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穩態解答帕金森病難題——為什麼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更脆弱

2021-01-08 腦科學君

黑質緻密部(SNpc)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是帕金森病最明顯的病理改變,但相鄰的腹側被蓋區(VTA)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卻無明顯變化。因此,研究人員們不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SNpc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比在VTA中的更脆弱?

已有的研究顯示,鈣穩態的失調可能是這種選擇性的潛在原因。在SNpc中,多巴胺神經元的起搏活動伴隨著L型電壓依賴性鈣通道亞群的活動,該通道可升高細胞內Ca2+水平;然而VTA中多巴胺神經元的起搏似乎主要依賴於電壓門控鈉通道。

這提示研究人員,鈣依賴的起搏加上糟糕的鈣緩衝能力導致SNpc中的多巴胺神經元鈣超載,最終導致退化。基於此,來自印度班加羅爾的研究人員在Front Aging Neurosci上發表文章CaV1.3 L-TypeCalcium Channels Increase the Vulnerability of Substantia Nigra DopaminergicNeurons in MPTP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發布了其研究編碼CaV 1.342A和CaV 1.342的mRNA在小鼠中多巴胺神經元的表達的報導,同時評價了在MPTP介導的帕金森病小鼠中這些通道的轉錄是否受到影響,旨在深入挖掘穩態與帕金森病的關係。

1,CaV 1.342A和CaV 1.342在小鼠腹側中腦、皮層和紋狀體的表達

qRT-PCR結果顯示,CaV1.342A(包含外顯子42A的CaV 1.3的短剪接變體)在腹側中腦的mRNA水平是皮層和紋狀體的四倍;相反,CaV 1.342(全長CaV 1.3)在皮質和紋狀體的mRNA水平高於腹側中腦;比較兩者的相對mRNA水平,發現腹側中腦中CaV 1.342mRNA約為CaV1.342A的2倍,但在皮質和紋狀體中CaV 1.342A則遠低於CaV1.342。

圖1 正常小鼠腦區CaV 1.342A和CaV 1.342 mRNA的表達水平

2,CaV1.342A和CaV 1.342與TH陽性多巴胺能神經元在SNpc的共存

採用免疫螢光和qRT-PCR技術共同檢測上述兩種分子在SNpc的表達,實驗結果顯示,SNpc中CaV 1.342A大約是皮質的四倍,相反CaV 1.342表達水平較低,這與圖1顯示的結果是一致的。

圖2 CaV 1.342A和CaV 1.342在正常小鼠SNpc的表達

3,急性MPTP暴露後SNpc的CaV 1.342A和CaV 1.342的mRNA水平變化

MPTP是一種帕金森病造模劑,當給小鼠使用時,它會導致SNpc中多巴胺神經元的選擇性丟失。在本研究中,雄性C57小鼠皮下注射MPTP一天後處死。實驗結果顯示,單劑量的MPTP不會導致SNpc中TH mRNA水平的明顯喪失,但CaV 1.342A mRNA表達顯著增加,而CaV 1.342 mRNA無明顯變化;用多巴胺轉運蛋白DAT作為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另一個標誌物進一步驗證了上述結果。這一結果表明,急性暴露於MPTP後,CaV 1.342A存在明顯差異,而CaV1.342沒有明顯變化。

圖3 給予MPTP 1天後,對小鼠SNpc中CaV 1.342A存在明顯差異,而CaV 1.342沒有明顯變化

4,亞慢性MPTP暴露後SNpc的CaV 1.342A和CaV 1.342的mRNA水平變化

隨後,研究人員探討了亞慢性暴露MPTP對小鼠這兩種分子表達的影響,皮下注射MPTP 14天後處死。結果顯示,亞慢性MPTP暴露導致SNpc中TH和DAT mRNA水平的明顯喪失,同時CaV 1.342A mRNA和CaV1.342 mRNA表達顯著增加。

圖4 給予MPTP 14天後,小鼠SNpc中CaV 1.342A和CaV 1.342 mRNA表達變化

5,總 結

根據目前的結果顯示,SNpc中TH和DAT的表達減少,CaV 1.342A和CaV 1.342 mRNA的表達增加,這可能是SNpc中存活的多巴胺能神經元表達了更高水平的CaV 1.342A和CaV 1.342mRNA。此外,在單次暴露MPTP後24h,經TH和DAT均一化後CaV 1.342A的表達增加,在這種情況下,TH和DAT的表達沒有下調,這也表明在MPTP暴露下,SNpc中易受攻擊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中CaV1.3通道的表達可能增加。

參考文獻:

Verma A and Ravindranath V (2020) CaV1.3L-Type Calcium Channels Increase the Vulnerability of Substantia NigraDopaminergic Neurons in MPTP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Front. AgingNeurosci. 11:382.

