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投資從「加數」「倍數」效應變「指數」效應

2021-01-11 瀟湘晨報

拓展「朋友圈」共話創新

歐洲城市市長跨洋線上演講

「第二屆中歐城市創新發展論壇」由2020南京創新周組委會主辦,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江寧開發區管會承辦,中國科技產業智庫甲子光年協辦。

論壇包括主題演講、合作項目籤約、線上+線下對話訪談等內容,拓展全球「朋友圈」。法國巴黎副市長派屈克·克格曼Patrick Klugman、義大利佛羅倫斯市市長達裡奧·納德拉Dario Nardella、德國海德堡市市長埃卡特·伍茲納Eckart Würzner、奧地利古興市市長文森茨·克諾爾Venzenz Knor四城市長圍繞「培育創新生態,共建創新之都」的話題,結合自身城市的發展現狀發表了看法,跨洋話創新。

江寧開發區與奧地利古興市締結友好城市,創新合作項目集中簽約,覆蓋集成電路、智能製造、高端裝備等領域。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經濟學教授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兼商學院名譽院長趙曙明博士、澳洲工程院院士兼西湖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中心負責人於長斌、法國歐瑞澤基金亞太區總裁陳永嵐等專家和企業家圍繞城市創新發展、全球視野下資本市場與創新產業等主題作主旨演講。

城市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對創業人才更具吸引力

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就「大數據與無數據情形下的創新與創業」發表了看法。他認為,儘管創新本質上是無法預測的,但是我們可以探討社會能夠通過哪些方法來加速創新的發生。

他表示,政府和社會可以構建基礎設施促進創新。此外,企業家本人、用戶和發明都是創新的不確定來源,這些對企業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趙曙明在《城市創新發展與人才管理》的演講中指出,創新要靠創新人才。人才投資在農業經濟時代是「加數效應」,在工業經濟時代是「倍數效應」,在知識經濟時代是「指數效應」。「鋼鐵大王」卡內基靠投資產業資本成為百萬富翁,用了近百年時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靠投資資源資本成為千萬富翁;用了近50年時間;電腦大王比爾·蓋茨靠投資人才資本成為億萬富翁,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這就是人才的價值和魅力所在。

他認為,與國家相比,城市可以更快地改變政策,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新趨勢與新模式的能力,對人才、特別是創業人才更具吸引力。因此,城市正在發展成為更強大的人才中心,這對於重塑全球人才格局至關重要。

陳永嵐在《全球視野·資本市場與創新產業》的演講中,表達了「創新產業是資本市場最看重的投資領域,資本市場是創新產業最為依賴的核心動力」,介紹了新型實踐模式下的中資與外資機構合作典範。他提到,亞洲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地,2019全球超過30%的外資流入該區域。

