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線圖像顯示新冠患者的肺部成像比吸菸者的肺部更糟糕

2021-01-20 核技術CCNTA

X射線圖像顯示,已康復的冠狀病毒患者肺部留下的疤痕和損傷比吸菸者的肺部更嚴重。正常的肺部是深色且透明的,吸菸者的疤痕會使其部分變白,而冠狀病毒患者的部分則幾乎是不透明的。

一個圖像顯示正常健康的一對肺,另一個

圖片由德克薩斯理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助理教授Brittany Bankhead-Kendall博士分享。自去年大流行以來,他已經治療了成千上萬的新冠患者。

Bankhead-Kendall博士在推特上寫道:「我不知道誰需要聽這個,但是'Covid後'的肺部看起來比我們見過的任何一種可怕的吸菸者的肺部都要糟糕。

醫生先前曾警告過長時間感染新冠會產生的影響,許多原本從冠狀病毒中恢復過來的人都會遇到這些症狀,包括疲勞,呼吸困難,心,關節和肌肉疼痛以及腦霧。

Bankhead-Kendall博士在CBS 11上發表講話說:「在Twitter上分享此內容後,我無法告訴您收到多少有關人們經歷了這一確切事件的回覆。

她說,在所有接受治療的人中,所有感染過新冠的人的胸部X光檢查情況均較差。即使是沒有症狀的人,大約四分之三的肺部X光檢查情況也很差。

仍然有人說,「我很好,我沒有任何問題。」她說:「你打開他們的胸部X光片,他們的胸部X光片絕對不好。」

她補充說,目前尚不知道冠狀病毒引起的疤痕是否能治癒,但是任何持續氣短的人都應該與醫生交談。

本文來自中國核技術網

相關焦點

  • 重慶一待出院新冠患者突發心臟驟停死亡,屍檢發現肺部深處隱藏完整...
    ,無疑鼓舞了人們戰勝新冠病毒的士氣。該研究針對的是一名78歲的女性患者。她由於跌傷在2020年1月27日入院,該患者報告1月25日接觸過新冠患者。入院後,她的核酸檢測呈陽性,隨後出現新冠臨床症狀,並開始接受治療。在接受抗病毒治療後,這名患者逐漸好轉。從2月8日至10日,醫院對鼻咽拭子樣本進行的三個連續PCR檢測,皆顯示SARS-CoV-2陰性。
  • 待出院新冠患者意外死亡後發現肺部仍殘留病毒,或解復陽之謎
    此外,研究團隊的研究為鼻咽拭子連續3次PCR陰性的肺部病毒殘留患者提供了首個病理學證據。因此,研究團隊強烈建議對可以出院的患者再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SARS-CoV-2進行PCR核酸檢測,並延長檢疫時間。迄今為止,數以萬計的新冠患者已經臨床治癒並出院,但有的治癒患者卻再次出現SARS-CoV-2核酸檢測陽性,這引起了對「復陽」問題的關注。
  • 「醫學圖像處理」X-ray成像之X射線的產生
    當電子轟擊目標時,它們通過軔致輻射和特有的相互作用將能量轉換為熱量(99%)和X射線光子(1%)。X射線光子以一束能量(X射線光譜)從光束中釋放出來,構成X射線圖像形成的基礎。$Heat (J) = kVe x mAs$ 或者 $Heat (J) = w x kVp x mAs$kVe: 有效kVw: 通過X射線管的電壓波形。
  • 新冠病毒是如何侵襲人體肺部的?這段視頻你一定沒見過
    視頻立體、多角度地展示了新冠病毒攻擊人體肺組織從輕症到重症的過程!視頻來源:江西日報從新聞視頻中可以看到,病毒攻擊範圍被以亮綠色鮮明標示,能直觀地顯示普通型和重症型新冠肺癌的影像學變化、看清幾乎每一個肺葉的受累情況;而在模擬內鏡模式下,我們仿佛能夠跟隨一支內鏡「深入」支氣管,找到藏在肺裡被病毒「啃噬」的病灶!
  • Cell Stem Cell:吸菸如何加劇新冠病毒對肺部的感染
    這項研究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Eli and Edythe Broad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牽頭,並發表在《cell stem cell》雜誌上,它將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吸菸者的COVID-19風險,並可以為開發新的治療策略提供信息幫助減少吸菸者患上嚴重疾病的機會。
  • 黑白X射線變彩色 醫學彩色成像讓醫學診斷向新技術邁進
    CERN的一份聲明說:「這種彩色X射線成像技術可以產生更清晰、更準確的圖像,幫助醫生給病人更準確的診斷。」 來自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開發者菲爾·巴特勒(Phil Butler)說:「這臺機器的小像素和精確的能量解析度意味著這個新的成像工具能夠獲得其他任何成像工具都無法實現的圖像」。
  • 我國實現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快速、高分辨、動態成像
    新華社武漢4月17日電(記者 李偉)基於自主研發的科學儀器,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欣研究團隊,近日提出人體肺部的快速成像新技術,實現了目前最快的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高分辨動態採樣速率,為肺部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利器。
  • 新冠患者出院肺功能無損傷!成果創國際首次,武漢科學家登Science子刊
    該裝備可用於新冠患者肺功能的定量可視化評價,有效解決臨床常規檢測設備(CT、胸透)存在電離輻射且無法實現肺部功能定量檢測的難題,突破高性能影像儀器的瓶頸。周欣科研團隊應用自主研製成功的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MRI)裝備,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肺部微結構和通氣、氣血交換功能定量、可視化評估。
  • 吸菸者,身上若沒有3處「凸起」,那就偷著樂吧,肺部或還不錯
    長時間吸菸對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特別是會傷害到我們的肺部,經常的吸菸或者是處於二手菸的環境當中,也就會增加患有肺部癌變的風險。其實根據顯示90%的肺癌人群都與吸菸是有關係的,不管是自動吸菸還是被動吸菸都會傷害到肺部的功能,長時間也就會傷害到健康。
