸屬中國電信)、上海南匯登陸站(隸屬中國聯通)和廣東汕頭登陸站(隸屬中國電信)。
  • 誰弄斷了海底光纜
    聽新聞說,這是由於海底光纜出故障,修好需要兩個星期,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知道我會損失多少錢!事件--網絡大塞車2月9日上午8時左右,中美之間的一條海底光纜在日本橫濱維護區(位於我國上海崇明海纜站以東375公裡的公海中)發生阻斷,造成中國電信及其他電信運營商北美方向部分電路中斷。
  • 美排擠中國海底光纜,專家:美遏制的不是中國通信產業發展,而是全球...
    一個半世紀後的今天,海底光纜已經成為全球的「海底信息生命線」和國際網際網路「中樞神經」,海纜業的美日歐三強鼎立的格局也迎來新的變化——中國海纜建設企業成為「黑馬」,不僅技術一流且佔有的全球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但近年來,美國方面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等為藉口,屢屢對中國海纜企業進行打壓和排擠。除了企業受損,中國打造安全可靠的海底光纜系統的進程也面臨嚴峻挑戰。
  • 首條中美日合作海底光纜投入運營 但不連接中國
    由Google、中國移動國際、中國電信國際、馬來西亞Global Transit、日本KDDI、新加坡電信組成的聯合體投資建設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將在6月30日投入運營。這條光纜的帶寬高達60Tbps,東接美國俄勒岡州,西接日本千葉縣和三重縣。
  • 美國長期竊聽海底光纜 中國專家支招如何防禦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最近,多家外媒爆出美國對海底光纜進行竊聽的醜聞,日本媒體還稱美國曾請求日本政府協助監聽中國光纜。有人或許會感到驚訝——海底光纜也能被竊聽嗎?實際上,美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進行過竊聽試驗,目前的光纖竊聽技術已經十分純熟,如何有效防止光纖被竊聽也成為擺在各國面前的一個難題。
  • 光纖光纜行業專題報告:三大需求拉動,行業重迎增長機遇
    根據中國信通院《中國國際光纜互聯互通白皮書》,美國海底光纜數量是中國的8倍,人均帶寬是中國的近10倍;英國方面, 海纜數量相當於中國的5倍有餘,人均寬帶是72倍;新加坡方面,海纜數量是我國兩倍多,人均帶寬則是中國的262倍。我國與美日歐相比,無論是海纜數量還是人均海底帶寬都很低,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 最新,智利首條海底光纜採用日本方案!美科技巨頭則找來中國合作
    來源:金十數據據日經中文網報導, 智利有關部門在7月29日宣布,該國此前公開的首條海底光纜項目將採用來自日本的線路方案。據此,智利打算啟動的這條海底光纜項目,將從智利經由紐西蘭到達澳大利亞雪梨,連接南美和亞洲、大洋洲。
  • 海底光纜大範圍斷裂之後(組圖)
    接著,海內外新聞媒體驚呼:  「中國臺灣地區地震,導致了途經該地區共有8個海底光纜系統中斷,近20個斷點!」  「這是世界上1985年網際網路開創以來的最大網絡災難!」  「沒有先例,沒有真正應對的預案!中國電信業遭遇最為嚴峻的挑戰!」  「向大西洋緊急轉移」  「我們的背脊幾乎要燃燒了!
  • 自主研發!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全球首發
    其中,海底觀測網是利用海底光纜和無聲通信方式,將安裝在海底固定、移動平臺上的一系列海洋觀測儀器與陸基信息處理設備互聯而成的海洋綜合觀測系統,具備水下大功率遠程供能、大規模數據採集和信息傳輸能力,可實現海洋由海底到海面的大範圍、全天候、長期、連續、實施的高解析度和高精度觀測,可為水下安防、海上資源開放、海洋環境預報、海水養殖、科學研究以及其他海洋應用提供準確科考的科學數據。
  • 圖解90萬公里海底光纜的前世今生
    網絡流量主要靠光纜是因為它們比衛星速度更快而且成本更低,不過,在海底布設光纜也不是件容易事,它已經花了人類大約20年時間,而且每年都需要大量維護。如今,全球海底光纜的數量已經超過300條,長度已達55萬英裡(約合88.5萬千米)。亞太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97%的洲際數據都要靠海底光纜來傳輸。
  • 全球通信「大動脈」極易受傷 海底光纜讓中國操心
    中國最脆弱的地方或許不在某個大城市的中心,而在海底。2006年底,因為臺灣南部沿海地震損壞了海底光纜,中國大陸至臺灣地區、美國、歐洲等方向通信線路大量中斷,中國用戶訪問國際網際網路受阻,整個亞洲的商業交易也陷入混亂。那次記憶把全中國的注意力罕見地拉向很少有人見過的神秘海底光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