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評論|腫瘤用藥基因檢測亂象盛行,政府要不要管?

2020-12-02 財新

  【財新網】(記者 李妍)《財新周刊》近日一篇報導《腫瘤用藥基因檢測亂象》引發了業界、投資人和政府官員的激烈討論。

  業界由此產生的一種擔心是,如果政府貿然出手嚴管腫瘤用藥基因檢測行業,會不會把這個新興行業一管就死?對於快速發展中的這類高科技行業,輿論和政府是不是應該更包容,給予更多時間等待其自然發展成熟?

  當然更多的是另一種理性的聲音:目前腫瘤用藥基因檢測行業的亂象堪比當年的共享單車,上百家公司盲目爭奪市場份額,投資人助吹泡沫,各家都以極為誇大的廣告營銷「帶金」圈佔醫生、醫院、患者(消費者)等「資源」,而消費者則在生態鏈中處於極為弱勢和信息不對稱的地位,不管的話行業將繼續惡性發展,「老鼠屎會壞了行業這鍋湯」。

相關焦點

  • 腫瘤用藥基因檢測納入醫保 千億市場放量第一步
    國慶前還傳出消息,腫瘤用藥基因檢測項目已進入北京醫保,這正是提升醫保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舉措。北京在6月份醫耗聯動後,已經將腫瘤用藥基因檢測項目納入到北京醫保報銷範圍中,報銷比例高達90%。腫瘤用藥基因檢測為廣大癌症患者減低質量費用,同時有效利用醫保資金。「基因檢測也不是萬能的。但總的來說,可以大大提高很多患者的用藥效率。」
  • 基因檢測亂象叢生隱私「裸奔」 行業混沌誰來監管
    基因檢測亂象叢生  近年來,基因檢測揭開神秘面紗,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基因檢測是指採集被檢測者的血液、口腔黏膜細胞,經提取和擴增其基因信息後,通過基因晶片等技術,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分子的基因信息進行檢測,並從中分析出包括疾病風險、用藥安全、營養代謝等方面的信息。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同時,腫瘤的異質性不只是有多個腫瘤亞克隆,腫瘤的微環境也存在異質性,這導致腫瘤治療的困難。 目前,腫瘤治療已進入分子靶點的個體化醫療時代,腫瘤的治療已逐漸從以病理為主轉變為病理與驅動基因共同決定選擇的時代。腫瘤發生機制的複雜性也提示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若能進行基因檢測及分析,對於治療的用藥指導非常重要。
  • 腫瘤基因檢測行業進入深水區,未來行業巨頭即將浮出水面!
    從目前市場來看,治療階段的腫瘤基因檢測屬於「剛需產品」,其市場規模較為穩定:全國每年新增腫瘤病例約400萬,其中約6%~10%的患者會使用腫瘤基因檢測產品,平均每人用於腫瘤基因檢測的支出約為8000元。據此保守估算市場規模為19億元,除此之外還有包括預防、早篩、復發監控等非剛需產品。綜合測算,腫瘤基因檢測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7~ 42億元。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上市潮背後
    之前,北陸藥業發布公告稱,其參股的世和基因已於4月21日在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辦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輔導備案登記。 腫瘤領域的基因檢測是依附著靶向藥發展起來的醫療檢測細分行業,但這些技術如今已經可以用於腫瘤早檢、用藥指導、遺傳性腫瘤篩查等方向,其中遺傳性腫瘤篩查的應用曾因美國著名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在基因檢測後切除雙側乳腺而廣為人知。
  • 2018腫瘤基因檢測市場研究報告丨鯨準研究院
    主要產品或服務: 1.根據癌種、基因型等提供30餘種基因檢測服務,如520基因大Panel檢測、遺傳性腫瘤易感基因檢測、肺癌相關168基因檢測、腸癌、淋巴瘤等專業基因檢測等。 戰略方向: 1.基於基因檢測必將走向院內模式、走向合規性的趨勢判斷,擬通過試劑盒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等建立企業護城河。 2.參與國內企業藥物研發,但仍將臨床市場作為業務核心,布局在腫瘤診療較為集中的醫院,以提高用藥指導服務在中晚期腫瘤患者中的市場滲透率;同時將腫瘤早篩作為技術研發重點。
  • 體檢中要加基因檢測嗎?可以檢測孩子的智力嗎?
    (原標題:體檢中要加基因檢測嗎?哪些人需要檢測?其實,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檢測包括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等。體檢季到來,要不要加基因檢測項目?元碼基因董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田埂建議高風險家族人群、婚前、育前人群等進行檢測,對於孩子的智力及體育、音樂等特長的判定則用處不大。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腫瘤發生機制的複雜性也提示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若能進行基因檢測及分析,對於治療的用藥指導非常重要。具體來說,可針對患者基因分型來精確的推薦合適的靶向藥物,對患者的重要變異基因進行解析,並針對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進行用藥提示。同時,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耐藥問題,而耐藥機制眾多,只有明確耐藥原因才能選擇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 體檢中要加基因檢測嗎?能檢測孩子的智力嗎?
