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文章考證歷史,得出了原國家主席江澤民掌握外語竟有八門之多的結論,令後生驚嘆。其實江主席不僅語言、藝術方面造詣出眾,對自然科學的掌握也很了得。他在大學時就得「江博士」雅號,足見家學深厚,愛好廣博。在畢業紀念冊上,同學們留言中提到:「博士自幼即聰慧異常,在校成績,每列前茅,尤長數學,為全級冠。」
那麼問題來了,「尤長數學」的江主席,數學水平究竟到了何等境界呢?
卻說2006年,江主席的母校上海交大迎來110周年校慶,學長穿了一身西裝,配著一條鮮紅的領帶,按計劃要作一個10分鐘的演講。學長取下手錶放在身旁,來了一個幽默的開場白:「今天給我10分鐘的時間講話。我已經整整80歲了,不像你們學數學、學Computer Science的,對時間估算得這麼準確。」久違的長者口吻,依然是那麼機智,讓人會心一笑。
年齡雖長,話雖謙遜,江主席畢竟還是「尤長數學的」。據庫恩在《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中描述,2000年的時候,已經74歲的江主席還能幫孫兒做數學作業:
「我已經到孫兒們讓我幫他們做作業的歲數了。」有一個孩子讓他做一道數學題,他很快用代數做了出來,小孩認為不正確,江只好回過頭去用算術把問題解決了,「我差點做不出來,真不大容易。」
也是在那一年,江主席出席了澳門回歸祖國一周年慶典活動。訪問澳門濠江中學時,向該校老師表示數學是很重要的一門學科,他更當場提出他讀中學時所學的一道「五點共圓」平面幾何題:
假設:任意一個星形,五個三角形,外接圓交於五點。求證:這五點共圓。(在任意五角星AJEIDHCGBF中,△AFJ、△JEI、△IDH、△HCG和△GBF各自的外接圓順次相交的交點分別為K、O、N、M、L。求證:K、O、N、M、L五點共圓。)
五星角是我國的主要國家象徵,江主席出此題,真是寓意精妙。據說,數學大師丘成桐也用了半小時才悟出此難題答案。丘成桐在一次演講中說:
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江澤民主席在澳門濠江中學提出的五點共圓的問題。我第一次聽說覺得非常有意思,很多讀者對江主席這個問題都很感興趣,都想從基本定理出發推導這個定理。最近我很驚訝地聽說,很多數學教育家們堅持不教證明,原因是學生們不容易接受這種思考。誠然,從一個沒有邏輯思想訓練的學生,到接受這種訓練是有代價的。怎麼樣訓練邏輯思考是比中學學習其他學科更為重要的。
破解這道題,用到的基本原理僅僅是初中知識:圓內接四邊形對角互補(及其逆定理)。但正如所有的歐氏幾何題一樣,雖然已有機器證明的方法,依然是不錯的腦力訓練,如果不夠機智敏銳,沒有邏輯思考的能力,縱然具備高深的知識,也無計可施。最近,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美國隊首次擊敗中國隊,這些比賽題目也並沒有用到大學裡的高等數學知識,但題目依然非常難,104支參賽隊,有74支得了0分。
這也是為什麼,小學生的數學作業難倒大學教授的情況,並不稀罕。前面提到,74歲的江主席給孫兒解數學作業,先用了代數方法,後用了算術方法。對小學生來說,用代數方法,可以理解為用了更先進的數學工具,工具先進了,人就可以懶一些,而用算術方法,就要費更多的腦筋了;好比不乘電梯堅持爬樓,可以鍛鍊身體,為了訓練腦力,許多小學老師往往規定解題不許用代數,只許用算術。江主席在如此高齡,還勇於「爬樓」,確實是「不大容易」。
但江主席想必是樂在其中的,「中文、英文、數學和科學都是很重要的學科,特別是數學。」江主席當時向在場的澳門老師表示,自己最喜歡數學科,因為它可以啟發思考。
還是在那一年,江主席為久負盛名的美國《科學》雜誌撰寫了一篇社論,題為《科學在中國:意義與承諾》,文中特別提到了,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推進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而數學則被他列為要集中力量取得新進展的學科之一。與數學並列,被他特別點名要「有所為」的,還有動植物基因、信息科學、神經科學、人工智慧、生態科學、凝聚態物理和地球科學。
作為數學愛好者,江主席也是幸運的。2002年,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在中國舉行,這是100多年來中國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主辦這個四年一度的國際盛會。江主席出席了開幕式,並應邀為該屆菲爾茨獎獲得者,頒發這個「數學諾貝爾獎」。
給自己喜愛的項目的頂尖選手頒獎,人生快意,莫過於此。菲爾茲獎都是頒給40歲以下的青年才俊的,那一屆的菲爾茲獎得主是法國數學家洛朗•拉佛閣和俄羅斯數學家弗拉基米爾•沃沃斯基,如果當時有一位中國人獲獎,作為長者的江主席一定會更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