【來源:揚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瞭望|「貿易霸凌」四大效應衝擊世界經濟
    市場信心受挫效應令人憂在經濟領域,市場信心與經濟增長具有自我實現的特點,市場主體一旦對經濟前景產生負面預期,可能會在悲觀情緒支配下對金融資產進行拋售,並縮減消費和投資,導致資產價格下跌、需求下降,放大金融市場風險,加劇經濟下行壓力,而這有可能進一步印證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形成危機預期自我實現的市場效應。
  • 內外因素多重共振指數投資邁入新時代
    我國指數基金經過16年的發展,2018年在政策鼓勵長期資金入市以及居民資產配置理念提升等多重因素共振下實現大突破。多數機構認為,國內指數化投資大時代正在悄悄到來。從寬基指數到行業主題指數再到策略指數,從ETF到跨市場ETF再到跨境ETF,指數基金產品類型和形式越來越豐富。
  • 專題研究:上證指數基金日曆效應研究(一)
    本文將著重研究上證指數是否存在日曆效應。  指數基金(Index Fund),顧名思義就是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的基金,即通過購買一部分或全部的某指數所包含的股票,來構建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目的就是使這個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該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指數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
  • 說說 乘數效應
    經濟學上也有類似於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原理,即乘數效應。 乘數效應由乘數原理而來,指的是在連鎖反應中,變量的變化引起另一變量成倍變化的經濟理論。 宏觀經濟學家凱恩斯將其應用到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理論上來。他認為政府一筆初始的投資會促使人們花更多的錢,放大人們的收入,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帶來更大的經濟影響。而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就是乘數效應。 觀點是一個中性詞,但是當觀點與時代背景發生結合,並且最終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則此時,觀點已經超越了知識本身的價值,多了一重身份,在歷史長河裡兼具了路標和裡程碑的意義。
  • 放大「雷尼爾效應」 吸引高端人才聚集
    他們的這種偏好,被經濟學家稱為「雷尼爾效應」。  美麗的西雅圖風光可以留住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們。環北京周邊地區可以通過做優環境,吸引首都高端創新人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固安在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機遇、加快綠色崛起的過程中,需要放大「雷尼爾效應」,把環境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建設地綠水美、別具特色的京畿小城。
  • 個股的「馬太效應」
    大盤波瀾不興,個股卻熱鬧紛呈,個股已經出現了「馬太效應」,即會漲的股票越漲越高,而不會漲的股票就是趴著不動。按經典的價值投資理論,那些價格只有4元、5元的股票,市盈率只有12倍的是最值得投資的,但現在的事實是這批股票乏人問津。
  • 引才經濟的 「馬太效應」
    心靈偶拾本期主持 趙進近日,南海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長湯建軍,帶領各鎮街黨委組織委員,前往崑山、江陰、常熟等地考察人才工作。考察結束後,湯建軍發出了「引人才,就是引項目;引人才就是引產業」,「抓人才工作就是抓經濟工作」的感慨。這番感慨,無疑是看到了引進人才在經濟方面的「馬太效應」。
  • 人生的兩大奇蹟思維:槓桿效應+飛輪效應!
    成功,就是由「一快」加「一慢」兩大要點組成的「道」:一快,指的是槓桿效應;一慢,指的是飛輪效應。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生,就是這兩大效應的疊加!就是時代的力量,是歷史潮流,浩浩蕩蕩。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副人類進程圖:這就是宇宙的勢能,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已經呈指數級發展勢態,地球將陷入一種自我運轉,旋轉速度將越來越快,旋轉力也將越來越強大。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到來,人類將越來越被動,越來越渺小。
  • 高鐵通了,人才走了:虹吸效應下,梅州該何去何從?
    踏入高鐵時代的梅州,似乎迎來了經濟大增速大發展,其實不然。 激動了一段時間之後,部分梅州人慢慢開始被一個叫「虹吸效應」的詞,搞得「磨心磨思」。 簡單來說,「虹吸效應」就是:高鐵通了之後,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強大吸引力會更加輕易將高鐵沿線小城市的資金人才吸走,從而減緩這些地區的發展。 曾經滯留和阻隔人員流動的是空間,但高鐵的便利,縮短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會讓人員加速流向經濟更強、基礎更好的城市。而伴隨著人口流失的,還有財富流失。
  • 網際網路時代的「頭部效應」
    勞模「新聞夜航」月發文720篇,蟬聯文章數榜首;「券商中國」以282篇推文,再次拿下原創文章數冠軍。 「人民日報」以6390萬+的總閱讀數獲得冠軍,「新華社」、「央視新聞」緊跟其步伐。點讚數量人民日報仍然是一枝獨秀,以672萬+的成績位列第一,新華社」進步明顯,以190萬+的點讚數位列第三。