    其實,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檢測包括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等。體檢季到來,要不要加基因檢測項目?元碼基因董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田埂建議高風險家族人群、婚前、育前人群等進行檢測,對於孩子的智力及體育、音樂等特長的判定則用處不大。
  • 燃石醫學赴美IPO,四年虧損超5億,基因檢測公司盈利難在哪?
    業務以及研發方向包括三大領域:腫瘤患病人群檢測、癌症早檢以及腫瘤基因組大數據生態圈。燃石醫學融資歷史作為曾經的明星創業公司,IPO前燃石醫學共計獲得四輪融資,累計融資額約2.4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多家一線PE/VC,比如紅杉資本、北極光創投、招銀國際、聯想之星、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
  • 中國學者論文被質疑 實驗小鼠腫瘤尺寸或過大
    論文中稱,實驗小鼠體內的腫瘤直徑為1釐米;然而,比克在Pubpeer上發表評論稱,從圖片上來看,小鼠體內的腫瘤遠遠大於這一尺寸,並且質疑腫瘤大小是否符合動物實驗倫理準則。對於另兩篇論文,一位匿名評議者也在三個月前提出了類似的質疑,認為從圖片目測的腫瘤大小遠超文中的數據。
  • 「救命的」腫瘤基因檢測:離爆發還有多遠?
    「剛需」吸引融資 在NGS較分散的應用市場中,腫瘤精準診斷在公開投資數量、金額上,是近年最熱的投資領域,而獲得融資的公司,業務多圍繞腫瘤早篩、腫瘤伴隨診斷用藥而展開。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將因此受益。 首先,分子級的早期診斷可以改善癌症預後,極大提升治療成功率、降低成本、避免病情複雜化。
  • 大數據和算法助推基因檢測對抗腫瘤
    腫瘤治療不再局限於腫瘤類型,二是根據NTRK基因靶向來指導用藥。至本醫療科技有望為這一進程提供基礎性數據和治療信息。越精準越細分作為全球腫瘤精準治療走在前列的國家,美國在加大力度支持精準治療和基因新藥的研發。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鍾定榮表示:「雖然NGS能發現更多的基因改變,特別是一些我們還沒認識到的靶點。不過它特異性的方面還需要驗證。所以我認為NGS、螢光定量PCR,還有FISH這些分子檢測的技術要融合起來用。」這不僅避免了患者花冤枉錢,也讓國家的醫保基金「花在刀刃上。」對基因檢測產品來說,Panel越大,測序成本越高,產品的價格也會更貴。
  • 衛健委:抗腫瘤靶向藥物突出基因靶點檢測,需用合規伴隨診斷
    原則上,在病理確診結果出具前,醫師不得開具抗腫瘤藥物進行治療;2.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診療規範、臨床診療指南、臨床路徑或藥品說明書規定需進行基因靶點檢測的靶向藥物,使用前需經靶點基因檢測,確認患者適用後方可開具;3.測所用的儀器設備、診斷試劑和檢測方法應當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特別是經過伴隨診斷驗證的方法。
  • ——靶向用藥基因檢測
    需要進行肺癌靶向用藥指導基因解碼明確。 案例分享 2017年3月,佳學基因解碼研究中心接收到來自陝西西安的活檢組織樣本,檢測項目為:「肺癌靶向用藥指導」。因為不同腫瘤患者的基因有差異,腫瘤組織內突變的基因不同。一種靶向藥物一般只針對一種常見的突變基因,不同腫瘤、不同患者突變的基因並不相同。因此選擇靶向治療前應通過「靶向用藥指導基因解碼」,根據解碼結果選擇藥物。
  • 乳腺癌為什麼需要腫瘤基因檢測?
    科普 乳腺癌 為什麼需要腫瘤基因檢測04.遺傳性乳腺癌或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的遺傳模式及胚系致病基因 05.乳腺癌高危風險女性多基因檢測 有意願進行基因檢測的乳腺癌高危風險女性可行BRCA1/2基因檢測; 必要時可同時檢測 CDH1、PTEN、STK11、
  • 解碼生命 看基因檢測如何「大戰」腫瘤
    在這一屆的腫瘤防治宣傳周上,基因檢測對腫瘤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成為熱點話題。多位專家指出,在精準醫療發展過程中,腫瘤領域被認為是最好的切入點,基因檢測已經在這個領域的診斷和治療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未來肯定會在預防方面大顯身手。
  • 桐樹基因CEO嚴令華:ctDNA檢測技術突破讓更多腫瘤患者受益
    最大的優勢就是可無創檢測腫瘤患者的基因組學狀態。如果沒有ctDNA,腫瘤患者要想進行基因檢測,必須採取有創組織活檢的方式。就目前的有創組織活檢技術而言,相當於進行一次手術,不僅創傷較大,而且會有很多不良反應。」桐樹基因CEO嚴令華在介紹ctDNA的概念及其目前在腫瘤精準治療中提供的幫助時表示。
  • 基因測序與精準用藥產業化標準將建立 關注相關概念股
    基礎層次方面,基因測序是精準醫療的基礎。無論是細胞治療還是基因治療,首先要通過基因測序診斷病情才能設計方案。在實施精準醫療方案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細胞和分子級別的檢測。基因測序工具分為測序儀和試劑,醫療器械公司可以順勢介入測序設備生產領域。  中等層次方面,主要涉及細胞免疫治療。通過對免疫細胞的功能強化和缺損修復,提高免疫細胞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