編譯作者:十級胖胖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Victoria, 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Frontiers最新綜述:帕金森病中的線粒體穩態和信號轉導
    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改變是黑質緻密部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丟失並伴有紋狀體內多巴胺水平的下降。已有的研究顯示,PD 的發病機制可能是線粒體功能障礙。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機體通常通過線粒體自噬清除功能障礙的線粒體、降低氧化應激水平、防止細胞死亡。
  • 多巴胺神經元再生,為帕金森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原創 Insulindian 果殼我們的大腦中,除了傳遞和處理信息的神經元之外,還有數量遠超過神經元的膠質細胞——例如星形膠質細胞,它們能為神經元提供保護和支持。
  • 帕金森病,時刻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需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最終導致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壞死,多巴胺遞質水平降低,膽鹼能系統亢進,從而出現帕金森病相關症狀。目前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缺乏金標準,因此尋找有助於早期診斷並具有一定特異性的輔助檢查非常重要。2、帕金森病的診斷經顱超聲技術對帕金森病診斷的準確率十分客觀,其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達0.84和0.85。
  •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藥--第一節 擬多巴胺類藥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藥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又稱震顫麻痺。臨床主要症狀為進行性運動徐緩、肌強直及震顫,此外尚有知覺、識別及記憶障礙等症狀。   現認為帕金森病是因紋狀體內缺乏多巴胺所致,主要病變在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通路。
  • 移植人幹細胞產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有望治療帕金森病
    在遭受創傷、中風或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疾病的損傷後,成熟的大腦在自我修複方面表現得非常糟糕。具有無限適應性的幹細胞為更好的神經修復提供了希望。但是,大腦精確調整的複雜性阻礙了臨床治療的開發。通過仔細追蹤移植的幹細胞的命運,這些作者發現這些細胞的身份---在帕金森病中指的是產多巴胺神經元(即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也稱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決定了它們產生的連接和功能。隨著越來越多的方法利用幹細胞產生幾十種獨特的神經元,這項研究提示著神經幹細胞治療是一個現實的目標。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故又把帕金森綜合症稱為「繼發性帕金森病」。 病因 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 年齡老化 PD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加。
  • 帕金森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
    帕金森病是種不死的「癌症」,雖然目前病因不明,但是中晚期通過龍元熄顫湯也夠改善症狀,能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生活質量。大家應該學會如何與帕金森病共處。 診斷帕金森的患者和家屬,通常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 我為什麼會得帕金森病
  • 帕金森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帕金森病能治好嗎?
    帕金森是中老年人比較高發的疾病,多數患者在發病期間,會伴隨不同程度的手抖、肌肉強直以及活動能力受限等情況,從而讓患者的生存質量嚴重下降。除此之外,疾病長期存在還會讓患者產生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增加結腸類疾病的發生率,還容易讓患者的嗅覺能力減弱,情緒以及智力發生明顯的改變。
  • 帕金森病臨床研究熱點
    線粒體呼吸鏈及多巴胺轉運系統缺陷可能是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異常的潛在位點。設想中的帕金森病的保護性治療措施包括抗氧化製劑、神經營養因子、興奮性胺基酸受體拮抗劑等。目前臨床上按照PD治療的目的,可以分為保護性治療藥物和症狀性治療藥物。前者主要包括MAO-B抑制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金剛烷胺,以及輔酶Q10和維生素E等;後者則幾乎包括所有的抗PD藥物,通常以左旋多巴為核心,其他類型的藥物為輔。
  • 基因療法提高多巴胺水平,帕金森創新藥要來了?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在美國約有70萬患者,全世界病人約有700萬至1000萬例。據估計,高達15%的帕金森病患者群體(在美國該數量約為100萬)具有左旋多巴難治或無良好控制的運動波動。雖然在大多數患者中帕金森病的根本原因是未知的,但該疾病的運動症狀來自產生神經遞質多巴胺的中腦神經元的損失。