  • 新研究發現:新冠重症患者肺部存在高度促炎的巨噬細胞微環境
    目前,人們尚不清楚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相關的呼吸道免疫特徵。當地時間5月12日,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最新研究便聚焦新冠患者的呼吸系統免疫反應的異常情況。研究發現,新冠重症患者的肺部存在高度促炎的巨噬細胞微環境,研究者表示,這或許有助於理解新冠病毒所觸發的免疫反應背後的潛在機制。以上研究來自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復旦大學公附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免疫學系,通訊作者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研究所所長張政教授等。
  • 運動員不同於常人肺部結構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其實還有這個原因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主任馮起校表示,運動員因身體強壯就應比普通人更能抵禦病毒的想法固然不正確,他們的免疫力也並非傳言所說的特別低,否則他們會患上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 兩大原因致運動員頻頻「中招」 提及感染新冠病毒的因素,馮起校主任介紹,會否感染新冠病毒與個人身體狀況、病毒吸入量和是否有密切接觸這三個因素有關。換而言之,當一個人身體素質越差、病毒吸入量越大、與傳染源接觸越緊密,被感染的機率就會越高。
  • 新型智能CT系統可精確掃描肺部並減少輻射
    論文精選1通過開發應用於臨床的智能CT系統,進行精確肺部掃描並減少輻射:提升患者照護質量基於76,882張人臉檢測數據、377位肺部分割受試者數據以及1186位用於外部驗證的患者數據,我們開發出U-HAPPY(人體肺部聯合成像自動規劃箱)掃描CT,這是一個胸部自動化檢測的智能系統。
  • 解剖報告再添「罪證」:不僅肺部,新冠病毒是如何「侵害」全身?
    為了揭開新冠病毒的真面目,從2月中旬開始了對新冠肺炎逝者遺體的解剖工作。截至2月25日,全國已完成11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遺體解剖。目前來看,肺部病變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但有的解剖案例肺部病變並不嚴重,可能是其本身有基礎病,感染新冠病毒後病情進展,導致死亡。脾臟損傷與免疫系統損傷相關《方案》稱,新冠肺炎逝者脾臟明顯縮小,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
  • 人工智慧在醫學成像中的應用簡介
    醫學成像:醫學成像是指為了診斷、醫療狀況或監測某一部位而對人體進行觀察的不同類型的技術。不同類型的醫學成像有CT掃描、X射線、MRI等。醫學影像對於醫院中各種類型的嚴重疾病的診斷和監控至關重要。醫學成像是對人體各個部位和組織的成像。
  • 新冠病毒會導致肺部嚴重纖維化嗎?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302醫院)王福生院士團隊,近期於《柳葉刀·呼吸醫學》期刊上發表了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這項病理分析不是來自完整的屍檢,而是通過對一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微創病理檢查獲得的。團隊人員對患者的肺、肝和心臟進行了組織樣本檢測。
  • 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 檢查需要注意這些
    那麼,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做ct能檢查出什麼?ct掃描有危害嗎?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沒有什麼檢查手段是萬能的。CT檢測對於血流方面是不錯,增強掃描可以提高解析度,檢查出疾病的機會提高。但是CT是射線檢測原理,需要權衡後開展。肺部檢查手段多,需要針對性的開展。
  • 研究表明:吸菸的COVID-19患者更容易發展為重症或者死亡!
    《生命科學》雜誌報導的一項研究表明,感染COVID-19的吸菸患者更容易發展為重症,對於吸菸的人來說,肺部ACE2受體的表達水平顯著高於不吸菸人,而新冠病毒正是通過ACE2受體侵入人體細胞,所以ACE2受體表達水平越高,新冠病毒就更容易大量侵入人體。
  • 文獻精讀 | 舒更葡糖與新斯的明在肌松拮抗效果及術後肺部併發症...
    共有1,892名患者(4.1%)出現了複合主要結局(3.5%sugammadex vs 4.8%新斯的明),796例(1.7%)肺炎(1.3%vs. 2.2%)和582例(1.3%)呼吸衰竭(0.8% vs 1.7%;圖1)。
  • 重大進展 | 同濟大學左為團隊研究揭示新冠重症患者肺部幹細胞可參與肺損傷修復
    同時,隨著組織損傷的加劇,細胞進一步釋放各類炎性因子形成所謂「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最後徹底摧毀肺內大部分的肺泡和支氣管呼吸結構,使得通氣-血流比例嚴重失調,導致頑固的低氧血症以及最終患者的死亡。但是一些病人在肺部損傷後會完全恢復肺部功能,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肺部的再生修復機制和關鍵因素目前尚不明確。
  • 新冠症狀新發現:「快樂缺氧」或致患者突然死亡
    當世界各國的醫護人員都在忙著治療新冠感染者時,一種被稱為「隱形缺氧」的新症狀逐漸引起了他們的關注。這種症狀的出現讓醫生們甚至開始質疑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儘管這些新冠肺炎患者的氧氣水平已低至足以失去意識甚至死亡,但他們卻沒有絲毫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