  • 持續釋放「磁吸力」,提升總部經濟「乘數效應」
    今年以來,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我省南京、蘇南等地,「總部經濟」顯示度不斷提升,隨之釋放出的「總部效應」,愈發堅定了各地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創新鏈核心的決心。 後疫情時代,如何把握優勢,加強規劃引導,不斷提升總部經濟的「乘數效應」,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記者近日對三位業界專家進行了專訪。
  • 上證指數修改與市場變盤概率
    A股市場新股上市初期存在波動較大的現象,延遲新股計入時間,於新股上市滿1年後計入指數,有利於增強上證綜合指數的穩定性,引導長期理性投資;對於這一條,上交所在答記者問裡補充指出,考慮到大市值新股價格穩定所需時間總體短於小市值新股,為保持上證綜合指數的良好代表性,對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滬市前10位的大市值新股實行上市滿3個月後計入。
  • 羊群效應與基金投資
    筆者都會反問他們是否知道劉格菘的投資風格?結果大多數投資者是不知道。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很多投資者在不知道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的情況下就敢買這隻基金呢?   最後廣發科技創新的認購確認比例為3.298068%,這一數據使得公募基金行業配售比例再創新低。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筆者立馬想到了一個詞: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這個詞你們應該都知道,別稱就是從眾效應。
  • 活力 在入世效應中加速釋放
    信心指數一路「飄紅」    世界看好中國:全球1000家大企業看好中國,中國企業家信心指數高開高走,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走強。這一「中國經濟的信心」當作何解?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親歷者龍永圖解釋:入世給中國帶來的最大影響,主要來自信心效應與觀念效應。
  • 辯證看待「虹吸效應」
    張江生  隨著2014年12月10日滬昆高鐵杭南長段的開通運行,上饒已正式進入了高鐵時代,而2015年6月前合褔高鐵又將開通運行,上饒將成為繼德國柏林、日本東京之後,世界第三個、中國首個騎跨式高鐵交會城市。出行的快捷、方便無疑讓上饒人民的幸福指數增添了不少。
  • 中泰宏觀:工程機械具有明顯的「春節效應」與「聖誕效應」
    摘要「工程機械指數」源於大數據,指數含義是平均每臺設備每月使用小時數。工程機械指數具有明顯的「春節效應」與「聖誕效應」。我國10月工程機械指數同比大降14%,並且從今年6月份就開始持續轉弱。我們對歷史數據進行考察,Komtrax指數與工業增加值相關性較強,平均來看,該指數同比上升10%,則工業增加值同比平均上升0.37%。海外工程機械指數顯示其他主要區域也在經歷一致的走弱。工程機械的「春節效應」與「聖誕效應」「工程機械指數」源於大數據。
  • 釋放好人才「虹吸效應」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無論是國家建設,還是企業發展,人才的作用都舉足輕重。而對於一個地域的經濟發展,無論是硬實力、軟實力,歸根結底靠的是人才的實力。提出強化創新激勵、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做強人才引育、創新榮譽表彰、完善服務保障等各種「政策禮包」,重視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招才引智之舉,集聚高層次領軍人才、吸納精英型科創人才、培育一大批優秀拔尖青年人才等,是促進地域發展,不斷引進「源頭活水」,搶佔創新制高點有力之舉。  激發人才優勢、釋放人才紅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江東觀潮|持續釋放「磁吸力」,提升總部經濟「乘數效應」
    今年以來,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我省南京、蘇南等地,「總部經濟」顯示度不斷提升,隨之釋放出的「總部效應」,愈發堅定了各地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創新鏈核心的決心。  後疫情時代,如何把握優勢,加強規劃引導,不斷提升總部經濟的「乘數效應」,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記者近日對三位業界專家進行了專訪。
  • 副省級城市形象效應報告 廈門濟南等位列榜首
    打造品牌化城市形象、紮實做好城市形象宣傳推廣工作,可以擴大城市影響力,彰顯城市優勢與魅力,對海內外投資、不同領域人才、遊客或定居者等資源要素產生「磁吸效應」,令城市品牌效應的紅利不斷釋放,進而提升城市競爭力、進一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 管理的時間效應與空間效應
    應該說管理,在近百年的人類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發展中起著重大作用;管理工作者在社會、企業的地位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對於一個組織和一個個體,在學習與應用管理的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和理解管理的兩個效應:時間效應與空間效應。管理的時間效應管理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任何一種管理都有它的時間效應;管理的時間效應,在於管理的內涵和形式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而不能因循守舊。