  • 什麼食物能預防帕金森病?飲食注意這些,能讓患者更健康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地方會說吃什麼可以預防帕金森,但其實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很複雜,現在也沒人弄明白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因為病因不明,帕金森病想要通過食物達到預防的作用還是很難得,不過對於帕金森病患者來說,想要注意健康情況,避免病情發展,也應該注意飲食的問題。帕金森病患者應該注意均衡飲食,多吃些雜糧和瓜果蔬菜,還應該多喝點水,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到了中晚期都有便秘的情況,非常痛苦,所以一定要注意纖維素和水的攝入。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帕金森病會引起運動障礙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種危害中老年身體健康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全球有600多萬人患有帕金森病,它是阿爾茨海默病之後第二常見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主要病理特徵為腦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 DN)進行性喪失,導致紋狀體多巴胺(dopamine, DA)含量缺乏,從而引起運動障礙。帕金森病患者運動症狀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姿勢不穩與運動遲緩。此外,一系列非運動症狀可出現在運動障礙之前,包括焦慮、嗅覺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情感和記憶障礙等。
  • 帕金森病早期三大症狀
    帕金森病涉及到大腦中某些神經細胞的逐漸分解或死亡。帕金森病的許多症狀是由於神經元的丟失,神經元在大腦中產生了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信使。當多巴胺水平下降時,大腦活動異常。大腦並不是唯一受影響的器官,在肌肉中感受到這種感覺可能意味著早期的帕金森症狀。
  • 帕金森病性痴呆是由哪些原因引起?這些關鍵需要知道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帕金森病、痴呆等,很少有患者去了解帕金森病性痴呆,因此造成多數患者對疾病不了解,那麼帕金森病性痴呆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為了解答患者的困惑,我們一起來了解造成疾病的病因。 迄今為止,原發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主要與年齡老化、遺傳和環境等綜合因素有關。
  • 癌細胞中培養出的神經元,帶領我們逆轉帕金森
    實驗的下一步轉向了研究小鼠模型上的帕金森病。帕金森病與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一樣,治療很困難,目前也沒有治癒方法。人類的大腦通常在青春期就不再產生新的神經元了。所以,當現有的神經元受損或凋亡時,人體也就沒有新細胞來替換它們。薛願超和同事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中腦黑質這個腦區上。
  • 昆明動物所發現自發罹患帕金森病食蟹猴
    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狀為運動障礙(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姿勢異常與肌強直),其經典病理改變包括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的丟失以及磷酸化alpha-synuclein聚集形成的路易小體(Lewy bodies目前,缺乏有效治癒帕金森病的手段。非人靈長類動物,尤其是舊大陸猴,因其大腦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與人類高度相似性,被認為是模擬人類疾病的理想動物模型。猴子是否能自發罹患帕金森病,這一重要問題未能得到解決,而且它直接關係到如何利用猴子研究帕金森病的策略問題。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研究發現,帕金森病患者體內的星形膠質細胞會表達更高水平的α-突觸核蛋白,而α-突觸核蛋白聚集會導致人體內鈣穩態的破壞,這是帕金森病的關鍵病理特徵之一。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研究發現,帕金森病患者體內的星形膠質細胞會表達更高水平的α-突觸核蛋白,而α-突觸核蛋白聚集會導致人體內鈣穩態的破壞,這是帕金森病的關鍵病理特徵之一。該研究由東芬蘭大學的研究小組進行,並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題為「Metabolic alteration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strocytes」。
  • 成功治療帕金森 幹細胞是腦細胞再生之「原力」
    導讀:目前,面對治療帕金森等腦病,其病變的根源即腦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幹細胞移植技術成功的解決了腦細胞再生的難題,成為治療帕金森使腦細胞再生的「原力」。 綜合外媒11月24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傑弗裡·馬克利斯及其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神經元移植能夠修復受損的大腦迴路。
  • 70歲帕金森病能活多久?
    每位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不太一樣,病情發展也不一樣,因此不能一概而論能活多久,根據您的情況,建議您及時到當地正規醫院接受檢查,並進行治療,及早康復,以免病情加重,生活中作息規律,適當運動鍛鍊,戒菸酒,保持心態舒暢,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才能有更長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